本书尝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经济发展,特别是40年改革开放发展放在中国历史的纵向维度和世界经济的横向维度中进行考察,特别注重描述这个过程的关键时刻,揭示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环节,分析各种影响人们对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进行理解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一般意义。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著有《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等,近年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软科学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华人口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出版图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
绪论……………………………………………………………(1)
第一篇 经济史和增长理论的视角
第一章 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贡献………………………(17)
一 引言…………………………………………………(17)
二 世界经济发动机和稳定器………………………(22)
三 寻找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26)
四 复兴发展经济学……………………………………(32)
五 结语…………………………………………………(40)
第二章 中国发展的经济史坐标…………………………(45)
一 引言…………………………………………………(45)
二 M类型增长与“大分流之谜”…………………(50)
三 L类型增长与“中国奇迹”……………………(58)
四 T类型增长与“中等收入陷阱”………………(65)
五 S类型增长及其可持续源泉………………………(75)
六 结语…………………………………………………(80)
第三章 从增长视角重解“李约瑟之谜”………………(82)
一 引言…………………………………………………(82)
二 马尔萨斯陷阱中的中国经济……………………(88)
三 “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96)
四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激励…………………(103)
五 结语………………………………………………(114)
第四章 二元经济作为一般发展阶段……………………(117)
一 引言………………………………………………(117)
二 回到古典经济学…………………………………(122)
三 作为起飞条件的人口增长………………………(127)
四 农业内卷化与二元经济形成……………………(135)
五 起飞前的传统经济内卷化………………………(139)
六 结语………………………………………………(148)
第二篇 改革开放发展分享的叙事
第五章 从中国经验可以学到什么?……………………(155)
一 引言………………………………………………(155)
二 计划经济下错失的趋同机会……………………(162)
三 改革开放的逻辑与过程…………………………(168)
四 在改革开放中兑现人口红利……………………(174)
五 结语………………………………………………(184)
第六章 农村改革的背景、逻辑与贡献…………………(189)
一 引言………………………………………………(189)
二 人民公社兴衰:乌托邦实验……………………(198)
三 农村改革如何创造退出条件……………………(207)
四 作为发展结果的农业份额下降…………………(212)
五 规模经济的回归…………………………………(221)
六 结语………………………………………………(234)
第七章 改革开放发展中的城市化………………………(238)
一 引言………………………………………………(238)
二 关于改革的三个历史瞬间………………………(243)
三 中国特色城市化的特征化事实…………………(249)
四 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58)
五 横向流动到纵向流动……………………………(270)
六 推动农民工落户的体制改革……………………(276)
七 结语………………………………………………(279)
第八章 改革的资源重新配置效应………………………(282)
一 引言………………………………………………(282)
二 资源重新配置为什么重要?……………………(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