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远见(如何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美)史蒂文·约翰逊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你是不是常常后悔做过的决定?
是不是觉得自己目光短浅,考虑不够周全?
你知道那些性命攸关的军事决策,那些影响数代人的城市规划,是如何做出的吗?
你知道机器和算法如何左右人们的决策吗?
作为美国“技术界的达尔文”,擅长讲故事的科学家,史蒂文·约翰逊用5年时间搜集了关于决策的各种案例,总结出实用的三步决策法:绘图—预测—选择。
在这本书中,约翰逊沿用了他一贯擅长的多领域叙事和历史叙事方式。历史、地理、军事战略、气象学、脑科学、神经学、人工智能……从群体决策到个人决策……从《米德尔马契》小说中主人公的复杂心理,到现实生活中夫妻间关于是否搬家的真实纠结……五点区、长岛战役、击毙本·拉登、美国军方红队、国家公园选址等案例信手拈来。
无论是在学术、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还是在商业领域,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人,决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城市规划;企业战略:了解市场供需,评估风险;个人发展:选专业、选公司、选伴侣。
《远见》一书的价值在于,它集合了决策学领域的真知灼见,并跨学科搜集了不同领域在做复杂决策时的共同智慧,试图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决策流程,供广大读者掌握做决策的技能。
作者简介
史蒂文·约翰逊,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畅销书作家,著有9部作品,其中包括《完美未来》《好创意从何而来》《发明空气》《鬼地图》和《所有坏事情对你来说都是好事情》。他创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网站,同时还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和英国广播电台系列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主持人和联合制作人。
目录
引言 长远决策是一项技能
500年前的错误决定
达尔文:结婚?不结婚?
非本能的深思熟虑
本·拉登突袭行动
有限理性:8个复杂因素
指纹和“螺纹状压力
第一部分 群体决策的技巧
第一章 绘图:列出真实和虚拟的变量
长岛会战:华盛顿的灾难性盲点
地图、模型和影响图
利用群体的多样性
拥抱不确定性
跳出现有选项
给极端主义发言渠道
评估每条路径的后果
第二章 预测:模拟未来事件的走向
复杂系统难预测
随机对照:达尔文水疗法
“皇家宪章”:第一代气象预测
多重模拟,忌单一思维
博弈:探求未知的未知
情境规划:设想不同的结果
美国“红队”:事前剖析对手
第三章 权衡:从剩余选项中选择
数值建模:为价值赋予权重值
谷歌“恶性事件”表格:如何减小不确定性?
让大脑默认网络发挥魔力
奥巴马的选择
第二部分 两种极端决策
第四章 着眼全球问题
反METI计划:风险由谁承受
超级智能的潜在威胁
德雷克公式:跨学科决策框架
第五章 个人抉择时刻
向西出发吧,中年人
重读《米德尔马契》
艾略特的第三选择
5条牵扯命运的频带
投射他人内心
小说中的“未人”智慧
后记 将决策学作为必修课
致谢
注释
序言
“得到”的读者有时候能写出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留言
。一位叫“吉卜力”的读者在梁宁的课程中分享了他家族
的故事。
我的爷爷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了新中
国光荣负伤,于是国家给我奶奶特别待遇,让她在医生、
教师、裁缝中任意选择职业,我奶奶选择了裁缝。在我爸
爸和叔叔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根正苗红”,我爸爸被保
送军官,我叔叔被保送警察,但一家之主的奶奶死活不同
意,于是他们哥儿俩双双进了工厂。我父亲下岗后决定卖
房买车,在货车和出租车中选择了货车,然后房价和出租
车牌照的价格嗖嗖地往上涨。而我叔叔把发家致富的眼光
投在彩票上,天天研究彩票走势,我堂妹天天在家砸核桃
,给她爸补脑……
把每一个重要决策都做错确实不容易,但是决策确实
不是简单的事情。有些人总选错同然是因为知识有限、能
力不足,可是哪怕你是个高智商的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
,一路刻苦钻研专业技能,也可能因为该买房的时候没有
果断出手而难免被家人埋怨。
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有本书叫《超越智商
》,书中说决策的能力和智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可能你特别善于学习,日常工作都做得很好,还是一位技
术高手,但是你不一定能做好决策。而像刘邦这样的人,
带兵打仗和治国安邦的业务水平都比不上专业人士,他为
啥还是个好领导呢?也许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的决策能力强

决策能力,就是你在关键当口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的能力。
这样神奇的决策能力,并不是纯粹靠天赋形成的。现
在关于决策能力的研究有很多,而学者们公认决策能力是
可以提高的,也是可以被训练的。
一般人之所以不善于决策,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做决策
的机会。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走流程。你该上
学就上学,该上班就上班,学什么、做什么都是别人设定
好的,你自己并不真的做什么决策。你可以考出好成绩、
做出好业绩,但是你没拿过什么大主意。你很少有纠结的
时候,你没冒着风险下过什么决心,你没有承担过错误决
策的后果。
如果有两个东西让你选,其中一个既便宜又好,另一
个既贵又不好,那每个人都知道该选既便宜又好的那个。
但这不叫决策。
真正的决策都是面对两难选择:这个东西便宜但是不
好,那个东西好但是贵,这时候你该怎么选?这么做能解燃
眉之急,可是对长远发展不利;那么做倒是立足长远,可
是你能熬过眼前这个困难吗?你是否面对过这样纠结的取舍

做好决策很难,但是这并不神秘。
包括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在内的各路学者,现在对于
怎样做决策,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理论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一生都在研究科学和理性决策,他的
《思考,快与慢》一书已经成为经典。斯坦福大学的奇普
.希思和杜克大学的丹·希思这对管理学兄弟的《行为设
计学:掌控关键决策》、麦肯锡学者的《超越曲棍球杆的
战略》也都可以说是学习决策的必读书。而你手里的这本
——史蒂文.约翰逊的《远见》,则是关于决策科学最新
的一本书。
我看完书后总结,科学决策的规律都是相同的,它可
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看看你手上有哪些选项。
第二步,评估各个选项的价值,选择价值最高的那个
选项。
第三步,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决策就这么简单,为什么人们还做不好呢?这是因
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并不总是理智的——面对陌生的局
面,我们在决策中的每一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误,
这会导致我们最后选错。
但是“民主”可不一定是个好的决策方法,决策理论
总是提醒我们集体决策容易陷人人云亦云、.不敢有不同
意见的误区。这就需要有人作为拍板者,在达不成一致的
时刻一锤定音。
第二,应该把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分开。
因为决策具有不确定性,正确的决策不一定会带来好
的结果,错误的决策也不一定会带来坏的结果。我们不能
根据结果的好坏去评价决策水平。失败就追究责任,赢了
就庆功奖励,那是非常土的决策养成模式。
高明的决策者追求的不是每一次都赌赢,而是一个让
赢的概率大于输的概率的科学决策系统。职业扑克选手安
妮.杜克在《对赌》这本书里说,打扑克应该在意的是数
学期望,是要做时间的朋友,而千万不能被每一次输赢的
情绪左右。
第三,应该把决策贡献者和做决策者的身份分开。
我以前是个物理学家,我们物理学家讨论问题不分大
小,老教授和一年级研究生是平等的。在物理学之外,我
听说了很多韩国人经常因为要照顾尊卑秩序而不敢发言,
美军却能在每次行动后点评中畅所欲言的故事。团队文化
能影响决策水平。
进一步来说,如果我们把决策当成一个技术性的活动
,那么我们作为决策者就应该有一点儿运动员的精神。全
力以赴把事情做对,别过多考虑结果会如何。没有纳西姆
.塔勒布说的“skin in the 2ame”(利益攸关),当然就
不会有认真决策,但是太过患得患失也不行。
导语
“有限理性”“谨慎分析”“情境规划”,决策模型和工具、算法、人工智能,所有关于决策科学的前沿研究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影子。跨学科视角,500年时空跨越。历史、地理、军事战略、气象学、脑科学、神经学、人工智能……从群体决策到个人决策……从《米德尔马契》小说中主人公的复杂心理,到现实生活中夫妻间关于是否搬家的真实纠结……500年前的五点区,长岛战役、击毙本拉登、美国军方红队、国家公园选址等案例信手拈来。
后记
后记
将决策学作为必修课
我人生最初的25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
。在此期间,我不曾记得教学大纲上有哪门课是专门讲授
做决策的。学校里的老师教我语法、化学、代数、欧洲史
、后现代主义文学史,以及电影研究等,但从没有哪位老
师站在讲台上,向我讲解如何做出富有远见的选择。我不
是那种抱怨所学知识无用的人,我研究的领域恰恰是不同
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并致力于寻求它们的意义所在。但
我真心希望,那时所在的学校至少能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
来讲授决策艺术。
将来,决策方式背后的脑科学和哲学意蕴一定会经常
出现在认知科学或基础心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大纲上,也会
经常出现在选修课中,比如功利主义人士的选修课。现在
的商学院已经正常开设关于决策的常规课程,内容多专注
于管理决策或行政决策。但在高中,即便是最先进的高中
,你也几乎找不到任何与决策相关的必修课程。有没有什
么技能比做艰难选择的能力更重要的呢?我可以想到的屈指
可数:创造性、同理心、韧性。但毫无疑问,做复杂决策
的能力一定是排在这份清单的前列的。当我们使用“智慧
”这样的词时,我们所指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决策力。既
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列为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呢?
类似于决策学或决策理论一—当然你也可以给它取其
他名字——这样的领域,一个好玩的地方就是,它有点儿
像知识领域的变色龙:既适用于阳春白雪那样的深奥领域
,也适用于下里巴人那样的实用领域。大量哲学文献在讲
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学项目也在研究这个问题,
但它同时又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一个问题
。试想,又有谁不愿意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引人决策课程也是有依据的。围
绕富有远见的决策设计一门专业课程,实际上也有可能激
发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兴趣,而有些时候,这些领域如果被
隔离在各自传统学科的图圈之内,则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
的感觉。比如,在大二生物学调查的神经病学单元中,大
脑默认网络可能作为一个知识小栏目出现在侧边栏。在此
语境下,这只是一系列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今天,我们讲
默认网络;明天讲神经递质;下个星期讲扁桃形结构。但
如果把默认网络引人专门讲授如何做更好决策的课程中,
那么做白日梦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认知活动也就被赋予了
新的相关性,而对学生来说,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即便你不打算成为一名脑外科医生,你也会发现默认网络
对于了解白日梦是大有助益的,而在此前,这种奇怪的超
能现象只有通过PET扫描才能显现。
那么,这样一份教学大纲可与哪些领域结合起来呢?显
然,它会涉及历史学、道德哲学、行为经济学、概率学、
神经病学、计算机科学和文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课程本
身就是一个关于多角度看问题的案例研究。但除了跨学科
的广泛意义,学生还可以从中学到一系列技巧——一系列
可以用于自身生活和工作的技巧:如何为复杂决策绘制全
谱地图;如何设计情景;如何进行事前剖析;如何构建数
值模型;如何建立“恶性事件”清单;等等。他们会知晓
在多元化群体中分享“隐藏的概况”的重要性。他们会学
到如何寻找未被发现的选项以及如何规避窄带评估的倾向
。他们会获知投射他人心灵、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也会获
知阅读伟大文学作品将有助于提升这一技能。在高中和大
学的人文类课程中,涉及上述部分内容的选修课足有上千
门,这还不算商学院。但为什么不开设一门涵盖上述所有
内容的核心课程呢?
将决策学引入课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会在科学
和人文学科之间架起一座宝贵的桥梁。在阅读哲学作品时
,如果你把自己置于超级智能机器的前景和危险的语境下
,那么你就会立即发现,那些看似抽象的、与逻辑和伦理
相关的概念将会对我们的技术未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
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你把它作为一种训练方式,用以提
升我们所做远见决策的能力,那么你就会发现,小说所描
述的、源于随机对照研究和集成预测的科学洞见以及它们
共同依赖的模拟力量将会拓展我们的视野,挑战我们的假
设,并提出新的可能性。这里的本意并不是将人文学科“
压缩”为科学数据。就最私人的决定而言,从根本上讲,
小说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不能提供的智慧。当我和妻子考
虑搬往加利福尼亚时,我们无法开展某种随机对照试验,
比如把几十对夫妇送到西海岸,再花几年对他们的幸福指
数进行分析。另外,你也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集成模拟
。因而,讲故事也就成了我们的替代选项。
反之亦然: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小说无法提供的洞见
。小说家乔伊斯、福克纳和伍尔夫创造的文学工具意识流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心智游移的奇特习惯,但我们
第一次真正看到这种认知的强大,还是通过PET和fMRI对大
脑默认网络的扫描。行为心理学、模拟陪审团和认知神经
科学都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远见决策的挑战,特别是
较小规模的群体决策。小说只是碰巧发出了一种
书评(媒体评论)
人生的遗憾在于我们对未来做出了错误的预测。
一位流行科学和历史作家阐明了为什么我们如此容易
受到长期决策的影响。从对本·拉登的突袭到达尔文
关于是否结婚的两难境地,约翰逊将行为科学与引人
入胜的故事结合了。
——亚当·格兰特沃顿商学院教授
约翰逊有充分的条件去探究这些决策困境,因为
他优雅地举了许多例子,从17世纪的城市规划到当代
的人工智能。
——英国《金融时报》
约翰逊先生的博闻强识令人惊停。
——《华尔街日报》
约翰逊讲故事的本领超群。
——《纽约时报》
太棒了…约翰逊是后分类时代的典范……他所采
用的“长变焦”方法为这本书赋予了力量,让我们更
好地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这是一本令人满意的
好书。
——《纽约时报书评》
约翰逊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他能用
朴实无华的语言阐释复杂的思想……约翰逊才思敏捷
、博学多闻,令人印象深刻。
——《旧金山纪事报》
精彩页
第一章 绘图:列出真实和虚拟的变量
如果我们对人类所有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敏锐的视觉和知觉,就好比我们能够听到草的生长声和松鼠的心跳声,那么寂静之下的喧器会震耳欲聋,置我们于死地。事实上,即便是最敏锐的头脑,在生活中往往也是麻木不仁的。
—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早在布鲁克林成为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区之一之前,在该地区当前边界的中心地带,有一长片茂密丛林从中穿过。那时的布鲁克林还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它坐落在可以俯瞰繁荣的组约港的山坡上。这片丛林从现在的格林伍德公墓开始,经展望公园,一直延伸至赛普拉斯山。当地人给它取了一个托尔金(Tolien)作品式的地名:高旺高地(Heights of Gowan)。
就地质构造演变来看,高旺高地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它在最高的时候,仅仅比周边冰川夷平的平原和长岛的潮汐池塘高200英尺。然而,1776年夏,这片高地登上了世界史舞台的中心。就在那之前几个月,英国人在波土顿遭遇了一次屈辱的撤退。当时,纽约是北美殖民地的贸易中心,同时也是浩浩荡荡的哈得孙河的门户。作为海上第一强国,攻占纽约是英国一次志在必得的策略行动。
对英国国王的无敌舰队来说,栖于海岛一端、面对辽阔海湾的纽约是一个很容易夺取的目标。问题在于如何守住这座城市。在今天长岛的布鲁克林高地高点,只要筑起工事,纽约闹市区就会遭到持续不断的轰击。“如果敌人攻占了纽约,而我们守住了长岛,那么他们几乎不可能长期占领下去。”美国将军查尔斯·李(Charles Lee)写道。对英国指挥官威廉·豪(William Howe)来说,要想在不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下守住这座城市,他们最终还需要攻下布鲁克林。但高旺高地是布鲁克林的一道掩护带。创设这道天然屏障的并不是地形,而是覆盖山脊的温带落叶林的茂密树冠。除了高耸的橡树和山胡桃树,地面还有茂密的灌木丛。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中调动大量人员和装备。再者,如果战斗在丛林中打响,革命军将会占据上风。
然而,高旺高地并不是一道完美的屏障。从南至北,共有4条道路穿过丛林:高旺努斯、弗拉特布什、贝德福德,以及一条名为牙买加山口的小峡谷。英军可以选择海路,直接从海上对布鲁克林或曼哈顿发起攻击。若非如此,他们很可能会通过这些小道运送部队。
1776年,自6月初就有传闻表示,英国舰船已经驶离哈利法克斯并向南进发,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英国将攻打纽约。问题是,英军会以何种方式攻打这座城市。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