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吃货简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华胜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轻松地讲述以52道美食为线索的中国历史。本书以两位主角“诸葛不亮+俞儿”为视角,带着52张卡牌,从先秦到明清,介绍52道经典菜品的历史演变。追溯中国饮食的起源,同时探讨了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探索中国人在食事上的发展历史,细数历朝历代爱好美食的老饕。
作者简介
陈华胜,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网总经理,传统历史文化作家。治史写史颇见功底,怀古论今行文自由,更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曾出版《大江东去——三国志随笔》、《玄奘取经西游记》、《故事并不轻松》、《独步江东——吴大帝孙权》、《一起去看宋朝的活色生香》等十余部作品,版权远销港台地区及日、韩等国。台湾著名评论家罗吉甫先生评价他:读书有间、论述有趣、下笔有神、推断有据,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目录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吃货留其名
钟鸣鼎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食史简说
一颗鱼丸开启的历史
什么样的鱼藏得了一把剑
一只甲鱼引发的血案
熊掌好吃,罪名难当
新风鳗鲞可不是新丰小吃店
跟西施接吻的滋味
豆腐的情色联想从一位王爷开始
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
喝水不忘挖井人,吃火锅不要忘了爱国
鲍鱼不是鱼,却是餐桌上的软黄金
鲥鱼就要带鳞吃
黄河鲤鱼吃了长寿
曹操的筵席上缺了什么
炭烧猪颈肉居然是皇家禁脔
羊羹救了一条命
金齑玉脍:隋唐五代两宋食史简说
新科进士的光明虾
虫草炖老鸭:武则天的招牌菜
相信你个萝卜
贵妃鸡:我要飞得更高
血肠灌的是男儿的执血
牛肉片中的灯影戏
朕的国宴只吃素
东坡肉可不是叫你吃苏东坡的肉
没吃过河豚,怎么敢称吃货
两条鲫鱼的虚惊
黄庭坚吃蟹,吃还是不吃呢?
蔡京家的厨娘会做什么菜?
鱼仙鱼仙,好比神仙
清河郡王接驾,招待皇帝用的什么菜
南宋的火锅里涮的是兔肉
肉骨头和叫花鸡
三杯鸡献给文丞相
百鸟朝凤:元明清食史简说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紫苏怎么成了韩式美女?
蟠龙菜你道是什么菜?
“百乌朝凤”原来是伟哥
董小宛的私房菜
满汉全席
什么东西能让佛祖跳墙
腊汁肉,究竟是肉夹馍还是馍夹肉
头碗菜步步高升
宫保鸡丁不是宫爆鸡丁
龙井虾仁,这茶叶也能吃不
夫妻肺片为什么没有肺嘞?
陈包包的担担面
麦兜的纸包鸡、鸡包纸
混身是宝的鸭
广西出蛇,广东人吃
多谢石家鲃肺汤
拔丝拔的是那个相思
潘鱼是条什么鱼?
谭家菜的讲究:别忘给主人留副筷子
附录:八大菜系
序言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吃货留其名
诸葛先生高卧山寨隆中,闲翻红楼一梦,忽有秋声入
牖,案上平白多了一块石头。先生正在莫名诧异,石头却
已开口说话:“先生读的什么书?”
先生性喜诲人不倦,哕唆胜过唐僧,遂大掉书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因为书中记述的是一块无
才补天的顽石坠落凡尘、幻行入世的一番经历……作者曹
雪芹写这部大书可真是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曹雪芹虽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还是犯了一个
错误,先生知否?”
曹雪芹犯了一个错误?从来没人说起过,这么多红学
专家怎么都没人发现。什么错误?诸葛先生大跌眼镜。
“他把石头给数错了!”石头君于是侃侃而谈,辍成
下面一篇“满纸荒唐言”:
女娲氏炼石补天,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顽石三万六干
五百零二块,曹雪芹数得老眼昏花,还是数错了,给数成
了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少数了一块。所以,他在《石
头记》里只写了剩下的那一块的故事,其实,还有另一块
呢!另一块石头不乐意了,找到曹雪芹,说这女娲留下两
块石头是有用意的,圣人都说“食色,性也”,从来都是
食与色并重,女娲娘娘就是要让他们这两块石头幻化人世
,分别体验一下饮食男女的感觉,现在你曹雪芹只写了一
块,男女之事倒是被你写完了,可饮食呢?你怎么就不提
我呢?
曹雪芹一听不好意思了,再叫《石头记》人家有意见
了,于是,就改叫《红楼梦》。这么一改,另一块顽石倒
也没话说了。红楼里做梦自然是男女之间的事,饮食总在
其次的。虽说“饮食男女、饮食男女”,饮食还是排在男
女之前。
没话说归没话说,但这块顽石总觉得吃了哑巴亏,心
里有些不甘,总也想找个作者来替自己写一写。于是,就
找到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诸葛先生,要求为他这位在
饮食界厮混了上下五干年的吃货也立个传。
诸葛先生听罢,会心一笑,《红楼梦》里那块顽石化
贾宝玉是个痴货;而这块石头却只顾了自己的舌头,地道
是个吃货,有意思!有意思!李太白说:“古来圣贤皆寂
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何不替吃货也留个名,让后世源
源不断的吃货朋友吃出滋味,吃出文化,再不济做一份饭
局谈资大全、吃货吹牛宝典也是好的。
然则要写吃货简史,总得说明吃货来历。虽然同为石
头,《红楼梦》里那块石头是由一僧一道空空渺渺带到世
间,男女交合自然性情,那事儿还相对简单。而要培养一
个吃货,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客观条件之改进,还真
做不到。所谓“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有吃货,才有
文明;有吃货,才有文化!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诸葛先
生这一番话,实是怀疑吃货何以来到人间。
石头君听说此言,颇有些不屑:“你们只知道茫茫大
士、渺渺真人将它化作一块宝玉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
;而带我吃货来到这个世界的入,来头还要响亮,说出来
吓你一跳!三皇五帝,造就吃货,尝遍酸甜苦辣!”
哪三皇?且听我道来:燧人、伏羲、神农氏。
没有燧人氏教你钻木取火,你跟野人一样只会吃生食
,还做什么吃货?没有伏羲氏教你把网来的鱼养起来,把
逮来的野兽驯化为家禽家畜;没有神农氏教你种田耕作发
展农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还好意思称自己是吃货?
但光有这些还不行,离开了厨房、离开了灶头,离开
了碗筷,围着一堆篝火,你做什么吃货?所以,还得五帝
来帮忙。
五帝里的第一位是黄帝他老人家。老人家总有收藏癖
,据说他总想把火种找个地方藏起来,在引起了无数次火
灾之后,终于发明了灶台,于是大家有了一个固定的生火
场所。然后,他手下那帮先民又高兴地发现,破碎了一半
的蛋壳居然能够装水和盛物,他们在玩“过家家”的时候
就依样画葫芦用泥土捏了一些凹陷的物体,晒干后用来装
东西。这些东西放在灶台上不小心被火烧着,人们却意外
地发现泥土经过烧结后会变硬不会散开,就出现了陶器,
锅碗瓢盆就这么被制造出来了。这些专利发明都记在了黄
帝名下。反正,黄帝是爱迪生之前最伟大的发明家,搞不
清楚谁发明的东西你都把它记在黄帝名下,大致总不会错

然而问题也还是有。烧熟了的东西易于消化、口感更
好,但也容易烫嘴。好些先民烫坏了手指烫伤了舌头气地
嗷嗷叫,于是聪明的大禹先生又拣了两根树枝来帮助夹捞
东西,这就发明了筷子——所幸他当时捡的是两根树枝。
要是他懒惰一下,只捡了一根,那我们也就跟西方人一样
用上叉子了。
大禹先生发明筷子后,有几位性急的原始人朋友急不
可待地全着树枝对正在加热的食物戳戳点点翻来翻去,想
要快点吃到嘴里,于是,又演变出锅铲。当然了,这个作
为衍生产品,发明权也应该记在大禹先生的名下……
反正今天发明一样,明天发明一样,那是一个大发明
的时代,人人都是发明家。
当这些发明都已经完成,吃货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有道理!有道理!说得有道理!”诸葛先生拊掌欣
叹,“只是,人家化身贾宝玉,你也总须有个形
导语
《吃货简史》视角独特,语言风趣,旁征博引,犹如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美食画卷,谈笑间轻松了解美食的前世今生。读完,你已是个有内涵的吃货。
本书收录了“黄河鲤鱼吃了长寿”“牛肉片中的灯影戏”“两条鲫鱼的虚惊”“南宋的火锅里涮的是兔肉”等有趣的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家常也罢,盛宴也罢,有滋有味,才是快乐人生
的境界。有滋有味,在于食材的天南海北,在于大厨
的切烩烹氽,更在于千年吃货那些海阔天空的故事。
《吃货简史》让我们在觥筹之间,品尝到一种文化的
至味!
——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高级编辑姜青

民以食为天,厨师写菜谱,美食家画美食地图,
吃客看舌尖上的中国,只有华胜从历史、名人、名菜
活灵活现的写了一本吃货简史。
——北京冠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学东
《礼记·礼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记载告子的话“食色,性也。”《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亦言:“民人以食为天。”“大欲”
“性”“天”,饮食大矣哉。故中古以来记载食谱的
书,代有名著:《东京梦华录》《随园食单》……陈
华胜更撰《吃货简史》,熔冶史话、菜谱、文采、趣
味于一炉,一卷在手,可助食兴,可广见闻,有心人
或可更添熔铸古今谱新菜之雅兴矣。
——编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浙
江省博物馆理事周维强
《吃货简史》视角独特,语言风趣,旁征博引,
犹如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美食画卷,谈
笑间轻松了解美食的前世今生。读完,你已是个有内
涵的吃货。
——杭州酒家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刘国铭
名为《吃货简史》,在我看来却是一本“寓史于
食”的奇书,读来有幸,能从一粒鱼丸开始,对先秦
到清代这条历史长河中各类食材所占据的江湖地位进
行复盘,真是应了作者陈华胜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吃货留其名”。以食为史,寓史留食,从此换
个角度欣赏美食,食而不凡。
——著名媒体人、美食专栏作家陈军
精彩页
“三世长者知衣服,五世长者知饮食。”
这话谁说的?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意思是富贵过五代,你才有资格当个吃货。这话说得绝对了点,但其实却是说出了一个文明的累积过程。饮食文化也是用时间养成的,本书的三篇“食史简说”就以时间为轴,先分享一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和元明清三朝的饮食小情报。
说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那真是一个“白发三千丈”的高远年代了,中国人有句古话叫“钟鸣鼎食”,说的就是那个年代的饮食礼仪和饮食文化。那个时候的贵族吃饭讲个排场,青铜大鼎盛着食物,旁边还得有编钟奏乐,歌舞侑食,说到底就像今天去夜总会喝酒一样,喝的其实不只是酒。
中国的烹饪技术发轫于那个时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讲究,传说中的厨神伊尹和易牙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传说中的“周王八珍”也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所谓的“八珍”,其实后人已经很难搞清楚究竟指的是什么,现在一般作为特定名词泛指名贵的菜肴而已,但“八珍”的说法也说明了当时王室贵族常用的菜肴烹饪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个时候的食物来源已经很丰富了,除了传统的狩猎捕鱼之外,人工饲养已经广泛开展。《诗经》上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可见当时名贵的鲂鱼、鲤鱼都得到了养殖,不必非到黄河里去捕捉了。
鳖在周朝时被视为珍稀食物,而到了两汉时已不名贵,街头就有兜售甲鱼的人,恐怕也有人工养殖。汉代的豆腐和豆制品已经相当普遍,面食点心也很丰富,当时的面食统称为饼,比如面条就叫汤饼。
而在烹饪上,调料也已广泛应用。秦始皇一向很注意保密工作,把皇家饮食视为机密,严禁外泄。所以,在古代文献中几乎没有关于秦代宫廷御膳的记载,但后人根据陕西当地的一些饮食特点,考证说秦代的主要烹饪调料还是盐。
但到了汉代,调味品不再局限于盐、梅这样的自然调料,有了醋、酱这类的人工调料。尤其是张骞通西域后,大批西域的奇食异果被引入中国,比如今天国人常用的芝麻、黄瓜、番茄、胡萝卜、菠菜、茴香、蚕豆、大蒜、豌豆等,都是当年的进口食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植物油已经开始被普遍生产和使用。三国时期,麻油也已开始生产。这样,菜肴制作就不再局限于蒸、炙、脍、腊,开始有了煎、炸等多种手法。在南北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炒菜”的厨艺新技术,《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很多炒制的烹饪方法,比如炒鸡蛋。不过,那个时候的炒锅是用铜制的,叫铜铛,但这样的奢侈品一般老百姓家里是不可能拥有的。所以,今天单身人士将就着吃的炒鸡蛋,在南北朝时绝对是贵族们的高档食品。
由于食品种类的丰富和烹调技艺的提高,这一时期的奢侈之风也十分盛行,对菜肴的猎奇追逐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的宴席虽然排场很大,但持续时间一般都不长,因为还没有发明椅子,大家都席地而坐。盘膝踞坐,时间长了吃不消,所以宴饮达旦这种事情,只在对桀、纣等几个昏君的记载里看到过。(P6-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