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读日本(古往今来的文明流脉)(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徐静波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中日文化比较。专著有《梁实秋:传统的复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东风从西边吹来——中华文化在日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近代日本文化人与上海(1923—1946)》(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种形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等9种,译著有《白河夜船》《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魔都》等16种,编著有《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12种。曾在日本神户大学、东洋大学、京都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教授。 后记 这本书,是我根据在喜马拉雅电台上讲授的课程讲稿 整理而成的,严格而言,算不上一本研究著作,主要是写 给一般对日本有兴趣的读者看的,行文力求浅白流畅(不过 ,做惯了学术论文,难免还有些学究气),因此就不使用脚 注和尾注,只在少量的直接引语后,用括号注明了文献出 处。重要的历史人名之后,一般标明生卒年,外国人名后 ,尽可能标注西文,以便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查阅。此外 ,在书末列出了比较详细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日文 以外的文献很少,事实上中国人和欧美人都撰有大量的相 关著作,之所以列入很少,绝不意味着我对既有研究成果 的忽视,而是希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可能不要受前人的 影响。叙述的方式,力求通顺流畅,在基于文献的前提下 ,也加入了一些自己在日本的体验、考察和旅行杂感。 说到底,这本书,只是我自己近30年来研读日本的一 份作业,领域扩展到了如此之广,也是有点始料未及。里 面或许会有些外行话,或讹误,观点或有偏误,责任都在 自己。欢迎各位方家和读者勘误指正,以免以讹传讹,误 人子弟。 最后,对给予本书出版以热情支持的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与文献中心的孙瑜主任、黄玉婷责编,以及喜马拉雅 电台的相关策划、编辑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对借用部分图 片的朋友致以热忱的谢意。 2019年9月7日于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目录 绪论 一 日本本土文明的形成 第1讲 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从哪里来的? 第2讲 是谁创造了日本语? 第3讲 绳纹时代:日本历史最早的一个分期 第4讲 徐福东渡的史实与传说 第5讲 弥生时代:外来的稻作与金属文明 第6讲 巨大的古坟:日本在2600多年前就有天皇了么? 第7讲 神道的缘起:日本本土的泛灵多神信仰 二 第一轮大飞跃:接纳东亚大陆文明 第8讲 汉字与儒家伦理:日本文明的奠基石之一 第9讲 佛教的传入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第10讲 遣唐使角色的奇妙转换 第11讲 平城京与平安京的诞生 第12讲 鉴真和尚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吗? 第13讲 话说空海和最澄 三 从“唐风”到“国风”:日本的中古时代 第14讲 平安时代:从“唐风”文化到“国风”文化 第15讲 日本语文的诞生 第16讲 什么是日本的幕府政权? 第17讲 话说禅宗的传人荣西和道元 第18讲 击退元军真的是靠神风么? 第19讲 “一天二帝南北京”:日本也有个南北朝 第20讲 明朝册封的“日本国王” 第21讲 “北山文化”和“东山文化”:日本文化的成型 第22讲 织田信长:只差一步完成统一 第23讲 丰臣秀吉为什么一定要进犯朝.鲜? 第24讲 德川家康:江户幕府的建立者 第25讲 “武士道”到底是什么? 四 江户锁国:日本传统文化的烂熟 第26讲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西洋人在日本的登陆 第27讲 江户时代是如何镇压基督教的? 第28讲 日本为什么也有锁国? 第29讲 江户时代为什么没有战乱? 第30讲 江户、京都、大阪是如何繁荣起来的? 第31讲 江户幕府为何会青睐朱子学? 第32讲 兰学的萌发与国学的兴起 五 第二轮大飞跃:进入近代社会 第33讲 佩里将军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恩人”? 第34讲 日本近代的大幕是明治以后开启的么? 第35讲 “尊王攘夷”旗号下的萨英战争和下关炮击 第36讲 皇权复位,新政权登场 第37讲 变革从认字开始:近代教育的兴起 第38讲 万元日币上的头像人物:福泽谕吉 第39讲 来自西方的新风:启蒙思想推动自由民权运动 第40讲 岩仓使节团的海外之行在明治维新中有多重要? 第41讲 亚洲第一部宪法诞生在日本 第42讲 洋务运动比明治维新少了什么? 第43讲 “废佛毁释”·“国家神道”·“教育敕语” 第44讲 琉球群岛是如何被日本“处分”的? 第45讲 甲午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第46讲 近代史拐点:甲午战争中国为何失败? 第47讲 壮烈的台湾军民抗日斗争 第48讲 伊藤博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49讲 日本与俄国为什么会爆发战争? 第50讲 革命与新知:日本对于近代中国留学生的意义 第51讲 日本教习与中国近代教育的起步 第52讲 明治维新150周年,我们可以思考什么? 六 走向军国主义的不归路 第53讲 大正年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第54讲 法西斯主义的萌发与军部的崛起 第55讲 左翼力量的兴起与陨落 第56讲 日本为何将“满蒙”视为生命线? 第57讲 参谋本部:日本对外战争的策源地 第58讲 日本为何最终对中国发动了全面战争? 第59讲 日本为什么会对美国开战? 第60讲 战争时期日本民众的生活窘相 第61讲 从东京大空袭到原子弹:美国对日本的轰炸 第62讲 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是怎么作出的? 七 第三轮大飞跃:日本战后的进程 第63讲 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大转向 第64讲 麦克阿瑟对日本进行了哪些改造? 第65讲 如何看待战后日本的新宪法? 第66讲 废墟中的崛起:经济起飞的奇迹 第67讲 东京奥运会:国际舞台的新亮相 第68讲 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潮涨潮落 第69讲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漫漫长路 第70讲 20世纪80年代的雄心和野望: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 第71讲 泡沫经济的发生与崩溃 第72讲 后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真的停滞了吗? 第73讲 平成时代的变与不变 八 文化:穿梭在古代与现代 第74讲 国风时代的日本文学 第75讲 “五山”与五山文学 第76讲 娱乐色彩浓郁的江户文学 第77讲 日本近代文学是怎样发生的? 第78讲 日本当代文学:不止是村上春树 第79讲 日本的造园艺术体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 第80讲 书院造:16世纪完成的日本传统建筑 第81讲 从唐绘走向大和绘 第82讲 雪舟:横跨列岛与大陆的杰出画家 第83讲 浮世绘:江户时代的人间百态 第84讲 陶瓷器:从“山寨”到超越 第85讲 日本为什么色情文化这么发达? 第86讲 NHK:媒体界的大哥大 第87讲 日本电影:起步、迷茫与战后的辉煌 第88讲 日本的动漫何以风靡全世界? 第89讲 “祭”: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兴盛 九 日本人饮食的前世今生 第90讲 日本人竟然有1000多年不吃肉! 第91讲 传统日本料理的完成 第92讲 洋食的进入打破了肉食的禁令 第93讲 中华餐食在日本的全面登陆 精彩页 第1讲 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是从哪里来的? 我小时候居住在上海虹口,周边以前都是日本人留下的房屋。有一年夏天在户外纳凉,听大人说,日本人其实原来都是中国人,到了那里,就慢慢变成了日本人,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外国人。那时我还小,自然不大懂,只是心里也在想,是呀,电影上日本人的脸都长得跟中国人一样,跟美国人、苏联人不一样呢!前一阵子,在网上也看到一些说法,说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裔,或者说有一波中国人渡海去了日本,于是在那里繁衍后代,连日本的天皇,祖上也是中国人。 现在我算是有了一点知识,读过了不少文献,可以判断,这样的说法,虽不能说完全是空穴来风,但基本上是无稽之谈。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究竟形成于何时,现在还是一个在探究的问题,如果夏朝被确定的话,也只是4000多年,而在这之前,日本列岛上早就有了人类居住。那为什么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若从地图上观察日本的国土,会发现从九州到北海道,基本上呈现出由西南到东北的狭长的走向,西面与朝鲜半岛和中国东部隔海相望,北面与现今俄罗斯的萨哈林岛相邻。从地理上来说,日本处于亚洲的最东端,东面即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这样的地理位置,就基本决定了它的文明的起源应该来自西部,包括西南和西北。 而事实上,10000多年前,在地球上的气候尚未完全达到如今这般温暖的冰川期的晚期,日本列岛经由朝鲜半岛的陆桥,与东亚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其证据就是,在日本列岛上发现了属于北方区域的猛犸象,以及南方区域的亚洲象和长角鹿的化石。这类用四脚行走的哺乳类动物在大陆和列岛同时发现,就证明了早年这两个地方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在6000多年之前,由于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了1D0米左右,于是列岛与大陆彻底分离,最终形成了今天日本列岛这样狭长的格局。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日本除了北海道(北海道在近代以前与日本本土也没有多大的关联)和东北一部分地区是属于柞树林文化圈外,其九州、四国和本州的大部分地区与中国的华南、华中地区一样,应该属于照叶树林文化圈。此外,列岛四面环海,在狩猎、采集之外,近海的捕捞也是早期先民获得生活资源的重要手段,19世纪后半期开始发现的贝冢,就是食用过的贝壳的堆积物遗迹。这样的自然环境,使得先民们在农耕文明产生之前能够在该地区存活和繁衍。几乎可以说,森林和海洋文化是早期日本文明的基础,这一基本特质构成了以后日本文明的内核之一。这一点跟中国大陆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日本列岛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又使得以后的水稻种植得以传播开来。处于照叶树林带的日本,在文化上较多地受到了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朝鲜半岛南部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地理条件所产生的水稻栽培及以后的茶叶、生丝、生漆和利用谷物酿制酒类等这一地区的农耕文明,都和后来的日本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日本东西部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不同的区域文化,事实上,无论是早期的绳纹文化,还是后来的古坟时期,乃至更后来的奈良时代,日本的西部(也就是今天关西地区以及再往西的四国、九州一带)和东北部(也就是今天关东以及东北地区)都呈现出了差异比较大的文化特征。东北部区域的文化,更多地受到了来自中国东北部和西伯利亚大陆的影响。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早期日本文明的这一区域的差异性。了解和把握日本的国土地理和气候植被,是进一步了解日本文明发生发展的一把钥匙。 那么,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看来,他们应该起源于列岛与大陆还相连的时代。目前在日本列岛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爱知县丰桥市牛川町采石场的石灰岩裂缝中采掘到的牛川人。根据考古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肯定,在距今10万年前左右的时期,日本列岛上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除了牛川人以外,目前在日本列岛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都是30000年以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新人,其体格特征是男性身高约150厘米,女性143厘米左右,身高都比较矮。大概日本最早的土著民,是在冰川期海平面还比较低的时候,从中国南方经由冲绳再进入日本西部地区的。京都大学的池田次郎教授指出:“西日本的后期旧石器时代人,其原乡到底是华北还是长江以南,这姑且不论,不管怎么说,他们与中国大陆具有深切关联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日本人的成立“弥生人渡来说”再考》,收入《日本文化的源流》,东京小学馆,1991年)此外,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还有一支经由现在的黑龙江流域或再北面的西伯利亚地区从萨哈林进入日本的东北部,这从考古资料上来看,已经可以确信无疑。不过,日本东部地区迄今尚未挖掘出旧石器时代的人骨,他们具体的行进路线和体格特征,尚无法确定。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在日本列岛上已经存在着来自南方和北方的两支古蒙古人种集团,他们在体质上并不完全相同,各 导语 本书从四个维度系统而深入地讲述日本文明:第一,摆脱历史事件的陈旧观念:深度剖析两千年日本文明史中的关键时刻:江户锁国、明治维新、广岛核爆、泡沫经济破灭等等,日本文明的命运究竟由何主导?第二,打破历史人物的教条理解:深入解读百位影响日本乃至世界的人物:“终结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开启变革”的明治天皇、“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等等,他们远比教科书里丰富得多。第三,从文化艺术中洞见国民性:茶道、《源氏物语》、动漫、深夜食堂等等,征服世界的日本文化标签里,可以洞见日本国民复杂的文化基因。第四,极具前瞻眼光的中日对比:房地产泡沫、制造业前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等,横向比较亚洲蕞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从中管窥21世纪的发展密码。本书是一部具有纵深感和广度,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具,能引起广大读者阅读兴趣的文化普及读物。 序言 如果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感兴趣,那是因为它有趣;如 果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感到关切,那是因为它与自己有着密 切的关联。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日 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 在这本书里,我以日本文明的历史沿革为纵轴,试图 解读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民 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为什么要特别凸显日本文明呢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中国人都不大认为日本有自 己独立的文明,很多人觉得日本人在近代以前,主要都是 学习中国文化,近代以后呢,又学习西洋文明,它都是把 别人的东西拿过来,自己没有什么东西。1993年,美国哈 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叫《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 突论”,这里并不想展开这一话题,我要说的是,亨廷顿 在书里把整个世界上的文明,大致分成了八大块,分别是 :西方文明区、拉美文明区、东正教文明区、穆斯林文明 区、中华文明区、印度教文明区、日本文明区、非洲文明 区。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划分是否一定成立,但可从中 了解到,在西方的主流世界观里,日本文明是被单独列为 一个区域的,而在亨廷顿理解的中华文明区里,除了中国 的大陆和台湾地区之外,还包含了朝鲜半岛、越南甚至遥 远的新加坡,但是一水之隔的日本不在其列。也就是说, 在西方主流的世界认识中,日本文明是一种游离于中华文 明之外的独立的文明形态。 那么,日本文明为什么会具有它的独特性呢?我自己 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里,我想从世界史的比较视野,来对日本文明的独 特性进行两个层面的分析。 日本的独特性很多来自它比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 历史。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处于亚洲或欧亚大陆的 最东端,在它的东面,就是浩瀚的太平洋,限于航海条件 ,近代以前它根本无法与东亚(大陆与半岛)以外的任何 地区发生文明的接触,这是它独特性的由来之一。第二, 近代以前,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遭到过任何外来民族的武 力征服,这就决定了它汲取外来文明的方式都是在和平的 环境下进行的,且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它觉得合适的就吸 收,它觉得不妥的就拒绝,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几乎为 所有的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但唯独日本没有 。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遭到过别的民族的武 力征服,这在世界历史上差不多是绝无仅有的,这一点与 同样位于欧亚大陆最西端的英伦三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先我想花一点笔墨对日本和英国的文明进程作一点 比较。 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处于亚洲或欧亚大陆的最东端 。同样,英国则位于欧洲的最西端,在北美新大陆发现之 前,英国也没有与更西面的地区有过任何的交往。而与它 们一海之隔的,便是文明十分昌盛的东亚大陆和欧洲大陆 ,在大约15000年前,日本列岛有陆桥与东亚大陆相连接, 在将近10000年前,英伦三岛也有陆桥与欧洲大陆相连接, 后来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日本和英国先后成了岛 屿,因此就原住民而言,他们最初分别来自东亚大陆和欧 洲大陆。这一点上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日本列 岛与英伦三岛在与大陆文明的交往上,存在如下三点差异 性。第一,日本列岛上的居民最初与东亚大陆(包括朝鲜 半岛)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大约始于2300年前,当时列 岛还处于依靠狩猎、捕捞和采集为生的原始状态,粗陶的 烧制已经出现,但是没有农耕和金属文明,也没有城市甚 至是有规模的村落,列岛上的文明,一开始主要是依靠先 进的大陆文明提升的。而欧洲大陆的罗马人或罗马帝国进 入英伦三岛时,岛上已经开始了农耕(小麦和大麦),并 且诞生了铁器,也就是说,在与欧洲大陆大规模接触时, 英伦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文明水准。第二,日本列岛在接受 大陆先进文明时,都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距今2300年 前后农耕和金属文明传来时,都是来自大陆和半岛的移民 以和平的方式传播的,以后一直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过 几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几乎都是民间的和平进入,至于 后来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及以后幕府时代的僧侣往来,更是 和平的交往,没有一丝一毫的血腥。近代以前日本历史上 唯一的一次遭到外族的入侵,是1274年和1281年元军裹挟 高丽水军和江南水军对九州北部的进犯,虽然发生了战争 ,但外族并没有真正地登陆杀戮,日本也没有遭到外族的 武力征服,也就是说,日本差不多是历史上极少数未遭到 外来武力征服的国家之一,它的文明一直是在和平的状态 中孕育、发生和演进的,它对外来的文明,基本上都是主 动而有选择性地汲取,也就是说,几乎一直保持了自己的 主体性。而英伦三岛,一开始在1世纪时遭到了罗马人几次 三番的武力进攻,最后被占领和征服,成了罗马帝国的“ 皇帝行省”之一,被归入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帝国衰败 后,则不断遭到北欧维京人的武装进犯,历时数百年,也 就是说,欧洲大陆文明的进入,几乎一直伴随着血腥的武 力。相对而言,罗马人带来了比 内容推荐 如果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感兴趣,那是因为它有趣;如果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感到关切,那是因为它与自己有着密切的关联。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日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 本书以日本文明的历史沿革为纵轴,试图解读日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民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对自我和他者的真正理解,有助于矫正我们情绪化的仰视和俯视的视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