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古神话演义(第4卷鼎定九州) |
分类 | |
作者 | 钟毓龙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卷讲述禹出巡海外的非凡见闻、禹游昆仑时群仙集会、四方诸国来朝之盛景、舜后禹继天子位铸九鼎、禹仙去后启即位等事迹。其中许多故事流传至今,如夸父逐日、奇肱飞车、禹铸九鼎等。 作者简介 钟毓龙(1880-1970),号庸翁,杭州人,学者。曾在浙江高等学堂、杭州府中学堂、省立一中、宗文中学等校任教国文、历史、地理、修身等科,后任宗文中学校长,终身为教师。专长钟鼎文,善诗词书法,曾任浙江通志馆副总编等职。著有《上古神话演义》《说杭州》《浙江地理考》等。 目录 第一回 禹出巡海外 郭支为禹御龙 禹荐董父 应龙杀旱魃 第二回 禹至柔利国 应龙杀夸父 夸父逐日 应龙遁居南方 禹遍历北方诸国 禹迷途至终北国 第三回 终北国之情形 禹至无继国 第四回 钟山烛龙 禹至 踵、无肠、拘缨等国 禹收九凤、强梁 冰中鼷鼠 禹至北海禺强之所 禹至聂耳、大行伯、大人等国 禹至肃慎国 第五回 鲲鹏变化 禹至劳民、毛民、玄股等国 禹遇雨师妾 驾鼋鼍以为梁 第六回 禹到榑木 扶桑国之情形 禹到黑齿、青邱、君子等国 君子国之情形 第七回 禹逢巨蟹 海若助除妖 禹到虹虹国 第八回 禹到小人、大人等国 南海君祝赤见禹 禹到长臂国 禹到有蜮山遇蜮 第九回 翳逸廖救蜮疫 禹到歧舌、百虑、白民等国 禹到沸水山 第十回 禹受困于枫林 南海君杀祖状之尸 禹到裸国 第十一回 禹到寿麻、枭阳、穿胸、身毒等国 埃及国之理想 宛渠国螺舟 第十二回 禹到长脚、扶卢、女子、轩辕、丈夫等国 第十三回 禹拟配合丈夫、女子二国 夏耕尸为患 西海神率禹避难 刑天氏之结果 禹见屏蓬兽 第十四回 禹配合二国失败 禹到淑士国 禹凿方山 第十五回 禹到三身国 禹到奇肱国试飞车 禹到一臂国 青鸟使迎禹 槐山遇老童 第十六回 禹乘 车到蓬莱 蓬莱山之情形 禹到钟山 觐上帝 天上之情形 禹到昆仑 住黄帝之宫 禹见西王母 第十七回 群仙大会庆成功 说梦 禹游昆仑 第十八回 老童偕伯益等游山 禹结束危神 尧沉璧于洛 禹觐尧告成功 繇余受封 第十九回 尧作大章乐 皋陶作象刑 分九州为十二州 大封群臣 尧居于城阳 第二十回 董父豢龙于夏泽 尧作龟书 尧崩,葬于谷林 舜避丹朱 舜遇晏龙 第二十一回 舜重到会稽 百官迎舜 舜即位,分命百官 定都于蒲坂 第二十二回 封弟象于有庳 设立学校 以玉女妻伯益 养老尊师 西王母献益地图 第二十三回 大司稷逝世 渠搜国献裘 南浔国贡毛龙,豢龙 首画扇 舜作南风歌 舜作衣裳 第二十四回 孝养国来朝 夔作乐 改封丹朱 第二十五回 奏韶乐,舞百兽 郊天,以丹朱为尸 舜有卑父之谤 第二十六回 舜巡守审乐 石户之农逃 舜入海 舜三到会稽 舜到武夷山 盘瓠之结束 彭祖修道之法 第二十七回 舜遇元秀真人 舜南巡奏韶乐 善卷逃舜入深山 北人无择逃舜,自投清泠之渊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父 第二十八回 舜西教六戎 舜北巡守,恒山飞石 瞽叟夫妇逝世 西王母来朝 第二十九回 蒲衣逃舜 舜问于丞 舜作卿云歌 黄龙负图出河 说彗星 第三十回 入学用万 息慎氏来朝 大频国来朝 孟亏养鸟兽 第三十一回 封子义均于商 命禹摄位 禹复九州 禹征有苗 舞干 羽,有苗格玄都氏来朝 第三十二回 舜封泰山,禅云云 舜居鸣条 舜南巡,迁宝瓮于衡山 舜遇何侯,仙去 第三十三回 二女奔丧,血泪染竹 方回凭吊舜坟 二女溺水作湘神 第三十四回 启结交天下贤士 禹避商均 禹即天子位 第三十五回 颁夏时于万国 作贡法 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第三十六回 改封丹朱、商均 养老求言 蹄出见 作乐、作雕俎而群臣谏 薄丧礼 第三十七回 大雨水灾 柏成子高逃禹 仪狄作酒 禹恶旨酒而作戒 作肉刑 孟涂代皋陶为士师 郊鲧而诸侯不服 第三十八回 禹作城郭 会诸侯于涂山 海神朝禹 禹铸九鼎 黄龙夹舟 桑林祷雨 下车泣罪 第三十九回 禹让天下于奇子 东里槐责禹 天雨金、雨粟 禹藏书于各处 第四十回 禹会诸侯于会稽山,戮防风氏 禹尸解仙去 防风氏臣报仇 启即天子位 灭有扈国 后记 导语 《上古神话演义》系列四卷是文史学者钟毓龙所著的上古历史通俗读物。该书的创作历经十年风雨,于1936年出版。洋洋四卷本,共一百六十章,出版时评论界反映颇好,可与《封神榜》《西游记》等相媲美,是彼时给中小学生的一套增强国文修养的课外读物。 后记 《上古神话演义》最初出版于1936年,作者钟毓龙 (1880—1970),字郁云,别号庸翁,浙江杭州人,清光 绪癸卯举人,历任浙江省高等学堂、杭州府中学堂、嘉兴 府中学堂、杭州市安定中学、宗文中学、女子师范等校教 师,宗文中学校长,浙江通志馆副总编纂等职。全国解放 后任杭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致力 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理的研究,并工篆书。其他著 述有《说杭州》《科场回忆录》《古今中外地名释义》《 浙江疆域考》《浙江地理考》等。 我国古代神话流传甚多,大都散见于《山海经》《淮 南子》《列子》《楚辞》等多种古籍。这部《上古神话演 义》是以历史演义的形式,将古代各种神话和历史故事连 贯编缀而成,主要包括帝喾、唐尧、虞舜、夏禹四朝,兼 及更早期的传说,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集我国上古时 代神话之大成。 神话在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马克思说过 ,任何神话都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 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神话的内容尽管非常奇异,但还是离不开人类 的现实生活。神话中的人物也和世上的人一样从事劳动, 和世上的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有爱情生活,也有彼此 间的斗争。神话虽然采取了幻想的形式,但却强烈地表现 了原始人类要求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如本 书中的羿射十日,为民除害,以及夏禹治水,降妖伏怪, 排除万难,拯救苍生,等等,就都是这种人民意志和愿望 的反映。还有许多关于尧、舜等的传说故事,也带有浓重 的神话色彩,则是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理想的社会形态和 统治者的向往,其中所体现的我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伦理 道德观念,有许多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古代神话最初只是在人们口头流传,但经过几千年来 无数人对它不断地修改和加工,变得越来越完美,越富于 艺术的想象。本书作者也正是这样,将古代史籍中比较简 单、朴素的片断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想象和艺术加工,通过 浪漫主义的描写,从而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优美动人 。 本书内容除了神话故事以外,还涉及我国上古时代政 治、经济、法律、教育、音乐、社会风俗、婚丧礼节、民 族、医药、生物、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范围广博 ,事事都有所本,征引典籍达五百余种,于古今地名和地 理位置且均有对照注释,有些古代事迹发展到后世所产生 的结果和影响亦有所交代。因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 、地理和社会风俗,对于当前的文物考古和旅游事业,都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对于我国古代地理形势变化的 某些分析和看法自成一说,亦足资研究。 本书作于20世纪30年代,作者在小说中对某些问题杂 以议论,针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弊病加以讽喻,其中 有些仍具有现实意义,有些观点则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已 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读者在阅读时当加以分析而有所取 舍。 本书系根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本重新标点和编排,对 于旧本文字上一些舛误之处作了校订,个别句段有所删节 。 钟肇恒 精彩页 文命正在预备一切远征物件,忽报夫人、公子来了。原来涂山氏自从梁州东旋之后,就到文命所封之地建立宗庙社稷,同启住在那里。后来打听到九州已平,文命将到帝都,所以和大章、竖亥二人带了启前来相聚。四日夫妻,八年契阔,到了此刻才得团圆。便是那启自从出生之后,一直到今日才得依依膝下,亦是非常得意之事。不过想到那化石的女攸,大家不免伤心落泪而已。大章又介绍一个人来见,就是从前在梁州救护涂山氏的奚仲,这次路上又遇着了,所以竭力邀他同来。文命见了,极道感谢,细细问他家世。原来他也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是东海神禺虢的曾孙,淫梁之孙,番禺之子,和文命正是共高祖的弟兄。文命不禁大喜,就留他住在京师,又问他所擅长的技能。奚仲说会制造车舆,文命就将他荐于帝尧,在工垂部下做一个工正,按下不提。 且说文命预备一切远征的物件,统统齐备之后,伯益前来检验一过。忽然看见几个圆形的物件,似木非木,似石非石,似金非金,不知是什么东西,更不知有什么用处,不禁奇异之至,便拿来问文命。文命道:“我们这次出去,陆路少而海道多。海中所最感缺乏的是淡水,此物能化成为淡,如遇淡水缺乏时,只需将海水盛在桶内,再将此物安放其中,过了一夜,就变成淡水,所以此物是必不可少的。”伯益道:“这项物件叫什么名字?用什么物质做的?”文命未及回答,忽报天子有旨宣召,文命遂不及细说,匆匆入朝。见了帝尧,行礼之后,帝尧便问:“汝此番出行,先往何处?”文命道:“臣拟先往东方,由东而南、而西、而北,然后归来。”帝尧道:“朕想汝先往北方,由北而东、而南、而西,不知可否?”文命道:“这亦无所不可,臣就先往北方吧。”帝尧道:“本来行踪应由汝自定,适值昨日北方的始均有奏报来说,那边有女妖为害,非汝前去不能平定,所以朕想汝先往北。”说着,就将始均的奏章递与文命。 原来那始均就是叔均,从前曾跟了帝尧、筏铿等出去巡守过的。他自幼跟着大司农肄习农事,对于稼穑很有研究。舜看他才具可用,就在北方给他一块土地,叫他去试试。始均到了北方之后,就创出用牛耕田之法,省去人工不少,而土地开辟日广,每年收获甚多,因而远近人民归附,大有成聚成都的样子,北方荒凉之地渐渐热闹了。太尉舜因奏知帝尧,封他在那里做一个国君,这是始均的历史。当下文命接了奏章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臣始均言,臣自到北方以来,历年务农,均以水利为本。赖天子仁德,旸雨应时,收获茂美。不料近岁发生旱灾,历久不雨,因而河渠沟洫尽行干涸,种植不能,赤地千里。仔细调查,始知北方山林之中藏有女妖,青衣白毛,形状奇丑,似人非人,在彼作祟。叠经臣督同人民前往驱除,无如妖物变化通灵,来去如飞,未能斩除。现在灾象愈深,人民朝不保暮,伏闻崇伯文命部下不少天地神将,擒妖捉怪是其所长,可否请帝饬下崇伯酌遣数人前来臂助,以清妖孽,而拯万民,无任盼切之至。”文命看了,就说道:“既如此,臣就去吧。”帝尧道:“汝到西方,如遇见西王母,务必代朕致谢。朕年迈不能亲往拜答,甚觉抱疚也。”文命听了唯唯。当下辞了帝尧,退朝出来,又来辞过太尉,随即回家收拾行李,带了伯益、之交、国哀、真窥、横革以及天地十四将等,共同出门。那飞翔空中的应龙当然从行,独不见那负泥的玄龟,遍寻无着。庚辰道:“某想不必再寻了,那玄龟是个神物,决不会无故隐藏,想来此次出征,那疏水凿山之事不会再有,用它不着,所以它已归去了。”文命听了有理,亦不再寻。于是一行人等出了北门,径向始均建国之地而去。 一日,走到一处,只见远处空中有两条龙,在那里夭矫盘舞,忽上忽下。文命等看得稀奇,再行近一程,忽听得有人长啸之声,那两条龙霍地降下,如蛇赴壑,早已蟠伏在地上。文命等急忙过去一看,只见两条大汉,个个身长九尺,一个虬髯紫须,一个豹头大目,每人按着一条龙在那里给它剔刮鳞甲上的藓苔。那两条龙仿佛极是适意。文命等更觉纳罕,便上前与他们施礼,问他们姓名。那虬髯紫须的人说道:“某姓郭,名支。”那豹头大目的人道:“某姓飕,名父。”文命道:“两位向在何处修仙学道,有此降龙之术?”郭支笑道:“某等并非修仙学道之人,不过向来好龙,知道豢养它的方法罢了。”文命道:“龙之为物,变化不测,如何可以豢养?”郭支道:“这个不难。天下之物莫不有性,能顺其性而利导之,世上没有不可以豢养的动物;不能顺其性而利导之,虽则自己亲生的儿女恐怕亦有点难养,何况乎龙!所以,某等养龙的方法千言说不尽,但是大致不过如此而已。即如某等此刻在此替它剔刮藓苔,亦是顺它的性。”说着,又用手指龙的颔下道:“它此处有逆鳞无数,却要小心,万一批到它的逆鳞,它就要怒而杀人了。”文命等细看,果见龙颔下有二尺余的鳞甲是逆生的,与上下的鳞甲不同,甚为奇异。文命又问道:“怎样才可以知道它的性,去顺它呢?”郭支道:“这亦不难,只要细细体察,所谓‘心诚求之’四个字而已。至诚所格,金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