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章旺,河北省大名县人,1954年生。1978年3月,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工作。2003年1O月,到中国银监会河北监管局工作。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调研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河北省钱币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晋察冀边区银行》(主编)、《河北省志·金融志》(副主编)、《毛泽东从韶山到中南海》《毛主席的故事》《毛泽东领导下的新中国十七年》《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总表》等。
本书记录了毛泽东从1893年出生一直到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期的人生经历,按时间顺序,以丰富翔实的文史资料,真实客观地记述了毛泽东同志为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老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的光荣的前半生,深刻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再现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通过毛泽东与周围亲人、同学、朋友和革命同志相处相知的细节,展现给读者们一个充满魅力的领袖,一个可亲可敬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血肉亲情的伟人。值此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特推出这本内容督导的精品力作,向毛泽东同志致敬!
前言
1.生日
2.幼年
3.童年
4.早年读书生活
5.关心同学
6.跟父亲讲道理
7.半耕半读
8.恢复学业
9.为穷人鸣不平
10.考入湘乡东山学堂
11.学识渐长
12.湘乡驻省中学
13.半年列兵
14.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15.半年自学
16.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7.恩师杨昌济
18.良师诸多
19.第一师范读书生活
20.益友
21.反对帝国主义
22.野蛮其体魄
23.社会活动
24.武装保护学校
25.游学
26.创办“新民学会”
27.第一次到北京
28.关关雎鸠
29.从北京到上海
30.以笔为枪
31.秋雨韶山洒泪多
32.驱张运动
33.工读生活
34.列宁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35.长沙共产主义青年团
36.湖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37.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38.创办自修大学
39.建党初始
40.毁家纾难
41.参加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
42.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3.回乡闹革命
44.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
45.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
46.“中山舰”事件
4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8.白色恐怖
49.“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50.准备秋收起义
51.挥手从兹去
52.发动秋收起义
53.三湾改编
54.上井冈山
55.井冈山建设
56.朱毛会师
57.保卫井冈山
58.毛泽建烈士
59.黄洋界上炮声隆
60.大柏地
61.红旗跃过汀江
62.毛泽东的“讣告”
63.离开部队
64.古田会议
6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6.寻乌调查
67.攻打长沙
68.“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69.第一次反“围剿”
70.第二次反“围剿”
71.第三次反“围剿”
72.毛主席
73.宁都会议
74.第四次反“围剿”
75.罗明路线
76.查田运动
77.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78.第五次反“围剿”(上)
79.李德
80.福建省人民政府
81.第五次反“围剿”(中)
82.第五次反“围剿”(下)
83.于都离别
84.毛泽覃烈士
85.浴血湘江
86.黎平转兵
87.突破乌江
88.遵义会议
89.四渡赤水
90.金沙江
91.大渡河
92.雪山
93.红一、四两方面军会师
94.红军本来可以不走草地
95.过草地
96.吴起镇
97.直罗镇
98.红军东征
99.三军会师
100.《红星照耀中国》
101.西安事变
102.七七事变
103.八路军
104.平型关大捷
105.《论持久战》
106.新四军
107.百团大战
108.大生产运动
109.三三制
110.精兵简政
111.减租减息
112.毛泽民烈士
113.日本偷袭珍珠港
114.打算访问美国
115.关心刘少奇
116.王实味
117.日寇灭亡
118.周期律
119.重庆谈判
120.毛楚雄之死
121.拿延安换一个新中国
122.转战陕北
123.劳动大学
124.辽沈战役
125.淮海战役
126.平津战役
127.进京赶考
128.百万雄师过大江
129.一道命令
130.开国大典
1.生日
毛泽东,字润之,他分别用过咏芝、子任、杨子任、二十八画生、石山、李得胜等名、字、号。
1893年12月26日(农历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日)太阳升起时分,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
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帝南巡时曾在此休息,并在其中的一座山峰上演奏过韶乐,因此而得名。在这个南国风光的山冲里,住着毛、李、钟、周、邹、彭、庞等多姓人家,内中姓毛的居多。
韶山毛氏的始祖为周文王之子伯郑,封地在河南省原阳境内。毛国被灭后,伯郑的后代以国为姓,即为毛姓。毛氏后裔的一支多番迁徙。公元14世纪中叶的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江西省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有一个叫毛太华的青年农民,扔掉手中的锄头,拿起长矛,投奔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毛太华以百夫长的下级军官身份,随同大将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澜沧卫,并被留下治镇。他也像许多战友们一样,娶了一位当地“蛮”女为妻,并先后生了八个儿子。后来,毛太华老了,请求告老还乡。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他偕妻子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由于他戍边多年,立有军功,被朝廷
分配到湖南省湘乡县城北门外的绯紫桥居住,分得田产几十亩。数年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举家迁移到了湘潭县的七都七甲,开种韶山的铁陂、乌塘、东塘等处,计田400亩。500年过去了,至毛泽东已是第20代了。
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生于1870年10月15日(清同治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是独生子,上过两年学,认识一些汉字,懂些算术。17岁开始理家。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毛顺生精明能干,肯劳动,会节俭,又善于经营,他把家中节余下来的稻谷加工成白米,挑到附近的银田寺赶集出卖,再用碾碎的米糠喂猪出售。这样,他逐渐积攒了一笔钱,赎回了父亲毛翼臣典当出去的田产。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清同治六年正月初八)出生于距韶山冲二十余里的湘乡县四都唐家圫(后改为棠佳阁)的一个小康农民家庭。文家祖坟在韶山,每年清明节要到韶山扫墓,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文七妹的父亲文芝仪就将自己的女儿许给韶山毛家。文七妹13岁时同毛顺生订婚,18岁成亲。先生下两个儿子,均夭亡,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后,格外疼爱。
2.幼年
毛泽东的外婆家唐家圫的后山,有个龙潭坳,坳内有清泉水流出,四季不竭。坳口处矗立一块大石头,石上建有小庙,人称石观音庙,远近闻名。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和母亲就把他抱到观音庙叩拜神灵,并寄名为石头。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人家就叫他“石三”。
毛泽东有他父亲那样健壮的身体,但那圆圆的脸庞、宽宽的前额、和善而充满智慧的眼睛则像他母亲。有一年新春佳节,刚满四岁的毛泽东穿上一身新衣服,戴着一顶红色的棉风帽到外婆家去做客。村里有一位白胡子阿公,喜欢和小孩子逗乐。这天,他看见许多小孩在禾坪上玩耍,老阿公装得很严厉的样子,板着脸,翘起胡子,对这群小孩子说:“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玩耍?不准乱跑,要不我就割你们的耳朵。”小朋友们吓跑了,只有毛泽东未动。老阿公奇怪了,忙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割耳朵很疼的呀!”毛泽东反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老阿公还是不笑:“我喜欢呀!”毛泽东学着妈妈的口气说:“一个人要讲道理。老阿公你有道理,我的耳朵就让你割,你要没有道理,我就要割掉你的胡子。”说着,他笑眯眯地望着老阿公,并且主动解开风帽的扣子,把耳朵露在外面。老阿公亲热地把这个逗人喜欢的孩子搂在怀里,连声称赞。
3.童年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成了一个富农后,就用大部分时间做生意。家中雇了一个长工,并让妻子和孩子都下地。因此,毛泽东从六岁就开始学习田间劳动:插秧时,他提着小畚箕送秧苗;中耕时,他学习拔掉田里的杂草;割禾时,他跟在后面捡稻穗。还有一件主要的劳动,就是放牛。
在韶山冲,流传着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几则故事:
上屋场附近有十几个小伙伴,每人放一头牛,有时大家一贪玩,不是娃毛泽东就将小朋友分成三组:一组放牛;一组到近边坡上割草(带回去让牛夜里吃);一组到稍远的山里采野果。完后,毛泽东把大家采回来的野果和茅草公平地分给每一个小朋友。这样,大家玩得既快活,又放好了牛。
一年秋天,晒谷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毛顺生一家也在晒谷坪上抢收稻谷,花了很大的工夫,才把稻谷收了起来,但有一些稻谷已经被水冲走了。雨停了,毛泽东水淋淋地从别处跑来,父亲问他哪里去了,毛泽东回答说帮邻居收谷去了。父亲听后十分生气:“自己的谷子流到沟里去了,你倒好,帮人家去收!”说着扬手就要打他。毛泽东站住不动,理直气壮地说:“人家是佃了别人的田,冲走一点也了不得。我们是自己的,比人家的又多,冲走一点也不要紧。”父亲冒火了:“你说不要紧,你还吃饭不吃饭?”毛泽东说:“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想到,当时中国
共产党成立时才50多人,28年后就夺取了政权。又经过两
个三十余年的奋斗,使中华民族洗刷了百年耻辱,重新站
了起来,屹立于世界之林。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
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沿着这样一条必胜的道路前
进,将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值此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将过去的《毛泽东从韶山
到中南海》一书进行了整理,抽取三分之一与毛泽东紧密
相关的内容,舍去三分之二的枝枝蔓蔓,组成130篇故事,
可能会显得更加紧凑,读来脉络会更加清晰。短时期内也
可以单独读其一篇,会自成一体。
时间匆促,水平不够,文中定会有诸多不足之处,敬
请亲爱的读者不吝赐教。
贾章旺 2011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