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性的枷锁(全新译本100周年纪念珍藏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毛姆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出生于法国巴黎。
十岁时,父母已相继去世,遂被送往英国肯特郡,与叔父一起生活。1892年起,在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学习医科,同年,发表了首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广受好评,遂弃医从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法国红十字会,后受英国军方指派,在瑞士和俄国开展情报工作。曾多次赴南太平洋和远东地区旅行,许多小说因此颇具异域情调。晚年撰写了许多回忆录和文学批评,至八十五岁时方才搁笔。
主要小说作品:
《人性的枷锁》(1915)
《月亮和六便士》(1919)
《叶之震颤》(1921)
《面纱》(1925)
《刀锋》(1944)
目录
导读
人物介绍
自序
人性的枷锁
附录
精彩页
·1·
破晓时分,天色阴沉灰暗,云层低垂,空气中有一丝冷冽.估计是快飘雪了。一名女佣走进房间,里头有个孩子正熟睡着。她拉开窗帘,习惯性地望向对街那栋有着门廊的灰泥房子,然后走到孩子床边。
“起床喽,菲利普。”她说。
她掀开被子,把孩子抱在怀里,随即下了楼。菲利普仍睡眼惺忪。
“你妈妈想看看你。”她说。
她打开楼下房间的门,再把孩子抱到床前,躺在床上的女子是他的母亲。她伸出双臂接过孩子,让他靠在自己身旁。孩子没问为何自己被叫醒,女子亲了亲他的双眼,再用瘦弱的小手轻抚他白色法兰绒睡衣下的温暖身子,并把他搂得更紧些。
“宝贝,还想睡吗?”她说。
她的声音孱弱,仿佛来自遥远的彼方。孩子没搭腔,只投以自在的微笑。这张床又大又暖,躺在母亲温柔的臂弯中,他觉得无比幸福。他蜷起身子偎着母亲,想把自己缩得更小,带着睡意亲着母亲。没一会儿,他就合起双眼,酣然入睡。医生走上前,站在床边。
“噢.先别把他抱走。”她哀求道。
医生神色凝重地看着女子,不发一语。女子知道,她没法继续陪着孩子,便又亲了亲他,顺着他的身子轻抚到脚边,把他的右脚握在手里,抚摸着五个脚指头,再慢慢换向左脚。她啜泣起来。
“怎么啦?”医生说,“你累了?”
她摇摇头,说不出半句话,眼泪滑下双颊。
医生弯下身来:“让我抱他走吧。”
她虚弱到无法违抗医生的意思,只得任由他抱走孩子,再将孩子交给护士。
“还是抱他回自己的床上吧。”
“好的,先生。”
小男孩依然熟睡着,就这么被带走了。他的母亲悲痛万分,泣不成声。
“可怜的孩子,他将来该怎么办呢?”
一旁照顾产妇的护士设法安抚她,过了一会儿,她便筋疲力尽,也就不再哭了。医生走到房间另一头的桌子旁,上面是具胎死腹中的婴儿尸体,仅用一条毛巾覆盖着,他掀开毛巾瞧了两眼。尽管床铺与桌子间有屏风遮住,女子仍猜得到他在做什么。
“是女孩还是男孩?”她轻声问护士。
“又是男孩。”
女子听了再没吭声。不久,孩子的保姆回到房里。她走到女子的床前。
“菲利普少爷睡得很沉。”她说。
一阵静默后,医生再度替女子把脉。
“我想现在应该没我的事了。”他说,“早餐后我再过来。”
“先生,我送您出去。”保姆说。
两人默默地走下楼。到了门前走廊,医生停下脚步:“你联系凯瑞太太的大伯了吗?”
“联系了,先生。”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到吗?”
“不知道,先生。我还在等电报。”
“那个小男孩怎么办?我觉得他不在了的话比较好。”
“渥金小姐说愿意照顾他,先生。”
“她是哪位?”
“她是孩子的教母,先生。你觉得凯瑞太太撑得过去吗.先生?”
医生摇了摇头。
·2·
一周后,在昂斯洛花园街上渥金小姐的公馆里,菲利普独自坐在客厅地板上。他生来就是独子,早习惯自己找乐子。客厅内满是大型家具,每张沙发上都有三个大靠垫,每张扶手椅上也都摆了个靠垫。这些全被菲利普拿来用,再借助几张轻巧好挪的镀金雕花椅,他便精心搭出了藏身用的洞穴,好躲避潜伏于窗帘后方的印第安人。他把耳朵贴紧地板,聆听野牛群在草原奔驰的蹄声。不一会儿,他听到开门声,马上屏住呼吸,生怕被人发现。但一只强而有力的手推开椅子,垫子纷纷掉了下来。
“捣蛋鬼,这样渥金小姐会生气哟。”
“哈啰,艾玛!”他说。
保姆弯身亲了他一下,接着把所有靠垫抖一抖后归位。
“我要回家了吗?”他问。
“对呀,我是来接你的。”
“你身上这件是新衣服。”
当时是一八八五年,她身穿裙撑,外头罩着窄袖斜肩的黑丝绒长袍,裙摆绲了三条宽荷叶边,头戴一顶附有饰带的黑软帽。她迟疑了半晌,孩子居然没提那个问题,让她准备好的答案派不上用场。
“你不想问问妈妈好不好吗?”她终究还是主动提起此事。
“哦,我忘了。妈妈还好吗?”
这下子她准备好要说了:“你妈妈身体全好了,也过得很自在。”
“是吗?那太好了。”
“你妈妈已经走了,你再也见不到她了。”
菲利普不懂这话的意思:“为什么见不到她?”
“你妈妈上天堂了。”
说完,艾玛不禁落下泪来。菲利普似懂非懂,却也跟着哭了。艾玛的身材高挑,骨架又大,有着美丽金发与粗眉大眼。她的老家在德文郡,尽管已在伦敦帮佣多年,说话仍有浓浓的乡音。她越哭越激动,还把菲利普紧紧拽在怀里,内心隐约同情起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世上最无私的母爱,如今不得不交给陌生人抚养,实在教人于心不忍。但不久后,她便打起精神。
“你的威廉伯伯正等着见你呢。”她说,“快去跟渥金小姐说声再见,然后我们就要回家了。”
“我才不要说再见。”他答道,连忙抹去自己的眼泪。
“好吧,那就快上楼去拿你的帽子。”
菲利普拿好帽子,下楼时看到艾玛在走廊
导语
本书是毛姆知名的长篇代表作,主流媒体文学评选,多次上榜,曾3次被改编成电影,中外名家推荐,好评如潮。书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本书是全新译本,封面采用典雅双色烫印,进口触感黑卡纸,100周年纪念珍藏版,展现经典。并且独家收录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专文书评以及台东大学英美系助理教授邓鸿树专文导读,深度解读原文。
序言
枷锁的一百度黑
邓鸿树
二十世纪美国成长小说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
的主角曾说:“一本精彩的好书能让读者恨不得成为作者
的好友,每天都能与他通电话。”这位主角是现代美国文
学最有个性的辍学生,成绩不好,却爱读书,尤其喜爱的
经典小说,就是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不过,他却不会
想跟毛姆攀交情,因为,“毛姆不是我会想打电话给他的
那种人”。
这番话显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的黑
色幽默。《人性的枷锁》为二十世纪英国成长小说的名作
,其探寻人性丑陋面的写作动机,领先《麦田里的守望者
》近半个世纪。塞林格与毛姆可谓意气相投:毛姆晚期作
品《刀锋》让塞林格首次认识到吠檀多的哲理,深刻影响
了塞林格的人生观。这些作品“文如其人”,主角与作者
皆怀抱近乎自虐的反社会情结。同一类人太投缘,在彼此
身上看见自己不好的一面,难怪有时会不想跟对方讲话。
《人性的枷锁》出版于一九一五年,为毛姆扬名世界
的代表作。故事记述了立志成为艺术家的孤儿菲利普一连
串梦想幻灭的成长过程。绝望之际,“越挫越勇”,要如
何活下去?人生意义何在?菲利普历经霸凌、情欲、背叛、
贫困、自虐虐人等试炼,被宿命压倒在地后才终于醒悟:
答案就在于挣脱“人性的枷锁”。
毛姆为二十世纪初期广受欢迎的英国作家,文笔平易
,题材辛辣,勇于处理同期作家避讳的反道德议题。《人
性的枷锁》揭露“年轻艺术家”的真貌,比詹姆斯·乔伊
斯的同期作品《都柏林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更加
大胆直接。要认识毛姆与其时代的故事,就要读《人性的
枷锁》。
毛姆的盛名在二十世纪中叶达到高峰。现代英国文学
反乌托邦的代表作家乔治·奥威尔曾于信中透露:“影响
我最深远的现代作家,就是毛姆,他有办法以既直接又朴
实的手法说故事,令我非常崇拜。”小说《城市与中柱》
(The City and the Pillar)的作者戈尔·维达尔(Gore
Vidal)也曾表示:“说真的,我们这个年代的作家,面对
毛姆的作品很难装作漠不关心。他无所不在。”
·苦闷的沸点.
《人性的枷锁》是一本苦闷的自传小说,从构思到出
版花了毛姆近二十年,崎岖的过程,反映了毛姆同样苦闷
的人生。
毛姆生于巴黎,童年坎坷。他父亲为英国驻巴黎使馆
的律师。毛姆八岁丧母,十岁丧父;母亲之死对毛姆打击
甚大,他日后表示,内心的伤痛“五十年都无法全然抚平
”。
毛姆从小说法语,在英国使馆的附属教会学英语。牧
师以英国报纸的警政新闻为教材,规定毛姆每天朗诵,惊
悚的刑案报道在他心中留下极大阴影。父亲过世后,毛姆
随即被送往英国,由叔叔抚养长大。他个性孤僻,在寄宿
学校饱受欺凌,极度不适应。
菲利普双亲过世后,人生就此改观;忍受霸凌的成长
过程.使他的行事作风异于常人,“看事情也采取特殊观
点”。他心想:“要是我不轻浮的话,早就上吊自杀了。
”毛姆处世做人显露的同样的“纨绔”风,其实涉及复杂
的心理因素。
一八九〇年,十六岁的毛姆辍学,前往德国海德堡游
学,初尝自由的滋味。十八岁返国后,因向往独立生活,
前往伦敦学医。如何做人生的主人、追寻身心解放,成为
他日后一贯的写作题材。
毛姆学医原本是为了远离刻薄的叔叔,对医科其实缺
乏兴趣。不过,医学教育却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观,让他
学到影响一辈子的观念:所谓“正常”仅是一种理念,与
“不正常”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毛姆的医学观促使他日后
于《人性的枷锁》中对背离正常的极端情绪有深入的着墨

一八九七年,毛姆二十三岁,发表首部小说;同年,
从医学院毕业后,前往西班牙立志写作。两年后,《人性
的枷锁》初稿完成。不过,因文笔不够成熟,被多家出版
社退稿。历此挫折,毛姆持续精进写作,发挥说故事的才
华。一九。八年,他已发表八部小说,并有四部戏剧同时
在伦敦上演,三十四岁便成为家喻户晓的青年才俊。
一九一一年,毛姆三十七岁,写作生涯最成功之际,
心境忽然大变,心中溢满痛苦的回忆,不断浮现的往事,
成为其极大的心理负担。他接受友人建议,借告白式写作
以疏解压力。他从剧场暂时引退,重拾二十三岁未完成的
写作计划,闭关四年完成《人性的枷锁》,一解苦闷。
·挣脱真理的枷锁.
毛姆于自传散文集《总结》(The Summing Up)一书中
写道:“人类太自私,拒绝承认人生本无意义。”他认为
,社会营造‘‘真、善、美”三大价值,让人生看似有所
追求,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假象。耳顺之年的感言,点出
《人性的枷锁》一百二十二章的脉络:菲利普成长、幻灭
、觉醒的过程,就是逃离“真、善、美’’三大束缚的蜕
变。
菲利普就读教会的寄宿学校期间,每天读经,向天祈
求治愈足部内翻的毛病。可是,无论如何虔诚祈求,都得
不到回应。而在海德堡,菲利普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青
,促使他反省本身的信仰与教育。他发觉,信仰因人而异
,但“无论信仰为何,灵魂都有可能获得救赎”。
为了活出自己的人生,他前往伦敦,体验为五斗米折
腰的上班生活;一段时间后,又动身前往巴黎学画。他却
没料到,自由所换来的,却是人生另一种枷锁。
·美感的桎梏·
毛姆喜爱艺术,对绘画很有研究,也是当代艺术的收
藏家。早年完成的《人性的枷锁》初稿,原题为《斯蒂芬
·凯瑞的艺术脾性》(The Artistic Temperament of
Stephen Carey)。《人性的枷锁》借由菲利普习画失败的
过程,探讨人生美丑的问题。
毛姆创作《人性的枷锁》的年代,印象派是新兴的当
代画派,马奈、莫奈等叛离传统的画风饱受卫道士批评。
小说里,画室中一位名叫普莱斯的女学徒,有一天带菲利
普前往专门收藏当代艺术品的博物馆参观,让他十分震撼
。因此,菲利普在伦敦会计事务所工作期间,常到国家艺
廊钻研古典绘画,他深信艺术为美德的升华。印象派颠覆
美感视角的激进做法,彻底改变了菲利普对美学的看法。
印象派虽从不同视角勾勒世界,“却如同十八世纪英
国的肖像画家,没怎么考量人物灵魂的意念”。正当菲利
普苦于无法画出“灵魂”之际,同学普莱斯因梦碎而自杀
,激发他思索艺术与人生的本质问题。
办完同学的后事,菲利普到蒙帕纳斯歌舞剧场散心,
在舞池旁他顿然领悟:“强烈的欲望本身,反倒剥夺了一
切乐趣。”他猛然发现,艺术家创作的动力反而让人生“
沦为艺术的附庸”:“这些艺术家不知道自己受制于这股
力量,仅仅受到本能的驱使与蒙蔽,人生就白自从指尖溜
走了。”
艺术家若错过人生,就错失了人性的真实样貌。普莱
斯为艺术奉献,却徒劳无功。
·情欲的枷锁·
菲利普历经海德堡游学与巴黎学画的试炼,摆脱宗教
与美学的束缚,彻底脱胎换骨。回到伦敦后,“他抹去美
德与陋习的分野,抛开既有的善恶法则,有意找到自己人
生的圭臬”。
菲利普的反思带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物种竞逐
求生的壮阔氛围深深打动了他,而其中的伦理法则似乎也
与他的秉性不谋而合。”菲利普发觉,善与恶是社会为演
化所创造出的观念:若要活出属于自己的自由人生,就“
应该从罪愆的偏见中解放出来”。
然而,菲利普仍无法理解人生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显
然是《人性的枷锁》最关键的议题,全书以超过三分之二
的篇幅,描述各种人物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人性的枷
锁》从第五十五章起.借由菲利普与侍女米尔德里德的畸
恋,刻画解放人性所致的悲剧。
米尔德里德长相奇特,谈吐粗俗,待人傲慢无礼,令
菲利普又恨又爱,有时“真想赏她两记耳光”。米尔德里
德宛如菲利普另一个残缺的自我:
菲利普看到她的平胸窄臀就感到作呕,也厌恶她那俗
不可耐的发型。他打从心底痛恨自己,居然会爱上这种女
人。
但事实摆在眼前,菲利普就是束手无策。他觉得自己
仿佛回到了中学时期,受到大个头男孩的霸凌。尽管双方
力量悬殊.他依旧拼命抵抗,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法招
架……最后只能任入宰割,就算死了也不足为奇。
米尔德里德激发了菲利普的矛盾情绪,唤醒他深层的
苦闷回忆,迫使他清楚地看见人性的赤裸相貌:善与恶、
美与丑、爱与恨的相斥相吸。
菲利普情欲所衍生的自我羞辱,仿佛是痛苦回忆的集
体报复。米尔德里德是他欲追求的一切,也是他欲挣脱的
一切。这段遭遇印证了理性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于《伦理
学》中所指出的“人性的枷琐”:情感乃人性的枷锁,迫
使人臣服于命运。菲利普受到米尔德里德的玩弄与欺骗,
陷入情欲的深渊,仿佛染上无法戒除的毒瘾。他惊觉自己
“受到本能与情绪的掌控,无力改变局面”。
.生命的图腾.
菲利普与米尔德里德在彼此身上见识了人的“病态天
性”。《人性的枷锁》有关病态人性的描写,是全书最具
争议之处:“米尔德里德没半点悲悯之心。菲利普看着她
的脖子,好想用切马芬蛋糕的小刀,狠狠地刺她个痛快…
…可是同时他又好想狂吻她那苍白瘦削的脸庞。”有关米
尔德里德用“菜刀和锤子”破坏房间的描写,令人想到《
简·爱》中阁楼里的疯女人。
在近乎“变态”的视角下,米尔德里德犹如奥地利表
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作品的主角。她脸
色怪诞,呈现出不健康的绿色,正如席勒画笔下的扭曲人
像,丑陋却充满致命的情欲。
菲利普后来在朋友的引介下,接触了西班牙画家埃尔
·格列柯(El Greco)的画作。格列柯为表现主义先驱,最
著名的画作是风景画《托莱多风景及其布局》(View and
Plan of Toledo)。“心灵之城”空无一人,“赤裸的灵
魂来回踱步,知晓不可知的事物”。格列柯的画作运用宏
观的视角,既非黑暗也非光明,美丑并存,善与恶若隐若
现。菲利普更加确信了在巴黎的所学:“世间并无美丑。
只有真实的样子。”
菲利普受尽病态情欲的折磨,终于明了追求自由人生
之徒劳:人心卑劣,远不敌人性的枷锁:“答案明摆在眼
前:人生并无意义。”友人所送的波斯挂毯.让他灵光乍
现:
织毯师傅编出繁复的花纹,不为了别的,单纯是满足
个人的美感,故人类大抵也是如此活着;假使不得不相信
行为别无选择,人类也能在回顾人生时,看看一路走来的
轨迹。这并非出于需要或实用的目的,仅是满足一己乐趣
罢了。
人生不是绘画的主题,人生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生
命虽无法超越形式,却能容许精巧的编织:
现在不论发生什么事,都有助于人生面貌更加繁复,
终有一天生命走到尽头,他会满怀喜悦地见证其完成,宛
如一件艺术品的诞生,唯有他知道这件作品存在,因此散
发的美丽不在话下。随着他离开人世,作品也会立即消失

菲利普的悟道,就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最后乐
章:绝望就是希望。
《人性的枷锁》最令读者感动的,莫过于菲利普的失
败论:“难道他都没发觉,最单纯的样貌——出生、工作
、结婚、生子、死亡——可能是最完美的图案吗?说不定,
要得到幸福就得接受失败,但这种失败却超越一切胜利。

菲利普最终抱得美人归,成功编织出毛姆自传式的美
丽图腾。灿烂的阳光笼罩着《人性的枷锁》的结尾。这幅
反现实的幸福画面,布满印象派的不安笔触,流露着表现
主义的赤裸神秘。光彩夺目,是来自无云的穹苍,还是晶
莹黝黑的地底?《人性的枷锁》就像一幅模糊神秘的风景画
,谷底绚丽,却也衬托出环伺高山的一百度黑。
内容推荐
菲利普自小失去双亲,天生一只脚畸形,寄养在伯父家。天生畸形又寄人篱下,幼小的菲利普敏感又自卑。他在学校经常遭人嘲笑欺负,即使他勤奋祷告,仍然无法摆脱残缺的命运。菲利普明白,他的未来必须靠自己奋斗。不久,他决定离开学校,为自己而活。然而,他人性的试炼才刚刚开始。亲情、爱情、艺术、理想,他在迷茫之中兜兜转转,在重重枷锁中一次次飞蛾扑火冲撞,却又背水一战,终于在千帆阅尽后,寻得了平静的港湾……
毛姆自小便有口吃的毛病,父母相继离世后,还很年少的他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幼年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本书是他坎坷童年的深入写照,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过去种种所带给他的不快,运用哲学、艺术与宗教等观点探讨人生的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9: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