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林外史(9下彩插励志版无障碍阅读)/新课标必读名著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清)吴敬梓 |
出版社 |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本书以讽刺的手法,以写实主义的风格描写了一些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对腐蚀人心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本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林山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目录 第一回 画家王冕辞不就职 第二回 周进暮年登第 第三回 范进中举 第四回 汤奉断案惹民愤 第五回 严监生心忧灯草 第六回 严贡生作恶被告 第七回 “江西第一个能员” 第八回 娄公子捐金救友 第九回 鲁编修怜才择婿 第十回 马二先生游西湖 第十一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第十二回 赵雪斋高踞诗坛 第十三回 匡超人显露本性 第十四回 真假牛布衣 第十五回 鲍文卿收养义子 第十六回 杜少卿散尽家财 第十七回 庄绍光淡泊名利 第十八回 虞博士真儒风度 第十九回 萧云仙豪侠勇武 第二十回 沈琼枝逃婚卖文 第二十一回 王玉辉劝女殉夫 第二十二回 市井出奇人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相关名言链接 作者名片 人物名片 名家点评 读后感例文 知识考点 参考答案 导语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此书的批判矛头主要是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作品塑造了一群热中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在当时是有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精彩页 第一回 画家王冕辞不就职 导读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传统社会中,“学而优则仕”是万千学子矢志不渝的人生信念。他们醉心读书,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富贵,为此不惜穷尽一生。而元代有这样一个人,他才能卓越,却不慕荣利,“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同“哪”)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嵌崎(品格特异,与众不同。嵌,qin)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ji)县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也作“针黹”,针线。这里指针线活),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阿(同“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秦老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自古至今,孝敬父母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书商,书贩),就买几本旧书,日逐(逐日,每天)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自此,王冕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画花卉的一种画法。直用彩笔按本色描出,不用双钩。略似现在的水彩画)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 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头带瓦楞帽(明朝普通人戴的一种帽子,帽顶像瓦楞),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衙门里的高级差人),又是买办(衙门里管采购、办杂务的差人)。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爷,所以常时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只位(南京方言,读“这”为“只”)王相公(科举时代,社会上尊称秀才为“相公”[对一般读书人也这样称呼],按他的弟兄排行称几相公,是表示亲热),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由单页的小件字画连接装裱成的一册)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径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在下(对自己的谦称)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傍,着实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掇,duo)。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老师危素,作候问之礼。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