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主人公格罗佛是个十二岁的男孩,在打工休假时与姐姐偷溜进城,却不幸感染伤寒死去。小说讲述格罗佛死后,家人对他的记忆。 ……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则故事,四个视角,四样落失之感,四种人生领悟。 此作结构精巧,探究亲密家人离世后,生者如何反刍记忆、怀抱失落,并在未来人生中安排一个位置给那已然落失者,让其继续活。 ……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我们当初设想的样子……然后又渐渐逝去,变得好像从未发生过……好像那些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梦境……你现在听懂我的意思了没?……就好像那些都只是我们从别处听来的,都只是他人的遭遇……接下来,我们才会再度忆起事情的全貌。 作者简介 托马斯·沃尔夫,20世纪美国小说家。1900年生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毕业于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剧本写作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创作于大萧条时期的作品描述了美国文化的变化和多样。1938年沃尔夫去世后,威廉·福克纳将他列为他们那一代最好的作家,而将自己列在了沃尔夫的后面。“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将沃尔夫视为自己的文学偶像。 目录 《落失男孩》无目录 导语 本书是托马斯·沃尔夫的中篇小说,颇具自传色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十二岁的男孩格罗佛。他在打工休假时与姐姐偷溜进城,却不幸染上伤寒而死。本书即是讲述格罗佛死去后,他的家人对他的记忆。全书共分四章,每章分别以不同的叙事视角切入,铺陈了母亲、姐姐、弟弟等人对于这个已不存在的孩子的情感。四个故事,四种视角,同时,也是四种人生领悟。沃尔夫此作篇幅精巧,探究亲密家人离世后,生者如何反刍记忆、怀抱失落,并在未来人生中安排一个位置给那个已然落失的孩子,让他继续活。 精彩页 ……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法院大楼的钟隆隆敲响下午三点的钟声,响彻这挤满青铜色的镇,四月的徐风轻轻拂过喷泉,吹出了片片虹彩——直至那羽状水柱复又潺潺搏动,直至格罗佛拐进了这座广场。他是个孩子,张着严肃的黑色双眸,脖子上有块暖褐色的莓形胎记。他一脸秀气,而且看起来太安静、太听话,太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模样。早已磨坏的男童鞋、吊在及膝处的粗罗纹长筒袜、一边缝了三颗无用小纽扣的直筒五分裤、水手衫,再加他斜搁在乌黑头顶上,那又扁又塌的老旧制服帽,以及他侧背在肩上,一只经年且脏污的帆布袋(现在袋里空无一物,不过晚点就会装入平整簇新的午报)——这从头到脚充满亲和感的破旧行头都是格罗佛一手打理,自然能道出他的个性。他转身,沿着广场的北面徒步而行,并在这一瞬间瞧见了永恒与当下的接合。 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喷泉激泻而出的羽状水柱潺潺搏动,再让四月的徐风吹成广场上一片细如蛛丝的虹彩水雾。消防局的马匹以其僵硬的步子往地板跺响足音,态度漫不经心得很,那干净的粗尾巴也会配合甩个一两下。每隔十五分钟,路面电车便伴着刹车声打四面八方缓缓驶进广场,然后按照惯例暂停片刻,犹如装了8字形手扭的发条玩具。广场对面,报废车回收场的老马正努着劲儿拖着一辆板车,嘎哒嘎哒地穿过他父亲铺子前的鹅卵石路。下午三点了,法院大楼的钟即刻叩出庄严隆重的报时声,然后一切又是老样子。 他用那双安静的眼看着这盘形状恼人的哈吉斯——这座广场是由一砖一石撞出的残破街景,是由风格迥异、互不搭调的各式建筑拼合而成的大杂烩,但他没有因此感到失落。因为,“这儿,”格罗佛心想,“这儿就是广场,广场一直是这个样子的——这儿有爸爸的铺子、消防局和市政厅、潺潺搏动着羽状水柱的喷泉,有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光,有嘎哒经过的旧板车、报废车回收场的老马,有每隔十五分钟便会驶进广场、然后就地暂停的路面电车,有五金行坐落在那头的街角,有五金行隔壁那设了塔楼、屋顶还筑了城垛、外观宛若古堡的图书馆。这儿有整排的旧式砖造楼房沿着街道这一侧林立,有路过的人和来来往往的车辆,有来了,然后发生变化,但始终会再出现的光,有来来往往,并在这座广场发生变化,却依旧会返回原样的一切——这儿,”格罗佛继续想着,“这儿就是永不改变、始终如一的广场。这儿就是一九。四年的四月。这儿有法院大楼的钟和下午三点的钟声。这儿有侧背着送报袋的格罗佛。这儿有老格罗佛,快满十二岁的格罗佛——这儿就是恒久不变的广场,而格罗佛在这儿,他父亲的铺子在这儿,时间在这儿。” 因为在他眼里,这座二十年来始终维持着又是砖又是石,偶将时问和断裂的心血之作聚拢成堆的广场,即是他小小宇宙的小小中心。在他灵魂的图像里,这座广场即是地球的枢纽,是弥久不变的花岗岩岩核,是尽管人事来来去去,也仍守着永恒,永不改变的经常之地。 他走过街角的旧棚屋。这间木造房屋盖在容易失火的消防死角,是S.戈德博格卖法兰克福熏肉肠的摊子。然后他走过摊子隔壁辛格家的店。店里陈列着光洁闪亮的新机器,引人入胜的日历上展示出辛格家的厂房——有漆着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的大型建筑物,有绿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青草地;讨喜的载货火车由模型玩具一般的火车头领着,弯进玩具一般精致讲究的乡间,再绕过玩具一般完美的大水塔,如茵的绿地则在四面围绕。工厂前方有几座喷着水的喷泉,数条壮阔的林荫大道上,熠熠生辉的豪华马车络绎不绝。那些都是拉风的维多利亚马车,而拉车的马弓着颈子腾跃着,驭马的车夫头戴高帽,车上的窈窕淑女则打着阳伞。 多棒的地方,他光看就觉得高兴。那应该是新泽西,不然就是宾夕法尼亚或纽约。那是他未曾亲眼见过的地方。那个地方的绿草更绿、红砖更红,那个地方的载货火车、水塔、奔腾姿态傲然神气的马匹,以及总是保持对称,令人赏心悦目的一切——包括自然景物——在在胜过他亲眼见过的东西,在在让他起了美妙的好感。那儿就是北方。北方,出色,叫人心荡神驰的北方。北方有油绿的草地、赭红的谷仓、完美的房屋。北方有宜人的对称景观,就是载货火车和火车头也随时覆着一层鲜亮的新漆。只有北方的工人会穿上仿若军装般利落笔挺的蓝色工作服,只有北方的河川会映着蓝宝石的色泽,也只有北方处处是无瑕可击的美地。那儿就是北方,完美、卓然,洋溢着幸福并且充满对称之美的北方。而他父亲就自北方而来,所以他终有一天要到北方一探。他看向窗内,驻足了一会儿。那幅美丽丰奢、多彩缤纷的风景让他感到满满的抚慰与渴盼,一如既往。 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