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永明,河北邯郸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师从王本陆教授,2013年-2014年作为联合培养生跟随派纳学习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发展与教育。近年来在《教育学报》《中国电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派纳的主要学术著述和学术活动简析 第二节 国内对派纳课程理论的研究简析 第三节 国外与派纳相关的研究简析 第四节 本书的方法思路和逻辑结构 第二章 学术与人生的交织:派纳的学术生涯 第一节 学习和探索时期(1947-1972) 第二节 研究和发展时期(1972-1985) 第三节 成熟和拓展时期(1985年至今) 第三章 死亡与新生的阵痛:派纳课程理论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 课程领域死亡的断言与争论 第二节 “概念重建”和“概念重建主义者”的概念史 第三节 派纳的“Currere”历史 第四节 课程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化的问题 第四章 自由与理智的辉映:派纳课程理论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什么”是课程理论:根本的质问 第二节 什么“是”课程理论:本体的理解 第三节 什么是“课程”理论:概念的重建 第四节 什么是课程“理论”:理论的思索 第五章 历史与思想的透视:派纳课程理论的时空定位 第一节 派纳课程理论的分析与理解 第二节 派纳课程理论在课程论学科结构中的坐标 第三节 派纳课程理论在课程论发展史中的坐标 第六章 现在与未来的转换:派纳课程理论的缘虑预思 第一节 由课程理解向课程伦理和课程智慧的发展 第二节 派纳、中国文化与课程理论的未来 第三节 课程理论发展的行动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导语 本著作首次系统研究了威廉·派纳的课程理论及其创造历程,对其学术生涯、课程理论变革与创新的历史、理论建构的逻辑、理论创新的方法与行动策略、观点创新的理论定位和历史定位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方法探索与知识诠释同时呈现,使读者既能深入了知派纳课程理论创新的方法,也能整体把握派纳课程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系,获得思想和方法上的启发。最后,基于派纳的课程研究和对我国课程研究的反思,提出了我国未来课程研究的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内容推荐 派纳是美国乃至世界课程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所发起的概念重建运动对美国课程理论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创建的课程理论启发了许多研究者,撼动了传统课程理论体系和研究轨迹。本书对派纳的课程理论和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诠释,包括其课程理论创生的历史过程、理论逻辑、方法体系、发展意义等,最后结合派纳的课程理论和我国的历史文化,探讨了我国课程理论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