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时代浪潮,如何抓住机会,做出人生抉择,方能成为挺立涛头的弄潮儿? 高群耀博士,以其40年的职业生涯跃迁,给出了他的极具参考意义的回答。他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又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出国留学深造;90年代初,当出国潮涌起,他却顺应跨国公司拓展中国市场的大势,选择逆向回国,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当IT、互联网开始改写所有行业的底层操作系统,他又跳出舒适区,转向媒体娱乐产业,成为新闻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区CEO;当2015年后中国企业文化出海成为趋势,他又领衔万达文化集团的国际业务,直接负责大手笔收购铁人三项WTC、好莱坞传奇影业,构建全球院线AMC和运营青岛影视产业园等;在其耳顺之年,又选择创业创立“移动电影院”…… 时代给予机遇,而应对变化、拥抱变化、创造变化,已成为每个人面对当下和未来所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开卷本书,不仅能和高群耀博士一起,近距离感受与比尔·盖茨、默多克及王健林共事共舞的精彩经历,一窥产业巨变的时代风云;而且还能识微知著,学习成为更好的职场人,成为更好的创业者,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徐昙,媒体人,作家,众声喧哗中的观察者,悲观世界中潜行的乐观派。曾任《中国经营报》主笔、产业版组主编,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副总编辑。从业十多年间访问过柳传志、宗庆后、刘永好、董明珠等全球近百位商业领袖。著有小说《上市赌局》《伪妆》等(笔名易楼兰)。 目录 1 无学时代的求学 阿继厂的那些人、那些事 从“高群跃”到“高群耀 大学生舅舅来了 像阿甘那样奔跑 上山、下乡、留城 “小高老师 《每当我想起(东方红)》 光辉岁月哈工大 所有人都在“报复性”地学习 挚友即“家人 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食堂排队上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生活会奖励勤奋的人 2 从世界定位中国 怀揣300美元去留学 见识另一个世界的广阔 当上中国学生的“头儿 卢刚枪击案 等待人生的使命召唤 看清风口逆向回国 “再不回去就不用回去了 No Happy Wite,No Happy Life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从零开始创建外企样板Autodesk 卷入中美贸易争端 视员工为合作伙伴 找到与政府共赢的甜蜜点 3 日不落王国微软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不可一世的Windows 打死不下牌桌 “3年魔咒 危机四伏的微软中国 一个侏儒拖着一头大象往雪山上走 “答案就在你的手中 高管“大逃亡 税务风波 “总裁”还是“总栽 大手术——把航母放进航道 有钥匙?那就先找到锁眼 正版化,有解还是无解 渠道下沉与清除腐败死角 总觉得花在人身上的时间不够 不能忘却的纪念 寻找拨动中美关系的琴弦 自杀式辞职换来体制革新 向鲍尔默“献礼 “有毒”的大中华区设置 管理汇报一定要“短路 两个和尚争水吃 收之桑榆,却失之东隅 “你最大的失误是:不够坏 微软的成功之道 [巨头肖像] 比尔·盖茨:洞见未来 Autodesk重现辉煌 (企业在中国的资源×当地决策权力)政府关系=成功 如果某件事重要,那就刻意放大它 点头不算,摇头算 成了“华尔街第一股 和默多克中国冒险 默多克要找一位IT人 当场划出一笔“握手费 默多克的顶级朋友圈 获得默多克的“直通车 站到全球传媒娱乐业的制高点 以娱乐为业务中心 MySpace和更大的局 雅虎:谁的猎物 MySpace没落:昂贵的教训 2008:伤逝与重建 卖掉星空卫视 转型一默多克婚变一撤退 注资博纳:既是朋友,也是对弈者 入股珍爱网:20元盒饭的工作餐 投资迅雷:再解“盗版”之结 耐心耗尽 [巨头肖像] 默多克:我比他们更知道我是谁 5 万达:好莱坞里的大怪兽 赌局:你在万达活不过一个季度 万达生存指南 最高上限的礼遇 疯狂的HR:换血、输血和铁血 董事长身上无小事 媲美春晚的年会 冲束吧,铁人 王健林的足球情结 收购盈方:撬动全球体育资源的支点 韩国烤肉馆里的谈判 买下铁人:3个月完成复杂收购 一条名叫Wanda的鱼 变成了大怪兽 管理AM(?:第—毫欠见面,CEC)辞职了 这个行当的商业模式得改 全球最大单一院线诞生了 高光时刻 再造一个东方Hollywod 若能收购“六大”之 王健林的J『生格不会止步于一个小目标 进入派拉蒙的豪门恩怨 绿色遮阳伞下的秘密会面 让传奇成为“第七大 从《魔兽》到《长城》 传奇需要一位新CE0 山雨欲来,不祥的预感 2017年10月13日:戛然而止 [巨头肖像] 王健林:“军事堡垒”里的王 好莱坞的秘密 在食物链的顶端 绿灯系统与完片保险 制片一发行一放映=风险投资一贸易一零售 6 创业,就是一直在奔跑 打破存在百年的商业模式 新的人生选项:创业 把观影权利还给观众 破壁者&奠基人 放映新秩序时代来临 把手机变成放映机 灵魂社交工具 手机上的全球发行 后记 致谢 序言 我和高群耀先生认识20多年了,我们既有相同的经历 ,又有不同的道路选择,这也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 革开放后,不同经济形态兴起下个人选择路径的多元化。 我们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国、90年代又最早回国的 那批“海龟”。高群耀先生回国后成了外企职业经理人的 一个标杆;而我则投身国企,创办了亚信科技(中国)有限 公司,亚信也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技 企业。 个人的偶然或许是时代的必然。我们这一代人的职业 生涯和中国近40年的变化息息相关,我们是弄潮者,也是 受益者。 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原有存量资产通过“优化”产 生了巨大的增量,同时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无中生有” 地为这个时代创造了空前的财富。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给 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令世界瞩目的变化。我和高群耀先 生的经历正是这个框架下的写照。 高群耀先生过去职业生涯最靓丽的40年正好与中国改 革开放40年相重合。他目睹的一切和非凡的经历是从一个 特定的角度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记载。 在他职业生涯初期,高群耀先生就凭借不懈开拓的精 神,将世界领先的设计软件AutoCAD引入中国,而且在亚太 地区成功推广。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任上,他以创业 者的激情,充当了微软和中国地区之间的桥梁,成为中国 最知名的职业经理人。2006年,他敏锐地看到技术与媒体 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入新闻集团任全球资深副总裁,在技 术与媒体、社交融合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当中国企业 开始走向世界时,2015年他加入了万达集团,担负起文化 领域海外战略资产的大规模收购和运营。可以说,在帮助 中国利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产品、资源的道路上,他是 走在前沿的探索者。 更让我钦佩的是,今天,他不知疲 倦,又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始了新的征程,开始了基于手机 终端的世界首创、中国唯一试点的“移动电影院”项目。 这与他做事的激情、预见变化和应变能力都有关系。 Follow the trend,顺势而为。从IBM主机时代到PC时代 、到互联网、到云计算、到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到区块 链,科技的变化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加速器,高群耀先生的 经历也给今天面对变化不知所措的年轻人以借鉴意义。 高群耀先生的这本传记,将他求学、工作、创业的经 历展现开来,勾画了一个充满激情、拥抱变化,虽饱经世 事却永远奔跑的鲜活人生轨迹。他积极参与变化的态度, 驾驭变化、处理变化的能力,不仅有助于那些关心技术变 革的读者、一直探索中国和世界合作交流的人,也给那些 想应对未来40年变化的年轻人以职场启发。 田溯宁 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亚信科技董事长 导语 本书是一本传记,共6章,主要包括高群耀求学,在AUTODESK任全球副总裁兼亚洲最大发展地区总裁、在微软任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在新闻集团和二十一世纪福克斯公司担任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投资与战略发展首席执行官、共同发起和运营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移动电影院”服务等重要经历。 后记 几年前,我和一位新闻界同行交流采访经验时,他说 到第一次采访高群耀因为某种原因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 由此谈到如果因为过失该如何与采访对象重建信任关系。 我觉得很有趣,就把这个桥段演绎在了自己的一部小 说《伪妆》里,因为主角有位记者。 没想到2017年,当高群耀应母校哈工大之约想写一部 传记时,我成了这本书的作者。不用演绎,非虚构去写他 。 他的很多经历超出我的生活经验,我惊讶于生于20世 纪50年代的人,几乎赶上了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生活和经济 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代,也是中国和世界发生关系剧烈磨 合的时代,由此使得个人的人生梯度非常之大,生命也如 此之厚重。不像生于稳定和平年代的我,几乎所有人生的 起伏都是在书房完成的。 每当夜深人静研究资料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人 60年的简历,而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后一部政治经济、全球 化的历史。当一个人背后是“大江大海”时,个人的历史 符号意义就凸显出来了,关键在于他是不是足够典型。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赶上了“大跃进”,三年困 难时期、“文革”、上山下乡、重启高考、毕业服从分配 ……他们的命运似乎从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但是每一个大势wave来临时,高群耀似乎都能抓住机 会,他没有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却像被上天赋予了一副 挺立在潮头的舢板,这一点让我诧异。 他身上有很多“唯一”,20世纪90年代最早回国的那 批海归中唯一被跨国公司任命为中国区总裁的大陆人;唯 一被卡萝·巴茨、比尔·盖茨、默多克这些巨头选中作为 中国区总裁的职业经理人;2010年由美中商业协会设置的 “美中杰出贡献奖”中,第一位获得“商务交流杰出贡献 奖”的中国’商务人士;2016年入选《好莱坞报道》“好 莱坞最有权力的100人”榜单的首位代表亚洲公司的华人; 第一个创立移动电影院,从而打破电影院123年放映模式的 人…… 这不能不引发我的思考,面对历史浪潮的是一批人, 一个人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总是坐在第一排? 高群耀对新变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有一次座谈 ,正值2018年底微信更新了版本,他摆弄着手机尝试,发 现朋友圈的一个新功能可以生成即刻视频。不抗拒变化、 拥抱变化本身就是一种适应能力。 这或许也是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 代进入到一个市场化关键阶段,他尚在国外,却能敏感嗅 到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以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国潮 的时候他却执意要回国,从而抓住中国国内互联网化、外 部全球化的一个机会。 他说中国这40年的历史就是一波又一波的wave不断袭 来的过程,越向后越密集,“你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 地”。 事实上,历史的浪潮就像宇宙中粒子的运动,我们的 身体每秒正被数十亿粒子穿过,但现实中的表现都是庸常 沉寂,大部分人无法感知。 如果套用任白的一句诗来形容:沉默深处有海样喧嚣 ,只有拥抱变化(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听见。 高群耀有极强的适应性,阴差阳错不停地在两种文化 、两种对立的境遇里切换。没有应对陌生环境的能力,哪 有喜欢变的道理? 他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时,作为一个地方CEO和总部博 弈,为微软中国争取作为一个战略市场的合理机制;当中 国民企进行国际化之际,他在万达作为代表总部的国际事 业部CEO,清楚地看到美国地方CEO和万达总部的博弈。这 种场景的切换,让他清楚如何拿出解决方案。 好莱坞是美国工业和文化的代表,进入好莱坞,对中 国企业和他个人都是职业生涯的一个制高点。他作为全球 最大电影院线公司AMC的控股股东代表时,每天想着如何把 观众拉回到电影院;如今他成了移动电影院的创始合伙人 兼CEO,每天在想如何让没法进入实体电影院的观众走进虚 拟形态的电影院。实体电影院或许把他作为了竞争对手、 假想敌,但是谁都知道没法阻挡产业趋势的大潮。 多年来,国内因为职业经理人与大股东之间的碰撞, 引发过几次“中国职业经理人之殇”的讨论。随着中国市 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企业的进化,对职业经理人专业性 的需求却越来越高。 高群耀作为最早一批回国的职业经理人,被美国总部 授权,又受到规范公司体系的约束,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利 ,也遵守规矩,并敢于去大胆做事。他们有眼光和视野, 对市场有高度判断能力,懂得充分调动技术、资本等市场 元素,又具有创新精神。他们重新定义了中国职业经理人 的概念。 尤其当华为、美的、海尔等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向国际 ,它们需要的是更具国际视野、能在东西方文化中切换的 职业经理人。高群耀的经历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借鉴作 用和参考价值。 在虚构文学中,把人放在不同的环境呈现出来的面貌 就会不同,所谓人与环境的统一是文学创作的逻辑。其实 现实中的人物也是一样的。高群耀从万达离职的那段空档 期,他远离了工作,回到哈尔滨陪父亲买菜,跑到泰国去 看他多年的朋友,他把许多朋友称为家人,也对待如家人 书评(媒体评论) 高群耀先生过去职业生涯最靓丽的40年正好与中 国改革开放40年相重合。他目睹的一切和非凡的经历 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记载。 ——田溯宁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亚信科技 集团董事长 有算法的人,总是会做到两点:第一,他会持续 精进。因为算法的本性,就是不断迭代。第二,他拥 有一种“可累积的优势”,因为数据越大,算法越优 。阅读本书——高群耀兄对其过去40年职业生涯的回 望,最大的趣味,就是揣摩他的“算法”。 ——罗振字得到App&罗辑思维创始人 中国有许多精英在硅谷和华尔街都做到了高层。 但是在好莱坞能做到同样地位的,高群耀是第一人。 ——高晓松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杂书馆、 晓书馆馆长 精彩页 阿继厂的那些人、那些事 这是一座在原野上崛起的厂子,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它并没有逃过那个大时代的任何一场运动,诸多往事充满高群耀的童年记忆,忘却不了,那些难忘的瞬间仿佛会永远存在。 离哈尔滨30公里的一片原野上,孤零零地坐落着阿城继电器厂(以下简称阿继厂),它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继电器厂,是苏联在中国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一个。苏联援建的项目大都地处深山老林、戈壁荒滩或城市郊区,神秘而重要。 在东北,即便是这样荒僻的地方也隐藏着战争的残酷痕迹,阿继厂在20世纪50年代建设时覆盖了一些抗战时的旧址,就像生命都跌落在历史的尘埃里,却总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抗争与勃发。 阿继厂所在的阿城县,今天已经成为哈尔滨市下辖的阿城区。阿城,为“阿勒楚喀”的简称,在女真族的语言里,意思为“金子”。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建都会宁即今阿城区城南4里许。因此,阿城史称“金源内地”,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全人类宝贵的历史遗存之一”。 作为“女真人的肇兴地,大金国的第一都”,阿城像个倔强和沧桑的历史老人,从900年前大金国的王朝氛围中走出来,在苦寒的气候和辽阔的土地上,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融冲撞中,造就了阿城人豪勇和粗犷的性格。也只有这种强硬的文化体征才能绵延到今天。 阿城继电器厂就生长在这个嬗变的历史夹层中。在近70年的发展进程中,被誉为“中国继电保护的发祥地”,产品应用在葛洲坝、大亚湾核电站等数百项国家重点工程中。在高群耀父辈的心中,阿继厂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阿继厂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被建设成了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文化宫、医院等。当年国家抽调了大批精良的技术人员奔赴黑龙江,其中包括很多毕业于清华、上海交大的毕业生,他们把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交给了阿继厂,包括高群耀的父母。/从“高群跃”到“高群耀” 1958年,高群耀在这里出生了。 他一出生就赶上了“大跃进”运动,随之而来的是“三年严重困难”。父母给他起名叫“高群跃”,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上小学时自作主张把名字改成了“高群耀”,非常无意识地抹去了它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烙印。 在此后生命的长河里,他在每一个人生节点似乎都赶上了一场“运动”,他被席卷其中,却把握住了每一次的“势”并冲上了浪尖。 高群耀出生56天就被送到了厂里的幼儿园,革命生产都是如火如荼的,容不得“半边天们”有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家庭。高群耀的妈妈是厂里的一名工人,每天早7点半上班,晚5点半下班。高群耀还有两个姐姐,比高群耀年长4岁的大姐承担起了一部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接送他去幼儿园,做晚饭,做家务。 到他三四岁的时候,大姐每天早上背着妈妈拍拍他的头说: “自己去吧。”高群耀就乖乖地独自上幼儿园了。傍晚,大姐必定去接他。她远远地望见那个瘦小的身影就一阵欣喜,他会张开手,把一个偷偷留下来的包子捧给她,那是他从自己的定量里节省下来的。大姐总是饿,吃不饱,那个“傍晚的包子”在她记忆里无比美味。 大姐很爱“折腾”,她经常审视着这个不到50平方米的小家,然后把花架子换个位置。后来她又把炕糊成了绿色的,清新却扎眼——谁家的炕不是土黄色的呢!再有一次,妈妈下班回来,发现她把炕拆了,要重新砌…… 高群耀总是安静地在旁边看着。俊秀的大姐在他心中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她爱玩,乒乓球打得好,所以高群耀上学后乒乓球也打得好;她喜欢读书,才思敏捷,所以高群耀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那是大姐帮忙写的。二姐长相甜美,她继承了妈妈出众的白皙皮肤,又会唱歌跳舞,12岁时扮演现代京剧《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在厂子里扬了名。 高爸爸很宽容,容许孩子们去折腾。他是厂子里的武装部长,但是他不凶,总是和颜悦色的,尤其对孩子们。他每次出差,孩子们总是无比期盼,他永远都不忘给孩子们带回一些小玩意和小零食。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