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酒仙李太白新评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颜景农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颜景农,1928年生,籍贯江苏镇江。国学专修,长期从教,退休于南京市江宁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致力于诗、文研究,有所创见和发现,被誉为诗论专家,先后著作出版的有:《近体诗特殊语式》、《作文运思艺术》、《相对文思法》、《作文起结法示例》、《诗词写作辞典》、《诗律不倒探源》、《红楼梦·贾宝玉》(评话本)、《诗词写作指导》、《美心传心和写心》、《新时期的成功新诗体》等。发表于国内外诗、赋、文若干。与同好者创办了东山诗社,长期主编刊务,现被留为顾问。
后记
歌以为跋
李白新评出,页幅未为长。诗史两兼之,据实不谓伤

箴言承传久,相照自可量。绝无既成见,敢忤世人望

系年志可观,清晰岂微茫?道仙禅宦乱,失路惜迷航

席上珍当得,叹其徒自扬。竟羞垂钓翁,骇之震雷硠

光焰万丈篇,忘肉竟凄凉。哀怜仕路惨,西流夜郎僵

仙号传馨久,不废扶摇翔。慈姥留十咏,倚马垂琳琅

江油与安陆,游旅何输将。举酒明月邀,长继独垂芒

选篇只独览,遗响破天荒。去取精拾掇,踵武润吟肠

谨以五失评,别醲与糊浆。岁老兼且愚,未必可七襄

忝充经营手,止键已停忙。辞锋或欠逊,原非为颉颃

目录
第一章 哀其失路
一、择路而行的重要
二、附逆永王,致罪确凿
甲/太子李亨即皇帝位,完全合法
(一)李亨本就是太子,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二)李亨随玄宗奔蜀途中,本不愿离其左右
(三)李亨即位,实乃玄宗传让,推却不该
乙/李亨被斥“篡位”,还须正本清源
(一)天下本是皇帝私有
(二)李亨即位绝非“擅自”
(三)玄宗和太子原无父子矛盾
(四)李亨即位,没引起亨、磷兄弟间爆发内战
丙/永王李磷叛逆之罪,铁定无疑
(一)违旨行为,很是明白
(二)为之辩解,其实徒然
(三)内奔外剿,失败必然03l
丁/李白附磷,入幕自愿,绝非胁迫
(一)《永王东巡歌》附逆已明白
(二)其他诗文里,亦见非胁迫
(三)罔顾史之实,曲辨亦枉然
第二章 叹其失志
一、比对可叹
二、失志乱于行藏
甲/用行舍藏原有道
乙/行藏之道失乎志
(一)翰林供奉之期前
(二)翰林供奉之期后
(三)“失志”与“成就极致”
(四)“失志”与济苍生、安社稷
第三章 憾其失度
一、智能未见其奋
二、供奉却失其度
三、炫游公然无忌
四、真假浅薄违其实
五、厚颜扬奸而怨世
六、心中逍遥常不得
第四章 缘其失控
一、聊表“失”评之所发
二、总归所失之因由
第五章 惜其失辞
一、失辞为“惜”
二、失辞论例
歌以为跋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页
一、择路而行的重要
“失路”星口迷路,一可谓上街走错了路。这里不是用的本意。屈原《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道:“【失路】不择正路而行”。可见屈原是表达他坚持择走“独醒”的爱国正路,而不横奔失路。可哀的李白,他诗歌的艺术,被誉为“光焰万丈长”;而他的仕宦道路,却曾错走过了,以至被流放夜郎,成为叛国的罪人。
可是,对李白政治上的“失路”,一般的读者,不一定了解。然而,有些研究李白的学者,竟也罔顾历史事实,或者为其辨白,搪塞过去;或者将事实颠倒,反罪为功!以放大其万丈光焰。这其中不免有怕被骂为“愚儿谤伤”的,明知事实,也避之不论。如此,一提李白,多是“光焰万丈”,其“失路”的重要一面被掩盖着。这很不利于我们对文学史的正确了解,自然也就不利于对文学优秀传统的继承。是、非、正、误,混之不清,传承的该如何传承?批判的该如何批判?
设若缺乏足以参考的历史资料,那是不得已,把问题悬着再说。可是,有关李白“失路”的证明资料不少,如实地、公正地对他作出客观的评判,并非不能做到。如果是确实知道,而存顾虑,那不仅是缺乏勇气,实也愧对历史、愧对文学了。
文学之路、仕宦之路,对于李白而言,往往不能分开。然而,两者毕竟不在同一领域。只要依据相关的历史记载,还是可以弄清的。对于评判李白,其仕宦之“失路”,尤其重要。这非仅因为仕宦之失路,属于失节性大事;更因这方面问题被存心护之者搅浑,颠倒了是非;所以尤应重视。故我老愚儿特特将“哀其失路”,安排在前;而且须有针对性地作出比证。因此,从全书来看,分量或不免失衡,尚请读者理解。
二、附逆永王,致罪确凿
根据永王李璘叛逆的性质,可定李白附逆之表现,断其属于附逆之罪,毫无疑义。
遗憾!如今的地上友,多不这样看。这需要具体先引出一些相反的论说来,逐一辨个明白。而首先需对永王璘有个恰当的评判。在此基础上,接着再看李白的表现,包括其是主观情愿,还是根本不知情地误被“胁行”?再有,李亨当了皇帝,称为肃宗,是不是篡位的?倘若视为篡位,那么李璘“东巡”之举则属于正确。李白附他就属合法,且为正义之举了。这就连带着一系列的事件情况和性质,一一须弄个清楚。其顺序不免由李亨、李璘再到李白,逐一述来,分量可能不会太少的呢!广大读者必能理解。
实际上,无论是谁,评论李白,都回避不了“流放夜郎”这件事;也必牵涉着李亨和李璘的是非。因此,定位李亨是个大前提,必先多用些笔墨,记述清楚,不带一点含糊。
甲/太子李亨即皇帝位,完全合法
有位工作于渭南市农科所的作者武承权,撰了篇《永王、李白谋反乎?》的论文,长达20页,为永王和李白辩护。笔者很佩服他花这样的功夫!尤其从事于农业研究的工作人员,对历史和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实在难得。不过,看了他全文,觉得论说的根据,不足以作为辩议的对象;只因此文被收录于“中国李白研究会”和“马鞍山李白研究所”合编的《中国李白研究》一书之中,便沾着些权威的性质,所以引来相对地一议。武承权在其文的偏后部分,归结性地写了如下的论说:
从以上永王、部将、李白三方面证据所证:永王东巡的宗旨就是平息安禄山叛乱的,他并没有想拥兵自立进行谋反。
十二、唐肃宗李亨如何?(一)在两京失陷,半壁河山尽失,国祚存亡之秋,他竟篡位自立皇帝。如果唐玄宗是个不想让位的皇帝,唐室可能发生南朝和北朝,形成两个朝廷相互斗争的局面,说明他权欲熏心。
——《中国李白研究》317页
所引这几行文字,已明确显示出作者的观点了。那就是①永王磷不是谋反;②李亨确是篡位。可惜,这两点都错,不合历史事实。本节重点先评李亨。
李亨虽确实是于一“两京失陷,半壁河山尽失”的背景之下,在玄宗皇帝奔蜀的途中,做了皇帝的;但是,他绝对不是篡位,而是合旨、合礼、合法!论据如下:
(一)李亨本就是太子,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据《新唐书·本纪第六》: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邢璹等侍读左右……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废,死。明年立为皇太子。
这段分明记载着原来的皇太子“瑛废,死”;第二年,即开元二十六年(738),李亨就被立为皇太子。皇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是被确认的君位继承者。立下皇太子,是皇权时代皇室里一种预先的安排。有了此种安排,一旦遇有在位皇帝不测,及时便由太子继承即位,以保证朝廷的稳定,不至于生乱。
P3-5
导语
本书由“哀其失路”“叹其失志”“憾其失度”“缘其失控”“惜其失辞”几部分组成,在肯定李白伟大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探析李白政治失意的缘由。
作者参考了《李太白全集》《李太白文集》《李白诗歌赏析集》《李白诗文系年》《李白与杜甫》《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等大量著作,也对由唐至今文人对李白的评价做出梳理。
序言
趣以诗序
自认愚儿没绣肠,
胆张窃笑楚吟狂。
去思颂缅崇怀德,
读绮文评惜断章。
笔下衔华遮眼望,
人间流落足言详。
敢来充作经营手,
吐纳锋辞正适忙。
此诗原题为:《读(调张籍)戏赠韩愈》。韩愈,生
活于公元768—824年,相距21世纪的今天,已隔了1194年
,除非他九泉有知,这首诗是看不到的。所以,用在这里
,只能单单列出八句,“赠”题就不该标示了。
继以文言
谐趣表达的一首诗,不能作准。实在的用意,还应该
表述明白。只因敢以对着韩公重评李白,序言不免多说一
些。
胆张老耄,自认愚儿
《调张籍》这首诗,久已成为对李白(包含杜甫)的
千古定评。要说先前曾出现过“愚儿”的“谤伤”;而从
《调张籍》这诗之后,几乎便没有了。纵有,也只表达得
隐隐而不显,或者只就着个别的问题,评述一些。因为谁
也不愿冒着被视为“愚儿”的风险,敢于妄自顶撞唐宋八
大家之首的权威;除非他真是个愚而且狂的人。
而笔者呢,确是个愚人。从青少年起,就常被人笑“
是个呆子”,“不会滑头”。老大以迄于今九十一岁耄龄
,依然呆性不改。讨巧的事不做,为难的事敢当,厌假守
真。或可能我颜氏的传代基因不无关系吧?
先祖颜回曾让孔老夫子评说过:“吾与回言终日,不
违,如愚”。“愚”,就是“呆”了,自然不会讨巧。而
其实,呆与不呆是可以统一的。成语“大智若愚”便足以
证明。孔老夫子对先祖后来改了口:“退而省其私”,便
认为“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荣幸的是,历史上颜氏中
出过许多有名的呆人,就以唐代的颜师古说,除了注《汉
书》的功绩之外,那本《匡谬正俗》,下的呆功夫就相当
了不起。同是唐代的颜真卿,除了敢于正言,受皇命劝谕
造反的李希烈,宁死而持节不屈。
但是,笔者又岂敢以“若愚”自比?那属于“大智”
的一类。韩愈诗中“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谴责的
正是一群“愚儿”,带着贬义的色彩。笔者虽非敢于谤伤
,但撰述的意见,总不免有异于韩公,故也就自认这带着
贬义色彩的“愚儿”了。次句“胆张窃笑楚吟狂”,自度
愚到狂的地步。顶着唐宋八大家之首,竞作了《酒仙李太
白新评》,岂非是既愚且狂了么?
原非撼树,舍我其谁
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元稹作李杜优劣论,
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
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木,可笑不自
量’,为微之发也。”
按“李杜优劣论”中“先杜而后李”的关键两句是这
么说的:“太白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类似微之之论,也还有不少。清·王琦编注的《李太
白全集》附着“丛说”,其中对李白的负面评说可见。韩
文公所谓“谤伤”者,不外指微之一类,对李白及其作品
的评议者们。其实,这很有限,而且并非系统的专论。再
说,彼此皆属唐代之人,有些不同的意见,论论亦属正常
。就说与李白并列、也属“光焰万丈长”的杜甫,对李白
也并非没有微辞,有“世人皆欲杀”的诗句,有“重与细
论文”的诗句。这在诗人们之间,或说文人学士之间,绝
对属于正常现象;纵如何拔高了说,也构不成“故谤伤”
的程度。可是,不免遗憾,他们竞遭了“群儿愚”的责骂
,未免有些失于公平吧!
聪明的地上人士,多尊重韩大人意见,不忙“经营”
,罕有对他的褒贬,因此《调张籍》成了对李白的“千古
定评”。只有既愚且狂的笔者,对于韩公之前有所品评的
人,都被斥为“愚儿”,而且指为“谤伤”,未免有些不
服。而我呢,既已自认是个“愚儿”,便有这个胆;所以
拙诗里也表示着“胆张”,一副鲁莽无畏的姿态。对此种
的表现,世俗的形容则是“不晓得天高地厚”。其实,这
正是愚儿的典型表现。怎么样呢?便索性撰写这本“新评
”,专评一回李白,算作是愚儿“正适忙”的“经营”。
要说“撼树”呢,则谈不上。自认“愚儿”可以,“蚍蜉
”是不能当的。
看到这里,读者会感到惊讶而责疑:千百年来,谁不
知道“谪仙李白”?古代无数的诗人,尤其自唐代之后,
谁不是推李白为榜首?李白这位大诗人,早就定评,可资
查阅的书籍文章极多。单是国内的“李白纪念馆”就有多
处,久已名扬世界了,你是什么东西,竟敢站在韩愈的对
立面,写《酒仙李太白新评》!
李白么?“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对他的诗来
说,杜甫这两句论得已很恰当了。一首一首地读他的诗,
几乎没有不仰佩的。其实,我亦何曾少读,亦何曾不对李
白仰佩过!然而,《孟子·万章》:“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诗言志”,诗应如其
人。这是古今人们的共识。若是对李白的诗,综合其全呢
——纵然不“全”,读他一半吧;必也会发现他的“志”
缺了些什么。“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春秋谷梁
传·僖公十五年》),缺了此则不免流于卑了吧!因此,
读懂其诗知其志,便能认识其人。
近年,曾看到篇《谈谈李白的仕途经济——从另一角
度认识李白》,作者赵宏伟。笔者很是欣赏,佩服他敢于
“从另一角度认识李白”,也是有勇气的了,自当礼敬!
此外,从互联网上,亦不乏见到“异论”。总的来看,当
今的地上友们,尽管并非“太忙”,然而,已经有不畏韩
公,逐渐“经营”起来。这是新时代里提倡和鼓励“百家
争鸣”的好现象!
不免遗憾的是,“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的影响
依然不小。有的明知李白的问题,可就是不愿或不敢出面
专作评论。或有一种偶像崇拜的意识,使人们或自觉或不
自觉地虔信名家权威,盲目地应声帮腔。更有个别铁了心
的大学者,无视历史记载,妄加辩护,曲意相和!
而在如今特别重视高科技的时代,留心并研究传统文
学的人士,相对地看将愈见其少了。我这愚儿虽自量久有
研撰的程度,原也不想冒被骂的风险,不敢撰著的;可是
如今已经很老,不久人世,依然罕见“地上友”们出面总
体地“经营”;所以便硬着头皮来评,冒昧地再大胆地说
一句,“舍我其谁”呢?这或许难免被耻笑“不自量”吧
。这就管他不得。
“文章”足据,不离“起僵”
“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吗?韩文公这诗句明显
带着夸大的意味。无论是谁,都不会以为李白流落人间的
现存作品,仅仅剩下如巍巍泰山之巨体之一点毫芒的。若
真凭此“一毫芒”,誉其“光焰万丈长”,也是不足以为
据的啊!对么?这或许不是呆话!
李白临终之时,将平生著作手集尽付李阳冰,还请他
作序。据李阳冰《草堂集序》:
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
简,俾予为序……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
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引自清·王琦编
注《李太白全集》1695页)
李阳冰这几句言语,其实可疑:
“草稿万卷”!便无限夸大了。一部《史记》不过一
百三十卷。再说每卷中有多少作品呢?设若保守地计算,
每卷五十首(篇),那么万卷则有五十万首(篇)。再设
若以李白一生六十二岁,天天写作,则每天得写出22.
0945首(篇)的作品。这就是奇谈!因为,牙牙学语时尚
不会写作,枕上命危时已不能写作,策马漫游时又不可写
作,登览观赏时顾不得写作,醉酒观妓时想不到写作,饮
食起居时、走动言谈时皆不便写作!故保守地估计每卷五
十首(篇),留下“草稿万卷”,绝无可能!如今可见的
《全唐诗》也只48900首,难道还不及李白所作的十分之一

“皆”字可疑。“枕上授简”,分明是李白枕上所授
,怎么又说“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既然“皆得之他人”
,那么枕上无可以“授”。两说不能相容,自亦不足以为
信。这里不认为李阳冰谎说,或许他的序言辗转传抄有误
吧。
同时,愚儿可以想到,李白对自己平时的创作,不会
轻易丢弃,注意着尽可能实时保存的,就凭着他委托李阳
冰“为序”,便是寄希望于身后传世。由此则可以进一步
推断,现存李白的作品,基本上皆属他留心记载,并加以
珍重保存的呢。再说,题目标着“寄”“赠”“送”“答
”“别”之类作品,尚存的还有293首,难道是“寄”“赠
”“送”“答”“别”之后,对方又从四面八方或亲送、
或函达,还归李白的么?这绝无可能。于此则又可想见他
自己珍存的。凭此,他才可能向李阳冰“枕上授简”。可
见绝不能凭韩愈一句夸大的诗句,认为其作品“流落人间
者,泰山一毫芒”了。且不说别的李白文集版本,单是现
存的、被文学界认可的、基本足以作准的清·王琦编注的
《李太白全集》,除了“补遗”,便有诗、文1054首。凭
这些流落人间的诗、文,还不足以为据探评言详么?
“没绣肠”的愚儿,只会做呆事,绝不会凭“夜梦多
见”“昼思微茫”的幻觉胡说;必本着他“吟哦”的文章
实际,与先后“起僵”的实际为依据。“故谤伤”嘛!那
就不是愚儿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求唯物务实之大
环境下,亦不为所容。呆人的性格也不愿如此。
成见绝无,必遵实际
笔者记得现代文学大家鲁迅的教导,要学着“从字缝
里”读书(《狂人日记》)。因此,从韩愈《调张籍》的
四十句的字面,似乎能“从字缝里”窥出点什么似的。这
使我想起李白写过篇碑文,题为《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去思颂”是唐代曾经流行的碑文体裁,也叫作遗爱碑
,表示对去世者的追崇怀念。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曾做过武
昌令,有美政。李白当时以文学知名,应聘写了这篇碑文
。除了文采高明不论,对韩愈的父亲及其家庭,都作了浓
浓的颂扬。不消说,作为有美政之韩仲卿的公子韩文公,
是既百般赞赏而又百般感激,长铭于心的。作为人子者,
韩愈有如此独特的敬重感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足为榜
样。前面的拙诗颔联,“去思颂缅崇怀德”,则表示着笔
者对他的崇赞。何况他巍巍的韩文公,“匹夫而为百世师
,一言而为天下法”,更应受尊崇的。
然而,文公毕竟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并非专研李白的
里手。《调张籍》里,也只是对其“文章”(意含诗和文
)表示出高度的倾慕,并无对其“起僵”的历程有所品评
。笔者曾翻看其门生李汉所编的40卷《昌黎先生集》,也
未见《调张籍》之外,对李白其人的文评或诗评。可料“
光焰万丈长”者,殆亦多出于敬重的崇缅之情吧!设若由
此说《调张籍》直接出于一己的怀恩的既成之见,那也不
免狭隘,愚儿岂敢?那么若从字缝里细看呢,似乎有一点
儿出于对李白的偏崇偏敬么!总之,测度而已。
笔者笃好于诗,曾被谬尊为“南京四老诗人”,其实
惭愧。不过,读的古人诗文,确不算少。至今尚能记着的
依然不算太少,而唯其读得不算太少,方能从字缝里看出
点问题。前面曾提到“诗言志”,说到“诚”字。而人的
“志”还得讲究个“恒”字,君子不可以不知恒。读者多
会知道,屈原《离骚》里就有“阽余身其危死兮,览余初
其犹未悔”。可见他立下了的信念就是坚定而顽强,虽九
死其犹未悔呢。这就是“君子”!广受颂赞的君子!可是
反映在李白诗里的“志”呢,则大不一样了。由此,则改
变了单纯崇拜其诗艺的“成见”,必要跳出就诗论诗的局
限,、而结合他“起僵”的历程实际,诗、人合一,作出
新评。如此,则可避免些片面吧。自问,这对于恰当理解
李白作品,对于恰当认识李白其人,会有些意义的呢!绝
无成见,也必是客观的。
清·顾炎武《日知录》说到“著书之难”,言道:“
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
其传也与?”
就笔者所见,对于李白“光焰万丈长”以外的专事评
论,恰恰是“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所
以也就不避其难,著它出来。窃思毕竟愚儿,才疏不逮,
虽竭力研撰,谨慎证求,误说亦恐难免。早先的地上之友
,久在泉下,无法得知;而当今的地上之友,专家林立,
还乞指以谬焉!
两无居主人
颜景农
2018年10月
内容推荐
《酒仙李太白新评》是对唐代诗人李白最新评论之学术性专著。李白向来和杜甫并称为“李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自韩愈《调张籍》这诗之后,对李白的高度评价,无论文学史书或诗歌赏析书,都是长盛不衰的,几乎家喻户晓了。
可是李白另有负面情况,却被掩盖着,于今对于李白的全人之评论,仍然阙如。对于正确了解文学史、正确认识李白,都是不利的。著者颜景农经过多方缜密研证,撰了本著,从“失路”“失志”“失度”“失控”“失辞”五个方面作了“新评”,对读者重新认识李白其人有些意义的。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以上五个“失”,分别用了“哀”“叹”“憾”“缘”“惜”的表感情色彩的词,可窥见其对之惋惜之情了。值得关心李白的读者们一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