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炜论/中国当代作家论
分类
作者 赵月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赵月斌,1972年出生,山东滕州人。1987年开始发表诗歌,1996年开始发表文论、小说等。著有文学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1年卷)、《暧昧的证词》,小说集《雨天的九个错误》及随笔、诗集多部。曾荣获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刘勰文艺评论奖、齐鲁文化英才等多种奖项。
目录
引论:大物时代的天真诗人和孤独梦想家
第一部分 大地故乡
第一章 登州海角
第二章 南山经
第三章 作为外省的半岛及其他
第二部分 万物生长
第四章 张炜植物志
第五章 张炜动物志
第六章 张炜鱼谱
第七章 张炜神怪志
第三部分 天命有归
第八章 《少年与海》:“齐东野语”不老书
第九章 《独药师》:充满爱力和血气的立命之书
第十章 论《寻找鱼王》及张炜之精神源流
附录一 张炜创作年表
附录二 张炜访谈:茂长的大陆和精神的高原
参考文献
精彩页
认识一个作家,不单要读其文,还当识其人,知道他是谁,弄清他的来处和去路。孔子尝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论语·为政》)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正所谓“知人论世”,当我们试图了解张炜和他的创作时,不仅需要全面把握他的作品,还要对作家其人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如此方可能正本溯源,找到他的精神命脉,从而抵近其文学之终极,发明其心魄之灵光。
我们知道,太史公每记一人物,必先交代其里籍地望,“某某者,某地人也”这一招牌句式,现仍通行天下。好像每个地方都有一个无形的徽标,出生在哪里就会打上了哪里的印记,这种属地特征似乎与生俱来,谁也无法例外。所谓“南橘北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确乎会长出不同的物种,生出不一样的人。《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日:“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周礼·考工记》日:“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橘逾淮而北为枳,鸲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又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古人看重“天地之气”,“水土”,正是看重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密切联系,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礼记·王制篇》说:“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昧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郑玄注其首句曰:“使其材艺,堪地气也。”“地气”是为大地山川所吞吐的灵气,用现代的眼光看,或可称作地球的能量场。不同的能量场当然就有不同的地理、气候,进而产生不同的物种生灵、不同的人文风尚,当然也就有了不同的作家,不同的文学。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作家的出处却不可轻觑。一位大师巨匠的产生,往往有赖于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乡。假如萧红不是在呼兰小城跟着祖父、有二伯长大,假如马尔克斯的童年不是在阿拉卡塔卡小镇的凶宅度过,大概也不会有《呼兰河传》《百年孤独》。同样,假如不是出生于胶东半岛的海滨丛林,大概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张炜,不会有和故乡深有渊源的《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等等一系列作品。老家“血地”是生命的源头,作家的根性多半和童年经验密切相关。张炜的很多作品便带有童年的印记,好像一落笔就能融入那一片生机勃勃的野地。他说:“我觉得从根本上讲,人和植物差不多,都有一个跟水土的关系。水土产生文化,文化反过来也会滋养人。有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从文化塑造人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而忽略根本性的东西,就是整个山川土地对文化的决定力。我们常说到这个:要努力地改造文化,用文化去塑造理想化的人或社会。实际上,有更强大塑造力的是山川土地。”他认为水土的质地、气息决定了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甚至决定了人的生理特征,“土地的气质改变了人的气质。”“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其实从很早很早起、也许从他这个生命产生之前就决定了许多。因为一个人所诞生的家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极大地塑造和规定了。”“人最终挣不开生身之地的决定力,人与瓜果粮食一样,说白了也是一种土产。”如果张炜的命运也是早已注定的,那么他的生身之地就是一种前定。假如没有来自家族、亲人的影响,他就没有那样的故乡。没有那样的故乡,也许就没有这样的张炜,没有张炜这样的作家。张炜的一切,莫不与故乡的地理人文息息相关。并非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张炜很幸运,他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故乡。也不是每个人都记得自己的故乡,张炜则不然,他不仅铭记而且用全部的文字,重新构筑了一个永在的故乡。一方面,他深得原乡故地的福泽浸染;另一方面,故土大地又经他的文学书写变成了无边的现实。可以说,张炜的生命场域和他的文学版图几乎是重合的,只不过经由艺术重构的地理空间留有更多的秘境和飞地,它建立在“无一不是生活纪实”的基础之上,又因“无一不是虚构”走向了“混沌和浑然”。张炜作品无疑具有很高的识辨度,这种高识辨度无疑与他的文学地理有关:他写出了独一无二的“半岛世界一丛林秘史”,也让他拥有了无限辽阔的文学地理空间。
基于文学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近年颇有人倡建一种以文学空间研究为重心的“文学地理学”,试图通过对作家籍贯地理、作家活动地理、作品描写地理和作品传播地理四个层序的分析研究,重新发现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文学空间,并从文学空间的视镜重释与互释文学时间,从而构建一种时空并置交融的新型文学史研究范式。对于张炜,完全可以借由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
P29-31
导语
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读者中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早日实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最具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张炜论》是第一辑之一种,由评论家赵月斌撰写。
序言
自从到大学工作以后,就不时会有出版社约我写文学
史。很多文学教授,都把写一部好的文学史当作毕生志业
。我至今没有写,以后是否会写,也难说。不久前就有一
份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史合同在我案头,我犹豫了几天
,最终还是没有签。曾有写文学史的学者说,他们对具体
作家作品的研究,是以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成果为基础的
,如果不参考这些成果,文学史就没办法写。
何以如此?因为很多学问做得好的学者,未必有艺术
感觉,未必懂得鉴赏小说和诗歌。学问和审美不是一回事
。举大家熟悉的胡适来说,他写了不少权威的考证《红楼
梦》的文章,但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几乎没有感觉。
胡适甚至认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不如《儒林外史》
,也不如《海上花列传》。胡适对知识的兴趣远大于他对
审美的兴趣。
《文学理论》的作者韦勒克也认为,文学研究接近科
学,更多是概念上的认识。但我觉得,审美的体验、“一
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精神创造同等重要。巴塔耶说
,文学写作“意味着把人的思想、语言、幻想、情欲、探
险、追求快乐、探索奥秘等等,推到极限”,这种灵魂的
赤裸呈现,若没有审美理解,没有深层次的精神对话,你
根本无法真正把握它。
可现在很多文学研究,其实缺少对作家的整体性把握
。仅评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或者是某一个阶段的作品,
都不足以看出这个作家的重要特点。比如,很多人都做贾
平凹小说的评论,但是很少涉及他的散文,这对于一个作
家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贾平凹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重
要。不久前阿来出了一本诗集,如果研究阿来的人不读他
的诗,可能就不能有效理解他小说里面一些特殊的表达方
式。于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只关注他的诗,其
实他的散文、文论也独树一帜。许多批评家会写诗,他写
批评文章的方式就会与人不同,因为他是一个诗人,诗歌
与评论必然相互影响。
如果没有整体性理解一个作家的能力,就不可能把文
学研究真正做好。
基于这一点,我觉得应该重识作家论的意义。无论是
文学史书写,还是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对话,重新强调作家
论的意义都是有必要的。事实上,作家论始终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一个宝贵传统,在1920—1930年代,作家论就已经
卓有成就了。比如茅盾写的作家论,影响广泛。沈从文写
的作家论,主要收在《沫沫集》里面,也非常好,甚至被
认为是一种实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许多著名学者都
以作家论写作闻名。当代文学史上很多影响巨大的批评文
章,也是作家论。只是,近年来在重知识过于重审美、重
史论过于重个论的风习影响下,有越来越忽略作家论意义
的趋势。
一个好作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甚至他本身就构成
一部简易的文学小史。当代文学作为一种正在发生的语言
事实,要想真正理解它,必须建基于坚实的个案研究之上
;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任何的定论都是可疑的。
认真、细致的个案研究极富价值。
为此,作家出版社邀请我主编了这套规模宏大的作家
论丛书。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选取了五
十位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又分别邀约了
五十位左右对这些作家素有研究的批评家作为丛书作者,
分辑陆续推出。这些作者普遍年轻,锐利,常有新见,他
们是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入当代文学现场,以作家论的形
式为当代文学写史、立传。
我相信,以作家为主体的文学研究永远是有生命力的

谢有顺
2018年4月3日,广州
内容推荐
张炜最终是一个想到月亮上行走的梦想家。他拼力创造一派旷世大言,着意成为一名天真诗人,表现在文字上除了鼓吹崇高正义美德善行,渲染香花芳草浪漫诗情,更有其阴柔内敛、蜃气氤氲的神秘气象。一般而言,人们习惯于把张炜归类于所谓现实主义作家。以《古船》、《九月寓言》等名作为代表的仿宏大叙事、民间叙事似乎只有一种扑向地面的解读方式,张炜常常被概念化为忠于现实、热衷说教的保守派作家。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张炜本质上原是凌空高蹈的,在被定义为大地守夜人的时候,岂不知他正将目光投向高远莫测的天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