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觅渡》为梁衡散文精选集。
梁衡在文学创作方面独树一帜,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全书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生命之美”、“域外之风”、“艺术之道”六个部分。其中,有对历史风云人物的点评,有行走山川大江的所思所感,还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觅渡觅渡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衡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觅渡觅渡》为梁衡散文精选集。 梁衡在文学创作方面独树一帜,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全书分为“大情大理”、“青史如镜”、“山川如我”、“生命之美”、“域外之风”、“艺术之道”六个部分。其中,有对历史风云人物的点评,有行走山川大江的所思所感,还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著有新闻三部曲:《记者札记》《评委笔记》《总编手记》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散文集《觅渡》《洗尘》《栏杆拍遍》《千秋人物》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写作研究集《为文之道》。政论集《文风四谈》《干部修养谈》等。出版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60多篇次的文章人选大、中、小学课本。 目录 大情大理 觅渡,觅渡,渡何处? 假如毛泽东去骑马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大无大有周恩来 百年革命 三封家书 红毛线,蓝毛线 二死其身的彭德怀 这思考的窑洞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印在黄土地上的红手印 青史如镜 把栏杆拍遍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乱世中的美神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读韩愈 读柳永 秋风桐槐说项羽 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沈公榕,眺望大海一百五十年 山川如我 晋 祠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武当山,人与神的杰作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冬日香山 恒山悬空寺 苏州园林 壶口瀑布 夏 感 秋 思 清凉世界五台山 这最后一片原始林 吴县四柏 九华山悟佛 长岛读海 江南的春天 春到黄河边 生命之美 何处是乡愁 南潭泉记 母亲石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带伤的重阳木 心中的桃花源 跨越百年的美丽 万里长城一红柳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康定情歌后面的故事 铁锅槐 树殇、树香与树缘 死去活来七里槐 百年震柳 难忘沙枣 徽饶古道坚强树 一苗树 域外之风 特利尔的幽灵 在欧洲看教堂 印度的花与树 从容的德国 佩莱斯王宫记 平壤的雪 死与生的吻别 挽留自然,为了我们的生存 艺术之道 我看舞蹈的美 美文是怎样写成的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我写《晋祠》 我写《觅渡》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 序言 追求一个境界 季羡林 最近几年,我在几篇谈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看 法:在中国散文坛上有两个流派。一个流派主张(或许是 大声地主张),散文之妙就在一个“散”字上,信笔写来 ,松松散散,随随便便,用不着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 我姑且称此派为“松散派”。另一个是正相反,他们的写 作讲究谋篇布局,炼字铸旬,我借用杜甫的一句话:“意 匠惨淡经营中”,称此派为“经营派”,都是杜撰的名词 。我还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大家的传世名篇无一 不是“惨淡经营”的结果。 我窃附于“经营派”。我认为,梁衡也属于“经营派 ”,而且他的“经营”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同 寻常。即以他的写人物的散文来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 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则不啻为上乘。 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异 常执着地追求。但是他追求什么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 出一个恰当的名词。我曾想用“境地”,觉得不够;又曾 想用“意境”,也觉得不够;也曾想用“意韵”“韵味” ;等等,都觉得不够。想来想去,我突然想到王国维的“ 境界”,自认得之矣。“境界说”是王国维论词的新发明 ,《人间词话》有很多地方讲到“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同“性灵”“神韵”等一些文艺理论名词 一样,是有一定的模糊性的,颇难以严格界定其含义,但 是统而观之,我们是能够理解的。这是一个富有启迪性、 暗示性、涵盖性的名词,上举《人间词话》最后几句话可 以给我们一些启迪。现在从梁衡散文中举出一个例子来。 他的名作《觅渡,觅渡,渡何处?》是写瞿秋白的。瞿秋 白这个人才华横溢,性格中和行动中有不少矛盾。梁衡想 写这样一个人,构思了六年,三访瞿秋白纪念馆,迟迟不 敢下笔。他忽然抓住了“觅渡”这个概念,于是境界立出 ,运笔如风,写成了这篇名作。 梁衡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 他到我这里来聊天,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 对国家、民族的忧心。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 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 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导语 《觅渡觅渡》是一本文集,收录了著名作家梁衡文学创作以来较有代表性的近70篇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与心得。梁衡在新闻与文学创作方面都是独树一帜,后期创作的政治散文及人物散文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精彩页 觅渡,觅渡,渡何处?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去年我第三次访瞿秋白故居时正值他牺牲六十周年,地方上和北京都在筹备关于他的讨论会。他就义时才三十六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了他六十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又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一九九。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率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 如果瞿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后来成为文化史专家、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当时准备结婚,想求秋白刻一对印,秋白开的润格是五十元。郑付不起转而求茅盾。婚礼那天,秋白手提一手绢小包,说来送礼金五十元,郑不胜惶恐,打开一看却是两方石印,可想他当时的治印水平。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之后,转而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著译竟有五百万字。鲁迅与他之间的敬重和友谊,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一样的完美。秋白夫妇到上海住鲁迅家中,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而将床铺让给他们。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自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