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书评(媒体评论) 《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 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 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 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盾 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的,活的。不管是喜是悲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 我们都很熟悉似的……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 作。 ——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 胡凤 《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 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 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 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 的生命体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目录 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精彩页 1 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在广州先住了一个月,生活相当忙乱。因为忙乱,倒也压住了怀旧之感,然而,想要温习一遍然后忘却的意念却也始终不曾抛开。我打算到九龙太子道看一看我第一次寓居香港的房子,看一看我的女孩子那时喜欢约女伴们去游玩的蝴蝶谷,找一找我的男孩子那时专心致意收集来的一些美国出版的连环画,也想看一看香港坚尼地道我第二次寓居香港时的房子,“一二·八”香港战争爆发后我们避难的那家“跳舞学校”(在轩尼诗道),而特别想看一看的,是萧红的坟墓——在浅水湾。 我把这些愿望放在心里,略有空闲,这些心愿就来困扰我了,然而我始终提不起这份勇气,还这些未了的心愿,直到离开香港,九龙是没有去,浅水湾也没有去。我实在常常违反本心似的规避着,常常自己找些借口来拖延,虽然我没有说过我有这样的打算,也没有催促找陕还这些心愿。 二十多年来,我也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这种太早的死曾经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负担,我愿意忘却,但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此我这次第三回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谷这意念,也是无聊的;可资怀念的地方岂止这一处,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边埋葬了悲哀。 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而这样的寂寞的死,也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而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此我想去浅水湾看看而终于违反本心地屡次规避掉了。 2 萧红的坟墓寂寞地孤立在香港的浅水湾。 在游泳的季节,年年的浅水湾该不少红男绿女罢,然而躺在那里的萧红是寂寞的。 在一九四○年十二月——那正是萧红逝世的前年,那是她的健康还不怎样成问题的时候,她写成了她的最后著作——小说《呼兰河传》,然而即使在那时,萧红的心境已经是寂寞的了。 而且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的: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P1-5 导语 “大师人文课堂”精选文学大师鲁迅、冰心、林海音、萧红、朱自清、徐志摩、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胡适的经典代表作,这些作品读者耳熟能详,且影响了几代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学追求,是小读者必读的母语范本,人文经典,是小读者教材之外的最好的延伸文学阅读选本。 《呼兰河传》是其中一册,是萧红在1940年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她后期的代表作。 序言 一生的必修课 为什么读经典?这个问题似乎不用回答,因为大家都知 道读经典是正确的,是个常识。 但是意大利的文学家卡尔维诺却还是为此专门写了一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来论述阅读经典的必要性。很多作家 也反复谈过经典对他们的深远影响,强调青少年阅读经典 的重要意义。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 ,就曾这样说:“有很多学校的老师希望我向学生推荐阅 读作品,我一直坚持要阅读经典,因为经典作品是经过一 代一代人阅读考验,是大浪淘沙的,阅读应从读经典开始 。” 为什么常识的事情,还需要反复强调呢?这一则说明重 视,二则说明当下经典阅读还远远不够。鲁迅、萧红、沈 从文、老舍、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徐志摩、蔡元培, 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人文大师,他们 的传世经典《朝花夕拾》《呼兰河传》《月下小景》《济 南的冬天》《背影》《寄小读者》《故都的秋》《再别康 桥》《洪水与猛兽》,你一字一句地读过了吗?你一遍一遍 地重读过了吗?你放在你的书架最重要的位置了吗?这些问 题,非常重要,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思考过吗? “大师人文课堂”丛书,是青少年提高人文修养、文 学素养的必读经典,是一生的必修课。我们编辑此书系, 又经历了一场经典的洗礼,这堂课永生难忘,愿与读者共 勉。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1940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她后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勾勒出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出一部“回忆式”的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