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文400余篇;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等专著版权输出至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是当代教育家的个人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第一人。 他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寻与执着行动,感动着千千万万人,屡屡被评选为“全民阅读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 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00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目录 一、科学、科学教育和新科学教育 (一)什么是科学 1.科学的溯源——古希腊的理性科学 2.科学的诞生——现代数理实验科学 3.科学的发展——当代社会中的科学 (二)什么是科学教育 1.古代科学教育——从技艺到知识 2.现代科学教育——从知识到能力 3.当代科学教育——从能力到素养 (三)什么是新科学教育 二、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目标的功利化 (二)科学教育对象的精英化 (三)科学教育知识的片面化 (四)科学教育方法的形式化 (五)科学教育资源的分散化 (六)科学教育教师的非专业化 三、新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一)对科学,促使对科学认识自身进行反思,把握着未来科学创造的方向 (二)对个人,有助于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拥有幸福的人生 (三)对国家,有助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对社会,有助于整体团结安定,人民安家乐业,和谐相处 (五)对人类,有助于推动人类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新科学教育的原则与路径 (一)新科学教育的原则 1.新科学教育注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温度 2.新科学教育注重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力度 3.新科学教育注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长度 4.新科学教育注重分科与融合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深度 5.新科学教育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高度 6.新科学教育注重全体与个体相结合,让科学教育更有广度 (二)新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 1.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核心 2.读中悟:做中学的引领 3.写中思:做中学的升华 五、新科学教育的行动计划 (一)研发体现新教育理念的科学课程 (二)探索基于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项目式学习 (三)推进科学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科学教师的职业认同 2.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建构家校共育为特征的新科学教育资源库 (五)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科学教育评价 结语(成都宣言) 后记
内容推荐 萌芽于1999年的新教育实验,从诞生之初就置身于科学造就的时代漩涡之中。一方面,科学的巨大力量不由分说地摧毁着既往的秩序,人们的物质生活日复一日越来越深地依赖科学;一方面,科学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保障的同时,并未增添更多的幸福感,反而造成压力甚至恐惧;一方面,科学自身也面临挑战,科学与哲学的分离让科学丧失了反思的根本,科学与人文的割裂让科学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这一切,都让成长在新世纪的新教育实验,格外关注着科学技术及其对于教育的影响,也一直在努力研发适合未来社会的科学教育课程。 新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公民教育课程(善)、艺术教育课程(美)、智识教育课程(真)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其中,智识教育课程分为科学教育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两大类。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教育在科学教育问题上的思考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