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神韵秋柳(王士禛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长征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李长征,男,1965年生,山东德州人。现任德州晚报社社长、总编辑。散文、杂文、报告文学、评论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出版有散文作品集《文字漂流》、报告文学《黑马》。新闻及文学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多年来,致力于王士稹的研究。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巧妙发挥合理的艺术想象,真实生动地展现
清初一代诗宗王士禛温雅敦厚、仁义淡泊的性情,彰
显他的忧患意识与高尚品格,赞扬他以清新俊逸之才
,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神韵诗歌并倡导神韵诗说,在中
国诗史上闪射出奇光异彩彩。
——文史专家陶文鹏
王士禛生逢明清两朝更替之际,在那个很难选择
的环境中,他以自己的坚守为根做官修学,虽有彷徨
,但亦有仁厚官声和“神韵”诗学主张立足世间,并
以此被后人赞颂。本传在线性的人物生平经历叙述中
,涉世记事,状人说诗,在细密的探究和考评中,书
写了传主曲折起伏坎坷的人生,畅达丰厚,给人颇多
阅读收益。
——文学专家李炳银
后记
写完王士禛,瞩望窗外,细雨蒙蒙,绿柳婆娑,这天
正是谷雨。
远树无枝、远水无波,沉浸在这诗意的窗外画景中,
我多么想与三百多年前的渔洋先生再做一次时空的对话:
先生,我不能对面聆听您的教诲,只能在文字的沙海里爬
罗剔抉、参互考寻,为的是一步步接近您,探寻那些时空
中稍纵即逝的灵光、幽奥和悬微。我知道,我是站在研究
您的众多学者的肩膀上与您对话的,我用键盘敲出的这些
字,用这些字拼成的大餐,酸咸之外,是否合乎胃口?您
说,诗的韵味在酸咸之外,其妙处在于“不着一字,尽得
风流”。而评传却必须明昏启聩,做结论性的判断。好在
,我是尽力的,那个缥缈无定的神韵诗说,我自感触摸到
了它的脉搏。期待,那个时空中的您,也能给我投来温柔
敦厚的一笑。
接受这个任务,是在五年前,为了与渔洋先生有更多
接触的机会,我尽力在工作之余,沿着他的足迹去触踏他
走过的大地,抚摸他曾经抚摸过的瓦木砖石。
渡清远峡,来到广东清远人迹罕至的飞来寺,去感受
渔洋先生所谓“石壁留孤云,飞亭俯江色”的壮丽。在“
鸟啼翛翛竹,花覆濛濛水”的亭栏处,远眺江水,船舸点
点,便真的有了“逍遥问摩诘”的滋味了。
山西榆次什贴镇的旅店可能是我住过的唯一一个乡镇
级的旅店,一夜二十元钱。在王士禛的时代,这里却是一
个重要的官驿,西来东去的官员几乎都要在此落脚。康熙
十一年(1672),王士禛主试四川乡试,就曾在此驿站停
留,并在当地官员的安排下,看了一场射箭表演。傍晚,
在过访一个荒寺之后,我们来到断崖旁,那条官道就在我
们的脚下。抬眼望去,崖深丈许,蓬蒿满崖,几只大鸟自
崖对面飞来,叫声悠扬,那回音自谷底传来,又随远方白
云,簌然散去,似是一个遥远的致意,而这致意却直戳心
底。我在想,莫非渔洋先生还在这里?
感谢黄宾堂总编对我的信任,让我能与王士禛这样一
位大师做五年充分的对话,也让我把明末清初的历史撕开
冰山一角,烛幽探微,对其中的些许人物、事件做历史与
现实的深切观照。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读史的乐趣,
也得到了知识的充实和现实的感悟。
渔洋是一位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官员,而且是一
位高官,二品。历代有影响的诗人中做到他这种高位的,
不多。这也许是他将诗法和处世之法相统一的结果。
渔洋一生中有四次被降级、撤职和罢官的经历。幸运
的是,每一次,他都有山水之助,在山水之间洗涤烦忧。
渔洋是不幸的,不到成年就目睹家族涂炭;渔洋又是幸运
的,他有那样好的祖父和一个开明的皇帝。以他的天资和
温柔敦厚的禀赋,能进对了门,跟对了人,当然是一片前
程锦绣。
渔洋一生的爱好无非是写诗、读书、山水和交友。他
生活的圈子,使他可以尽情地挥洒才华,留下风流华章。
得意时,他能诗酒唱和,失意时,他可以遥望天空。他深
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道理,当他必须面对时,他
可以在公堂上铁面无私;当他需要回避时,也可与陈焯一
天胡扯。即使好朋友来借钱,他也没有豪举,而是由夫人
褪下腕上的手镯;即使如赵执信辈,骂到他的脸上,他也
没有激愤之情,而是淡然一笑,不做回应。渔洋的韵味确
在于此,写完此书,他留给我的是一个淡淡的笑容,那样
亲切,那样敦厚。这不露声色的一笑,如光如电,如梦幻
泡影,让当世的人去体味、去思量。这种风流是一般人所
难以达到的。所以说,渔洋是个奇人,打仗,他行;打牌
,他也行。
渔洋一生讴歌忠烈,在他的潜意识当中,忠烈是他人
格的基石。无论是椒山祠前,还是五人墓旁;无论是国士
桥头,还是杨慎故宅,每到一地,他都要在忠烈面前做流
连慨叹。有了这种人格的基石,王士禛便能舞动处世的太
极,打起灵魂的乒乓,在你推我挡之间,保护自己,成就
别人。所谓成人达己,内圣外王是也。
人们对清代的文学成就似乎仅仅专注于《红楼梦》《
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以至于清诗常常被人忽视。
清人焦循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观点,认为各个
朝代都有巅峰的文学样式,如汉魏大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殊不知,这种观点误导了人们对传统诗歌
在清代地位的认识。在清代,由于有了如王士禛这样嗜诗
如命的人,清诗成为了中国诗歌——这一最古老的文学样
式的集大成者,但是集大成的顶峰在哪里?在此,我还是
引用著名学者胡怀琛的观点——即在王渔洋!
胡怀琛先生有一本著作——《中国八大诗人》,继屈
、陶、李、杜、白、苏、陆之后,第八大诗人,就是王渔
洋。何以如此?综合诸多学者和胡怀琛先生的分析,我认
为:一、以王士禛“我本恨人,性多感慨”的天性,他找
到的最好的抒情方式,自然是诗歌。即说,王士禛有诗人
最好的基因。二、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字传承的最晚
期,传统的积淀已经非常深厚,王士禛先学唐后学宋、学
宋后又宗唐,使他能兼收并蓄。清以后,进入白话文时代
,再也没有古诗歌得天独厚的土壤了。同时,满人尊古、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命案背后的秘密
第二章 一只“改朝换代”的鸡
第三章 秋色向人犹旖旎
第四章 登天之路
第五章 且向江头作钓翁
第六章 诗人的拥抱
第七章 京师烟云
第八章 钱王代兴 风雅伦颂
第九章 悲悯的司寇 敦厚的诗人
结语 可怜多少谈诗客?谁识渔洋是嫡传
附录一 王士禛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精彩页
康熙四十三年(1704),九月二十一日。北京,正阳门内西侧,刑部署衙:刑部尚书王士禛坐在大堂内,满面泪水,一枚黄叶飘过来,满屋凄凉……
一、王五案
捐纳通判王五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和一代诗坛巨擘王士禛联在一起而“名垂青史”。这王五本是一个泼皮无赖,因独眼,又无婚配,人送外号“光棍金眼”。这眼睛虽只有一个,身段却好,有点武功,好勇斗狠,在宛平一带也是有点名气。本来,王五就是街上惹是生非的主儿,没承想却认识了一个贵人——太医院吏目吴谦。
清代的太医院是给皇族和大臣看病的地方,别看是个业务单位,却也有行政级别。如:院长叫院使,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副院长则叫院判,是个县级干部。其余则有御医和吏目,吏目是管理干部,类似财务科长、后勤主任之类。清代的太医院吏目有编制三十人,其中八品、九品各一半,这个吴谦就是一个保卫科长。因为吴谦在太医院混得久了,做了一些给五侯九伯、皇亲贵胄、达官显宦引荐御医、弄点名贵药材之类的事情,也就结交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所以也弄了个正八品的官儿。作为一个正八品的太医院吏目,吴谦让王五到宫中和六部做点事情可谓易如反掌。于是在王五的请托之下,吴谦便把王五引荐到了工部,做了一个匠役,干一些整理厕所、疏通下水道、换换门窗锁具以及揭瓦抹灰之类的活儿。
这王五倒也机灵,居然以工部干部的身份借势造势,狠狠把自己营销了一把。先是借在工部的身份炫耀自己的能量,吸引了一批不明真相的商人和朋友老乡请他办事。这种办事往往以钱开道,所有来人送的钱他照收不误,事办成办不成则另当别论。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王五竟成了暴发户。
清朝当时因财政紧张,有个捐纳制度,就是拿钱可以买官,明码标价,捐多少钱,得多大官。(清代乾隆年间朝廷年总收入为白银四千四百万两,其中捐纳得银四百万两,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九点零九。)就这样,王五以自己收的钱财,竟捐了个通判的官,身份一转,成了“公务员”,步入了仕途。
捐了官,也未必马上到任,因为捐官的人太多。就只有等,等有了空缺就可以补任。通判是个文官。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督捕等,品等为正六品。通判对州与府的行政长官有监察的作用,多半设立在边陲,类似于现今由上级直派的督察官员,以弥补知府管辖不足之处。虽是为上级督察地方官员而设,但是,其在地方还要掌管一定的实际行政事务。而王五也乐得不出京门,有了身份,继续在工部做事,而以这种身份在工部比以前收的银子更多了。
单说这吴谦,做了太医院的吏目后,有了些银子,便干起了放高利贷的生意。宛平县有个做药材生意的人叫薛应元,前年借了吴谦一百两银子的高利贷,而正值当年河北、山东等地遭遇大旱,田亩荒芜,颗粒无收。薛应元赔了生意,血本无回,可更着急的是吴谦,因为他的百两白银不要说利息,就是本钱也难以要回。 几经讨要无果,吴谦竟想起了王五。
这要账,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儿,最起码也得懂个软硬兼施、恩威并重。吴谦一介书生,肯定不谙要账的套路。王五本是个地痞,劫财越货的活儿他应该不陌生。于是趁夜色把王五叫来,几杯酒下肚,吴谦说出了原委。王五因得过吴谦恩惠,正巴不得找个机会报答吴谦,便拍下胸脯,一口应诺。
第二天,毒日如火,燥热难耐,王五找了几个过去在街上厮混的旧好,一路大摇大摆直奔宛平薛应元家。此时薛家已经失去旧日的繁华,偌大的院子只有一个仆人。这老薛先是磕头作揖,诉说自己的无助,那边薛妻也端上好茶款待不速之客。王五一开始二郎腿跷着,还哥哥长哥哥短地叫着,一看光说好话不奏效,便动了粗。他将独眼一竖,一抬手,将桌上的茶杯打翻在地:“姓薛的,别的不说了,我们兄弟也没这工夫,挑明了吧,这钱还,还是不还?”老薛一怔,道:“兄弟,真是还不了!容我来年想想办法吧!”这时,仆人上前想劝架,王五旁边的一人飞起一脚将仆人踹倒在地。岂知仆人也是个武人,哪里受得了这气,于是混战开始。这一下手就没有了轻重,尽管吴谦再三叮嘱别弄出人命来,但几个地痞怎顾得这些,每人都下了死手。不一会儿,薛妻、薛子及仆人已经血流如注,奄奄一息。王五见出了人命,便急忙收手,大呼一声,与众地痞四散而逃。
三条人命的案子毕竟是大案,又靠近京城,官府搜捕也快,不几日,王五等便被步兵统领托哈齐解押至刑部。
这本是一个逼索私债、致人死命的普通案子,但却因吴谦太医院吏目的身份而变得复杂起来。先是吴谦见死了人,死不承认是自己指使索债,把责任全推到王五身上,而王五这时也没了往日的义气,反咬是吴谦指使,现场是几个打手失手,自己并未参与斗殴。
P1-3
导语
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作者真实生动地展现清初一代诗宗王士禛温雅敦厚、仁义淡泊的性情,彰显他的忧患意识与高尚品格,赞扬他以清新俊逸之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神韵诗歌并倡导神韵诗说,在中国诗史上闪射出奇光异彩彩。
序言
秋柳是一个时代的意象。明末清初,朝代更替,满人
一统中国。作为汉人士子,明遗后人,王士稹经历了怎样
的心路历程?
秋柳,不是春柳,生机勃发,充满希望和期待;秋柳
,不是夏柳,婀娜摇曳,娉婷曼妙;秋柳,也不是冬柳,
把对春的希望深藏进霜雪的枝头。秋柳,是义士慷慨,是
沧桑歌喉,是满怀生命希望却又不得不面对季节逆转的回
眸一顾。秋柳,承载了春的生机和夏的婀娜,它骨子里的
风流韵致,不得不承受秋风嘲弄。它才情奔涌,却不得不
内敛;它激情澎湃,却泪眼迷离。那眼神中有几多逃避和
畏瞑、无奈和沉重、哀怨和忧伤。
但是,柳不是松柏,在墓道旁做无趣的挺拔;柳,也
不是杨,在路边做孤傲的号啸;柳,不是槐,氤氲缱绻,
忧思绵绵;柳,更不是枣树,忍受刀剥斧削,被奴役出果
实。柳,自有自己的诗意生存,自有水边河曲的温柔敦厚
,即使寒风砭骨,也要仰望天空;即使眼中含泪,也要抬
头微笑;即使赞美潮起,也只颔首致意。这就是诗意之美
,这是舞者的气度,这是草木中精神的贵族。
秋柳不言,却神韵自现。它仰望天空,天空就星光璀
璨;它俯瞰大地,大地就鲜花盛开;它出处行藏,不着痕
迹;它拥风抱月,挥洒风流;它心有无奈,却让自嘲有了
诱人的芳香;它胸藏煎熬,却把煎熬打扮得诗意盎然……
风流秋柳,神韵无限。
内容推荐
王士禛是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本书以新闻式表达的线性行文结构,书写了王士禛在明清交替后的彷徨、进取,入世为官,痴诗,悟道,平衡处事等曲折经历,呈现了他为官仁厚,为诗追求真诚并继而创立“神韵”诗论的主张等丰盈思想文化内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