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序章 往事如烟 壹 乱世玫瑰 贰 年少失怙 叁 青年学子 肆 新装旧俗 伍 铁肩道义 陆 妙手仁心 柒 南迁之路 捌 知识救国 玖 玉尺金剪 拾 金风玉露 拾壹 阳明之计 拾贰 嫁入将门 拾叁 狼烟遍地 拾肆 隐秘战线 拾伍 三大家族 拾陆 血染党旗 拾柒 重返山城 拾捌 自断手足 拾玖 清歌魅舞 贰拾 远征滇缅 贰拾壹 厉兵秣马 贰拾贰 战地之花 贰拾叁 第一夫人 贰拾肆 浴火重生 贰拾伍 抗战胜利 贰拾陆 暗流激荡 贰拾柒 笼中之雀 贰拾捌 痛苦煎熬 贰拾玖 黑山绿林 叁拾 英雄美人 叁拾壹 梦回北平 叁拾贰 命运抉择 叁拾叁 五星红旗 叁拾肆 弹指卅年 叁拾伍 一枚婚戒 叁拾陆 鸳梦重圆 叁拾柒 杏坛留香 叁拾捌 国殇墓园 尾声
精彩页 往事如烟 一望无际的麦田透过绿皮火车的车窗匀速、飞快地向后奔去。经过了一整个日与月的轮换,虞曙昇再次踏上了那片黑土地。 拎着军绿色的帆布旅行包,虞曙昇突然发现,虽然只离开了三年多的时间,但他明显已经不属于这里了。他把这里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但是这片土地对于他来说,却忽然变得十分陌生。 这种陌生感来源于街上的人们看他的眼神,在农村,忽然闯人了一个外乡人,必然是会引起当地人极大警觉的。 虞曙昇急切地想摆脱这种陌生感,四处找寻他认识的人。终于,一个人的出现拯救了他。“铁柱!铁柱兄弟!哎,你别走啊,我是虞曙昇啊,兵团三连七班的虞曙昇,你不认识我了吗?” 那个叫铁柱的男子停下了脚步,仔细端详着虞曙昇,及至他回忆起来,面上却浮现了一层尴尬的颜色:“啊,虞曙昇……虞大哥啊。” 虞曙昇讨好地笑了笑,道:“是啊,是我,嘿嘿,老乡们都还好吗?你哥哥赵铁栓咋样?”虞曙昇不提赵铁栓还好,一提起哥哥,赵铁柱更加尴尬了:“还……挺好的,还行,呵呵。” 似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赵铁柱看了看拎着旅行包、风尘仆仆的虞曙昇,说道:“你是刚下车吧,要不先上家去喝杯水?” 虞曙昇欣然同意,走在去赵铁柱家的路上,还不断地说道:“我一回到这儿,就跟回到家一样,看见咱们兵团的人就特别亲切,跟见到亲人一样。”赵铁柱却并没有回应他的热情,只是嗯嗯啊啊地敷衍着。 赵铁柱中等身材,肤色黝黑,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生得十分憨厚,做事也是勤勤恳恳,踏实肯干。赵铁柱比虞曙昇小十岁,虞曙昇刚到北大荒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 虞曙昇身材挺拔,面目略有些黝黑,五官却继承了父母俊朗秀美的优点,可谓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但正是这种一表人才,与他常年待业在家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九七九年初,国务院开始允许知青返城,至此上山下乡运动正式结束。除了少数落户于农村的知青之外,近千万的知识青年都返回了原本居住的城市,并继续学业或工作。虞曙昇便是这近千万分之一。 一九六八年,虞曙昇本应高中毕业,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实际上读了一年高中,加上停课,高中阶段共在校三年多,成了后来人们口中的高中“老三届”。作为首批下乡的知识青年,虞曙昇被分到了遥远的北大荒,将自己的青春与黑土地联结在了一起。 这一去便是将近十年,无论这十年中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曲折、多么漫长,虞曙昇生活的脚印,都牢牢地錾刻在了那偏僻的异乡——北大荒。 直到一九七七年,政策逐渐放宽,虞懿琳被平反,恢复工作。由于虞曙昇是家中独子,母亲虞懿琳年迈,需要照顾,虞曙昇才被特批返城,结束了他长达十年的知青生涯。 然而返城之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一九七七年,国家正式恢复高考,虞懿琳本想辅导虞曙昇参加高考,但是由于虞曙昇并没有受过完整的高中教育,加之十年来的插队生活已经让他没有了读书的耐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反动派狗崽子”能被社会主义大学录取。 就这样,虞曙昇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高考就以一无所获画上了句号。虞懿琳能理解十年“动乱”对儿子心智以及精神上的打击和伤害有多深重,所以并没有再去逼迫他。但在当时,即使考不上大学,不少人也通过高考考上了中专,学习了专业技能,最重要的是,中专毕业后便能直接被分配进国营单位工作。 而一没学历二没技能的虞曙昇在择业的过程中四处碰壁,久而久之,就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好在母亲虞懿琳的收入较高,虞家的生活才能维持。万般无奈之下,虞曙昇决定回到他当初插队的北大荒,碰碰运气。 赵铁柱的家是典型的东北农村家庭,一张大热炕上摆着一张木头炕桌。赵铁柱让虞曙昇坐在炕上,给他倒了一碗热水。 虞曙昇捧起盛满热水的大碗刚要送到嘴边,却见一样东西从赵铁柱的口袋里掉了出来。“铁柱兄弟,你的东西掉了。”虞曙昇边说边帮赵铁柱捡了起来。 那是一张女孩子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子生得很是清秀,笑容中透着羞涩,两条油亮的马尾辫垂在胸前。 赵铁柱见状,赶忙抢了回来,不好意思道:“那个……家里人给我说了个对象。”虞曙昇笑道:“哟,这是好事啊,铁柱兄弟长大了,也要成亲了。看这姑娘模样长得挺俊,叫啥名字?打算啥时候结婚啊?” 赵铁柱面色微微泛红,道:“叫……常秀梅,不过,我暂时还不想结婚。”在农村,姑娘小伙子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几乎都已嫁汉娶妻,因此赵铁柱的想法令虞曙昇有些诧异:“为啥?这姑娘不好?你没相中人家?” “没有,”赵铁柱摇了摇头道,“这姑娘特别好,我心里头是一百个满意,就因为这样,我才不能这么早结婚。我要勤劳致富,要挣好多好多的钱,让这姑娘过好日子。” 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能有这样的想法,是让虞曙昇刮目相看的:“好啊,铁柱兄弟真是有志气!哦,对了,你哥呢?他应该娶了亲了吧?” P1-3 导语 本书名为《裁·缝》,并不单纯指女主角是一位裁缝,这里裁、缝两字分别为两个动词,有时候人生就有如一件衣裳,而手握剪刀、针线的,正是我们自己。 作品语言具有民国时期特色,文风老练,情节设置合理紧凑,是一部文本质量高、主题鲜明、可读性强、弘扬主旋律的佳作。 序言 在我刚步人大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家母 童年时的好友(北京称“发小儿”)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 外孙女。那个时候我疯狂迷恋张爱玲,孙宝琦这个名字立 时令我联想到了张的继母孙用蕃。那位阿姨的母亲,正是 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的胞妹。 怀着仰慕之情,我前去拜访这位孙奶奶(她也是我外 祖父的同事兼邻居)。孙奶奶给我讲了许多张家和孙家的 旧事,而在与她接触的过程中,我越发为她的个人魅力所 震撼。那是一种历经磨难,却从未被磨难所击倒,从骨髓 里向外散发的高贵。见到她,我才真正明白书中写的“民 国名媛”究竟是什么样子。 因此,从事写作以后,我一直想写一部关于民国名媛 的故事,由于我写的是服饰小说,所以便有了虞懿琳这样 一位既会写作也会制衣的民国名媛形象。本书名为《裁· 缝》,并不单纯指女主角是一位裁缝,这里裁、缝两字分 别为两个动词,有时候人生就有如一件衣裳,而手握剪刀 、针线的,正是我们自己。 选择新闻这一切入点也是出于私心,感谢我在新闻系 就读期间所有的授业恩师,我在写作本书民国新闻业部分 的时候,时常想起沈毅院长在教授《中国新闻史》时的谆 谆教诲。本书的后半部分,改编自我家庭的真实经历,因 此本书也是对先考的一种祭奠。 文中有关“远征军”等历史事件,系采访相关当事人 所得。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书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人 物,均使用化名。书中主人公虞懿琳的故事纯属虚构,请 勿对号入座。 崔天醍 2015.11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一部抗日题材的当代原创长篇小说,以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背景,讲述了在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北平著名绸缎庄瑞祥昇传人虞懿琳投身革命,以裁缝的身份掩护中共情报人员的身份,与敌人巧妙周旋,不畏生死,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奉献一生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