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二战之后人类对发展有了普遍自觉,但如何认识和化解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人们见仁见智。在现代性视域内的反思批判和后现代思潮的反思批判,往往将发展后问题归结于思想的原罪。马克思理论对发展后问题的反思批判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明确而彻底。后马克思思潮的代表鲍德里亚立足于当今时代消费主义泛滥这一发展后问题,不仅否认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批判效力,而且认为马克思的理沦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鲍德里亚这种错误指责,根源于他对马克思的哲学缺乏准确把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这一思想基因,对生态危机这一经典马克思主义未曾集中系统分析的发展后问题进行深入批判,为我们运用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理论反思批判发展后问题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窗。以发展为实践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面临着如何继续推动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也面临如何化解越来越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理论仍然是实现当代中国发展观与时俱进的重要遵循。 作者简介 何建津,湖南郴州人,哲学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福建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发展观研究新视野:对发展后问题的反思批判 第一节 发展的实质、内涵及发展后问题的凸显 第二节 对发展后问题的形而上反思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对发展后问题的反思 第二章 发展后问题在现代性矛盾中的理论表达 第一节 现代性:发展的理论表达方式 第二节 康德哲学中的现代性问题 第三节 黑格尔哲学和启蒙国民经济学中的现代性困境 第四节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现实基础和观念形态的批判 第三章 现代性批判的两条路径:从观念批判到实践批判 第一节 形而上的观念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资本现代性的实践批判 第四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多维度资本批判 第一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及其理论属性 第二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内涵的发掘和发展 第三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多维视角 第四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方略 第五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第五章 一种后现代性质的资本批判 ——以鲍德里亚及其《生产之镜》为例 第一节 鲍德里亚的资本批判与对马克思劳动和需要概念的批判 第二节 鲍德里亚的资本批判与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批判 第三节 鲍德里亚的资本批判与对历史唯物主义及其运用的批判 第四节 对鲍德里亚资本批判的几点评析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发展观变革 第一节 根据时代条件新变化与时俱进转变发展观 第二节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抓住“资本”这一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和“现代性”这一理论问题,展开对发展的研究,一方面希望从发展观的维度来思考资本批判和现代性批判,以激活资本批判在现代社会的批判潜力,并在某种程度上使现代性批判发挥更积极的建构性作用,同时消解现代性批判的新形而上学性质;另一方面希望借此拓宽关于发展观研究的思路,深化研究的层次,将其作为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落实到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论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