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是人间四月天(精)
分类
作者 林徽因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本书收录林徽因创作的所有71首诗歌、 12篇散文、6篇小说、1篇译作,附各时期照片及手稿,精装典藏,优雅诗意。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作家、诗人、中国第壹位女性建筑学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1928年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194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1953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及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录
诗歌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那一晚
仍然
激昂

深夜里听到乐声
情愿
一首桃花
莲灯
中夜钟声
山中一个夏夜
微光
秋天,这秋天
年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吊玮德
城楼上
深笑
风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忆
静院
无题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昼梦
八月的忧愁
过杨柳
冥思
空想
你来了
“九一八”闲走
藤花前——独过静心斋
旅途中
山中
静坐
红叶里的信念
十月独行
时间
古城春景
日子
前后
去春
除夕看花
孤岛
死是安慰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六点钟在下午
昆明即景
一串疯话
小诗(一)
小诗(二)
恶劣的心绪
写给我的大姊
一天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
春天田里漫步

古城黄昏
破晓
诗——自然的赠与
灵感
我们的雄鸡
散文
希望不因《软体动物》的公演引出硬体的笔墨官司
悼志摩
唯其是脆嫩
第一幕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阳光
小说

九十九度中
钟绿——模影零篇之一
吉公——模影零篇之二
文珍——模影零篇之三
绣绣——模影零篇之四
译作
夜莺与玫瑰——奥司克魏尔德神话
导语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
这本《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文学经典,内容含量大且丰富,让读者一本书即可了解全部的林徽因。
精彩页
希望不因《软体动物》的公演
引出硬体的笔墨官司
八月二日在这刊上,我根据两位小剧院的设计人,关于《软体动物》的“设计”和“幕后”提到的几点困难,不避嫌疑的用技术眼光,讨论起来。公平说:天是这样的热,小剧院这次的公演的成绩又是打破记录的成功,委实不该再“求全责备”有像我那样煞风景的讨论!看到本月九日陈治策先生标题答复我的文字。我怔了,生怕又因此引出真正硬体的笔墨官司,来增加剧界的烦恼,更增加我个人的罪过。
好在陈先生标题虽然有“答复”字样,来得怕人,其实对于我提到诸点,并没有技术上的驳难,也没有准确的答复,只有表示承认和同意,所以现在可不必再提了。他另有几个责问,现在我回答他:
(一)“干吗不牺牲一晚的工夫看一看他们的公演”?
答:因为鄙人是卧病在西山四个来月的一个真正的“软体动物”,没有随便起来的自由,更提不到进城看戏(虽曾提议却被阻止了),这是个人没有眼福,并不是不肯“牺牲一晚的工夫”(不幸今天报上又误载鄙夫妇参与跳舞盛会的新闻,就此声明省得犯诳言欺人之罪)。
(二)“两次幕后生活”“只是一种趣话”“引人入胜”“可甭作为批评根据”?
答:我认为根据设计人员自己说的“设计”和“幕后”来讨论他们的设计和幕后问题是再对没有了。尤其是我所提出讨论的并没有与事实有不符之处,更没有引用别人“口传”关于他们布景的毛病,或是臆造他们公演时,布景上种种的弊病,只是对于他们幕后组织和设计态度上发了疑问。陈先生的“幕后”虽全是些趣话却也呈露出内容真相不少,所以我这不知趣的人也就因此求全责备了的讨论起来。
(三)“你忽略了‘完成了化装排演’这些字了”,又“有些误会”,又“化装排演和正式公演常有天渊的不同呢”。
答:我并未误会他们任何一桩事(陈先生亦未说明误会了些什么),我现在更要郑重声明我并未将他们化装排演误会作正式公演,不止如此,他们正式公演的情景,我知道得很详细,我所以不引用别人报告传说的缘故,就是要公平,要慎重,不敢“根据别人口头传说”。至于化装排演和公演并不该有“天渊之别”是浅而易见的:排演的目的是练习次日公演时所有各方面的布景,试验各种布景之有无弊病以备次日改良的。化装排演太乱,道具与次日公演时用的太不相同,则这化装排演基本功用和意义已失去不少,次日公演的成绩必会受其影响的。
(四)“那篇文章如果是看了之后写的,你一定会批评得对喽”。
答:前篇文章是根据他们设计人的文章写的,差不多全是讨论,无所谓批评。讨论诸点如1.布景不该因为有困难而“处处将就”。2.“借”在布景艺术里是常情,不应将这困难看过重了。3.因为他们本来要白单子而又换了毛毡(深色的)使我对于他们色彩设计怀疑,疑心他们对于色彩调和问题并未顾到;疑心他们对于色彩问题,根本不讲究;疑心他们不理会到寻常白色在台上之不相宜。4.如窗子玻璃等小技巧,他们未曾实验些较妥方法,似乎不算卖尽力气的认真。
这些问题我希望都没有议论错了。陈先生对第二点已完全同意,别的却也未指出我不“对”的地方。
(五)“公平的批评”“成功不成功”问题。
答:我没看到公演,所以我文里第一段即将我的立足点表明了。我说“读到文章……所得印象”……等等。即对于布景也是因为没有看到公演,所以没有胡乱批评一句话。我是根据看过的人不满意的意思(并且公开发表出来的),再根据当事人所述的幕后的确实情形,用技术原则,探讨其所以不满人意的原由。在事前我虽详细的问过八九个对新剧有见识的朋友,他们那一晚对于布景的印象和意见(失望或是满意),我却没有引用这“口头传说”,为的是谨慎,公平。现在陈先生既要“看过那戏的人”公平批评,我只得老实说,他们多人没有称扬只有不满这次布景,是个不能否认的事实。也因此我有“成绩上有失败点”的话(注意“点”字),这并不是说他们这次公演不算一个总成功。请别“误会”。P104-10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