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
作为大陆蒋介石日记研究di yi人,杨天石已研究蒋介石达35年,出版过20余部关于蒋介石的研究专著。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1辑销量达20万册,曾入选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的“2018十大好书”以及“2008年香港十大好书奖”。第2辑曾获2010年南方读书节“*受读者关注历史著作奖”。
2、主题:
蒋介石是学界和民间的热点人物,但过往研究多局限于1949年以前,而本书则把目光聚焦于败退台湾后的蒋介石,通过分析蒋在台湾26年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再现了蒋后半生执政台湾的功过是非。
3、史料、史实鲜见:
本系列书的史料来源,除了作者本人珍藏的大量民国史公私档案外,还有赴台湾查阅的蒋介石档案,以及*为珍稀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所藏的蒋介石日记原始手稿。
众多史实均为披露:
蒋对的检讨和改造运动;
蒋在台湾实行的土地改革;
蒋制造的“孙立人兵变冤案”“雷震《自由中国》案”;
蒋与美国的深层次矛盾;
蒋招抚台独大统领廖文毅始末;
蒋晚年与大陆进行秘密谈判真相;
4、现实意义重大:
本书“蒋介石打击台独”相关史实的披露,对两岸和平关系的维护发展、对打击台独势力、对促进国家民族的统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杨天石,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史、中国国民党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20余种著作,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靠前......
本书是杨天石先生“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图书的收官之作,聚焦1949年至1975年这26年间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主要包括蒋介石在台湾的土地改革、的“改造运动”、对孙立人“兵变”案的处理、招抚“台独”势力、与大陆的秘密联络等内容。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揭秘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治布局,挖掘其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晚年蒋介石,也为“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提供注解。另收录抗日战争时期若干事件的专题研究和书序以飨读者。
序言
上编
蒋介石与陈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
的“改造运动”与陈立夫的被逐离台
的“知难行易”学说与蒋介石在台湾的“革命实践运动”
吴国桢治台及其与蒋介石政权的隔洋论战
孙立人对蒋政权的不满及其“兵变”冤案
雷震、胡适与《自由中国》半月刊
蒋介石父子招抚“台独大统领”廖文毅始末
台湾时期蒋介石与美国政府的矛盾
台湾时期蒋介石思想的变化及其“革新”实践
蒋介石日记中的“两岸密使”
(附:我所知道的沈诚两岸之行)
下编
“倒孙风潮”与蒋介石刺杀陶成章事件
中国抗战的三个艰危时刻
珍珠港事变前夜的中美冲突与交涉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日机大轰炸及其对蒋介石的“斩首行动”
为什么丢掉了大陆?
蒋介石与宋明理学
蒋介石《自反录》再版序
《美国国家档案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序
《国家记忆》(中国远征军作战图片集)序
商务印书馆《抗战大迁移》总序
唐润明《康心如与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序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再版后记.
张北根《与德国的关系(1912-1945)》序
1936 年致蒋介石函引发的思考
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在阐述人际关系时有两句话:“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意思是,当你喜欢一个人时,要知道他的缺点、过错;讨厌一个人时,要知道他的优点、成绩。唐朝的大政治家魏徵将这两句话接过去,劝皇帝任用百官时要全面看人,他在给唐太宗的《遗表》中警告说,千万不要“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近年来,《礼记》中的这两句话被历史学家所接受,成为治史原则,即评述历史人物,要力求实事求是,全面、公正,不以个人好恶变造、歪曲历史。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历史的真实性,有些学者又进一步提出“爱之不增其美,憎之不益其恶”的思想。从《礼记》中的人际关系原则,发展为治史原则,我以为这是对古典遗产的创造性的新解释、新运用,有助于促进中国史学的良性、健康发展,有助于使著作取信于千秋万代的读者。在提倡不以个人好恶变造、歪曲历史的同时,我以为还应该提倡另一个原则,这就是不以现实利害变造、歪曲历史。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