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春苔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从周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
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这是一个朋友给
我的评语。”但他终成为诗人与文人。而我呢?说也可怜,
感情思想两者都空虚得惊人,到头来也许只有点本能吧!这
本能是人的本能,与动物恐怕还有点差距,总是在不断受
外界触动之下,有些反应,有时要流露出点嘻笑憨态,也
会产生点怨而不怒的柔情,这就是我近年来,偶然涂抹一
些文字的由来。我的专业是古建筑与园林,万万没有资格
加上个作家的光荣称号,也没有大福享此荣誉。因此去年
出版的那本小书,只好叫做《书带集》(花城出版社出版)
。顾名思义,就可理解了,书带草是园林中最下贱的植物
,正与我的文章差不多。而这本书呢?想来想去,未能“肇
锡嘉名”,偶然从墙角树荫见到了春苔,够耐人寻味,“
苔痕上阶绿”,看来比绚丽的繁花雅韵得多,姑以此名集
。出名题字与序言请了两位陈植先生合作,题字的直生先
生是我的世交、老师;养材先生是我的前辈,我亦以师事
之。二老是现今建筑界与园林界的鲁殿灵光,在科学的成
就外,还都是文化上的饱学之士,如今都八十多了,在这
集子中留下一段艺林佳话,也可省我写一篇《两个陈植》
的小文了。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可说没有吟过一首诗,几乎
将做诗的格律都忘记了,也没有写什么散文。我的精力几
乎全部都放在古建筑园林调查与考证中。“四人帮”打倒
了,人是经过了这样一次的“考验”,仿佛有点亦痴亦慧
,生活中还有许多容我写的东西,它与专业看来似无关系
,但又是千丝万缕,若即若离,弃之可惜的杂拌儿,反转
来对专业亦起着奇妙的作用。我们对文理相通、互相影响
这个道理,如今一天明朗一天了。做一个拉长面孔的赵老
爷,倒不如做一个带有丑容的阿Q来得受人欢迎。听腻了戏
剧中的老生唱腔,看一下丑角的滑稽表情,对人们来说比
“假正经”引人得多。我们一向看重金字招牌,如今学术
界、文艺界理事长、会长、理事名流越来越多,我这种冒
牌货现在也要拿出来混乱市场,似乎感到太不识时务。叶
圣陶老先生说我精力充沛,不怕多事。感谢老先生,你太
夸奖我了。精力充沛来讲,我在本行之外,还要摇摇笔杆
,也还说得过去,至于不怕多事,我有些惶恐了,我太不
自量力了,人微言轻,说也枉然,不过没有到麻木的地步
,还有一颗“爱好是天然”的心,想为人民在提高文化、
建设美好河山上尽我余生之力而已。
友人周道南,看到我写的零星文字,袖藏而去,他夫
人黄赤民又将我誊清了,这本小集子就是由他交出来的,
知己之感,使我心中久久难平,这深厚又平凡的友情啊!
朋友们怂恿我将此书出版,我还是难以自信,它不过
记载了我生活中片断与暂时的一些往迹。正如春苔一样由
它自生自灭罢了。
陈从周于梓室
目录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
山阴水上
桥乡醉乡
云山接仙迹
日月并升天下奇
此园浙中数第一
——记海盐绮园
小隐名园几日闲
——兼谈园林的散与聚
“阁忆天心胜
平林浅画出眉湖
我住香山第一人
梁山留迹
萍乡擒孽龙
仰天负手看华峰
方岩居中游遍浙东
高秋万松游二陵
玉峰映翠水环城
“就势取景”在烹饪上的应用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鲁中记行
山居谈往
园以景胜
怡园与耦园
美的秩序
提倡有意义的文化生活
旅游的艺术
值得提倡的文化旅游线
俞振飞谈文化修养
昆曲带引我学园林
——写在俞振飞访港演出之前
半生湖海未了柔情
论北方园林
谈园林风景建设问题
园林与山水画
呼吁:斧斤不入山林
养花见性情
年来不爱看名花
“大”与“小
画中求画不如画外求画
从重修豫园湖心亭说起
贝聿铭与香山饭店
湖上流风说画师
俞平伯与曲园
师谊友谊
——观梅景书屋师生画展
深情话颜老
一位学识渊博的鉴赏家
——记顾公硕先生
雪窗遥祝叶老寿
童年的老师
怀念建筑家黄作燊教授
灯边杂忆
梓室随笔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正中求变
为园林取名
炎夏话“三多
天意怜幽草
《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序
《艺术美探微》序
《宋平江城坊考》序
《旅游服务心理学》序
《墨竹析览》序
跋《周子庚先生医案》
题俞粟庐遗墨拓本
喜见《百寿图》
梁启超与王国维题《西涧草堂图》
董北苑《夏山图》史拾
寒梅秋菊永清芬
读《黄仲则书法篆刻》
《徐志摩诗歌集》序
谈徐志摩遗文
——凌叔华致陈从周的信
《苏州园林》重版序
皖南屐痕
闲话西湖园林
“风水”与风景
卓越的建筑家
——陈嘉庚先生
再版《燕知草》读后感
翠岛深情绿水难忘
蓬岛仙湖
怀念林徽音
老去情亲旧日游
钱塘江边
钟韵移情
豫晋散记
后记
精彩页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
似睛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
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
——黄龙潭 我轻轻地挥手,握别了那庐山的云烟,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扶杖重来,两鬓星霜,流光抛人,有些迟暮之感。然而黄龙潭附近的那座明代赐经亭,还是老怀未忘,到了山间的次日,我便急于去拜访它,喜幸的是居然无恙,相见之下十分亲切,仿佛重逢到一位健在的耆旧。从赐经亭向下行,在蜿蜒的山径里,云影、树影、山影、水影,忘世忘我;可惜的是喧哗的人声,代替了清脆的鸟语,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否则真是幻入仙境了。过去游庐山是住在山麓的大丛林(寺)中,慢慢地往上,信步登山,随意览景;而今人们却留在山上,背道而行。游的方法改变,随着景观也各异了。“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太白、苏东坡皆自山下静观开始,白居易所建草堂,亦同此意。今天游山,动观代替了静观,以往观画吟诗的那种节奏乱掉了。
山水之美在于神,名山之贵在于品。古代对山予以人格化,它不仅是一个风景区,而且具有感化与教育人民的意义,庐山的精神,我说它是“苍润高逸,秀出东南”。这就是庐山的“品”,亦即我们对此风景区规划的最高指导思想。
来庐山之前,我接到江西省的邀请去开风景规划会,迟迟未允,复了一首诗:“会议催人老,新来白发多,庐山难补笔,无可奈如何!”老病恳辞,不料“州司临门”,催我上道,于是鼓起余勇,在一个漫山雨霾的傍晚到达了山巅。我为什么怕行呢?因为二十年前调查的一些古建筑,经过十年动荡,毁得差不多了,而且山林快要城市化,森林也受到相当大的损伤,我不愿磨灭记忆中美丽的倩影,于是才出此下策。
我这次到庐山本来无意附庸风雅,因为前人的名句,早将它渲染殆尽,我最多写点感触,或再发点牢骚。但在黄龙潭却哼出了那首小诗,觉得比费很多笔墨去形容来得方便。我去寻诗定是痴,不必枉费苦吟。我一向主张以明白易懂的词句,用一定的音节谱出来,使大家都能对你所感受的美的境界起共鸣便够了,那种翻类书找典故,连自己也含糊其辞的诗,我是不敢赞同,而且也没有这种高深的学问来写。我的俚句,就是仿佛照相机一样,留下我一刹那美的感受而已。
庐山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游山玩水便是欣赏自然,那年我初登庐山是从山麓的万杉寺、秀峰寺调查了宋元石亭,经过栖贤桥,看了这座著名的宋代山峡桥后,仰观着五老峰一步一步带着云彩上去,慢慢认识了庐山真面目。可惜我未能健步从好汉坡再去领略一番另一条山径。如果你匆匆地赶到牯岭,在山顶上“拉练”几天,你就会感到人工的东西,并不能唤起你的游兴。那未曾开发过的深谷幽泉,悬崖绝壁,奇峰怪石,野草闲花,才能逗起你爱好自然的雅致。记得这天我冒雨到三滴泉上游去勘察风景点,乱泉奔腾,云烟四合,我却没法挽留这去来无踪的雨丝风片,淡逸空灵之趣,往往于无意中得之,古代高僧、诗人,他们是付出了疲劳的代价,享受到天地的真趣。
过去我来庐山,住在林下的平房内,清流枕居,翠松倚窗,微阳中一二声喜鹊报晓,唤我幽梦;岑寂的山居,偶然飘人淡于轻纱的白云,凉意侵人,引起我很多遐思。我自比苦修的山僧、深藏的隐士,亦曾比过甘于此山的老农,以及其他……静而定,定而后慧……
P1-4
导语
陈从周是我国当代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出版著作有:《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画集》、《说园》、《园林谈丛》、《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二十余种。《春苔集》是他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生1980年至1985年的讲稿、散文和其他作品。
序言
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教授以其所著散文集《春苔集
》行将付梓,封面由建筑家陈直生(植)先生为之题眉,以
陈先生与我姓名相同,所学接近,常引起外界误会,嘱我
为该书作序,并在其自序中再加说明,以资澄清,用心良
苦,敢不从命。从周教授工诗文,擅丹青,建筑、造园无
所不精;近年来并应聘两次赴美,参加造园设计任务,蜚
声国内外,我国造园界之健将也。东坡尝谓“摩诘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我谓从周教授“诗中有园,画中有园”
,诚当代之王摩诘也。我国造园艺术代有闻人,就中尤以
诗人、画家为多,从周教授即其典型。我与从周教授缔交
已二十余年,常于专业性会议讨论问题时,所见略同。平
日亦当多鱼雁往返,交流意见,并常不辞辛劳,为我校阅
著作,可谓造园界中志同道合,不易多得之挚友,不胜钦
慕。
陈直生先生与我同名同姓,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当
抗日期间,我在昆明云大任教时即经其清华同学潘光旦教
授介绍,神交四十余年,钦慕久矣,但苦无缘相见,实深
遗憾。一九八一年十月,应同济大学之聘,赴沪参加该校
建筑系研究论文答辩会议时,承驾临见访,始获把晤,宛
如久别重逢,一见如故,握手言欢,情同手足,相见恨晚
。别时并承摄影留念,双方亲友闻之传为佳话。
查生物分类,每一种名均用“二名法”,所谓二名法
,每一种名,均以属名,种名及定名者姓名组成。我国知
识分子自古以来,除名之外,均有“字”与“号”;例如
孔子名“丘”,字仲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以免雷同。至于人名,则姓名相同者殊不多见,即使相
同,以其“字”与“号”,未必尽同,仍易查明。所幸我
与直生先生即其一例,盖亦我国人名之“二名法”也。据
从周教授函告,直生先生曾谓“靠你一本书,弄清两个陈
植”,从周教授之为朋友谋可谓忠矣。
抑有不能已于言者,造园学为综合性独立科学,为艺
术之一,与建筑学、园艺学、造林学、美学、文学等科学
,均有密切关系,故其学会亦应独立于以上所列各科技学
会之外,绝不能视为有关各种科学之附庸,故其学会应从
速组织中国造园学会,以便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以为祖国国土美化及国内外人民享受服务。至于现
在所谓园林学,实即造园学类型之一的造园学,其学会应
为造园学会之中的协会之一。盖以含意不同,内容各别,
绝不能作茧自缚,故步自封,与世隔绝,自我欣赏,长期
停滞于造园初步的庭园阶段,而不思发展。深愿当此中央
号召举国上下各条战线从事改革之际,有关同志应以国家
及人民利益为重,踊跃参加改革洪流,掌握批评与自我批
评的武器,将造园界目前存在问题,借改革之东风,将不
合理的一切现象,一扫而尽,与先进各国携手并进。陈云
同志“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教导,对于此次的改革
,具有深切意义,希望我国造园界同志,坚持真理,放弃
面子,使我国新兴而有历史的造园科学,及其事业,通过
改革,得以烟消日出,焕然一新,何幸如之!
崇明陈植(养材)识于南京,时年八十有五。
一九八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内容推荐
本稿主要为陈从周先生1980年至1985年的讲稿、散文和其他发表作品。由古建筑学家陈植作序作题。其中包含叶圣陶、俞平伯、俞振飞等文人艺匠的鱼雁往来,有考察皖南、浙中等地的风景游记。文字清雅闲净,白描中出脱浓郁,通俗而不落俚俗。文笔平淡而含意隽永,透映出陈老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对祖国山河和故乡的深长眷恋。其有关园林及昆曲的论述,虽都为白话讲稿,非专门论文,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不乏画龙点睛的洞见,至今仍奉为业内的圭臬金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