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一版后记阴通三:圆满的句号 燕治国对我说,对我们报纸搞的这次活动文坛泰斗们 评价很高。冰心老人讲,对《太原日报》我是有感情的。 他们有这样的气魄和胆识,是个大好事。夏衍公认为,山 西办了件好事,把作家晚年生活集中写一写,是个好主意 。马烽老的看法是,《太原日报》办了件积德的好事。治 国说时很动情,很兴奋。我听着,也很动情,很兴奋。 策划这次活动,我是认识到它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文 坛泰斗们的评价,中国作协所属作家出版社愿意出书,并 把这本书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书,则是我事先未想到 的。 1992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活》发表五十周年的日子。怎样才能为这篇彪炳万代的 煌煌鸿篇留下有长远意义的纪念呢?1992年元旦披着绚丽的 彩霞降临人间之后,我就向副刊部的编辑们提出这个问题 。一月中旬的一天,副刊部的编辑陈威来到我的办公室, 提出她有个想法,就是在“双塔”文学版上开一个专栏, 把如今健在的老作家写一写,集中起来发表。她说已同主 任杨士忠(现任报社副总编辑)商量了。我认为这个想法很 好,是个好点子,并请她先拉出一个名单来。于是,士忠 、副刊部副主任陈建祖、陈威和我开始了频繁的磋商。越 磋商,越感到这件事意义重大。建祖提出,最好请一位专 业作家来开这个专栏,并推荐了“晋军”主力之一的燕治 国。我们都认为治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我们派陈威去南 华门请治国出山,治国欣然应允;又去山西省社科院文研 所请屈毓秀副所长帮助核对了老作家名录。大约到二月上 甸,开专栏的各项细节均已确定,在征得了编委会其他领 导的同意之后,二月下旬正式开始实施了。 治国首先从山西的七位老作家写起,这一段是陈威协 助进行;当治国的笔触伸出娘子关外,建祖就担起了协同 采访的重任。对这一组文章的评价,何西来先生的序里已 有精彩的论述。相信此书问世之后,作家评论家们会从不 同的角度继续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但治国在采写过程中 的甘苦,却是我不能不“披露”一二的。 为了给报社省钱,治国和建祖在北京每天挤公共汽车 ;为了给报社省钱,他们不住舒适一些的旅店招待所而去 钻地下室。我也在北京生活过,偌大的京城,人生地不熟 ,白天找人采访,晚上就要写出稿来,一个星期至少要发 表一篇,铜臂铁腿也会跑得散了架。汪曾祺汪老住在蒲黄 榆,他们挤车赶到永定门,再大步流星去寻找汪老住处, 才知道跑了近一个小时的冤枉路。有一天,他们上午采访 了韦君宜先生,中午一点钟赶到严文井先生家。午饭午睡 ,只好作罢。管桦先生住在西坝河,采访毕又到李纳居处 ,夜晚再到右安门雷加住处采访。那一天,他们几乎跑遍 了半个北京城,人虽累得半死不活,却因收获颇丰而乐得 颠三倒四。两位沽来白酒,在地下室里边侃边喝,醉得东 倒西歪,醉得有滋有味。有一次,治国记错了冯至先生的 电话号码,打了几次打不通,只好找社科院询问。问好了 冯老的电话号码,一看表,和邹获帆先生约定的时间快到 了,等车不耐烦,扯开大步就走。一个多小时后走到了邹 家,采访毕邹老,却又坐错了公共汽车,绕来绕去,到了 朝阳门立交桥。再给冯家打电话,才知道冯老就住在协和 医院,离他的住宿处才三五十米。当我知道这些情况后, 敬佩、感慨、内疚之情时如潮涌,时如芒刺,立即告诉他 ,以后出去,住宿条件要好一点,必要时也应当坐出租车 。可治国却说他双腿颀长,极善奔跑,且挤车本领超凡出 众。 一些文坛前辈已身患重病,采访起来就更加困难。然 而,正因如此,治国的文章才更多地蕴含了历史的份量。 在协和医院采访艾青,艾老当时不能说话;采访叶君健, 叶老已患癌症住院治疗;严辰先生脑组织软化已经不能表 达思维;白朗先生卧床八年,基本上不说话、不写文章、 不接待来访者。面对这位来自山西的风尘仆仆、热情灼人 的“专栏作家”,老人们一个个都破了例,依然在燃烧着 的生命之火竟奇迹般地拿起了笔,为《太原日报》题了词 ,曾经在中国文坛上辉煌夺目的文星再次闪光。我们完全 可以想见治国在采访时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力气,才有了 这一组称得上绝唱的文章、照片和题字。当然,我也认为 ,为了获得这些照片和题字,为了写出这些文章,治国付 出了多大的心血和力气都是值得的。采访的辛苦和蕴涵的 甘甜是无穷无尽的。这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证明。 当然,也有令治国伤心的时候。有次,也和一位老前 辈约好,按时造访却又被家人挡驾。尽管治国一再解释来 意,对方依然大谈无聊记者是如何靠吮吸女作家的唾液过 日子之类,甚至用脚尖挑了拖鞋,漫不经心地在电话里和 别人聊闲天。我们的治国看似文质彬彬的书生,其实也是 铁骨铮铮的硬汉。这还有什么写头呢?当即拂袖而去。然而 ,他毕竟极善良,在我的办公室里说及此事时,受辱的愤 慨早已忘却,留下的只是淡淡的遗憾。 五十位文坛前辈在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日子 里其景况,其形象,其 目录 漾起锦似的涟漪——访冰心 附录:冰心:纸船/唐达成先生来信唐达成小传 世纪老人的期望——访夏衍 附录:沈宁大姐来信/沈芸:祖父文革遭遇点滴/夏衍:野草 云与火焰的景象——访巴金(李辉) 清纯明净写山水——访冯至 附录:冯姚平大姐来信/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冯至十四行诗: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泣血苦吟六十年——访臧克家 附录:郑苏伊女士来信/臧克家:老马/老舍小传 八旬诗翁登高楼——访冈夫 附录:王老来信/燕治国:想念王老 弟子归去掩柴门——访吴祖缃 附录:吴组缃等:人名诗/老舍:吴组缃先生的猪 老树青藤梅花村——访欧阳山 附录:欧阳山的晚年岁月 潇洒奇逸天岸马——访萧乾 附录:萧乾先生来信/文洁若小传/赵树理之死/萧乾:北京城杂忆之一:市与城 让思絮轻轻飘飞——访艾青 附录:高瑛:一段回忆/艾青诗一:我爱这土地/艾青诗二: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缕凄凉的苦香——访卞之琳 附录:冯姚平:心底的热流/李广田小传/何其芳小传 怎一个情字了得——访曹禺 附录:巴金:忆曹禺(节选) 夜阑卧听风吹雨—访白朗 附录:云水斋主人:不想说话/罗烽小传/著名作家罗烽白朗遗作捐赠案尘埃落定两子女同意捐文学馆 十年黄叶饮秋霜——访端木蕻良 附录:笔名闲话/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资料一则 蚯蚓作泥土之歌——访孙犁 附录:刘宗武:病逝前的孙犁(节选)/学术研讨:从孙犁到铁凝 桃李无言花自开——访胡采 附录:路遥小传/邹志安小传 铁马冰河人梦来——访草明 附录:照片背后的故事/沙飞小传 更能消几番风雨——访吴有恒 附录:夏衍致吴有恒/燕治国:阿坚小记 荒煤代号二零三——访陈荒煤 附录:陈荒煤致周扬/关于电影《阿诗玛》 谁道人生无再少——访周而复 附录:周而复先生来信/王周生:周而复与“参观靖国神社事件” 卖火柴的老头儿——访叶君健 附录:叶君健旧居/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全集》 东湖有一个传说——访徐迟 附录:作家徐迟坠楼弃世 拄杖凝眸望太行——访阮章竞 附录:阮章竞画作 犹倚营门数雁行——访严辰、逯斐夫妇 附录:逯斐先生来信 将歌哭撒进珠江——访陈残云 附录:读者石受文先生来信/资料一则 一生为人作嫁衣——访郑笃 附录:马烽:悼念郑笃 提起河曲走西口——访雷加 附录:雷加先生来信 与君笛里听梅花——访严文井 附录:严文井:心债/洪波:戏赠治国/严文井轶事 老芹力薄不胜风——访秦兆阳 附录:秦兆阳:无题 人生有花才有果——访碧野 附录:碧野先生来信/碧野旧居拆迁收藏字画失踪 殷勤拭眼删残稿——访韦君宜 附录:韦君宜先生来信/韦君宜写《思痛录》 诗人穿着牛仔裤——访邹荻帆 附录:邹海岗先生来信/邹海岗小传/邹荻帆:无题 他自水泊梁山来——访束为 附录:读者来信 伯乐从来识雄骏——访冯牧 附录:高洪波:晋人燕治国/高洪波小传 蒲黄榆畔藏文仙——访汪曾祺 附录:汪曾祺:关于蒲黄榆 夜来雨中捡旧梦——访葛洛 附录:葛洛先生来信 南华门里一老农——访孙谦 附录:虎头山上三座碑(节选) 窗外是一片绿色——访柯蓝 附录:柯蓝:怀念/柯蓝的传说 情牵意惹不说愁——访李纳 附录:李纳女士来信/蒋祖林先生来信 一样样的山丹丹一访延泽民 附录:延泽民所长来信/丁玲:陕北人/丁玲小 秦山晋水入画来——访王汶石 附录:王汶石手迹——致陈忠实/陈忠实忆王汶石(节选)/陈忠实小传 几竿苍绿染西墙——访管桦 附录:管桦的画与歌 思乡泪洒并州城——访魏钢焰 附录:魏钢焰先生来信 京华虽好留不住——访马烽 附录:马烽:《小城》序/燕治国:送别马/杏绵小传 最是橙黄橘绿时——访西戎 附录:西戎:我看《作家风采》/网上人日/流沙河小传 古董唯藏旧酒瓶——访林斤澜 附录:斤澜先生轶事 滹沱河边高粱林——访牛汉 附录:王柯平先生来信/牛汉:无题 再把拐杖甩起来——访胡正 附录:关于“山药蛋派” 一介小民赛神仙——访张志民 附录:燕治国:雪后好大的雾/秦文玉小传/孙郁:诗人张志民 耳畔串串驼铃声——访李若冰、贺抒玉夫妇 附录:李若冰先生来信/贺抒玉女士来信 风庐望月披云霓——访宗璞 何西来:燕治国作品论 附录:何西来小传 一版后记阴通三:圆满的句号 二版后记那时我还年轻 三版后记
精彩页 漾起锦似的涟漪 ——访冰心 那一天北京细雨霏霏,不一会儿就将难耐的混浊和闷热洗去了。我跟唐达成先生说我得去看望冰心先生,他说冰心老人年事已高,不能接待所有访问者,你去,老人会欢迎的,但应该先和老人的女儿吴青教授预约一下。达成先生在山西吃过苦受过罪,偏是对山西泥土山西人充满感情,在他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期间,我曾经贸然寄去一册习作,不久就收到他热情洋溢的回信。此次赴京,我登门拜谢,原本是怀揣了一颗虔诚的学子之心的,不料初次见面,先生便把我当成同事、朋友,感谢的话不让提起,两个人谈天说地,眼看时间不早了,我说我要去看望冰心先生,达成师愕然之余,说你得预约一下。 出门后,我就把他的话忘了。我挤上一辆公交车,径直往京郊赶去,等走到中央民族学院门口时,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想这等狼狈模样.怎么能去见冰心先生?但因家里有急事,几经犹豫,我还是横下心来,一路问询着往这位文学伟人家中走去。 门开时,吴青教授惊讶地看着我。等我说明来意,她客气地请我人座。她正在打印一部英文书稿,因为没有预约,穿着很随便,花白的短发也未及梳理。而冰心老人的门上,分明贴着“医嘱谢客,,的字条。吴青没想到雨天会来客,更没想到我要见年逾九旬的冰心先生。她说,实在抱歉,老人身体不好,又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如果突然进去,怕她承受不了。我们是不是约定个时间,让老人思想上有个准备? 吴青教授还在耐心解释,我的脑门上已漫出来一层热汗。那时候我才知道达成先生的嘱咐是如何的周到和妥帖。 见我一脸尴尬,吴青的先生陈恕教授赶忙为我解围。他说,题字我们安排一下,让老人从容写来。照片手头就有,你挑一幅满意的,以谢山西读者。会面约定一下,以便错开时间,让你和老人单独聊一聊,你说好吗?陈恕教授是一位充满灵气的江南人,谈吐得体,气质极好。他送我一幅冰心先生的照片,是他儿子陈钢拍摄的。 知道我家中有急事,见面时间很快就定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我往冰心寓所走去。她的《繁星》与《春水》曾经蜚声文坛,她的《寄小读者》曾经滋润过几代人的心灵。先生的无数读者,因她爱海而向往大海,因她爱猫而喂养小猫。一位读者写道:我们幻想如何像冰心一样站在甲板上靠着船舷,用原来装照相底片的盒子装些诗句丢进海里,任它漂,任它被一个有缘人捡去。想想想,我把眠床想成方舟,把家宅想成一片汪洋…… 茅盾称冰心是一位“富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作家”,慈爱和美好伴她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旅程。在20世纪30年代那支威武雄壮的文学队伍中,冰心纤弱而坚强。她用自己手中一管毛笔,写出来对美好和善良的无尽的呼唤。冰心先生一生著作不算多,但她基本没有写过违心的话。她珍惜自己的人品与文品。对于空话大话假话,冰心是一块化不开的坚冰。 有评论家说,冰心的文字是“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读冰心的作品,看见的是“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 冰心与爱连在一起,而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是清丽典雅的情韵与秀美。 吴青对她母亲的评价是:豁达,开朗,乐观,与世无争。 久居北京的冰心先生,没有自己的私人住宅。当年她随丈夫吴文藻住在中央民族学院的教工宿舍楼里,是一位嫁夫随夫的“家属”。吴先生病逝后,由女儿女婿照顾她。 进门时,冰心先生正在看书。书斋明朗整洁,书柜之外,书桌上整整齐齐地码着各地新近寄来的书籍刊物。老人衣着整洁利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见我进来,她笑微微地伸出手,说,字已经写好了,你看行吗?书桌上铺着宣纸,老人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赶忙道谢,她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到过你们山西.好多的山哟.一下雨,水从山上冲下来,低洼处的庄稼可怎么办啊? 她又说,你个子好高,像山西的山一样。 她询问了山西几位老作家的身体情况。问到马烽时,冰心说,听说他在北京做官很苦,本来就不该来嘛…… P1-3 导语 冰心、巴金、艾青、冯牧、叶君健、韦君宜等五十一位文坛老前辈,走过几十年坎坷不平、文采迭现、意味深长的路,如今多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经历,支撑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他们的贡献,他们的地位,自有历史来论定。 本书将这些当代文坛老人真实的记录了下来,以年龄顺序排列,最后组织采写了这些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作家燕治国用一年时间采访了五十二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老作家,写出五十篇声情并茂的访谈散文。文章在山西省内一家报纸连续发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冰心、夏衍、曹禺、马烽、西戎等老作家热情赞赏这组文章,何西来等文学评论家撰写专文予以高度评价,有作家称此书为跨世纪抢救工程,是多年来集中采写诸多文学大师的绝唱之作,其影响至今不衰,不少读者致信报社和作者,希望精心出版此书,以便欣赏和留存。 十几年来,作者一直关注着这些老作家的动态,且不断收集有关资料,在大部分被访作家陆续离世的情况下,为了纪念这批文坛老将,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作者特将文章全部修订后,又增补了小传、图片、有关文章和信函等,结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