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梅兰芳/符号江苏口袋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徐同华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梅兰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作为万众倾慕、名扬中外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舞台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本书以口袋本的形式,分列8章,以梅派剧名为题,用极为细致而真实的语言,将梅兰芳的一生介绍给读者,并既以珍贵照片,图文并茂,梅韵悠长。
作者简介
徐同华,江苏泰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南京大学艺术硕士,泰州地方文化学者。主要著述有《说泰》《泰州名胜》《稻河旧燕》《泰州道教史话》《海陵广志》《闲情都几许》《凤凰管》等,参编泰州文献、泰州文化丛书、泰州知识丛书、海陵文学丛书、海陵文史集萃等。
目录
前言
一 家道:前生造定今世缘
二 绽蕊:海岛冰轮初转瞪
三 伶王:我不领兵谁领兵
四 尘劫:山河万里几多愁
五 新生:屏翳收风天晴明
六 飘香:散天花粉落十方
七 群芳:何年再会眼中人
八 余音:赏心乐事谁家院
后记
序言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
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从20世纪20年代至
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梅兰芳”逐渐成为中国传
统艺术的化身和特定的符号,吸引着中国乃至于世界各界
人们的目光。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恐怕再也没有哪位艺
术家的受关注程度能够超过他。
梅兰芳1894年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作为杰出的京
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在其五十多年的舞台生
活中,他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
想融于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在音乐、唱腔、台词、舞
蹈、舞美、服饰、化妆乃至理论教学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
艺术资料和实践积累,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
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广大
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推为“世界三大表
演体系”之一。
章诒和有言:“艺术是个奇异之物,有些人与事,可
谓‘空前绝后’,比如李白的诗、司马迁的文、王羲之的
“陕雪时晴’真迹,还有梅兰芳的戏。”并深有感慨地说
:“梅兰芳离世愈久远,感觉愈深刻。在戏曲更多地被作
为一种元素或添加剂而广泛使用的今天,他更是不可企及
!所以我说:浮云太近,心事太远。梅兰芳或热情或宁静
,他距离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
梅兰芳距离这个世界遥远了吗?他如李白、司马迁、
王羲之般的“空前绝后”,却又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梅兰芳深刻吗?梅兰芳说“我这个梅派,就是没派。
”没有特点的特点,恰恰谙合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中规
中矩,中正平和,圆融高远,天成之美,与中国传统的审
美原则相统一。这样一位有仙气的天才,难以“深刻”一
言蔽之。
的确,高山仰止,孰能企及。作为一位京剧表演艺术
大师,梅兰芳不仅在舞台表演艺术领域取得了众所瞩目的
非凡成就,更由于他在超过艺术领域所做的贡献和构成的
影响,使得他的名字几乎可成为整个中国近代戏曲表演艺
术的代名词。
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称梅兰芳为20世纪中国戏剧的
一个奇迹。朗润明珠,翩仙彩凤,梅郎合受千秋供。对于
这样的一个奇迹,他的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成就值得
认真总结,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
重要窗口。
本书以口袋本的形式,将梅兰芳这个“奇迹”推荐给
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力求对京剧艺术及梅兰芳一生所
走过的不平凡的生活和艺术道路有较为全面的展现。
梅兰芳为戏曲,执著一生,奉献一生,他一生上演过
的剧目甚多,但究竟有多少出?始终众说不一。习惯都说
他的能戏有三百多出,而最经典的要数“梅八出”。出于
礼敬先贤,本书亦分八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以《家道:前生造定今世缘》为题,取梅戏《
凤还巢》唱词,主要讲述梅兰芳的家世以及其家族在故乡
泰州的世系源流;第二章以《绽蕊:海岛冰轮初转腾》为
题,取梅戏《贵妃醉酒》唱词,主要讲述梅兰芳的师承渊
薮,从拜师吴菱仙到首次登台演出的经历;第三章以《伶
王:我不领兵谁领兵》为题,取梅戏《穆桂英挂帅》唱词
,主要讲述梅兰芳成为“四大名旦”之首的前后过程,旁
涉其与谭鑫培等菊坛名角的因缘;第四章以《尘劫:山河
万里几多愁》为题,取梅戏《生死恨》唱词,主要讲述梅
兰芳于抗战期间从息影舞台到蓄须明志的一段经历;第五
章以《新生:屏翳收风天晴明》为题,取梅戏《洛神》唱
词,主要讲述梅兰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经历,
细说从参加开国大典到“移步不换形”风波的个中细节;
第六章以《飘香:散天花粉落十方》为题,取梅戏《天女
散花》唱词,主要讲述梅兰芳在海外的影响,细述其赴日
本、美国、苏联等国访问演出的故事;第七章以《群芳:
何年再会眼中人》为题,取梅戏《西施》唱词,主要讲述
梅兰芳身边的亲人、友人以及弟子,特别是齐如山等“梅
党”的主要事迹;第八章以《余音:赏心乐事谁家院》为
题,取梅戏《游园惊梦》唱词,主要讲述梅兰芳的身后哀
荣、各界的高度评价,以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综观其一生,恰如哲学家叶秀山所言:“一个民族拥
有自己的伟大的艺术家是这个民族的福分……必须承认人
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是人家的福分,而我们有梅兰芳,也
是我们的福分。”
导语
《符号江苏口袋本》丛书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丛书以精练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别致的符号图片,言简意赅地介绍每个江苏符号的起源、发展、现状及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可读可查,让中外读者迅速掌握对江苏符号最基本而广泛的认知,并获取可进一步了解、考察各符号的信息渠道,堪称精巧便携的图文版“江苏符号指南”。
本书是该丛书之《梅兰芳》分册,将梅兰芳“奇迹”般的一生推荐给青年读者。
后记
我写梅兰芳先生,也可以算是前生造定今世缘。
我们是乡亲。旧日出了泰州东门,第一个村子是鲍家
坝,也就是现在常提及的梅兰芳祖居之地,过了鲍家坝,
下一个村子是纪家庙,这便是我的衣胞之地。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就这么近!在众多为梅先生著书立传的作家与
学者中,大概没有谁比我与之乡情再近的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梅兰芳先生也真切地影响了我。
文友戏言我是“唱戏圈中最能写的,也是写作圈中最能唱
的”。或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性,我爱唱戏,多年从文,
闲暇之时唱几段戏仍是我最大的爱好,因此而得了一个“
名票”的誉号,归根到底还是要感谢梅先生的。
为了这个爱好,我到中国京剧院奚派名家张建国老师
门下诚心求教,为了这个爱好,我到南京大学专门读了戏
剧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实践到理论,念兹在兹,情有独
钟。及至与梅葆玖先生认识后,更得到了其多次指点,如
沐春风如饮甘醇。我曾写过题为《幸有梅郎识姓名》的一
篇散文,叙述那一段难忘的交谊。葆玖先生很欣赏我写的
泰州梅亭,他觉得写得很美,有曲辞的感觉,期许我何时
也写一篇梅兰芳,继续这份美意。
真是一种冥冥注定吧,在葆玖先生去世两年之后,我
接受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这本《梅兰芳》的写作任务,
我将之视作一种君子之约。
然而不管与梅兰芳先生有着多么近的乡情,对于这样
一位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理应由比我更为有力的大手笔
来描述。美籍学者唐德刚教授1952年出版过《梅兰芳传稿
》,前辈作家刘彦君与李伶伶也分别著有《梅兰芳传》与
《梅兰芳全传》,乃至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主编的《梅
兰芳全集》问世,更是集梅先生生前著述、发言、诗稿、
书信200多万字,可谓洋洋大观,葆玖先生生前曾为之作序
,赞之为是“‘中国梦’中的一瞬间,精彩的瞬间小梦”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的《梅兰芳》
该如何落笔?刘彦君女士撰《梅兰芳传》也曾面临过这样
的难题,面对梅兰芳这样一位达到戏曲艺术峰巅的大师,
把握并作出准确评价实非易事,之前已有太多的著述,当
下也仍是热议话题,一本体量不大的口袋书,又该如何抽
丝剥茧存真求实,而求得到读者的普遍心仪与认可呢?
继续一份美意,我首先想到葆玖先生的嘱咐。关于梅
兰芳先生,有太多的词可以用来形容,最直接最形象的,
那就是梅兰芳是美的,欧阳予倩总结梅先生的特点,第一
个结论是真正的演员,第二个结论是美的创造者。凭着那
份乡情,凭着与葆玖先生的君子之约,凭着自己尽最大可
能写好梅先生的诚挚愿望,我的写作也力求以美文为尚。
主要行文依据是两本书,梅兰芳先生所著的《舞台生
活四十年》,梅绍武先生所著的《我的父亲梅兰芳》,这
两本书都是作者亲撰,理应作为第一手资料,余则参阅《
梅兰芳文集》与傅谨教授所主编的《梅兰芳全集》部分内
容,主要是梅先生署名发表的一些文章以及书信。限于体
例和篇幅,行文中仍有部分引述的内容未能一一详细注明
作者、篇名和出处,在此谨表歉意。
书稿撰写及完成后,梅兰芳先生之孙梅卫东、外孙范
梅强拨冗垂阅,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纠正了一些史实,
补充了一些珍贵史料,业师费振钟与作家沙黑、庞余亮、
王振羽偌多指正,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编辑王林军亦为拙
稿付出了大量心血,特此致谢!
梅卫东、范梅强及梅玮等梅氏亲属,泰州市梅兰芳研
究会、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图片,在此
表示衷心感谢!
2018年重阳
精彩页
百川归海,当扬子江汇聚千流即将东归大海之际,就在江之北,有这样一座城市,“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日海陵”,海是大海,陵从阜指高地,一个朴实而形象的名字,而拥有这个名字的城市就是泰州。
泰州之泰,取的是通泰的意思,自古以来“儒风夙冠淮南”。从堪舆学上讲,这里又是江北淮南少有的吉祥之地,据说从空中俯瞰,泰州城就如同一只凤凰的形状,也就有了凤凰城的美誉。
凤凰展翅,泰州这座凤凰城的两个翅膀就是东西城河里的两个高墩,东墩尤美,故名凤凰墩。
凤凰墩,因为凤凰的传说,注定了一段百年传奇。
父老相传,凤凰墩以及墩东的鲍坝一带就是泰州梅氏的祖居地。泰州梅氏,即梅巧玲家族。
梅巧玲为梅兰芳祖父。
梅巧玲家族为梨园世家。
白居易《长恨歌》里有“梨园弟子白发新”的句子。作为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已衍变成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戏曲界习惯地被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也被称为梨园弟子,而一家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便被称为梨园世家。
所谓的梨园世家,其传承少则三代。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梨园世家所代表的家族式传承赋予了其传承的特殊性,以及传承之外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京剧里的梨园世家据说有百余家之多,比较有名的如谭家、梅家。
梅家自是以梅兰芳而臻至梨园世家的巅峰高度,然而到他为止,却已然是第三代了。梅家开始唱戏是从其祖父梅巧玲开始的,在此之前,梅家还是泰州城外半耕半读的一个务农人家。1950年10月27日梅兰芳刊载在《文汇报》上的回忆录就有这样一段:
“我出生在先祖去世十一年之后,我没有能亲受他老人家的教诲,他的事迹,我是从前辈口中一鳞半爪地听来的。关于他学艺的经过,先伯大略对我说过。先祖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巧玲是他的艺名。他原名芳,号蕙仙,又字雪芬。原籍江苏泰州,迁居苏州。上辈都是务农的,半耕半读,家境贫寒,而先祖自幼就对戏剧发生兴趣……”
道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中国近代史的耻辱自此开始。然而在僻处江尾海头的泰州来说,国家运势的兴衰一时还影响不到这里,庶民生活,主要关注的还是柴米油盐。
泰州的梅家,这一年秋天也添了一个儿子,起的名字叫梅芳。多少年后,他有了一个巧玲的艺名。
关于梅巧玲的家族,刘粲夫、朱君冶两位先生曾对其在泰州的族系有过考略,并得到了梅兰芳的确认。
据刘朱二位的考略所云,梅巧玲的曾祖父名为梅世贤,康熙五十一年(1712)生于泰州城东,是个地地道道以种田为业的农民。世道生计艰难,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当属不易,遂将儿子梅万春送到泰州城里吴家雕塑铺学手艺。
据说吴家雕塑铺的店主就是雕塑大师吴广裕。吴广裕的名字在《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里有记载:“吴广裕,江苏泰州人。相传在乾隆年间以泥塑佛像得名,后供奉内廷。在泰州有塑像数处……净因寺十八罗汉,粉面彩身,形状类常人,而嬉笑自然,绝无俗气……城隍庙内四值功曹日夜神像,务本宫内土地神及皂隶像,岳王殿岳飞父子像,部将十六人像吴广裕仅作面部,其弟子塑全身……”此外夏兆磨的《吴陵野纪》也提及:“十八罗汉像以净因寺为最工,其妙清癯绝俗,神灵活现,出于名手,闻清大内之像,亦有如此塑工者……光孝寺戒台壁上观音,塑工仿吴道子观音像为之,笔墨楚楚可观,与庸工俗手所为大异……”可见名不虚传。
吴广裕与柳敬亭、梅兰芳,后来并称为泰州的艺坛三绝。
到吴家雕塑铺学手艺的这位梅家子弟梅万春正是梅兰芳的高祖,也就是梅巧玲的祖父。梅家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和雕塑结上了关系,也就有了后来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里的那段记述,后文也会提及。
梅万春与吴广裕,都已是乾隆时期的人了。在吴家雕塑铺学会了雕塑后,便在城西的石人头巷开了一家雕塑铺,他的四个儿子天根、天桂、天材、天富随后也是子承父业,以雕塑为生。
梅天材,梅万春的第三子,梅巧玲的父亲,他的曾孙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梅兰芳。
一边务农,一边经营一家雕塑铺,也就是梅兰芳后来所说的“半耕半读”。如此的生活在好年景时还能凑合,只是到了荒年百姓糊口都难,这雕塑铺又哪来的生意?何况是在水灾连年的光景?
“东濒海,北距淮,大江映乎前”,这是万历《泰州志》所称誉的形胜。也正是这三水,始终提心吊胆于泰州人的心头。濒海之忧,患在潮灾,每每夏月潮汛、台风过境,史载云“飓风海潮夜溢民庐,溺人无数”;濒江之忧,亦患在潮灾,潮蚀百里堤岸而导致塌江沙崩,碑记日“平原为洪涛湔洗,乡民内迁,黎民苦之”。淮灾尤甚,其屡屡倾泻里下河,水走沙停,河湖港汊日趋淤塞,自刘宋元嘉十二年(435)至1987年的1553年间,有淮灾记录的即有426年,平均不到4年即有一次。
梅天材所生活的嘉道年问,正赶上了这样的时候。
也就在这个时候,梅巧玲来了。
P11-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