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浪(精)/译文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海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自。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开辟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的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22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说《雅各布之屋》《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和女权问题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等。1941年,伍尔夫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于是,她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一起把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目录 《海浪(精)/译文经典》无目录 序言 海浪拍岸声声碎 用太阳或海浪的升起和沉落比喻人的一生,描述人的 生命由生到死的过程,这对—般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来说 丝毫也不足为奇。但是,在一部篇幅很长的作品中,使文 本自身运行的节奏,使人物的情感、意识、思想、言说脉 动的节奏,统统伴随着太阳或海浪的升起与沉落的节奏而 起伏、张弛、生灭,从而形成某种完美和谐的对应,却是 非常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的事情。这种不可思议、难以想 象的事情便发生在上个世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海浪》之中。与伍尔夫同时代的英 国作家爱·福斯特曾经赞叹这部作品写得恰到好处,说它 :“略少一笔,则将失去它所具有的诗意;略增一笔,则 它将跌人艺术宫殿的深渊,变得索然无味和故作风雅。” 的确,复杂深奥的内容,精美别致的结构,臻于化境的艺 术技巧,全都融会在这部充满实验色彩的作品中,使它当 之无隗地成为伍尔夫最完美的创作。 《海浪》是一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和程式化的实验 作品。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性 格饱满的人物。它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 相对应起来。从文本构成来看,它就像一部由九个乐章组 成的音乐作品;每个乐章分为引子部分和正文部分。每个 引子部分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它们按照太阳在一天的 不同阶段在空中运行的不同位置—_从晨光熹微,太阳初升 ,到太阳升高、当空而照,再到太阳西斜、落低,沉落, 分别描写了同一景色在不同时间段的种种变化。构成这景 色的有:运行在不同位置的太阳的光线,海边的一座房屋 ,海潮的阵阵涨落,鸟儿和花朵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状态 ,房间里的种种物体随着光线的变化所呈现的种种形态, 等等。对这景色的种种变化的描写在富有音乐变奏的同时 ,又像是一幅幅富于变化的印象主义绘画,它们构成了整 部作品中形象最为生动、诗意最为浓厚的部分。 跟在每个引子后面的正文部分是六个人物在相应的人 生各个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 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这是六个没有 姓氏的、形式化的人物,他们分别是伯纳德、苏珊、奈维 尔、珍妮、路易斯和罗达。除了作品的最后一个正文部分 是由老迈的伯纳德一人面对一个就餐者的独自,总结他们 六位的一生之外,前面的八个正文部分全部是由这六个人 物交替进行的瞬间内心独自所构成。每篇正文部分的内容 与引子部分的基调均形成互相映照的关系。晨光熹微,太 阳初升的时候,花园里的鸟儿唱着单调的歌曲,而处于孩 提时代的六个孩子的意识和言辞犹如这单调的鸟鸣一样显 得既简单、又跳跃。太阳升上来时,阳光洒下越来越阔大 的光斑,读书时代的六个儿童的意识也在成长,开始对周 围的一切做出初步的反映。随着太阳已经升起,六个人物 步入青春时代,他们的意识、情感就像海浪和海岸上的景 色一样全都变得明亮、复杂起来。升起的太阳垂直地俯瞰 着波涛起伏的海面,阳光像尖锐的楔子射进了房间,六个 人物的个性意识也终于成形并显露出来;他们聚在一起为 他们共同的朋友珀西瓦尔就要前往印度饯行,这场为了告 别的聚会其实就是一场成人仪式。太阳升至中天后,阳光 下的景物没有秘密,全都被清清楚楚、细致入微地暴露出 来;与此相应,成熟起来的六个人物开始听到死亡的信息 ——他们共同的朋友珀西瓦尔在印度死了,世界和生命开 始笼罩上了阴影。接着,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射下来,浪 潮在海岸上留下片片积水,搁浅的鱼儿在那里扑打着尾巴 ,六个人物刚刚步入中年,他们尝试着越出自我,寻求爱 情。太阳落得越来越低之后,花园里的花朵开始凋谢,六 个人物开始意识到时间无可挽回的流逝,意识到生命的局 限。太阳沉落时,如同坚硬岩石般的白昼碎裂了,收割后 的庄稼只剩下一片片残茬,海岸上的阴影开始蔓延开来, 日近黄昏,历尽沧桑的六个人物又一次聚在一起,充满绝 望和幻灭感地回忆他们的人生历程。太阳完全沉落之后, 黑暗的潮水淹没一切,唯一还活着的人物伯纳德面对即将 走完的生命历程,开始总结他和他的朋友的一生。随后, 能够听到的只剩下——“海浪拍岸声声碎”。这是一个非 常形象的总结。这种潮生潮灭的海浪形象构成了人的生命 、意识、感觉的永恒象征。 在《海浪》的正文部分,六个人物的独白就像一个乐 章的六个声部,轮番交替地呈现出来,它们有时候互相独 立,有时候又存在一些对位关系。这六个人物按照太阳的 运行,海浪的起落,以程式化的独自语言描述着他们从幼 年到老年的人生体验。六个声部所呈现出来的不是具体的 、实在的个人化声音,而是被提炼到了很纯粹、很抽象的 层次上,远离了原质生活的静默的声音。不仅如此,六个 声部之间还基本上没有相互对话。并且,在同一个章节中 ,六个声部的独白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水平上进行的,而是 递进式地展示着时间、生命、人生的进程。就是说,时间 的演进,生活的变化,无不是随着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瞬间 独自而呈现的。当六个人物都还是小孩子时,时间和生活 是清晰、简洁的;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从青年到中年 再到老年,时间和生活就像成人们的世界一样失去了可以 把握的秩序。这种变化明显地体现在他们各自的言说方式 上,因为他们独自的言辞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愈来愈 复杂起来——从早期简单的跳跃的言辞,到青年时代、中 年时代、老年时代的越来越复杂的言辞——句式由短变长 ,由简单到繁复。六个人物的性格轮廓也随着这些变化逐 渐由模糊不清变得相对清晰、饱满起来。然而,六个人物 在整个作品中又并不具备鲜明的、活灵活现个性,他们每 个人的性格特征均呈现为程式化的、抽象化的、类型化的 。比如说,伯纳德像个热爱生活的作家,他相信言辞的力 量,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辞藻来描述世界;奈维尔崇尚理性 精神,追求严谨的知识;路易斯心理自卑,但又深受传统 的影响,具有极强的进取心;苏珊厌弃都市,向往自然, 像个贤妻良母;珍妮憧憬社交生活,具有敏锐的肉体感受 力;罗达羞怯而神秘,她总在说自己没有面孔,试图遗忘 自己的存在,而凝视彼岸的世界。六个人物仿佛代表了人 的生命的不同侧面。将六个人物凝聚在一起的是一个神秘 的、始终沉默,但又像影子一样始终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 和独自中的人物,这就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珀西瓦尔—一个 与英国十五世纪作家托马斯·马洛礼爵士编写的《亚瑟王 之死》中寻找圣杯的骑士名字相同的人物。珀西瓦尔是他 们心目中的英雄,是他们衡量生活意义的标尺;同时,对 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珀西瓦尔又是一个不同的人,代表 着他们各自的隐秘愿望。 在六个进行瞬间内心独自的人物中,伯纳德是唯一一 个自始至终都历历在目的人物。孩童时代的伯纳德曾经说 过:“我们通过辞藻互相融入了对方。我们的边界模糊不 清。我们组成了一个虚幻飘渺的王国。”在大学时代,他 曾经在不同的阶段把自己认同为各式各样的角色,如哈姆 雷特、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某个主人公,还有 拜伦等。他终生信仰词语的魔力,在一生中他不断地记着 各式各样的笔记。通过词语的编织,他像一张蜘蛛网似的 把其他人的生活联结在了一起。尤其是在《海浪》的最后 一章,衰老、孤独的伯纳德的总结性独自,堪称一部可以 独立成章的、将密度压缩到极致的长篇小说。这部分所达 到的艺术高度,它所揭示的人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一 定程度上堪与《尤利西斯》那样的巨著相媲美。在《海浪 》的前面出现过的所有人物的生活,全都通过伯纳德这生 命最后一刻的长篇独白编织在了一起。不仅如此,他的总 结还起到了使整部《海浪》的结构达到最完美的平衡的作 用。 《海浪》出版于一九三一年,那一年弗吉尼亚·伍尔 夫已接近五十岁,正当创造力极为旺盛时期。在此以前, 她已经在小说实验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在小说 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富于创造性的独特声音,也已经使她 成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的第一部实 验小说《雅各的房间》发表于一九二二年。那是一个对于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具有特别意义的年份。在那一年,诗人 艾略特发表了他的长诗《荒原》,小说家乔伊斯发表了他 的小说《尤利西斯》,英吉利海峡彼岸的普鲁斯特则告别 了人世。那一年发生的文学大事自然对伍尔夫的文学观念 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就个人的文学写作来说,伍尔夫 称,在《雅各的房间》里“我(在四十岁时)发现了如何 用自己的声音去说话”。而面对乔伊斯的那部对整个十九 世纪的小说样式形成摧毁性颠覆的《尤利西斯》,她清醒 地意识到它对于小说艺术的革新来说,“乃是一场令人难 忘的突然剧变——无限地大胆,可怕的灾难”。不过她对 《尤利西斯》并不是盲目地完全肯定。她认为乔伊斯在一 定程度上还是遵循着从前的小说道路,因为乔伊斯所运用 的种种新颖的艺术方法无非是为了表现世纪初的都柏林社 会生活。对于小说艺术,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要独辟 蹊径,执著地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亦即以隧道掘 进的方式充分展示个人的内心世界。伍尔夫的追求在某种 程度上是非常纯粹的。她对外部现实世界抱有怀疑的态度 ,她所感兴趣的是一种所谓“内在的真实”,这种“内在 的真实”就是积累在人的内心深处而又不断涌现到意识层 面上来的种种感觉印象。在她看来,一个人的存在就像是 一个体验感觉的器官,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 不在经受着感觉体验的冲击。在那篇著名的文学宣言式的 文章《论现代小说》(一九一九年)中,她写道: “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的印象——琐碎的、奇异的、 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 它们来自四面八方,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在不停地簇射… …生活并不是一副副匀称地装配好的眼镜;生活是一圈明 亮的光环,生活是与我们的意识相始终的、包围着我们的 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 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一用 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羼入一些外部的杂质,这难 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 ……让我们按照那些原子纷纷坠落到人们心灵上的顺 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来追踪这种模式,不论从表面 上看来它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按照这种模式,每 一个情景或细节都会在思想意识中留下痕迹。” 《雅各的房间》是伍尔夫为使上述写作理想变成现实 所做的初步尝试,其中散布着许多充满印象主义色彩的场 景和感觉描写。这部小说在艺术上还不是十分成熟,但是 伍尔夫从这部小说的尝试中摸索到了创造一种新小说的可 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她随后的两部小说——《达洛卫夫人 》(一九二五年)和《到灯塔去》(一九二七年)中得到 了圆满实现。这是两部极具英国式的严谨的现代主义小说 ,两部在意识流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伍尔夫在这 两部小说中娴熟地运用了诸如内心独白、感觉分析、主客 观时间交错、象征等意识流小说技巧。《达洛卫夫人》像 《尤利西斯》一样,小说中所发生的事情全部压缩在从上 午九点到次日凌晨的短短十五个小时里,展示了一位上层 社会妇女在这段时间里的内心活动,并且通过内部时间与 外部时间的穿插交错,清楚无遗地展现出她从十八岁到五 十二岁的内在的生活体验。《到灯塔去》除了意识流技巧 运用娴熟之外,在结构处理上也更为紧凑和诗意化。这部 小说采用了三段式的音乐结构,第一部分“窗口”以拉姆 齐夫人为中心人物,通过她的心灵之窗展示了九月的某个 下午和黄昏的生活(音乐中的主题);第二部分“岁月流 逝”则以时间、生命的流逝为主题,人世沧桑,小说第一 部分中的许多人物已经去世(音乐中的副题);第三部分 “灯塔”则以已经去世的拉姆齐夫人的精神之光永恒存在 于生者的心中为主题(音乐中的主题变奏)。伍尔夫采用 这种具有浓厚象征意蕴的精巧结构,一方面是为了小说外 部形式上的锐意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则显然是为了与小说中人物关于生活、死亡、时间等人 生问题的近乎抽象的反省、沉思达到某种艺术上的平衡。 如果说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还在通过种种意识流 手法试图表现出主人公个人内在的生活体验,那么到了《 到灯塔去》她显然已不仅仅满足于这种表现,在一种浓缩 的诗意化的结构形式中,她开始尽可能地避开那些具体的 生活细节,试图写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抽象的、 沉思默想的生活——其中裹挟着关于生命、时间、痛苦、 希望、死亡等人生问题的思考。可以说,伍尔夫由此开始 了超越对纯粹个人化的内在经验的描写,而转向了对人生 经验的抽象本质的探索。但是,在《到灯塔去》中,对抽 象的生活实质的描写还是受到了关于具体人物的叙述的限 制。直到写作《海浪》的时候,伍尔夫才基本上摆脱了这 种限制的束缚,随心所欲地进行全方位的实验。 伍尔夫属于那种把小说艺术研究与小说创作很好结合 起来的作家。她一生中写了大量的作品评论,其中既有对 古典文学又有对现代作品的研究。在写于一九二七年的小 说理论文章《狭窄的艺术之桥》(原来的题目是《诗歌、 小说与未来》)中,伍尔夫通过研究伊丽莎白时代的诗剧 、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浪漫派诗歌以及在文体上惊世骇俗 的《特利斯特拉姆·项迪传》(十八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 ·斯特恩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她心目中的理想小说。她 认为,那像饕餮一样的小说将会吞噬许多文艺形式: ‘它将用散文写成,但那是一种具有许多诗歌特征的 散文。它将具有诗歌的某种凝练,但更多地接近于散文的 平凡。它将带有戏剧性,然而它又不是戏剧。它将被人阅 读,而不是被人演出。我们究竟将用什么名字来称呼它, 这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在地平线上冒出来的 这种新颖的作品…… 它和我们目前所熟悉的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将从 生活后退一步,站得更远一点。它将像诗歌一样,只提供 生活的轮廓而不是它的细节。它将很少使用作为小说的标 志之一的那种惊人的写实能力。它将很少告诉我们关于它 的人物的住房、收入、职业等情况;它和那种社会小说和 环境小说几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带着这种局限陛,它将 密切地、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然而,只是从一个 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它将不会像迄今为止的小说那样,仅 仅主要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共同活 动;它将表达个人的心灵和—般的观念关系,以及人物在 沉默状态中的内心独白。” 从最初酝酿到最后完成花了四年之久的《海浪》,在 某种程度上就是遵循着这种小说写作的理想而进行创作的 。这部作品就像是一种写作的历险。它让纯诗一般的独白 片断像无数生生不息的海浪一样我行我素、自由自在地生 成,无须任何解释。它对小说写作的革新,使它完全超越 了小说这种形式,变成了非小说。它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 的封闭式的结构,它没有传统小说中占中心地位的主人公 。它让六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如同季节和海浪一样循环往复 ,潮起潮落,而且关于这些人物没有任何客观真实的描述 ;他们只是一些没有躯壳的幽灵,一些抽象的、作者借以 抒写生活感受和人生实质的传声筒。 为了让作品达到纯诗的高度,伍尔夫一如既往地重视 对人生中的特殊瞬间的开掘和描写。她认为:“每一个瞬 间,都是一大批尚未预料的感觉荟萃的中心。”(见《狭 窄的艺术之桥》)在关于《海浪》的创作日记中,她曾写 道:“我有了一个想法,现在我所做的一切乃是使每一个 原子都达到饱和。我要把所有无用的、没有生气的或多余 的描写统统剔除,全力以赴地去表现那瞬间,不管它包含 着什么样的内容。比如说,那瞬间是思想、感觉和大海的 呼吸的组合。”所以,在《海浪》中,每个人物的独自均 呈现为关于人生瞬间感受的独白。这些瞬间的感受在每个 人物的生活中均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们被放大,被像科 学解剖一样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出来。这使得《海浪》成为 一部揭示人生瞬间的深层内蕴的作品。与此同时,伍尔夫 又赋予每个人物的瞬间独白以戏剧性的力量,使他们各自 的独白均呈现为相互独立的声音,从不同的视角描述着不 同的人生经验。对此,伍尔夫在创作日记中写道:“我认 为《海浪》正在转化为一系列戏剧性独自。关键是使它们 随着海浪的节奏均衡地出现与消失。”这就是说,把人物 置于大海的背景中,用海浪的节奏为作品赋予整体上的美 感,亦即借助海浪的韵律,把纯诗性的描写与戏剧性的独 自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就是《海浪》,一部将诗歌、戏剧,乃至音乐等多 种文艺形式融入小说写作中去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作品, 许多人说它是诗化小说。但也有人意识到了它的戏剧化特 征,比如法国作家莫洛亚在评述伍尔夫的著作中感叹地说 :它“简直成了一首长诗。六个人物用变化的诗句讲着话 ,中间插入一些抒情的默想。是诗吗?更正确地说,是一 部清唱剧。六个独唱者轮流念出辞藻华丽的独白,唱出他 们对时间和死亡的观念”。 针对伍尔夫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创作形态,爱·福斯特 曾经作过一个非常准确的概括,我们可以借来作为本文的 结尾。福斯特在一篇题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演讲中 说:“她属于诗的世界,但又迷恋于另一个世界,她总是 从她那着了魔的诗歌之树上伸出手臂,从匆匆流过的日常 生活的溪流中抓住一些碎片,从这些碎片中,她创作出一 部部小说。……这就是她的问题所在:她是一位诗人,却 想写出一部尽可能接近于小说的作品。” 曹元勇 二〇〇〇年七月 导语 太阳还没有升起,海天混沌一色,只有海面稍稍有一点涟漪,仿佛有一块布在上面起伏打皱。随着开色逐渐泛白,天边现出一条暗沉沉的线,把海和天分了开来,这时那块灰色的布上就出现了一行行浓重的条纹,在水面下绵延不断,互相追逐,彼此推拥,不断前进。 《海浪》也许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九部小说最不容易读的一本书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遇到若干关乎可能性的问题;在阅读她此前此后的作品时,都不存在。譬如那些标明“某某说”的内容,怎么可能由人物口中道出;六个人物,又怎么可能聚在一起这样说话;此外,这些人物所“说”的部分与有关海浪的描写究竟是何关系,为什么能够相互穿插在一起,构成这么一种文本…… 后记 《海浪》是我八年前翻译的,二〇〇〇年初版。现在 ,它能够有机会重版,主要还是作者和原作品的魅力在起 作用。译文只能像一个带着读者观赏风景的向导,尽可能 做到让读者看得丰富,看得圆满。所以,借此重版机会, 我又将这个译本彻底修改了一遍。除了修正了一些翻译错 误和不恰当的表达,增加了几个必要的注释,我对译文语 言的节奏、韵味、肌理做了大面积的修订。我希望能够追 踪伍尔夫攀登艺术险峰的足迹,尽最大努力,把这部像密 度和张力都很超群的水晶球一样折射着五颜六色人生体验 的诗意作品的魅力,传达出来。效果如何,还有待读者评 判。 曹元勇 二〇〇八年九月 精彩页 太阳尚未升起。海和天浑然一体,只有海面上微波荡漾,像是有一块布在那里摇摆出层层褶皱。随着天际逐渐泛出白色,一道幽深的阴影出现在地平线上,分开了海和天,那块灰色的布面上现出一道道色彩浓重的条带,它们前后翻滚,在水下,你推我拥,相互追逐,绵延不绝。 当它们抵达岸边时,每道波纹都高高涌起,进碎,在海滩上撒开一层薄纱似的白色水花。浪波平息一会儿,接着就重新掀起,发出叹息般的声响,宛似沉睡的人在不自觉地呼吸。地平线上那道幽暗的阴影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就像一瓶陈年老酒中的沉渣沉淀后,酒瓶泛出绿茵茵的光泽。在地平线之外,天空也渐转清澈,好像那里的白色渣滓已经沉淀,又好像有一位隐伏在地平线下面的女性用手臂擎起一盏明灯,使得白、青、黄三色相间的朦胧光线展开在天际,恰似铺展开来的根根扇骨。这会儿,那位女性把灯举得更高了一些,大气似乎变成了纤维织品,挣脱绿茵茵的海面,在缕缕红黄交织的纤维中间闪烁,燃烧,犹如自篝火堆上腾起的焰火。接着,这燃烧的焰火中的万千丝缕逐渐融汇成炽热、朦胧的一片,将那沉甸甸的毛毯似的灰色天幕托举起来,使天空变成由亿万点浅蓝色的微粒形成的光霭。海面渐渐变得明澈起来,只见细浪涟涟,波光闪闪,直到那些幽暗的条带差不多全部销踪匿影。那只擎着明灯的手臂缓缓地越举越高,最后可以看到一片广漠的光焰;一圈弧形的光芒燃烧在地平线上,照耀得近旁的海面金光闪闪。 光线照到了花园里的树上,将片片树叶逐个映得透明发亮。有一只鸟儿在高处啾啾而鸣;一阵儿停歇;然后另一只鸟儿在低处开始啾啁歌唱。阳光照得房屋墙壁的轮廓清晰起来,随后又像扇尖似的轻轻落在一席白色窗帷上,照出卧室窗前的一枚树叶手指印似的蓝色阴影。窗帷微微拂动了一下,室内的一切仍然笼罩在昏暗里,显得虚幻飘渺。室外,鸟儿唱着单调的歌曲。 “我看见一个圆环儿,”伯纳德说,“悬在我的头顶上。它浮在一圈光晕中,不停地颤动。” “我看见一片淡黄色,”苏珊说,“蔓延开来,最后跟一道紫色的纹带连在一起。” ”我听见一个声音,”罗达说,“啾啾啾,唧唧唧;啾唧啾唧;一会儿升高,一会儿降低。” “我看见一个圆球儿,”奈维尔说,“在连绵广阔的山峦衬托下,像一颗水珠悬垂着。” “我看见一条绯红色的丝带,”珍妮说,“上面编着金色的丝线。” “我听见有个东西在蹬脚,”路易斯说,“一头巨兽的脚上拴着锁链。它在蹬脚,不停地蹬呀,蹬呀。” “瞧阳台角落里的那张蜘蛛网,”伯纳德说,“上面黏着一粒粒水珠,那是点点白色的光。” “那些扫到一起、堆在窗前的树叶,像一堆带芒的麦穗,”苏珊说。 “小径上有个阴影,”路易斯说,“像弯曲的胳膊肘。” “草地上有一些摇曳飘忽的光斑,”罗达说,“它们是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的。” “掩隐在树叶丛中的那些鸟儿,眼睛闪着亮光,”奈维尔说。 “花梗上覆盖着一层粗短的茸毛儿,”珍妮说,“上面挂着一颗颗水珠。” “一条毛毛虫蜷成一个绿颜色的圆环,”苏珊说,“它身上长着一排排短脚。” “这只灰壳的蜗牛拖着身体爬过小径,一路上压平了它身子底下的青草,”罗达说。 “明亮的灯光从窗格眼里透出来,在草地上闪闪烁烁,忽隐忽现,”路易斯说。 “我的脚感觉到石头的冰凉,”奈维尔说,“无论是圆石头还是尖石头,我都能一一感觉出来。” “我的手背在发烧,”珍妮说,“手掌却沾着露水,又冷又湿。” “现在公鸡啼鸣了,就像白花花的潮水中突然喷出一股鲜红的急流,”伯纳德说。 “那些鸟儿一会儿飞高一会儿飞低,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在我们的周围啾啁不止,”苏珊说。 “那头野兽一直在蹬脚;那只脚上戴着镣铐的大象;那头巨大的动物一直在海滩上蹬着脚,”路易斯说。 “瞧那座房子,”珍妮说,“它的每个窗户上都挂着白色的窗帘。” ‘铣碗室里的水龙头流出了冷水,”罗达说,“水流到了盆子里的鲭鱼身上。” “墙上开满了金灿灿的裂缝儿,”伯纳德说,“窗户前面摇曳着由树叶映照出来的手指印般的蓝色阴影。” “现在康斯坦布尔太太穿上了她那双黑色的厚长筒袜子,”苏珊说。 “当炊烟升起来的时候,睡意像一缕轻烟升离了屋顶,”路易斯说。 ”那些鸟儿本来叫成一片,”罗达说,“这时洗碗室的门打开了,它们立刻全部飞走了。它们就像一把撒出去的麦粒一哄而散。不过还有一只小鸟儿独自在卧室的窗前叫个不停。” “锅子的平底上冒起一层气泡儿,”珍妮说。“随后这些气泡纷纷升上来,越升越快,就像一串银白的珠子浮向水面。” “现在贝迪正拿着一把有锯齿的刀子将鱼鳞刮到一个木头盘子里,”奈维尔说。 “餐厅的窗户现在变成了暗蓝色,”伯纳德说,“烟囱上面的空气在飘。” “一只燕子栖息在避雷导线上,”苏珊说,“贝迪咚的一声把水桶丢在厨房的石板地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