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浒传(导读版上下)/统编语文教材配套名著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明)施耐庵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施耐庵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约1296~1370)人。曾在钱塘(今杭州)做官,因与当权者不和,任期不满便辞官回苏州,著书于家。后来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目录
引首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全义释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二十八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三十一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三十四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四十二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庄
第四十七回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两打祝家庄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五十六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上报冤
第六十六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七十八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赚萧让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八十八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序言
生死之交一碗酒,梁山同聚四海心
——走进《水浒传》
谁运椽笔著水浒英雄原非史载人
读一部小说,读者首先想知道的莫过于这部小说作者
的生平思想以及它的成书年代,因为这是打开这部小说大
门的钥匙:因为小说家的思想经历,小说的时代背景,在
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它写成于什么时候?
在古人那里,小说是小道,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言
,尤其是通俗小说。因此,许多通俗小说,多不署作者的
真实姓名,甚或连假名也不题上一个,《西游记》《金瓶
梅》《红楼梦》等莫不如此,《水浒传》也不例外。再加
上《水浒传》题材的敏感性,作者自己不会署名,知情好
友,也不便透露实情,于是《水浒传》的作者,更像是谜
一样,自其问世以来,学术界一直论辩不休。
从早期的《水浒传》刻本中,我们找不出作者姓名的
蛛丝马迹。但高儒的《百川书志》著录过一种《忠义水浒
传》,说它是“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百川书志
》成书于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这是今存的记载《水
浒传》作者的最早文献。此后,郎英的《七修类稿》、田
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馀》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田汝成还
指出,罗贯中是宋人。但胡应麟却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
他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元人武林施某”(这个施某
似即指施耐庵),并且批评上述观点,说:“郎谓‘此书
及《三国》并罗贯中撰’,大谬。”因为这“二书浅深工
拙,若霄壤之悬,讵有出一手理?”
尔后,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或以为施耐庵,或以
为罗贯中,或施、罗并举。到明代崇祯年间,金圣叹假说
他获得了一部古本《水浒传》,只有七十回(无大聚义以
后的文字),作者是施耐庵,而当时世间所能见到的一百
回本、一百二十回本等《水浒传》“俗本”,是罗贯中续
成的。他还对所谓的七十回本《水浒传》进行批改,又刻
印发行(即所谓贯华堂本《水浒传》)。由于金圣叹对小
说美学及小说思想有很深的理解,他批点的七十回本《水
浒传》征服了当时的大多数学者和读者,风行天下,于是
施耐庵为《水浒传》作者,慢慢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施耐庵、罗贯中何许人也?
文献证明,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与《录鬼簿续编》
的作者贾仲明是好朋友,“乐府隐语,极为清新”,著有
《三国演义》等书。施耐庵是谁,则长期以来迷雾重重。
著名的戏曲研究家吴梅认为是曾与人合作《幽闺记》(又
名《拜月亭》)传奇的施惠君美。鲁迅则不同意这种观点
,认为施耐庵不过是一个托名,胡适也认为“‘施耐庵’
大概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是一个假托的
名字。”甚而指出他是曾经为《水浒传》作序的王道昆的
托名,等等等等。一直到一九五二年《文艺报》第21号发
表了刘冬、黄清江《施耐庵与水浒传》及丁正华、苏从麟
《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的文章,同时公布了在江苏大丰
、兴化一带发现的《施耐庵墓志》《施氏族谱》等一系列
有关施耐庵的文史资料;一九六二年、一九八一年前后在
上述两地,又分别发现了一些与施耐庵有关的文物,如“
施让地照”、《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氏长门谱》等
,这一团迷雾,方才出现了一些曙光。许多专家认为,上
述这些材料合起来说明:兴化、大丰一带的施氏始祖叫施
彦端,彦端字耐庵,他就是《水浒传》(亦称《江湖豪客
传》)的作者。这个施耐庵祖籍苏州,后迁今兴化、大丰
一带,曾流寓杭州,是元辛未科进士(或赐进士,或乡贡
进士)。
自然,对于这一观点,仍然有反对的意见。但我以为
,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现存
文献虚假的情况下,不能轻率否定文献所载的事实。对待
《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大多数学者是如此处理的
,对待《水浒传》作者的问题,我们也应这样处理。直到
目前,我们不能不说,否定《水浒传》作者是兴化、大丰
一带施氏始祖施彦端的“确凿的证据”并没有出现。
……
特别是在宋江等扫平方腊以后,奸臣于朝廷御赐的酒
中下毒,要毒死宋江。宋江饮酒之后,自知必死,竟想道
:“我死不争,只有李逵见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
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
坏了。”于是“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
要李逵也喝下毒酒。李逵为了兄弟的“义”,喝了。后来
吴用、花荣得梦,知宋江被朝廷毒死,两个来到楚州,在
宋江、李逵墓前“大哭一场”,亦“双双悬于树上,自缢
而死。”最后的一点火种也熄灭了。
二、重伦理轻法治的倾向
法律和伦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大支柱:法律对社会
秩序进行管理,违律要受惩处;伦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
范,违理要受谴责。法律虽在参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制定
,执行法律却不应该受伦理、情感的干扰。有关这一点,
今人是十分清楚的,但古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常会依
违于两者之间,价值的天平甚至常向伦理一方倾斜。这种
情况,古代的小说,尤其是侠义小说中经常常出现,《水
浒传》中也有不少。举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与和尚裴如海通奸,被杨雄的义弟
石秀发现,潘巧云反在丈夫面前污蔑石秀调戏自己,于是
石秀用计先杀了裴如海和给裴如海通风报信的头陀,又与
杨雄一起,在翠屏山杀了潘巧云和丫鬟迎儿。
在我们今日看来,石秀明明是个蓄意杀人犯、教唆杀
人犯,可石秀却被《水浒传》作者写成了“报恩的壮士”
,俨然英雄;石秀的行为居然被称赞为“忠义”行为。
对于《水浒传》作者如此称颂石秀,金圣叹也觉得不
可理解,唱出了“石秀可畏,我恶其人”的反调(金本《
水浒传》四十四回)那么,《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会在
石秀这个人物的判断上,出现古今人都不认同的错误呢?
分析起来,就在于他(他们)的头脑中,存在着较一般人
更浓的重理轻法倾向。在他(他们)看来,杨雄是石秀的
结义兄弟,帮助兄弟,义不容辞;而潘巧云、裴如海,一
个是淫妇,一个是奸夫,且这奸夫还是个“破戒沙门”。
正是这豪侠的义、儒家万恶淫为首的伦理、佛教戒淫的律
条,使得作者将一个明明违法的罪犯,转化成一个壮士。
这种轻法重理的倾向,今日无论如何得彻底抛弃了。
三、儒家的仁恕思想常被轻忽
在《水浒传》中,不仅存在重理轻法的倾向,对待伦
理的态度,也常有重此轻彼的情形。比如,他虽重儒家的
忠孝,豪侠的信义,儒家的仁恕思想,却不同程度的遭到
轻忽,有时甚至为了梁山英豪的“义”,还会拿无辜平民
的血来做祭品。
比如李逵在江州为救哥哥宋江,抡起板斧,排头砍去
,所砍便多是平民。这样的情形,还出现在大名府救卢俊
义的故事之中。撇开法律不说,单就道德而言,这也是不
顾人道、不讲人权,甚而丧失人性。《水浒传》的作者们
似乎都忘了,儒家的伦理中还有“仁恕”二字。从接收美
学的角度看,这种描写,也会从道德方面失去一批读者对
梁山英雄的同情。过去一些学者,每每称梁山豪侠为盗为
贼,或多或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我们今天阅读《水浒传
》,在颂扬英雄的同时,实实不应该再毫无保留了。
当然,由此就否定梁山,否定《水浒传》,无异于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嫌洗澡水脏连小孩一起倒掉。
导语
《水浒传》描写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反抗官军、杀富济贫的故事。故事以宋江受招安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发展壮大、对抗朝廷的过程,受招安后是起义军为国尽忠、损失殆尽的悲剧。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描写英雄传奇的典范。
精彩页
引首
词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①,谈笑看吴钩②。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③。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④,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诗曰: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
不则这个先生吟赞,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辩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①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撷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应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给黄榜②,召人医治。感动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来揭了黄榜,能治太子啼哭。看榜官员,引至殿下,朝见真宗天子。圣旨教进内苑看视太子。
那老叟直至宫中,抱着太子,耳边低低说了八个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见化一阵清风而去。耳边道八个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①是玉帝差遣,紫微宫中两座星辰下来辅佐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国大元帅狄青。这两个贤臣出来,辅佐这朝皇帝。庙号仁宗天子,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祐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祜四年至嘉祐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②。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
谁想道乐极悲生。嘉祜三年上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
且说东京城里城外,军民无其大半。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瘟疫。
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④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⑤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
诗曰: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⑥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