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李雪梅,福建莆田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人。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现当代小说、音乐一文学媒介间性方面的研究。泽著有《小说的音乐化》(2019)。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相关术语的界定 四 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小说的音乐性 第一节 生命与艺术的音乐性 一 独特的生命体认 二 源于自然、生命的艺术 三 作为生命与艺术内在结构的音乐性 第二节 小说音乐性的内蕴 一 从诗歌的音乐性到小说的音乐性 二 作为手段和目的的小说音乐性 第三节 中国现代小说与音乐 一 中国现代小说与音乐的关联 二 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音乐性感知 第二章 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显性特质(一) 第一节 《倾城之恋》及其他:“声音系列”的音乐性 一 小说的“声音系列 二 适于口而顺于耳 三 作为形式与风格的小说语言的音乐性 第二节 《上海的狐步舞》:能指与重复的旋律 一 能指的旋律 二 重复与狐步舞 三 “文字音乐”还是形式模仿 第三节 小说语言音乐性的形式功能 一 如何“表现—抽象美丽印象 二 语言媒介:服从—逃逸功能 三 新的情感结构功能 第三章 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显性特质(二) 第一节 “用人心人事作曲”的实践:《看虹录》 一 作曲实践之一:一节真实的“音乐” 二 作曲实践之二:《看虹录》的复调 第二节 《狂人日记》的复调世界 一 复调与小说的音乐性 二 《狂人日记》的复调与音乐性特征 第三节 小说结构音乐性的形式功能 一 线性叙事的空间化功能 二 一 种世界秩序的象征 三 模式外的光芒 第四章 中国现代小说音乐性的隐性特质 第一节 《边城》:“舒适的呼吸” 一 语言节奏 二 情感浓度节奏 三 情节发展节奏 第二节 《呼兰河传》:生命的音乐性形式 一 回忆、生命与表达 二 《呼兰河传》的音乐性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以部分具有音乐性的中国现代小说为考察对象,从隐性音乐性与显性音乐性层面,试图以跨艺术的视点来敞开小说与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理解这两种艺术互为创造和批评的参照时彼此之间的重叠与落差,从而在这些重叠与落差的缝隙背后,介入人性、文化与艺术的深层解读。书中小说的音乐性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是一种把握和理解作品、乃至世界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任何有机生命形式的内在深层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