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法律到底是什么?本书在介绍20世纪英美法理学的各种理论的同时,带领读者进行批判阅读,从理由层面上对各理论进行追寻与辩驳,进行深层次地“交往与对话”,让不同的学理根据呈现、交流,让读者的批判阅读在这一层面上展开、深入。本书走入英美法理学的语境,引用大量法理学理论及案例,分别探讨了实际存在的法律命令、行动中的法律、解释性质的法律、意识形态中的法律等主题,令读者真正明白“法律是什么”。 作者简介 刘星,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律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法学院作过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出版《法学知识如何实践》(2011)、《一种历史实践》(2007)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另出版《有产阶级的法律》(2007)、《西窗法雨》(2008)等著作。 ◎在法律圈与苏力、冯象比肩。 ◎他的书,法律人士不能不读!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过《西窗法雨》《中国法律思想导论——故事与观念》《有产阶级的法律》 《法学知识如何实践》《一种历史实践》等多部法学著作,发表论文若干。 ◎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文汇报》等报刊辟有法学随笔专栏。 目录 增订平装版序 修订版序 再版小序 初版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实际存在的法律命令 一、法律是一种命令 命令、义务和制裁 历史中的法律 法律的连续性 对立法者的法律约束·法律制裁 法律的自愿内容 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主权者和强暴者 二、区分实然法律和应然法律 法律的存在与功过 实证观念 自然法观念 实证法律观念的实践理由 三、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法律 法律科学 经验分析 如何确定“法律制度”? 法律结构、特征和概念的一般分析的实践意义 四、小结 第二章 行动中的法律 一、疑难案件 疑难案件的特征及原因 疑难案件中的法律推论 法院判决的最终性 二、法律与法律的渊源 法律适用者的解释即为法律 法律的渊源(sources) 法律适用者解释的效力 法律规则和法律的具体判决 第三章 官员统一实践中的法律 一、规则的内在方面 二、次要规则 三、规则的确定性与模糊性 四、法律与道德的分野 五、法学是一种客观的法律知识 六、小结 第四章 解释性质的法律 一、“理论争论” 二、法律的解释性质 三、内在参与者的观点 四、唯一正确的法律答案 五、小结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中的法律 一、法律形式的内在矛盾 二、法律原则的内在矛盾 三、法律外在观察者的“解构阅读” 四、法律内在参与者的“解构阅读” 五、法律与意识形态 六、小结 第六章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 一、法律实践主体的“消亡” 二、法律知识的“地方性” 三、小结 第七章 需求对话中的法律 一、对话中的法律客观性 二、效果中的法律 三、需求语境中的法律 四、小结 结语 参引文献 初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