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赢得的声誉实至名归……他最
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其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
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令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
变得栩栩如生。
评价茨威格毕生的作品并非易事,是得倾其毕生
所能方可完成的任务。
——托马斯·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昨日世界/插图本茨威格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奥)斯·茨威格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赢得的声誉实至名归……他最 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其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 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令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 变得栩栩如生。 评价茨威格毕生的作品并非易事,是得倾其毕生 所能方可完成的任务。 ——托马斯·曼 目录 序言 一 安稳的世界 二 上世纪的学校 三 爱欲萌发 四 人生大学 五 巴黎,青春永驻的城市 六 几经周折 寻找自我 七 走出欧洲 八 光影交织 笼罩欧洲 九 1914年战争的最初几小时 十 为精神上的亲密友谊而奋斗 十一 在欧洲心脏 十二 返回奥地利 十三 再次走向世界 十四 落日西沉 十五 希特勒初露狰狞 十六 和平的垂死挣扎 精彩页 一 安稳的世界 我们在宁静狭隘之中长大成人, 突然一下子被扔进滚滚红尘; 滔滔波浪千重万重在旁冲刷着我们, 一切都很刺激,有些使我们高兴, 有些使我们恼怒,易于波动的感情 时时刻刻都在摇摆不定; 我们在感受,感受到的沧桑人情, 都被五光十色的世界变故冲刷净尽。 ——歌德 我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时代里长大成人,倘若要我随手找个词,说明这个时代的特点,我希望,称它为:安稳的黄金时代,这样说最为贴切。我们这个将近千年之久的奥地利帝国,一切似乎都建立在持久的基础之上,而国家自己便是这种经久不变的最高保证。它赋予市民的权利是由国会书面确认的,而国会则是人民自由选举出来的代表机构,市民的各项义务也全都仔细限定。我们的货币,奥地利克朗,作为晶光灿灿的金币广为流通,保证这种货币经久不变。人人知道自己拥有多少多少钱财,将来有多少钱财会到达他的手里,人人知道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禁止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标准,特定的尺度和重量。有财产的人可以精确地算出,每年他会得到多少利息,官员和军官在日历里可以非常放心地找到,他该在哪一年得到晋升,哪一年他该退休。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一定的预算,知道为住房和饮食,为夏日旅行和交际应酬该花多少钱,另外还有一小笔钱仔细地准备着,以备不时之需,为了支付生病和延请医生。拥有一所住房的人,把它视为留给儿孙的可靠的家产,庄园和店铺代代相传,婴儿还躺在摇篮里,就给他准备一个储蓄罐,或者在储蓄银行为他存上第一笔钱,为了他今后的一生,为了未来,存上一笔小小的“储蓄”。在这疆土广袤的帝国里,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牢固而又不可变动。而在最高的位置上坐着年迈的皇帝;他若去世,大家都知道(或者以为知道)就会有另外一人继位,精密盘算妥善制定的社会秩序,不会有丝毫改变。谁也不信会有战争,会爆发革命,会出现暴乱。在一个理性统治的时代,一切过激行为,一切暴力行径似乎已经不可能发生。 这种安稳的感觉是千百万人最值得追求的财富,是人们共同的生活理想。只有拥有了这种安全感,人生才有价值,越来越多的人都渴望占有这种珍贵的财产。起初只有有产者才享受这一优点,渐渐地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蜂拥而至;安稳的世纪成为保险业的黄金时代,人们为自己的房子保险,防火灾和盗窃,为田地保险,防冰雹和恶劣天气,为身体保险,防意外事故和疾病,为老年买人寿保险,生下女孩子,在摇篮里就保上一笔险,作为日后的嫁妆。最后甚至工人也组织起来,争取到一种正常化的工资和医疗保险。帮佣的也省下一笔养老金,作为自己日后的安葬费,预先存上一笔死亡保险。谁若能无忧无虑地注视未来,就能心安理得地乐享眼前。 以为可以防范人生到最后一个空缺,都能不致受到命运的侵袭,这种动人的信任,尽管人生观正派而又谦虚,依然暗含着一种极度危险的倨傲。十九世纪怀着自由主义的理想主义,真诚地确信,自己正走在笔直的正确无误的道路上,走向“亘古未有的最好的世界”。人们怀着轻蔑的神气,鄙夷不屑地观看以往战争频仍、连年饥馑、暴乱不停的时代,认为那时的人类尚未成年,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启蒙。现在看来,只消几十年,就能把最后的邪恶行为和暴力行径予以最终克服。这种对持续不断、不可阻止的“进步”所怀有的信念,真正就像那个时代一种宗教的力量;人们信任这种“进步”甚于信任《圣经》,“进步”的福音书似乎已被每天发生的科技新奇迹所证明。事实上这种普遍的繁荣高涨,到这个和平世纪的末尾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多姿多彩。夜里在大街上不再点亮昏黄的路灯,而是亮起电灯,商店从主要大道一直通向郊区,都显示出它们诱人的新颖的光彩。多亏有了电话,人和人之间可以在远距离交谈。人们坐着不用马拉的车辆,以新的速度飞驰。人已经飞上太空,实现伊卡卢斯的梦想。舒适的生活从高雅的豪宅传到市民的家里,不必再从井里汲水,也无需辛辛苦苦地在灶头点火。卫生习惯广泛传播,垃圾污秽不见踪影。自从运动锻炼了人的身体,人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强壮,更加健康。大街上越来越少看见残障人士、肿瘤患者、断肢缺手的人。所有这些奇迹都是进步的大天使——科学造成的。在社会问题上也有进步;年复一年,个人得到新的权利,司法变得更加温和更有人性。甚至问题中的问题,广大群众的贫困也不再显得无法克服。越来越大的圈子获得了选举权,这也就使他们得到了合法捍卫自己利益的可能性,社会学家和教授们争先恐后地把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塑造得更加健康,甚至更加幸福——因此这个世纪躺在它自己取得的成绩上面,怡然自得,把每过十年都看成更加美好的新的十年的前奏,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人们不信会有野蛮倒退的事情发生,例如在欧洲各族人民之间会爆发战争,就像不信女巫和鬼魂一样;我们的父辈深信宽容与和解具有百发百中的使人团结起来的力量。他们真诚地认为,各民族和各种宗 导语 斯·茨威格——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之一,张玉书教授的传神译笔为我们重现经典! 全书重点放在斯·茨威格一生经历的各个时期的时代特点,可以视为他成长成功的不同时代背景,但是对于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只作扼要的概述。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茨威格产生了撰写自传的念 头。1940年夏,德军开进巴黎,流亡法的德奥难民再度逃 亡,茨威格撰写回忆录的心情更加迫切,到1941年1月在纽 约开始动笔,同年8月离开纽约,前往南美,定居巴西里约 热内卢附近的疗养胜地彼特罗波利斯,10月完成这部回忆 录,书名为《昨日世界》。 除了托尔斯泰二十多岁便写回忆录之外,写回忆录的 人往往都是长者。一般说来,写自传是为了回顾自己的一 生,总结过去,为往事画个句号。茨威格并无为自己立传 的愿望,他只是想写一代人的命运,想写一部他生活其中 的时代的历史。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我将描写维也 纳,描写犹太人的维也纳、战争和我们在战争中的斗争, 描写我们的崛起和希特勒上台后我们的沉沦,描写‘没有 祖国的人’所受的屈辱,所过的生活。我将称之为‘我的 三种生活’,因为我认为,我在三个不同的时代生活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第一种生活,1914年至1939年之间 是第二种生活,1939年“二战”爆发后开始第三种生活。 这三种生活组成他的回忆录《昨日世界》。所以,“昨日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这几十年时间。希特勒上台 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非“昨日”,而是“今日 ”。“昨日”又分为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一战”前的 奥地利虽然保守、迂腐、守旧、压抑,甚至在两性问题上 还颇为虚伪,学校教育也陈腐落后,但这是一个稳定的安 全的时代,有固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讲究理性、宽容 、人性,尊重科学,热爱文艺。奥地利还是一个经济繁荣 、歌舞升平、人们安居乐业的国家。虽然民族矛盾、阶级 矛盾复杂尖锐,但都以温和的态度处理之,不使其激化。 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凭着机灵巧妙的外交手段,在拿 破仑战争后,取得了维也纳会议的主动权,周旋于列强之 中,俨然也是一大帝国。他们审时度势,论军事和经济, 不及邻近大国,便以宽松高雅的态度使这多瑙河上的名城 维也纳成为欧洲的文艺都城,和巴黎抗衡。这独特的政治 气候和艺术氛围,使得这一时期的奥地利在文艺方面人才 辈出,群星璀璨。然而萨拉热窝一声枪响打破了这个多瑙 帝国脆弱的和平,动摇了它那勉强的稳定。 战争与和平 茨威格告诉我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德奥利 益集团促成的。那位在塞尔维亚遇刺身亡的奥地利皇太子 其实并未受到百姓的爱戴,在位的老皇帝也对他毫无好感 。之所以因而激起世界大战,并不是理性的行为,更不符 合人性。但是一旦战争打响,民族主义狂潮泛滥,群众歇 斯底里发作,经过舆论媒体和作家诗人的推波助澜,邻人 成为仇寇,朋友变成冤家。法国教授宣称贝多芬是荷兰人 ,而德国教授宣称,但丁是日耳曼人,莫扎特、瓦格纳被 赶出法国和英国的音乐厅,莎士比亚被逐出德国舞台,老 实巴交的生意人在信封上贴上或敲上“上帝惩罚英国!”的 印章,上流社会的妇女们发誓赌咒(致函报纸)她们一辈子 再也不说一句法文。三流诗人利骚尔写的一首《仇恨英国 之歌》迅速流传,不胫而走,诗人为此获得德国皇帝颁发 的红鹰勋章。在这欧洲人民混战一气,人们思想极端混乱 的时候,茨威格能够头脑清醒,不受干扰地撰写他的评论 文章《三大师》,把敌对国家的三位作家巴尔扎克、狄更 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作世界文学的三位杰出的长篇小 说作家。 战争逐步升级,死伤人数飙升。交战者两败俱伤,损 失惨重。茨威格作为军事档案馆的特派员,在前线目睹了 这场战争的残酷荒谬,预见穷兵黩武者必败。在众人皆醉 、唯我独醒的时候,写出了反战剧本《耶利米》。随着时 间的推移,受骗的民众渐渐清醒,盲目乐观的情绪也被厌 战情绪所取代。连军方也有人能够接受这个剧本。于是在 茨威格志同道合的法国挚友罗曼·罗兰的帮助下,《耶利 米》在瑞士苏黎世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 战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物 资匮乏之苦。茨威格和民众一同经历了这段艰苦的日子。 生活虽苦,但仍有希望。作家还能有所作为,所以他把 1924年至1933年视为“持续不断的一系列灾难之中的间歇 ”。“人们又能写作,聚敛心神,思考精神问题,甚至又 能梦想。希望有个统一的欧洲……似乎又要让我们这个经 受磨练的一代人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和平的时间虽短, 却像甘霖一样滋润禾苗,作家灵感勃发。茨威格在这时写 出了他的中短篇小说中的传世名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马来狂人》,一时 蜚声文坛,遐迩闻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茨威格提到,有个“不速之客造 访我家,并且一片好意地在我家定居下来,这就是成功” 。茨威格一向为人低调,视声誉为浮云,一心精雕细刻, 尽享精心制作佳作之乐,从不在乎青烟薄雾似的虚名。他 之所以一反常态谈起自己取得的成功,是想以此衬托希特 勒上台后他遭到的不幸。他从一个雅俗共赏,读者众多, 作品畅销的作家,在希特勒上台后变成一个被禁的作家, 著作被禁,公开焚毁。从成功到被禁,这当中巨大的落差 ,正好说明纳粹政权对文化的摧残,因为被禁被焚的还有 其他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 ,纳粹已向人民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已在天边升 起。 茨威格明确表示,他写这本书并非为了写世界现代史 。历史是背景,而他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则是一条主要线索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面,他把自己生平创作的主要事件 巧妙地穿插进去。这种以个人的经历为时代作注解,以时 代背景为个人发展作解释的手法,做得十分自然,成为此 书的特点之一。 …… 读到这些信件,想到此书完成后几个月,这个过于性 急的人便和他年轻的妻子一起,离开了这个战火纷飞的“ 今日世界”,总觉得他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视为 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他的时代的结束。向昨日世界告别 是否也意味着他在向人生、向今日世界告别,明日世界已 不再属于他。这不是回忆的结束,而是生命的终结。全书 最后谈到他已看到另一场大战,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 。“但是每个阴影说到底也是光明的孩子,只有经历过光 明和黑暗,战争与和平,繁荣和衰亡,这人才算真正生活 过了。”这一段话的基调是昂扬的积极的,令人振奋的。 所以我们是否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那些摧毁昨日世 界的暴力并不代表人类的未来。人们从他的这本书里可以 看到它们的破坏性,从而产生反击这股凶残暴力的坚强意 志,拯救人类于危亡之中。人类的未来,“明日世界”, 仍将无限美好。 译完此书,感到如释重负,也感到若有所失。似乎一 位一年多来和我朝夕相处的朋友,突然离我而去。凝神思 索,难以排遣失落之感。这样一位心地善良、才气横溢的 杰出作家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这是世界文坛的一大损失, 是人类无法弥补的损失。但愿他的作品、他的精神能激励 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中国的茨威格之友,能够学习他的 榜样,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更 多无愧于我们时代的精品佳作。 我要感谢我的国内外的朋友,出于共同的对茨威格的 敬意和热爱,他们帮我完成了这项光荣而又艰难的任务。 奥地利国际斯台芬·茨威格学会会长希尔德玛·荷尔先生 (Herr Hildemar Holl),德国弗里茨·梯森基金会的前任 主席于尔根-克里斯迪安·雷格先生(Herr Jurgen Chr. Regge)及其夫人克勒斯蒂阿娜·雷格(Frau christiane Regge),韩国韩德文学翻译研究所的埃德尔特路德·金教 授(Fran Professol Edehrud Kim),德国洪堡基金会的卡 佳·施密特女士(Frau Katja Schmidt),德国拜罗伊特大 学的瓦尔特·盖普哈特教授(Professor Walter Gebhard) 都热情地帮我解答我在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他们 的热情帮助,没有我多年的合作者曲耀君女士的全力相助 和我的学生徐胤在技术上的积极配合,没有人民文学出版 社的领导肖丽媛女士和编辑部主任欧阳韬先生持续不断的 热情鼓励,这本书不可能在今天和读者见面。在这里,我 谨向我的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并且深 信,中国广大的茨威格之友也会感谢你们。 张玉书 2015年2月2日晚,蓝旗营 内容推荐 《昨日世界》这部回忆录从一位欧洲知识分子的视角再现了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段欧洲史,展现了茨威格个人的精神历程,回顾了他与罗曼·罗兰、维尔哈仑、麦绥莱勒、高尔基、里尔克、理查·施特劳斯、赫尔茨尔等文化界人士的交往,对带给欧洲和人类巨大创痛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缘由进行了深刻反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