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媒体评论) 斯通和库茨尼克揭露了“美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还指出了一些鲜少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历史转折点和 惊险故事。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的《躁动的帝国 :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21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著作 。 ——马丁·舍温 普利策奖得主、《奥本海默传 》(American Prometheus)合著者 比起其他藏书,本书中富有见地的分析和修正主 义理论让我震撼不已。阅读本书后,我对美国历史的 看法有了很大改变。本书对美国的荣耀和道德最威提 出大胆质疑,揭示了许多教科书不可能告诉你的历史 真相。对于想要获得启迪,并想要启迪他人的读者而 言,这是一本必读之物。 ——里奇·帕廷顿 《里奇的选择》(Richie’ s Picks)作者 美国导演斯通在上海电影节放映了他刚完成的纪 录片,讲述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些谎言和真相,很受中 国观众欢迎。有人说:“你应该拍中国历史。”斯通 说:“不,你们应该自己拍。” ——洪晃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世界都市 iLOOK》杂志出版人兼主编 作者揭示,真正令日本投降的原因不是原子弹而 是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因为苏联红军令日本人闻风 丧胆。而杜鲁门之所以同意使用原子弹也不是为了逼 日本投降,而是为了向苏联示威,以此主导战后世界 格局。此类精彩的“大翻案”在本书中还有很多。 ——《外滩画报》 对于自己出书和拍摄纪录片致力于还原美国现代 史的举动,斯通介绍说:“布什政府感觉到,回到美 国帝国主义原点进行思考十分重要,而这个原点正是 原子弹爆炸。” ——中国新闻网 很多书描述过美国干涉他国和进行军事侵略的具 体事件,但主流历史观点仍然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坚 持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国家,全世界的人 民和国家都仰仗美国维护和平和捍卫自由。本书的杰 出贡献之一就是打破这种成见,让读者重新定义美国 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每个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学 到一些新知识,并且审视很多已成定论的观点。 ——卡罗琳·艾森博格 《一分为二》 (Drawing the Line)作者 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做到了很多人认 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描述了20世纪美国的政治 历史,清晰地描绘美国如何通过有所意图的决策发展 成一个帝国,即使在不同党派当政时他们也从未放弃 捍卫帝国权益。本书精彩地阐述了不为人知的美国历 史。 ——劳埃德·C. 加德纳 《通往塔利尔广场的道 路》(The Road to Tahrir Square)作者 这是一部很有思辨性和吸引力的作品。它大胆、 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历史和维系美帝国的基础,是同类 书中里程碑式的巨著。本书描述的重要历史以民为本 ,旨在维护人民利益,更应推而广之。 ——布鲁斯·卡明斯 著名朝鲜战争史专家、《 朝鲜战争》(The Korean War)作者 本书聚焦美国鲜为人知的历史和当政者面临的抉 择。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对民族主义所谓 的历史论述进行了批判。他们提醒我们,除非美国鼓 足勇气面对现实,否则永远只能生活在幻想之中。 ——劳伦斯·惠特纳 和平运动研究专家、《统 一世界或毁灭世界》(One World or None)作者 《思想变革和全能主义心理学》(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作者 作者大胆地回顾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段经 历。他们对于核威胁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他们指出 ,我们曾经差点利用自己发明的技术毁灭整个人类, 这种荒诞令人震撼。借用启蒙运动的格言:“勇于求 知”,我们从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将成为智慧的源泉。 ——罗伯特·杰·利夫顿 国际著名政治心理学 家 本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奥利弗 ·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纠正了大众误解,我们以前 总认为美国一直是促进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记 录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严重后果、美国犯下的战争恶行 。当美国人准备毫不犹豫地接受美国唯我独尊的见解 时,这本书给人们泼了盆冷水。 ——玛乔丽·科恩 《牛仔共和国》(Cowboy Republic)作者 如果我们不知道美国的过去就无法掌控它的未来 。在本书中,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揭开了 20世纪美国历史的层层神秘面纱。有人会感到惊讶, 有人会觉得愤怒。大部分人会相信国家能变得更美好 ,尤其是年轻人,这样我们才能在21世纪继续前进。 ——杰夫·马德里克 经济政策分析员、《收购 美国》(Taking America)作者 本书勇敢地揭开了外交政策的神秘面纱,深入剖 析了美国丑陋的军国主义……你的书架上应该放一本 如此生动的左派读物。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纽约时报》畅销书 《大洪水》(The Great Deluge)作者 美国左翼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肯定会喜欢这本 关于“美利坚帝国人民历史”的书。读起来让人欲罢 不能,实在精彩绝伦,堪称一流杰作!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美国前军事分析 目录 导读 第1章 真相与谎言 用闪电书写历史 第2章 革命湍流 资本家挥之不去的噩梦 第3章 躁动的前夜 为未来寻找出口 第一部分 帝国源起 战争是笔大生意 第4章 金玉其外 帝国扩张之路的开端 第5章 利益之战 我宣誓效忠大资本家 第6章 向南!向南! 谁在替帝国崛起买单? 第7章 一战燃起 战争与和平之间只差一场交易 第8章 操纵舆论 主动跳入一战旋涡 第9章 民主破碎 扼住反战言论的咽喉 第10章 战争无规则 惨无人道的毒气战 第11章 一战交锋 威尔逊与列宁的激烈较量 第12章 战后瓜分 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 第13章 动荡时代 帝国之路的罪与罚 第二部分 新政开启 罗斯福与军火商的拉锯战 第14章 无妄之灾 股市风云突起 第15章 大危机笼罩 罗斯福急推新政救市 第16章 路在何方? 资本主义vs社会主义 第17章 利润暴涨 军火商们肮脏的战争交易 第18章 洪流之苇 “死亡贩子”抱团反击军火调查 第19章 二战升温 谁在为纳粹助威? 第三部分 二战争雄 谁真正打败了德国? 第20章 战争压境 谁在与魔鬼做交易? 第21章 思潮碰撞 时刻酝酿的战争情绪 第22章 巨人觉醒 美国终于踏入二战之路 第23章 孤军之战 在利益交织的战争中反抗 第24章 战局逆转 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第25章 战后重建 通往新世界秩序之路 第26章 新总统上任 美苏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第27章 德国投降 美苏进入短暂蜜月期 第四部分 核爆 小个子酿成大悲剧 第28章 科学之战 曼哈顿计划开启 第29章 权力角逐 如何登上总统宝座 第30章 大势已去 日本最后的挣扎为哪般? 第31章 我憎恶! “东京大爆炸”背后的刻骨仇恨 第32章 质疑纷起 和平只能靠武器换来吗? 第33章 战争尾声 谁才是结束二战的真正英雄? 美国历史大事记 致谢
精彩页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美国白宫。在二楼的中央大厅里,一把把椅子成行排列开来。大厅内窗帘紧闭,煤气灯也调暗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发出了“咔嗒”的声音,紧接着呼呼地转动起来,在远处的墙壁上投下一束光,犹如独眼巨人硕大的眼睛。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与他的内阁成员及他们的家人聚在一起,观看了美国历史上首部在白宫放映的电影。这部电影由美国电影之父D.W.格里菲斯执导,片名为《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这部黑白默片长达3小时,整部电影没有对白,演员们用手势表达他们想说的内容。在关键时刻,会插入字幕对相关场景进行解释。简而言之,《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个无言的故事。 伍德罗·威尔逊和当天晚上的其他观影者也不需要语言交流。他们对电影背景、人物和情节了如指掌,也很清楚电影里的正反派角色。这部影片是根据南方白人浸信会牧师托马斯·狄克森的小说《同族人:三K党的历史传奇》(The Clansman: An Historical Romance of the Ku Klux Klan)(以下简称《同族人》)改编而成。带着严重的种族偏见,狄克森讲述了从战前南方、南北战争到林肯遇刺、重建时期以及三K党一步步崛起的故事。 在《同族人》中,英勇的三K党人策马疾驰,从好色的黑人魔爪中拯救出无助的南方白人女子。狄克森称,他的小说所讲述的是“三K党密谋推翻重建政府的真实故事”。然而事实恰好与此相悖,美国总统此时此刻正在一国之都观看这部影片。 狄克森称,他的小说所讲述的是“三K党密谋推翻重建政府的真实故事”。然而事实恰好与此相悖,美国总统此时此刻正在一国之都观看这部影片。 三K党的真相 那些关于美国重建时期和三K党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1866年,即内战结束一年后,三K党在田纳西州成立,不久其势力席卷整个南方。三K党宣称,为了维持白人的至上地位,他们将使用暴力,甚至不惜侵犯他人的公民权利。 三K党攻击和杀害的对象不仅包括那些敢于直言的黑人,还包括那些使用合法权利谋生、买地、入学以及根据个人意愿做礼拜和投票的黑人(1870年,美国宪法第十五修正案授予全国黑人投票的权利)。他们甚至攻击和杀害了支持黑人权利的白人,以及不按照三K党意志投票的白人。 三K党的第一波暴动浪潮从1866年一直持续到1871年,席卷了整个南方。在此期间,联邦政府曾派出军队逮捕三K党徒,恢复了南方和平。之后,美国参议员和众议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三K党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调查,收集了关于三K党徒罪行的证词,然后举行审判并做出判决。 一切为时已晚。大部分被捕的三K党徒仅被处以小额罚金或者受到最轻判决,有的获得缓刑,有的只是得到一个警告而已,指控被撤销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些三K党徒闻风而逃,企图躲避惩罚,还有许多三K党徒不久便获释。 1871年,联邦政府成功粉碎了三K党组织,但这并未化解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偏见。他们仍然执迷不悟,妄图控制选举权,甚至掌握非裔美国人的生杀大权。到了20世纪20年代,针对外籍移民的三K党势力卷土重来,并在1960年的民权运动中再露端倪。 狄克森的小说和格里菲斯的电影不仅对三K党徒野蛮残暴的事实视而不见,反而将其描绘为正义凛然的白袍骑士:他们是为了将南方白人,尤其是“孤独无助”的白人女性从种族暴力和他们所谓的“黑人统治”中拯救出来,才“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控制执法权。 然而,这是一段被歪曲的历史,南方的白人女性并非羸弱不堪。她们在丈夫、父亲或者儿子征战沙场的时候,独立挑起管理生意和经营农场的重任,彰显了女性身体和情感上的强大力量。 事实上,“黑人统治”或者重获自由和权利的非裔美国人即将支配并统治美国白人的观念,仅存在于恐慌的白人的疯狂想象中,或者只不过是一些美国黑人徒然神往的理想,后者渴望美国的等级制度发生更多根本性的改变。 《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试映后,于1915年3月3日在纽约自由剧院上映,剧院场场爆满。于是,这部广受欢迎的电影迅速在全国各个影院上线。然而,那些观影后的非裔美国人无不为此感到痛心疾首,因为电影中描述的那些重获自由的人们,极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现在却被丑化成目无法纪、愚昧无知而且道德败坏、好色淫荡的残暴之人。 美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NAACP)对这部电影提出强烈抗议。协会将电影中众多卑鄙的谎言一一列举出来,试图以此告知公众,黑人在内战中的处境事实上极为悲惨。 尽管有抗议和教育活动,尽管该影片是对历史真相的公然漠视,但它还是成为一部非常卖座的电影。 1915年,一群南方白人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登上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附近石头山的顶峰,焚烧了一座十字架。在燃烧的烈焰中,早在1871年就解体的三K党死灰复燃。三K党利用这部电影的号召力重新招兵买马,很快,他们的党徒遍布美国各地,极盛时期的党徒数量竟达500万之众。三K党的第二波暴动很快拉开了序幕 导语 本书深刻挖掘和呈现了美国历史上最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 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纪录片荣膺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作品。 《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环球人物》《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出版商务周报》澎湃新闻等国际知名媒体倾情推荐。 序言 当得知要我改编奥利弗·斯通和彼得·库茨尼克合著 的《躁动的帝国》时,我非常兴奋。我明白,为了完成这 项任务,我必须做好准备,全力以赴。 由于要将原书改编为更适合广大人群阅读的轻松读物 ,本书的出炉并没有采取惯常做法。在本书中,你不仅会 看到原版中分享的一些精彩语句与观点、事实与结论及一 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话题,还会读到本次新增添的内容。这 些内容既有对某些领域更深入的探索,也包括一些更精彩 的奇闻轶事,但同时力图保留原版的神韵特色。此外,本 书还增添了很多珍贵图片。 在改编过程中,我怀着极大的喜悦不断提醒自己,历 史和记忆的韵律是如此流畅优美,是如此相似。它们逶迤 腾挪、奔流不息;它们聚集能量,不断向前。历史如同一 次荡气回肠的旅程。通过本书,我试图尽可能多地将这份 能量保留并传递下去。 长期以来,我一直被历史黑暗的一面深深吸引。在平 时的工作中,我经常在历史中寻找那些被边缘化的或者未 被记录的、不为人知的神秘故事,尤其是那些与美国宪法 格格不入、与我们国家的使命背道而驰的故事。这些故事 经常让人思绪万千,难以自拔。 点亮黑暗中的灯火,我们便能驱散黑暗。 心怀巨大的希望,我们便能揭露真相。 历史赋予我灵感。它帮我找到了楷模,它让我看到了 我想成为的那类人,也让我看到了我不想成为的那类人。 在改编本书期间,曾任国家青年文学大使的凯特琳· 帕特森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常在我耳畔回响:“尽管真相令 人不安,但它终究是最有力的慰藉。” 苏珊·坎贝尔·巴尔托莱利
内容推荐 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的硝烟还未见尽头,美国对伊朗的战争就将一触即发,中美关系也已到达历史转折关头。二战结束至今的世界动荡,都能在美国身上找到历史根源。 从19世纪最后30年的社会动荡到制造广岛、长崎的末世般核爆,本书作者基于解密资料和档案调查,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和美菲战争、1914~1918年的一战、1939~1945年的二战中,发现了不会出现在教科书的美国秘史。他们历时5年、耗资千万打造了纪录片及同名畅销书。该书配以200多幅意味深长的珍贵照片与震撼插图,带你洞悉: 战争与地区动荡如何成就美国在美洲的霸主地位? 美国如何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期,重塑全球秩序? 谁在真正左右华盛顿的参战决策? 美国历史上最关键时刻的关键决策都被本书深刻挖掘和呈现。多位美国总统执政期间的战争决策与国际政治盘算都在这里充分解读;大财团、银行家、军工三角与联邦政府秘密勾连,他们的战时诡计在本书得到精准阐释。本书作者用不可告人的史实揭示了,战争就是美利坚的帝国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