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心灵最深处遇见哲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斯科特·塞缪尔森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斯科特·塞缪尔森,2015年希特奖(The Hiett Prize)获得者,16岁读到阿奎那的著作后爱上哲学,决心致力于哲学研究。26岁毕业于有“南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美国爱荷华州科克伍德社区学院。他致力于哲学普及工作,将他接触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和他们各式各样的苦乐人生记录下来,展现给读者一场又一场鲜活的哲学旅程。 目录 序曲——光污染和星星 第一部分 哲学是什么? 1.你的肖像——奥德修斯 2.哲学的肖像——苏格拉底 插曲——欢笑和眼泪 第二部分 幸福是什么? 3.伊壁鸠鲁的极端唯物主义 4.斯多葛学派的神秘自由 插曲——美酒和自行车 第三部分 上帝是否可认知? 5.无名狂喜 6.理性始于梦魇 7.遥远的星星,可怕的距离 插曲——篝火和太阳 第四部分 善恶的本质是什么? 8.泪珠的道德价值 9.野兽——不存在的存在 插曲——超级英雄和僵尸 结论:世上最美丽的事物 致谢 精彩页 第一部分 哲学是什么? 怎么样的——我找不到合适它的词——怎样的“不可能”。 ——伊丽莎白·毕肖普 “我明白了,亲爱的泰阿泰德,”苏格拉底说,“当德奥多罗说你是一位哲学家时,他真正洞察了你的本质,因为哲学家总是充满疑惑,而哲学的起点就是疑惑。”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为这个观点增添了些许诗意:“哲学始于疑惑,终于疑惑,中间全是赞美。” “疑惑”是一个奇妙的字眼,暗示着困惑和敬畏。人们探索微小的神秘事件,例如为何木棍插入水中看起来像断了一样,为何邻居对上帝有不同的看法,为何你和别人能看到相同的颜色,为何人类总是争斗?这些问题把整个人生和人类文明搅得天翻地覆。我较为年长的学生经常这样评价哲学——语气中既有敬重又有鄙视,即哲学让他们想到他们的孩子总是不断地在问为什么。童年的疑惑可以协助文明的吸收和重塑,其作用绝对可以比肩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严肃论著。 我认为,即使是我们最细微的知识困惑也源自更加根本的敬畏。这种基本的敬畏通常与“道德”“幸福”“恶”“美丽”“爱”这些意义丰富的词汇有关。我们忽然感到这些词的真正所指,然后不由自主想去理解它们。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写道,“总有一些灵魂令你相信灵魂存在”。同理,总有一些美丽的经历让你相信美丽的存在,总有一些邪恶的事件让你相信邪恶的存在,总有一些罕见的瞬间会让你相信幸福的真实存在。倘若不想让哲学沦为毫无意义的争吵,我们应当记住和寻找这些神圣的证据,这一点十分重要。 我们对于“万有”(everything)有着更深层次的敬畏——姑且这样称呼吧,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下面我用自己小时候初次感到的疑惑来解释一下。 那时我可能有十岁,去一个朋友家玩。朋友比我高两个年级,因此对追求女孩子颇为着迷。他提议我们把枕头想象成女孩儿练习接吻。我竟然真的把头埋在枕头里开始练习——后来这件事成了笑柄。我的头深陷在亚麻枕套的黑暗之中,幻想着班上某个女生的金色卷发和海蓝色的眼睛,我的意识莫名其妙地汹涌奔腾,陷入一种神秘的体验。那是一种比接吻更为奇特的感受,所有事物都充满极端的不确定性。万事万物为何存在?我为何出生在这个世界?我是谁?宇宙中何种神秘的伟力让我抱着枕头发出接吻的怪声?同理,太阳如此和煦地照耀我们,为何它竟是一团火球?为何其他人的头脑里也有和我相同的感受和困惑?为何会有陌生人?时间如何流逝?时间为何流逝?为什么我的另一个朋友会被超速的汽车撞到,像一个可怕的气球一样飞到空中,然后死去?我蒙着枕头,就好像穿越了某个虫洞来到创世前的领域一样。在那里,上帝正在冥思苦想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是的,我内心充满了困惑。即使我常年阅读哲学典籍,也只能借用伟大的形而上学家的字眼表达这个问题:为什么存在万事万物,而不是一片虚无?之所以会这样表达,是因为自命不凡的我在17岁时,读到了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形而上学导论》(Introdution to Metaphysics),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疑惑被如此冷静地详细阐明。但这次体验不仅仅涉及知识方面的困惑,那些问题像超自然的电流一样搅动着我的神经系统。我感觉,所有这些“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巨大的神圣的事物。我的直觉告诉我,过去三千年中的所有哲学困惑都包含在这样的经历体验中,就像历经五百代的橡树叶子紧紧封闭在一枚橡实之中,又如整个宇宙在三分钟的大爆炸中形成——如果物理学家是正确的话。 就在这时,我并不知道持续了多久或游戏为何结束——或许我只是需要喘口气。总而言之,我从枕头里抬起头来,发现自己仍然在朋友的卧室里。我认真地向朋友讲述我的经历——穿越时空,来到万物形成之初。跟我一样,朋友的肺也坚持不住了。我一直对他当时说的话心存感激。他的话使我后来走上了哲学研究之路。他满不在乎地耸了耸肩,说道:“哦,耶!我以前也有过这种感觉!” P1-5 导语 哲学不只是思考游戏,而是在人生的困惑和抉择中寻找意义。一门社区大学的哲学课,一位在哲学中获得救赎的老师,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各式苦乐人生,都是一场又一场的哲学旅程。因为研读柏拉图的作品,扑克脸的工厂工人拾回面对生活试炼的力量。透过豪尔沃斯的观点,充满热忱的护士思索出工作的意义。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失去儿子的母亲找到内心悲伤的出口。接触了伊比鸠鲁主义与斯多噶主义,罹患罕见疾病的女子重燃对生命的热情。我们经常以为只有哲学博士才有办法打开一本哲学作品来看,把哲学问题统统丢给哲学家,就像我们把科学丢给科学家一样。本书作者认为这是个悲剧,无论是对於我们的生活或是对哲学家而言。本书里,他把哲学从教授专家手中拿回来,摆在人性中心的位置,那是我们最深刻的人生探索,是任何人都可以过的生活。全书哲学的开端讲起,从他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互动为背景,描述他们如何努力奋斗,克服日常生活的障碍,并从中探究历史上重要哲学家的观点与经典哲学作品如何呼应现实。当难以应付的考验接踵而来,我们才发现,原以为只存在学术殿堂的思想,早已为一切提供了解释。 序言 序曲——光污染和星星 夜空浩渺,群星璀璨,我们时常躺在木筏上看星星, 讨论它们是被创造出来的,还是碰巧形成的。吉姆认为星 星是被创造出来的,但我却认为星星是碰巧形成的。我觉 得如果要创造那么多星星,那得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吉姆 说或许是月亮生的,这个说法似乎有点道理,我就不再反 驳他了,因为我曾见过青蛙一次就能产好多卵,所以月亮 当然也能生出那么多的星星来。我们也经常看到流星,看 着它们一闪而过。吉姆认为它们是变坏了,才被赶出了白 己的安乐窝。 ——马克·吐温 在我们的城市中,由于光污染的阻隔,越来越多的人 看不清夜空。有些人甚至多年都不曾抬头凝望过月亮或星 星。这种情形其实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状况。15世纪, 印度的神秘主义者、诗人卡比尔(Kabir)说过这样一句话 :“他们在各种主义中挥霍生命。”他是在思考那个时代 为数不多的宗教传统后得出的结论,但对于我们这个时代 的各种宗教、政治派系、灵性追求、市场制造出的需求, 甚至是哲学系里构建的各种理论,卡比尔的理念更加适用 ,引人深思。上述信仰的火花,从好的方面看,能够引领 我们,使我们终身受益。但当它们积重难返时,就如同光 污染一般。自认为拥有知识或许是真理最坏的敌人。信仰 与理论,以及与之相伴的身份认同,就如同政治一样,不 可或缺,令人着迷。从真实的哲学角度看,这些信仰、理 论和认同,有时像旅途中的艰难险阻,有时又是一个个完 美的起点和终点。在途中,我们会偶尔陷人黑暗,但抬头 仰望时,发现光明就在我们上方。 我所要讲述的故事就如同威廉·詹姆斯(Wlliam James)的名句一样——“最深刻的人生无处不在”。有意 义的人生坐标——我将其比作星星——为我们每个人提供 参照,答疑解惑。伟大哲学家提出的问题、讲述的故事和 做出的劝告,不同于天国里终日游荡的天使们的高谈阔论 。即使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也过着凡人的生活,对我们说 的都是生活感悟、日常琐事、小病小疡、快乐悲伤,偶尔 还会遇到变故。如同你我凡人,他们没有翅膀,而是脚踏 实地。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理论带回 人间,因为它原本就属于人间。事实上,人人都能读懂这 本书里的哲学道理——不管你是摔跤选手、按摩师、幼儿 音乐教师、殡仪员、士兵、母亲、厨师、离异的女士,抑 或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这两位小朋 友——简言之,本书的读者就是你我这样的凡人。 16岁那年,我偶尔读到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著作,他论述了五种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我 端坐在爱荷华市立图书馆,阅读他那篇论证严密、充满激 情的文章,两种思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第一,证明“ 上帝存在”这个想法是迄今为止人类做过的最伟大的事情 ;第二,我不再信仰上帝了。这并不是因为我读懂了阿奎 那的论述,我对他的论述其实不甚理解。但我非逻辑地、 错误地、兴奋地相信——试图证明上帝存在,表明了我们 能够创造上帝。尽管青春期充满不确定性,但我始终相信 ,托马斯·阿奎那的论证标志着人类成就的高峰。我也想 像他一样。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开篇,苏格拉底邀请他 的对话者一起合作建立一座城市,以此诱使他们广泛讨论 正义这一话题。托马斯·阿奎那却背离了他的初衷,诱使 我思考宇宙的形成。尽管之前我连一页哲学书都没读过, 我甚至不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但是,我立志成为一名哲学 家。 …… 本书所要讲述的是哲学生活的实践——一部分是我自 己的旅程,但并非简单的回忆录,尽管我的确回忆了一些 往事;主要是对我记忆的探索,这些记忆大多来自读书以 及同伙伴们探讨关于精神的话题。我把某些伟大哲学家的 故事和理念同我自己的、学生的以及朋友的生活联系起来 。广义上,这是一本关于哲学历程的书,一开始是个人旅 程,后来演变为人类文明旅程。本书章节安排遵循两条脉 络——主题和历史。主题方面,本书章节围绕理性动物独 有的四个问题展开——哲学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上帝是 否可认知?善恶的本质是什么?历史方面,本书章节从一 个山顶跨到另一个山顶,穿越世纪,从古至今,以其特有 的方式探索了西方文明。我并未忽视伟大的宗教传统—— 宗教和哲学是紧密相连的。我希望证明,搜寻智慧之路隐 藏着潜在的模式,尽管这种探索常把我们引入别处圣境。 我倾向于认为,我们个体探索的轮廓都被粗略地记载于文 明历史之中,而全部文明之旅则或多或少地编码隐匿于我 们每个人身上。 尽管哲学有时需要炉火和独处,但哲学更常充分展现 在与人的对话中。有人热衷探求真理,更多人则在找寻哲 学的细枝末节,就如同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当盲人遇 上陌生的大象,每个人都只是感觉到大象的一部分而已。 即使在那些昏昏欲睡的学生身上,我也发现哲学是真实存 在的。面对这些悖论,即使我手执粉笔站在讲台上,也仍 旧只是个哲学的学习者。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生动的哲学书,作者斯科特·塞缪尔森现执教于美国爱荷华州科克伍德社区学院,因其在哲学普及方面的贡献,获得2015年希特奖。他认为哲学是我们深刻的人生探索,是任何人都可以过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接触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和各式各样的苦乐人生,从中看到了一场又一场鲜活的哲学旅程。他把哲学从高等学府的象牙塔中拿出来,从教授专家手中拿回来,摆在了人性中心的位置。全书从哲学的开端讲起,从作者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互动为背景,描述他们如何努力奋斗,克服日常生活的障碍,并从中探究历史上重要哲学家的观点与经典哲学作品如何呼应现实。 本书没有传统哲学书的晦涩和高冷,字里行间充满生活的气息和人文关怀,既接地气又温暖人心,是一部难得的哲学普及读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