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越南老挝柬埔寨华侨华人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继承和弘扬了国家间的传统友谊,有利于推动中越、中老、中柬友好事业发展,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本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越南老挝柬埔寨华侨华人史话(精)/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杨锡铭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本书采用文学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以越南老挝柬埔寨华侨华人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继承和弘扬了国家间的传统友谊,有利于推动中越、中老、中柬友好事业发展,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本书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主题出版物,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 目录 一、印支三国(越棉寮)简介 二、越南郡县时期的华风南渐 三、宋元时期越棉寮的华侨华人 四、明清以来的越棉寮华侨华人 莫玖父子开拓河仙 陈上川、杨彦迪率兵南投广南 明乡社和清河社 越南西山王朝时期华侨华人之命运 越南阮朝时期的华裔官员 中越、中老边民南迁 五、华侨华人促进越棉寮经济发展 沟通商贸,活跃市场 促进商埠繁荣和华人社区发展 在越南开厂采矿 世界最大米市之一的西贡 六、20世纪70年代印支华人再播迁 七、越棉寮之华社、华报、华校、华人神庙 华侨华人社团的演变 华文报业发展历程跌宕起伏 华文学校一波三折 华人神庙香火不断 八、新时期主要知名华人 陈氏兄弟——越南的食品大王 尤凯成——制鞋起家的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 杨瑞锦一从清洁工到老挝大“头家” 张贵龙——老挝经济改革先行者 姚宾——老挝人最信任的中国女婿 宋安——束埔寨华裔副首相 陈丰明——难民出身的柬埔寨首富 方侨生——从难民到束埔寨首相顾问 杨启秋一一束华杰出领袖 九、新机遇,新平台、新作为 参考书目 序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制度与历史的多样性 令人叹为观止,华侨华人在这些国家繁衍生息,经济文化 交流源远流长,生活丰富多彩,亦令人感触至深。然而, 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奋斗、成长与成就,同胞有所耳闻,但 知之不详;华侨华人在历史上的迁移进程、文化传承与社 会百态,今人了解有限;学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 丰硕,但向大众扩散传播不多。相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认识误区却随处可见。基于此,我们组织编撰了《“一 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 础,以雅俗共赏的文风,讲述华侨华人多姿多彩的故事, 由此透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启迪当今“ 一带一路”建设。 其一,华侨华人分布广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华侨华人社会各具特色。大而言之,就地域而言,在东南 亚,中国移民历史悠久,形成世界华侨华人最大聚居区, 在当地民间经济中举足轻重。在中东与中亚、东非与北非 、西欧与东欧,历史上华人不多,但当今中国新移民与商 人活跃其中,他们异军突起,以致当地社会与民众对此有 一个适应的过程,正处于磨合时期。就方言群而言,既有 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广府帮”“闽南帮”“潮汕帮”“客 家帮”“海南帮”“福州帮”等,也有新近引人注目的温 州人、东北人及其他省市的移民。就华人社会的形态而言 :有的华人移民历史长达数百年,与当地民众彼此交融而 形成混血族群;有的移民历史虽然长达一两百年,却仍然 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有的则在最近一二十年间形 成富有生机的新移民社区。 近十余年间,“一带一路”沿线侨情出现了重大发展 与深刻变化,与二十多年前已迥然不同,近年来的变化更 是日新月异。譬如过去家书抵万金,大洋两岸望穿秋水; 如今随时视频通话,交通便捷,朝发夕至。发展变化之快 ,让人应接不暇,新现象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 其二,中国移民在异国他乡的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 的适应性与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新教、 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或者佛教、印度教;无论是民 主制度,还是君主制度;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习俗经济 或指令经济,华侨华人都能在其中居住、谋生和发展,与 当地社会或交融杂处,或竞争合作,或相对独立各安其分 。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华侨华人为当地社会作出 了贡献,在经济上创造财富,在文化上增加元素与色彩, 在知识与技术上亦有创新。“达则兼济天下”,成功的华 人体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以具体行动消融社会对 立,促进社会和谐。这也启示人们,尽管文明的冲突无处 不在,但不同文化与制度之间的沟通、共存,仍是有希望 的。 其三,从中国移民与海外华人身上,我们深刻感知到 草根的力量与成长的 生命力。出国之前,他们并不一定拥有较多的资本, 也不一定具有特别的才能,有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ABC 都不懂,却敢于闯荡天涯,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去谋生,去 追寻不确定的未来,通过跨越国界实现人力资本的转型成 长。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就在于他们追求自 由、追求财富过程中所显现的坚强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更为强烈。这与早期移民北美的欧洲人是一样的。17、18 世纪的移民逾半数是契约白奴,甚至是充军的囚犯,而正 是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的新文明。 所谓草根,是相对于政府与国家而言,或相对于精英 和贵族而言,也就是 社会底层与弱势群体。他们像杂草一样充满生命力, 顽强而具有韧性,无孔不入,虽然卑微却能茂盛。他们可 能带有野性,甚至不那么守规矩,却因此而富有创造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凤凰涅槃,不少人实现华丽转 身,有的成为知识精英,有的成为商界巨头,有的在文艺 界引领风骚,有的成为政界活跃人物,一个个传奇令人心 驰神往。 其四,虽然不一定素质高,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或中 国政府的额外支持与扶植,但华侨华人社会通常能够自生 自发地逐渐形成某种秩序。相似的谋生与奋斗经历,同样 的经济追求与人生道路,共同的利益纽带,共享的话语和 信息圈,使华人在海外建立了各种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 他们以华商与侨领为核心形成了各种华人社团,组织多种 多样的活动,互帮互济,处理群体内部事务及与当地社会 的关系。这些社团包括以血缘为纽带的宗亲会,以地缘和 方言为纽带的同乡会馆,以业缘为纽带的商会,以信仰为 纽带的各种宗教团体,等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尤为 明显且令人感动的是,各地的华文教育就是华侨华人自发 组织而发展起来的,形成华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乃至高 等教育的体系,不需要当地政府出一分钱一分力。政府原 本就是为民众保障公平的市场与社会的平台,无需对民众 特别“关照”,更不能替代民众的自由选择与自主发展。 华人社会也是一个从未被历史设定的自发形成的社会 。华人离开中国本土后,凭借顽强的生命力,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形成了富有生机的自由秩序与具有活力的自生 机 导语 本书向读者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彰显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讴歌了华侨华人对越南、老挝、柬埔寨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贡献。 本书主编及作者均为国内著名的华侨华人史学者、近代史学者,他们保障了丛书专业性。本书内容丰富,史料扎实,且配有200余幅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富有可读性、文学性,是一本优秀的华侨华人史通俗读物。 精彩页 一、印支三国(越棉寮)简介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亚欧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从地球的北极圈,向南一直延伸到赤道,在南亚次大陆和中围大陆之间,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的半岛。这个半岛一般被称为中南半岛,由于地理上处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又被称为印度支那半岛。这里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矿产、水利、森林资源丰富;终年高温,降水充沛,河口三角洲众多,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半岛左临印度洋的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和孟加拉湾,右濒太平洋的南海,沿岸多重要港湾;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控扼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之口冈喉。半岛上现在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5个罔家,加上马来西亚的北部也在这里,可以说共有6个国家。 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又常被称为印度支那三国,简称印支三国。同在中南半岛,为何只有这三国有如此之称?原来,这是西方殖民者的“杰作”。 自15世纪中叶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掀起了抢占殖民地的浪潮。随着海上交通的发达和商贸的发展,亚洲成了他们争夺的地带之一。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又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国际通道,是船只往来的必经之处,自然难逃被抢占的命运。西方殖民者你争我夺,商贸与传教并用,武力与利诱同行。到19世纪,中南半岛上除泰国还能勉强保持独立外,缅甸、乌来亚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尽入法国囊中。 在西方国家这波殖民浪潮中,法国殖民者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就派出传教士、探险队、商人等开路,深入到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活动,进而武力豪夺。弱肉强食,法同殖民者最终完全占领了这三个国家。看看法国殖民者的“成绩单”:1858年,与西班牙海军联合进攻越南岘港;之后,又陆续攻占了嘉定、定祥、边和、永隆。1861年,占领西贡。1862年,与越南签署《西贡条约》,迫使越南割让上述地区。1864年,法国将所得领土改称交趾支那。1863年,柬埔寨沦为法同的保护国。1867年,法同殖民者又占领了交趾支那东部的永隆、安江、河仙三省。到1868年,法国便攫取了整个越南南部。1872年,法国殖民者攻占越南河内。两年后,即1874年,越法签署了第二次《西贡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越南的外交大权由法国掌握。1884年,法国殖民者取得了对整个越南的统治,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法同人将越南分为三个地区:北圻,又称东京;中圻,又称安南;南圻,又称交趾支那。1885年,中法签订《天津条约》,中国正式放弃越南的宗主权。1887年10月,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正式成立。1893年,法暹战争中,暹罗(即泰国)败北,法圈将暹罗的附属国老挝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之中。法国殖民者不择手段,步步进逼,不断侵吞,“战果”累累,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同先后成为法罔的殖民地。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印支三同。二战结束后,法困殖民者卷土重来。此时,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都爆发了寻求独立的革命。1954年,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奠边府战役中,越南民主共和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发表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罔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以下简写为《协定》),法国承认三同独立,法军逐步撤出印度支那地区。《协定》将越南暂时分成南、北两个地区,以北纬17。分治,规定在1956年7月进行自由选举后,实行统一合并。但是,国际政治格局组合分化,左右着越南的政局。北方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倒向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一边。南方吴廷琰(又称吴庭艳)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越南保大皇帝的统治,建立越南共和国(即南越),并背弃《协定》,拒绝举行选举。越战爆发、逐渐升级,最终成为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由苏联和中困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一场战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越南相邻的老挝、柬埔寨也战火连天。战争持续大约20年,美国深陷其中,最后以失败告终。1975年,美军从越南全部撤军,北越战胜南越,越南实现南北统一,定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如今,虽然昔日的法属印支联邦早已烟消云散,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三国仍免不了“藕断丝连”。人们谈到中南半岛这三个国家尤其是谈到它们的历史时,仍习惯将它们合称为印支三国。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