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概念化是一个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循证治疗的工作框架,其目的是为了让认知行为治疗能灵活地满足患者的独特需求,并指导治疗师的决策。本书作者杰奎琳·珀森斯博士是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咨询师,她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将自己的临床案例融合在对个案概念化工作方法的阐述中,对读者很有助益。 本书既涉及理论,也包括了实践操作。全书共12章,首先介绍了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的基本内容和它的临床意义;然后用三个章节分别介绍了认知行为治疗的三大理论基础(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情绪理论);接着详细论述了个案概念化的各个要素,从如何收集评估数据,到获得诊断和初始个案概念化,制订治疗计划和获得知情同意,治疗和监测治疗过程,以及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其他问题等。书中还提供了许多量表可供读者使用。可以说,阅读本书就等于收获了一幅关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知地图。 作者简介 杰奎琳·B.珀森斯(Jacqueline B.Persons),美国旧金山湾区认知治疗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临床教授,美国行为治疗促进协会(现为行为与认知治疗协会)前任主席,美国临床心理学科学协会前任主席。珀森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工作者、教师、研究者、作家、科学家和实践者,一直坚持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实践,开展情绪和焦虑障碍及相关问题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许多机构中为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教学和临床督导。她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潜在机制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的过程和结果开展研究,特别是认知行为治疗在日常的临床实践。其第一本书《实践中的认知治疗:个案概念化法》(Cognitive Therapy in Practice: A Case Formulation Approach)在1989年由诺顿公司出版,被业内奉为经典之作。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 为什么认知行为治疗需要个案概念化 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概念化方法的要素 个案概念化驱动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知识基础 对个案概念化驱动的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证支持 第2章 认知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贝克的认知理论与治疗 对贝克的理论与治疗的实证支持 贝克认知治疗的观点及其临床意义 其他认知理论与治疗 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评估与干预 第3章 学习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操作条件反射:当结果控制行为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当前因控制行为 观察学习 学习理论的相互比较及与认知理论的比较 复合模型 基于学习理论的循证治疗 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评估与干预 第4章 情绪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情绪的定义 情绪的特征 情绪的功能 情绪模型 对比认知、学习和情绪聚焦的理论与治疗 情绪理论指引下的评估和干预 第5章 建立治疗关系,获得问题清单和诊断 在评估和治疗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是有必要的 预备性会谈的任务 开始建立治疗关系 开始进行个案概念化:全面的问题清单 第6章 发展初步的个案概念化并设定治疗目标 个案概念化 设定治疗目标 第7章 用概念化来制订治疗计划并获得患者对它的同意 制订治疗计划 获得治疗的知情同意 总结预备性会谈 第8章 治疗关系 治疗关系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作用 在治疗中使用治疗关系 处理治疗关系中的问题 第9章 监测进程 为什么要监测 监测什么 何时监测及如何监测 第10章 治疗会谈时的决策 将概念化过程作为会谈中的决策指导 其他临床决策 第11章 处理不依从和治疗失败 不依从 治疗失败 第12章 治疗过程中的决策 治疗多重问题 协调多个服务者的工作 治疗阶段 参考文献 序言 当我得知李飞医生等人在翻译杰奎琳·珀森斯 (Jacqueline B. Persons)的《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 念化》时,我非常高兴,因为从2014年开始,这本书就是 我在给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讲授临床心理学督导与 实务课程时的必读文献。而从其他去美国学习过的临床心 理学博士后的学生那里了解到,此书亦是美国临床心理学 研究生课程中的基本参考书之一。 珀森斯是一位有多年认知行为治疗临床实践经验的美 国临床心理学家,她在临床实践、教学及研究方面均有深 厚的造诣。本书凝聚了她几十年的专业工作经验。每次我 和我们的研究生一起学习不同的章节,总有某处的内容令 我又受到新的启发,值得再一次回味、咀嚼和吸收。 个案概念化工作,是心理治疗与咨询过程中非常关键 的一个工作环节。初学者常常易于陷入见招拆招的工作方 式中。他们想通过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来应对来访者的一个 个具体问题,却往往与来访者一起迷失了治疗方向。如何 在来访者的诸多主诉中,拨开迷雾,找到打开来访者问题 心锁的钥匙,与来访者一起走出问题的泥沼?对来访者的 问题或障碍进行概念化,了解其问题的起因、功能和机制 ,往往可以对后续的治疗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用 。可以说,概念化在心理治疗与咨询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 用,是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的认知地图。 本书重点围绕如何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概念化工作进行 论述。其特点之一是系统性。作者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认知 、行为和情绪相关的理论与模型,继而在后续的章节中非 常好地运用这些模型列举不同案例进行概念化;此外,从 如何与来访者进行初始访谈、建立治疗同盟,到形成对来 访者问题及障碍的概念化、治疗目标、干预计划及对干预 过程的监控、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书中各章节均有详细的 介绍。这些介绍,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研究证据的支持 ,对读者很有助益。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实用性。书中在介绍认知行为治疗 干预的某一环节时,均列举实例,而且具体说明了某项工 作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列出其工作中做出的概念化图及签 署的协议、可以采用的表格等。举例来说,我的学生们在 初涉咨询领域时,面对来访者说出自己的许多问题往往不 知所措,如果学习此书,那么学生们最初学习到的可能就 是将来访者的问题整理出一个问题清单,再在问题之间找 到相互的联系,分出优先处理顺序,然后按照相关理论进 行概念化工作,这样对来访者的问题就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了。 我的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非常喜欢这本书,曾多 次阅读。当他知道我要为本书写序,便发来他对这本书的 感想,如下: “我个人觉得,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认知行为治疗 (CBT)咨询师非常系统地学习CBT的每一个步骤。这本书 教育CBT治疗师,需要对个案形成系统的理解。它还通过在 章节中不断补充概念化的重要性来强调这一点。同时,它 也给出了如何形成、发展概念化以及利用概念化进行治疗 的内容,让CBT治疗师理解如何利用概念化帮助自己进行有 效地工作。最后,书中还涉及新手咨询师经常遇到的问题 ,并尝试从个案概念化的角度重新对问题进行建构。” 我感觉这位研究生的看法还是非常中肯的。我自己也 常常向学习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生、有关老师及专业人员 推荐此书。当李飞医生说他们在翻译这本书时,我忽然有 个念头:我用了这本书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有想到翻译出 来让更多人受益呢?!好在现在有年轻人做了这件事,所 以我非常高兴。我大致浏览过本书的翻译稿,书稿的翻译 整体上是准确流畅的;而且翻译者都是精神科医生,让我 感觉我们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与他们的所思所想真的有很多 相通之处! 需要提醒的是,学习此书需要先前学习过心理治疗和 咨询的基本知识,也学习过认知行为治疗,有了一定的认 知行为治疗基础知识再读此书收获会更大。另外,美国的 临床心理学家是可以采用DSM系统对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的, 也是可以在非医疗单位对精神障碍进行心理治疗的,这和 中国的情况不同,请读者在学习本书时注意。 最后,感谢此书的翻译者们,我愿意向所有学习认知 行为治疗的专业人员推荐此书。 钱铭怡 2019.7.3写于北京至武汉的高铁上 导语 本书重点围绕如何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概念化工作进行论述。其特点之一是系统性;特点之二是实用性。 本书所介绍的个案概念化能够帮助治疗师解决诸如此类的困惑,使其在工作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做出好的决策,并更有效地工作。 书评(媒体评论) 个案概念化工作,是心理治疗与咨询过程中非常 关键的一个环节。初学者常常易于陷入见招拆招的工 作方式中。他们想通过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来应对来访 者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却往往与来访者一起迷失了治 疗方向。如何在来访者的诸多主诉中,拨开迷雾,找 到打开来访者问题心锁的钥匙,与来访者一起走出问 题的泥沼?对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进行概念化,了解 其问题的起因、功能和机制,往往可以对后续的治疗 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用。可以说,概念化在 心理治疗与咨询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是心理治疗 与咨询工作的认知地图。 ——钱铭怡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 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是一种实用和系统的 治疗框架,能帮助咨询师理解和应对来访者的个性化 特点,以做出适宜的咨询决策。本书作者杰奎琳·B. 珀森斯是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概念化领域的专家,她在 这本书里不仅详细介绍个案概念化的工作原理和操作 方法,还分享许多案例来进行细致地说明。我非常乐 意向我的学生和广大临床工作者推荐本书。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 精彩页 第1章 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的个案概念化是一个框架,其目的是为了让认知行为治疗能灵活地满足现有患者的独特需求以及指导治疗师的决策,并且它是循证的。个案概念化驱动的认知行为治疗不是一种新的治疗而是一种方法,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的认知行为治疗和理论。图1.1描述了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概念化的各要素。治疗师从收集评估资料开始以获得诊断,然后形成一个个体化的个案概念化。治疗师用概念化来帮助制订治疗计划并获得患者对它的知情同意。随着治疗的进行,治疗师使用概念化指导决策,并与患者一起收集资料,以监测治疗的进展,并在需要时做出调整。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合作治疗关系的背景下。 为什么认知行为治疗需要个案概念化 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循证治疗(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s,EST)的发展,对于我们领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积极发展,对于那些努力提供循证治疗的心理治疗师来说则是个福音。然而,在许多富有挑战性的情况中,循证治疗方案并没有为循证的临床医生提供指导。这些情况包括:患者有多种障碍和问题;患者有多个服务提供者;医生需要做决定而循证治疗方案里并没有提供参考;患者的障碍和问题没有循证治疗可用;患者不依从循证治疗方案;患者不能建立合作的治疗关系,可这是循证治疗方案所必需的;患者对循证治疗方案无反应;或者出现太多的循证治疗方案,治疗师掌握不过来。 在下一部分,我将阐述这些挑战性的情况。然后,我将描述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并展示它如何处理这些情况。我通过回顾认知行为治疗个案概念化的知识基础和实证基础来总结这章。本书的其余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个案概念化的方法向各种不同的成年门诊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治疗。这些患者通常以焦虑或抑郁以及所有与之相伴的问题为主诉。 多种障碍和问题 循证治疗通常以单一障碍为靶点,但患者通常有多种障碍和问题。为了治疗这些患者,治疗师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哪些障碍和问题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按顺序治疗多个不同的问题好还是同时治疗好?如果按顺序,我应该先瞄准哪个问题?处理某些问题会导致其他问题的改善或恶化吗?循证治疗本身并不(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另一个由有多个问题的患者带来的挑战是,有时患者的各种不同问题似乎都是由相同的心理机制造成的,比如一个抑郁且社交恐惧的杂货店店员,他的抑郁和社交焦虑症状都可以被概念化成是由下面的图式驱动的:自己是不能胜任和有缺陷的,其他人是批评和拒绝的。循证治疗取向在处理这个人时似乎在提议治疗师采用两种循证治疗方案,一个针对抑郁,一个针对社交恐惧症。但这一策略让人感到笨拙和低效,特别是当这两种方案都建立在相同的认知行为模型上,并依赖于许多相同的干预措施时。 有多个服务提供者 循证治疗方案描述的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社会疗法。对于患者同时接受其他临床医生治疗的这种普遍情况,循证治疗方案并没有向治疗师提供任何有关应对的指导。例如,一位正在寻求惊恐障碍治疗的妇女,已经在接受初级保健医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还有一位患有强迫症的年轻人,他同时咨询了一位精神顾问(Bell,2007)。这些联合治疗可能会破坏或促进认知行为治疗师提供的治疗。 在循证治疗方案中未被提及的情况 临床医生每天都要做许多或大或小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在循证治疗方案中并没有被提及。例如,苏珊希望减少本学期的课业负担,这是回避行为还是适当地减少负担?一个循证治疗方案不能在这样的细节层次上给出答案。循证治疗方案是基于常规的(一般的)概念,它描述了目标行为的类别(例如,用贝克·的认知治疗法治疗抑郁症、扭曲的认知和适应不良行为的案例),但对一个特定的患者,它不确定哪些特定的认知和行为是有问题的。当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来确定某个特定的行为是适应或不适应时,治疗师可能会鲁莽或遵循方便来做这些决定。现有的证据表明,心理治疗师不是很善于决策。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