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系统调研我国胡麻产业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以绿色增产增效、诚肥诚药、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围绕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水肥利用常、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实现绿色环保等问题,深入分析了胡麻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对胡麻轮作倒花、间作套种、水分运筹、养分管理、杂草生态及化感作用,高产高效抗逆栽培生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胡麻产量低而不稳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原因以及制麻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保苗增密、狐磷调水、补钾防倒、配施生物有机肥增粒增重增质”为关键的制麻提质增效综合调控技术。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制麻有关科学问题、制订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为从事早作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作物抗旱裁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高玉红,1978年9月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上生导师,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长期致力于作物提质增效栈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先后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奖3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农业大学校级奖2项。育成早地春小麦新品种个,制定地方技术标准7项,中报发明专利3项。主编专养1部,参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核心期间发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胡麻生产概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章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胡麻高产密植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密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运转与分配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氮肥和密度下胡麻生理指标特征 第三节 不同施肥量和密度下胡麻养分积累运转 第四节 施氮增密对胡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第四章 胡麻高产施肥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胡麻氮、磷、钾营养规律 第二节 胡麻碳氮代谢特征 第三节 氮对土壤水热状况及胡麻产质量的影响 第四节 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状况及胡麻生长的影响 第五节 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水肥利用及产量的调控 第六节 有机肥化肥配施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第七节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胡麻生长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第五章 胡麻高产灌水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灌水对胡麻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的调控效应 第二节 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的调控效应 第三节 灌水对胡麻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四节 水肥耦合对胡麻养分积累规律的影响 第五节 水氮运筹对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六节 灌水、施肥对不同胡麻品种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第七节 水氮对胡麻产质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第八节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胡麻高产抗倒伏机理与防控途径 第一节 不同品种胡麻茎秆抗倒伏性能的研究 第二节 水氮对胡麻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第三节 种植密度对胡麻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 第四节 基因型及种植密度对胡麻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胡麻粮豆间作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胡麻/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水氮对胡麻/大豆带田产量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密度和带型对胡麻/大豆带田产量的影响 第四节 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胡麻/玉米带田产量的影响 第五节 不同密度和带型对胡麻/玉米带田产量的影响 第八章 胡麻轮作模式 第一节 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轮作模式的响应 第二节 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胡麻轮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养分、生物化学特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不同轮作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第九章 胡麻田杂草群落生态位及其化感作用 第一节 兰州地区胡麻田杂草种类、消长动态及群落生态位研究 第二节 两种优势杂草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研究 第三节 地肤地上部化感物质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研究 第四节 地肤地上部水浸提液化感物质对胡麻盛花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