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明之旅
分类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的记录,他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他与陈鲁豫、许戈辉、吴小莉、曾瀞漪等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灾难时期,针对当时以戏剧为起点的文化极端主义专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戏剧学》的宏大构架。灾难方过,及时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这一领域唯一的权威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时,又以文化人类学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国戏剧史》,以接受美学的高度完成了国内首部《观众心理学》,并创作了自成体系的《艺术创造学》,皆获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所写作品,既大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又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体,模仿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抵达的人文学者,一路上对当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联合国中国书会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世界坐标下的中国文化”等课题,每次都掀起极大反响。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羽)
目录
上编
路从希腊起
问惑埃及
烽火巴以
平和约旦
伊拉克未眠
内秀伊朗
下编
跌宕巴基斯坦
印度喟叹
行走尼泊尔
中国·雪域佛颜
中国·锦绣巴蜀
中国·长安荣华
此行成矣
后记
序言
这是一次文化考察,又是一次现代传媒行为。因此,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文化考察那种孤寂、沉潜的方式
,从一开始就热火朝天。这种情形可能会使文化界有些朋
友疑惑,而我作为一个参与者则感受到它的独特意义。相
比之下,它比较匆忙,不可能对具体对象进行深入、准确
的研究,显得有点粗糙,但它的文化观照对象那样地充满
直观冲击力,它的快速行进使多种文明群体的对比力度超
常呈现,它的即时传播所产生的群体效应使一个小队的考
察行动变成了无数华人的集体行为,这些都是以往的研究
方式所不可能具备的。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常被人规劝不要太多参与电视,
实际上以前对电视的投入还是太少太浅,直到这次才深刻
体会到,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文化人要对电视真正接纳还
需要经历从心态到生态的多方面更替。例如,需要从重视
结论性判断,转向重视过程性体验;需要从追求细密准确
,转向对原生态粗糙的容纳;需要从对安静环境的适应,
转向对历险过程的着迷;需要从习惯于个人思考,转向习
惯于群体操作……这些更替和转变很不容易,因为其间并
不仅仅是一种愿意不愿意的态度,而是要落实在每时每刻
的行为上。因此这次旅行,对我是一次重要的身心训练。
我至今不鄙薄传统的学术考察方式,但增加一种方式,无
疑是更健康的体验。
鉴于上述理由,我赞成凤凰卫视把此次旅程的资源充
分开掘,眼前的这本资料性记录便是开掘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手翻翻已经编成的书稿,一些面容和场景立即呈现在
我眼前。
天天与我一起思考、直接对话的是各位主持人小姐。
许戈辉是第一个,我们一起去了希腊、埃及、以色列
。她毕业于英语专业,有很好的文化感悟能力,不大会唱
歌,却能在仪式性的表演场合有放松而高雅的表现。她的
文化思考主要来自单纯的生命直觉,加入足够的国际目光
和散文式的提炼,有一种近似“懂事的小女孩讲大人话”
的组合式美感。戈辉最让人惊讶的是,哪怕走在最陌生的
地方,她都是落落大方。
接着是陈鲁豫,在以色列、巴勒斯坦接棒,到约旦、
伊拉克、伊朗。鲁豫到的几个国家,各自面临着不少大问
题,作为一个主持人,难以应对之处甚多,但她全部从容
拿下,举重若轻。鲁豫心间有一种一般女孩子少有的人类
道义大线条,容易把文章做浓,但又浓得那么贴切自然,
很是难得。她有新闻记者的敏捷,但敏捷得不失优雅,这
种优雅不是表情,而是一种视觉高度之下的轻松。
孟广美在伊朗接替鲁豫。人高马大的广美其实最具孩
子气,心地纯净而坦诚。此次旅行数她最可怜,一来就到
废墟,然后一直是尘土滚滚、满目赤贫。这是连来自中国
西北地区的男子汉都要大惊失色的地方,她却在颠得头昏
脑涨之后还能对着镜头做出最慈善的描述。她以平常、通
俗、喜乐的情绪面对纷乱恐怖的世界,使得最没有观赏性
的景物也具有了观赏价值。事实证明,广美这种胸无城府
的文化表述方式具有极其广泛的感染力。
李辉和广美都到过一部分印度,但最让人触目惊心的
部分和最崇高神圣的部分都让李辉赶着了,真是命好。我
指的是印度,触目惊心是恒河,崇高神圣是佛教。她热情
,善于感动,对各种文化现象容易全身心投入,感受重于
评判,对于外界,她更愿意选择美好,对丑陋比较淡漠,
这与她的佛教信仰有关。她在佛教圣地的虔诚跪拜,在尼
泊尔对苍山碧水的由衷欢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曾游漪诚挚干练,有女侠之风,但平常又是那么温顺
。她完全不事张扬,但一见面就能成为朋友。她对文化是
一种二元组合的态度:既玩赏充分的陌生感,又投以充分
的亲和感。因此,她的敏感点,是亲和的陌生,或者说是
陌生的亲和。她不刻意给任何文化图像添彩增色,只是一
味平和、一味朴实,结果让观众产生信任。
最后一位是吴小莉。小莉在电视镜头里表现优秀,在
实际生活中则有快速领悟能力,谦虚而不羞怯,对每个文
化话题都能用心灵去预习,于是一开口总是非同凡响。她
的精神幅度很大,顷刻之间能从庄严走向活泼,从有趣走
向堂皇。这种精神幅度加上她对世界的善意,使得在平日
不乏天真的她只要一上荧屏就体现出大家风范。她太有名
,永远被人围绕,在这次旅途中有很长时间还在生病,但
她从不抱怨愠怒,只觉人间美好,结果人们确实也给了她
美好。
正是这些可爱而又不怕艰苦的主持人,把整个旅程的
艰难和危险温润了。因此,不妨说,四万公里是她们用生
命连接的人格长廊。
在她们背后,还有一大群人在努力,从各位编导到摄
影、司机,从高层决策者到队长,从前方的香港到后方的
北京,每天都在忙碌。这些人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笼罩着,
每个人独当一面、发挥良好,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走不
通的路。随时可以到达前沿,随时可以通宵达旦,随时可
以改变路向,结果做出了远远超过他们人数的成绩。这种
情景,成了凤凰卫视一种独特的内在景观。
我与此次旅程前前后后的每一个人都结下了深厚友谊
,男男女女全成了莫逆的“兄弟”。正是他们,使我完成
了一次很大的人生方式的转移,因此不管他们叫我做什么
,我都乐意参加,包括编这本书。
我不知道这样一本书对广大读者是否有很大的价值,
但对我们自己而言,则是一份珍贵的友谊记录,每一页都
能引起我们永久的美好回忆。
余秋雨
导语
文化学者余秋雨,历时4个多月,跨越40000公里,横穿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主要宗教发祥地之后,记录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思考。这是难以再现的吉普贴地之旅和珍贵近距离观察,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记录。
从内到外全部升级,精美装帧,深具收藏价值:全新内文修订,全新艺术设计,升级纯质纸张,全彩四色印刷。
后记
历时4个多月,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凤凰卫视一行
摄制组人员与余秋雨先生一起,完成了跨越性的文明之旅
,征程4万公里。
此次行走,意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做一
次回顾性的考察。原定位在四大文明古国的路线设计,最
终加上了文化传承不断的欧洲文明,因此,实际行程包括
了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和世界主要宗教发源地。
参与这场旅程的一行人一路经历了种种自然和人为的
挫折和险境,克服了无数难以预料的困难,才得以完成这
一华人传媒史上规模最大的跨国采访行动。在他们之前,
没有任何人或队伍走过这条路线,它是人类考察史中一次
前无古人的壮举。一队执着的文化人,不顾舟车劳顿,风
尘仆仆地踏着人类文明旅程的脚印,完成了一场史无前例
的文明朝圣。这本书,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对人类文明的
过去和发展的直观见证。正是这些一往无前,和那些真实
记述,成全了本书的文化厚度、深度和穿透力。
如果说,《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立足在中华上下
五千年宏大文明历史的图景上,对自身民族文明的迷思和
绚烂所做的拷问和追寻,《文明之旅》则以更为冷静疏朗
的笔触和更直观的镜头感,展现了世界各地文明旅程的本
来面目,以及一个学者、一群文化人在身体力行实地探访
种种文明遗迹后,对不同民族命运和人类文明兴衰的真诚
关怀和思考。这种思考,不论在何时,都具有振聋发聩而
又发人深思的力量……
精彩页
路从希腊起
自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出发,途经曼谷和迪拜,经过19小时的夜航,我们终于踏上了希腊雅典的土地。我们这群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就从此时此地开始,要一路探访历史悠久的文明故地,直到故乡的万里长城。由于大海的阻隔,5辆越野吉普车只好先期空运到埃及,静候我们完成希腊的旅行。
尽管带着长途旅行的疲惫,我们仍然很兴奋,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故乡。古希腊文明给人类的遗产太丰富了,即使相隔万里,在遥远的东方,我们也曾沐浴到古希腊文明的阳光。所以我们乘坐的大巴未进雅典市区就向南直奔70公里外的海神波塞冬的神殿遗址。
吹拂着海风,绕过一个小海湾,终于看到海峡尖端耸立着的白色石柱,我们的希腊之行就从这波塞冬的海神殿开始。
许戈辉: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希腊雅典城南端70多公里的苏尼奥角,它就像一个狭长的三角形伸入爱琴海。远处那座山的另一端,就是雅典城了。事实上在古代,苏尼奥角是一个城堡,城堡上面有军事要塞,守卫着雅典的安全。我身后的这几根白色的残缺的柱子就是当年的海神殿,用来祈求水手、渔民们的安全。一路上我们已经听到很多关于这里的美丽传说,现在再亲眼看到蓝天碧海以及身后这些残旧的柱子,不禁引起无限的遐思。或许从这儿开始,就注定了整个的行程会充满神秘和诗意。
海神殿建于公元前5世纪,这是一个提起来就让人心旷神怡的年代。东方的先哲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几乎同时在思考,而在希腊的海边则徘徊着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希罗多德和柏拉图。与东方人不同,古希腊人无论在哲学、数学,还是在戏剧、雕塑等领域所创造的辉煌都和这浩瀚蔚蓝的海洋有更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西方文明的起源,总是和海洋密不可分的,他们很多的思维都和海洋文明有直接关系。那么,海洋文明来自哪儿呢?我想是来自这儿,世界上很多文明和海洋的关系,没有像希腊文明那么直接。我是研究戏剧的,像希腊悲剧所表现出来的只知此岸世界不知彼岸世界的那种非常大的悲剧意识,一定跟海洋文化有关系,不像我们的平原文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比较安定的循环过程。
当年西方宗教意识的启蒙,与希腊哲学思维的起源都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和希腊艺术有直接关系。人和神的交流、物质和精神的融合都在海边产生了。
余秋雨:你看,这样好的石柱竖立在那儿,竖立千年后,本身就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了。所以好多人说希腊文化是高度的精神化和高度的物质化的统一。这个物质化就是指,无论是雕塑还是建筑,质感都特别好。我非常佩服的一位英国诗人拜伦,就在这儿的石柱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出于对希腊和希腊文化的无比喜爱,这位英国著名诗人甚至在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参加了希腊的志愿军。
余秋雨:在他非常著名的一首长诗《唐璜》的第三歌里面,他专门模仿了一个流浪在外的希腊诗人的口吻,讲自己的祖国过去何等繁荣、现在何等萧条和败落,其中有几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大意是:啊,希腊,你曾经出现过多少美妙的歌声,但是现在这块土地那么沉默,难道你那么高贵的琴弦就落到我这样一个流浪汉手上?写得非常美。
这样动人心弦的悲吟,跨越重洋,打动了20世纪初千里之外的中国几个革命者的心灵。
余秋雨:这样的诗情终于让中国的几个革命者激动起来了,其中有一个叫苏曼殊,他居然边流眼泪,边把拜伦写希腊的一首诗,翻译成了中国古体诗。译文在哪儿呢?在章太炎先生日本的家里,“我为希人羞,我为希腊哭”——20世纪前期这首诗在中国引起的震动很大。我们现在站在希腊这样一个海角上,又在拜伦签名的石柱前面,总会有感慨的,因为无论是苏曼殊,还是章太炎先生,他们都没有来过希腊,他们凭着想象,想象着拜伦,想象着希腊,想象着我们的国家。现在我们终于来到这儿,乃至于我们感慨的时候,还觉得相隔那么遥远的地方,竟然存在着跨时空的精神沟通。
而这样跨越古希腊和中国两个时空沟通的中介因素,居然是一个英国诗人——拜伦。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