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追忆那些年的绝代名士(精)/美书坊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紫彤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成就了一大批俊豪人杰。他们为民族前途奔走呼号,披荆斩棘,合力营造了自先秦以来的第二次百家争鸣的局势。他们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是坚持一生宽容的胡适;是学贯中西称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是“兼容并包”的大学校长蔡元培;是蓄须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的梅兰芳;是舍身取义以性命警醒国人的谭嗣同……
作者简介
黄紫彤:本名黄鸿涯,墨香学堂联合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播者,女学研究教育践行者。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编辑部,全国妇联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宣传部任职。
先后策划撰写过《舍与得:幸福人生的经营课》《 狼道:钢铁丛林中的强者法则》《 褚时健新传一 活着就要不放弃》《刘强东一人道绝境是重生 》《王健林一山登绝顶我 为峰》等。
目录
梁启超 一语纵横亘九州
梁家出了神童
前程不可量也
公车上书
惊心动魄的逃亡
知我者,谓我心忧
只专学术,不谈政治
章太炎 “民国祢衡”章疯子
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
革命流血起,流血从我起
祢衡怎能比我?
学以亲民,勿以干禄
王国维 最是人间留不住
一生须惜少年时
可怜心事太峥嵘
人生只似风前絮
人生者,为钟表之摆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举身清流为哪般
谭嗣同 唯将侠气流天地
剑胆琴心抵先贤
佛学彗星
单影夜问法华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辜鸿铭 天朝最后一条辫子
你不可剪辫子
学业上的长途跋涉
出仕北洋
老大中国之最后代表
嬉笑怒骂皆文章
都不过是泡影
陈寅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公子的公子
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
教授的教授
且认他乡作故乡
孤寂而又倔强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胡适 我的朋友胡适之
无可替代的影响
像个先生的样子
思想上的革新
不疑有疑博士胡
和而不同君子胡
自由仍需努力
真自由主义
坚守阵地的战士
徐志摩 侧帽风前花满路
飞在天上的人
爱在云端不可攀
相爱容易,相处难
转瞬间消失了踪迹
刘半农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初生牛犊敢戏虎
疑是“鸳鸯蝴蝶派
从“半侬”走到“半农
文坛一出双簧戏
赴欧留学遇见“她
最为出格的举动
钱钟书 旷世文才并情缘
痴气旺盛
一身傲狷气
最美是心心相印
何必认识下蛋的鸡
必须得面对
鲁迅 人间荷戟独彷徨
正是一个少爷
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到外国去
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寂寞中挣扎
还是一个破落户
最后的呐喊
序言
“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
统与五四传统的写作者。”陈丹青由衷地抛出了这一语惊
人,木心落落大方地从自甘寂寞的纽约步入了中国读者的
眼帘。
木心乡音无改,读者却相见不识,只是懵懵然一种亲
切而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极了一个久居海外而今归的远
房亲戚。
“远房亲戚”,诚因他身上散发未灭的那一身名士范
儿,他笔下涓流未涸的那一笔传统意识。这在大陆几近绝
迹而徒留在旧照和印象里的扁平形象,如今竟能生动丰满
地走出相框、跳出印象,而活生生地站在眼前。
这是时间不曾卷走的慰藉,是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
久违的从前慢:像是时隔多年在早已忘却之时,意外而惊
喜地收到了少年时代寄出的那封辗转多年的亲笔信。我们
都常陷于一种“只可意会”的境地,如此玄微,却无能为
力。
事情总该有它的方法,万物总该有它的名字。在绝大
部分的事件和绝大部分的人物那里,这种“只可意会”的
境界往往只是出于一知半解,尚未了解。
或许,你熟悉“那一身名士范儿”,但是否描述得出
口?或许,你谂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但能否
直言无讳?
在风云变幻的那个年代,一群“遗老不够老,遗少不
够遗”的有识之士,该持怎样的气魄,才敢于搦管操觚,
雄文横扫,博得一场“九州风气恃风雷”的豪迈!五四鸿
沟,文化断层,应试教育,语体课文……太多的因素,把
那一个时代演变成了传说,贴上标签而笼统成了一个个的
概念。——概念最易造成误解,而知名度却也恰来自误解
。对于他们,陈丹青是极为推崇的,甚至带着些“不慕今
人慕古人”的抱怨。他如此地尊崇,实在是因为他们有被
推崇的资本:
那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时代,是一个文艺蓬勃的时代,
是一个名家迭出的时代,是一个引人遐想的时代,是一个
道之不尽的时代,是一个谜一样的时代。
名士大家不胜枚举,然而文章篇幅却是“一览无余”
,只能尽量“以有涯随无涯”,争取更具表现力:
文章选取的十一位——辜鸿铭、谭嗣同、章太炎、梁
启超、王国维、鲁迅、陈寅恪、胡适、刘半农、徐志摩、
钱钟书,皆为如雷贯耳之名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近
乎传奇的故事也为人所耳熟能详。而本书所表现的,则更
加侧重于这些耳熟能详的面与面之间的连结,即那些鲜为
人知却不容错过的细节;读此细节,不说有拍案叫绝之动
容,也有柳暗花明之释然。区区万言传记,或可直言“具
体而微”。
在此“具体而微”中,短短十几二十分钟内,印象中
的如雷贯耳之名士,从画像之上的扁平形象,逐渐丰满、
生动,竟而走出画框,与书前的你促膝。从他身上,你会
亲见“那一身名士范儿”;从他话里,你不再陌生“古典
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
导语
《追忆那些年的绝代名士(精)/美书坊系列》所选取的十一位——辜鸿铭、谭嗣同、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陈寅恪、胡适、刘半农、徐志摩、钱钟书,皆为如雷贯耳之名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近乎传奇的故事也为人所耳熟能详。
精彩页
梁启超一语纵横亘九州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干日本,被迫干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此京,18省一千二百互名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讵和、迁都,练兵、变法’四项主张。
这便是“公车上书”事件。
上书虽然被清政府拒绝,但它犹如沉闷天空中的一声惊雷,震醒了冬眠许久的大地。蠢动了一个冬天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恩潮有如雨后春笋般窜出,一夜之间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他们以“变法图强”为号召,不断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终于得到光绪帝的认可和启用,合力进行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但是,由于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这一场惊世骇俗的改革最终变成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悲剧,从中涌现出一个个“仰之弥高”的伟大人物。
他虽不似“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戊戌六君子般悲情,却也有“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的以不死殉道精神。
以死殉道,总归是一了百了的安宁;而以不死殉道,却是跋山涉水的苦行。
不过他到底做到了。
启蒙恩想家、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文学家、学术大师、“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我常想,这得是多么有力的脊梁,才承受得住这么多的头衔?
他就是梁启超。
珠江三角洲,广东新会县,凤山山脚下,两江入海口,有村名茶坑。
村前西江、潭江两江交汇,融入南海,静坐河畔,闲看潮起潮落。
村后凤山峭壁奇峰,四季青葱。明代凌云塔屹立山尖,恍若如椽巨笔,直指云霄。绕塔眺望,珠江三角洲尽收眼底,眼观红日朝升夕落,耳听南海涛声依旧。
这便是少年梁启超最佳的去处。
广东梁姓始于宋朝的梁绍,进士出身,为官广东。
后来家道中落,竟不再与仕途生缘,从此安心隐居在这座小岛,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到了祖父梁维清这一代,决心奋发图强,争取一个功名,改变梁家十世为农的现状。无奈时运不齐,梁维清苦读一生竟也只考得一个秀才,挂名一个不入流的八品官。
不过,无论如何也算是茶坑村大大小小的一个人物了,又娶得广东提督黎第光的女儿为妻,过上了“半为农者半为儒”的乡绅生活。
父亲梁宝瑛可以说是出自书香门第,却又与仕途无缘,劳碌半生无所得,后来心灰意冷地退居故里,自立私塾,成了一个很不错的教书先生。
母亲赵氏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幼读诗书,才情并茂。 1873年,赵氏生下了梁启超。
“这孩子必有大出息!”乡人不知是出于直觉还是出于迎合,纷纷做出这个判断。
连续两代人的文化沉淀,他们都已等得太久了,急切盼望着在第三代人的身上开出花。
“汝自视乃如常儿乎?”梁启超两岁过后,父亲梁宝瑛便天天在儿子面前训诫此话。
别家两岁的孩子还多试着学走路,可两岁的梁启超已经在母亲的膝下开始学认字了。
祖父更是把孙儿看作天下奇才,在4岁时便教授他《诗经》,白天学,晚上背,累了就给他讲各种干奇百怪的故事,困了就与他同榻而眠。
此外,祖父还教他练字,临摹的是柳公权的字帖。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孙儿:“汝日后书法应如柳公权的刚健婀娜,进士及第,皇上朱批,先见字而后见文,汝当记取。”
梁启超学得十分认真,不仅写得一手好文,而且练得一手好字。
6岁后,梁启超便进了父亲的私塾念书,开始写诗作八股。
他出众的天赋,加上长辈三代的辛勤栽培,一时之间,“神童”的名号传遍了茶坑村,渐而传遍了新会县。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0 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