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世纪50年代初期,农村私人借贷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私人借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和现代金融体系不发展。私人借贷主要发生在雇农、贫农和中农之间,主要表现为农户之间带有互助性质的自由借贷,它发生频率高,金额小,用途多样,还款灵活。农村私人借贷的开展,对于解决部分农民资金的“短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与解放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相比,该时期农村私人借贷的形式较为简化,在粮食统购统销之前,农民之间以借贷实物为主;统购统销之后,以借贷货币为主。 随着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和农村信用社等现代金融组织的发展,在农村形成了私人借贷、国家农贷和农村信用社三者并存的乡村借贷体系,在新的借贷体系中,增加了农村资金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克服生活困难、发展家庭经济的需要,同时也压缩了民间高息借贷的活动空间,并使私人借贷利率呈下降的趋势。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解放前后农村私人借贷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老区农村私人借贷政策的演变 二 从废除一切债务到只废除农民对地主富农的高利贷债务 二 在废除封建债务的基础上提倡借贷自由 第二节 新区的私人借贷政策进一步完善 一 新区土地改革债务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二 大力提倡借贷自由,活跃农村金融 第三节 批判借贷自由、逐步取代私人借贷 一 不同地区采取区别对待的私人借贷政策 二 批判自由借贷,取代私人借贷 第二章 土改改革前后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变化 第一节 解放后到土改改革结束前农村私人借贷发展状况 第二节 土改改革后至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前私人借贷关系发展 一 土改改革前农村遗留下来的私人借贷关系 二 土改改革后一两年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 第三节 土改改革后农村私人借贷停滞的原因、解决办法及效果 一 农村民间资金潜在的供给 二 士改改革后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停滞的原因 三 活跃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措施及成效 第三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 第一节 影响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重要因素分析 一 中国共产党的私人借贷政策的转变及农民的反应 二 农业合作化发展对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三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四 政府赈灾济贫措施对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五 国家农贷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对私人借贷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 一 1953年年底至1954年农村私人借贷关系发展状况 二 各阶层农户借贷数额及户数结构 第三节 农村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 土改改革结束至1954年农村经济变化趋势 二 农村私人借贷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四章 农村私人借贷形式、利率、借贷信用及借贷用途 第一节 农村私人借贷形式及借贷利率 一 农村私人借贷形式 二 农村私人借贷利率 三 农村私人借贷的社会经济性质 第二节 农村私人借贷的信用、原因及用途 一 农村私人借贷关系的信用方式、借贷期限及还款情况 二 农民放债的原因 三 农民借债的用途 第三节 农村私人借贷的社会经济效果 第五章 国家农村信贷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前期国家农贷政策的演变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的农贷政策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国家的农贷政策 第二节 农业生产贷款的运作及绩效 一 农贷规模 二 农贷对象 三 农业贷款期限及利率 四 借款手续及农贷用途 五 国家农贷的绩效与不足 第三节 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运作及绩效 一 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缘由 二 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运作 三 贫农合作基金贷款的绩效与不足 第六章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运作 一 放款对象 二 放款内容、额度、期限及贷款利率 三 贷款手续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绩效与不足 一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绩效 二 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不足 第四节 农民融资结构分析 一 国家农贷、农村信用社和私人借贷的运作特征比较 二 农民融资结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