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滇缅公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尼克尔·史密斯 |
出版社 | 天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尼克尔·史密斯(Nicol Smith,1906-1958),美国探险家。1939年,他从香港出发,前往云南,从昆明开始以乘车方式穿越滇缅公路,期间记录并拍摄了沿途风景和民俗风情,并特意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回国后著为《滇缅公路》。2012年,海南省举办了以史密斯所摄照片为主的主题摄影展。 目录 第一章 理发店门前的旋转灯柱 第二章 将军的款待 第三章 白斑 第四章 手镯 第五章 图兰朵公主 第六章 新奇的北部省人 第七章 魔咒 第八章 这个公主不讲情面 第九章 黄油炸蜜蜂 第十章 个旧的孩子们 第十一章 吸烟简介 第十二章 盲女 第十三章 签名:马可·波罗 第十四章 声音 第十五章 “鸟人”与土匪 第十六章 失落的视界 第十七章 剑舞·缅甸人 第十八章 部族人 第十九章 险些被捕 第二十章 “雨一直下” 精彩页 第一章 理发店门前的旋转灯柱 薄荷糖罐的金属圆盖“当啷”一声掉到了金源号的甲板上。它总是这样惹人恼怒:你想要快速取下的时候,它牢牢地粘住拿不下来;就在你已经放弃了希望,不想拿下来的时候,它又似生气般地掉了下来。 我把手伸进去,摸到一捆紧紧绑在一起的糖果。这些糖果有着红白相间的条纹,就像大家都看到过的理发店门前旋转灯柱的缩微模型。我抽出其中一支,以方便下一个吃糖的人更容易抽取,然后转向我旁边躺椅上的乘客。 “先生,您想来一支吗?”我拿着糖果罐问他。 “谢谢您,先生。”他回应道,把手直接伸进了罐子。我注意到,他瘦削的手腕晒成了和他的皮革表带一样的深棕色。这本身就很奇怪——热带地区的法国人通常不会晒成这种颜色,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小心地防晒。 晚间早些时候,在船上的小餐厅里,这位先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正前往法属印度支那,他是少数乘客中唯一的法国人。餐桌上的其他客人包括:一名希腊牧师,留着油腻的髭须;来自曼谷的暹罗(Siam)毒贩;4个来自汕头的整洁的中国人,看起来像是4个木质兵偶,他们是虎牌万金油的推销员。船上的服务生告诉我,虎牌万金油是中国最畅销的感冒药。我相信它的创始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居住在新加坡一座巨大的宫殿里。那几个推销员正要去新加坡参加会议,并对他们的雇主进行敬拜。所有这一切,那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服务生都告诉我了;但是关于这位法国先生,他却一个字都没说。 法国先生出现在餐厅里,身着帆布裤子和里维埃拉牌衬衫,干净而整洁,坐在餐桌的最远端,注意力只放在了自己的晚餐上。他中等身高,身形瘦弱,看起来好像还不到40岁,他的眼睛是深棕色的,和他瘦削的脸颊一个颜色。他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眼其他乘客,不露声色。我对他的鼻子很感兴趣:如果不是这样的外形,如果它短而挺直的话,人们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但这可不像一个平庸之辈的鼻子。不,绝不是,它长得又长又尖,像狐狸的鼻子一样。是的,这位先生的鼻子叫人觉得他本人十分狡猾。 这会儿,他很警惕地从躺椅上坐起身来,伸手去拿糖果。他的头上斯文地斜戴了一顶蓝色的贝雷帽,伸出来的手骨瘦如柴,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正小心翼翼地伸出他那贪婪的爪子。 红白条纹的薄荷糖很大。法国先生将它一分为二,把一半放进嘴里,并用一块丝绸手帕轻轻擦拭着细长的手指。一时间,他吮吸着糖果,无法言语。等糖果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法国先生开始有礼貌地询问了。 “您是美国人?”他问道。 我用法语问候了他,但没幻想他会把我当成同胞。 “是的。”我承认道,“我要去海防,这是我第一次去印度支那。应该会很有趣吧?” 我没有理由相信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告诉他我打算去看看滇缅公路。再说我还不确定我能否到达那里。 “我对印度支那了解得不多,”他回答说,“我只去过一次。几年前,在我第一次从法国到中国的途中曾路过那里。自那以后,我就一直待在这里。” “我能问问您去的是中国什么地方吗?” “广州湾。”P5-7 导语 本书是美国著名探险家尼克尔·史密斯在中国抗战时期驾车穿越滇缅公路的旅行纪实。1939年,史密斯从香港出发经河内、印度支那铁路到昆明,后到达腊戍,再沿滇缅公路返回。书中不仅记录了他亲眼所见滇缅公路沿途的风景、奇异的民俗风情,还特别记载了滇缅公路沿线的矿山、教堂、部落情景,并且搜集了当地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全书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可读性。 序言 当今一般公众对滇缅公路的历史认知,与滇缅公路在 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远远不相称。实际上,将滇缅 公路比作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长城也不为过, 它的精神资源在当下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仍将焕发 强大的内驱力。如何更深一步地挖掘滇缅公路的历史文化 资源,拓展公众的认知视野,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 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众所周知,在时代局限性所带来的观念束缚之外,了 解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重大史实最大的困难在于史料匮乏 。关于滇缅公路的历史叙事不仅缺乏一部“史记”,甚至 连构成其基础的原始材料也为数寥寥。但是,近年来在近 现代史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许多有识之士从 海外发现并搜集到很多湮没已久的原始材料,如从美国国 家档案馆拷贝回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的历史照 片等。这些由外国机构记录的中国历史,已经被媒体界定 为“国家记忆”,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它 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路径,即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 大历史事件,实际上均有外国人参与记录,而这些记录不 仅丰富翔实,且很多仍处于尘封状态,有待国内有识之士 予以搜寻探掘。将其命名为“国家记忆”虽有几分“僭越 ”意味,但“中国的事被外国人记录”这一状况,却是在 彼时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国情国力因素下的客观现实。 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探 掘的初步成果。其历史背景是,在1937年至1938年修筑、 开通滇缅公路.至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滇西切断滇缅公 路期间,许多国外机构注意到滇缅公路对于中国抗战乃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影响,纷纷派记者、外交官、传 教士、探险家等前往了解情况,回国后写作并出版了一批 纪实性作品。这些不约而同前往“探路”的人士及其著述 ,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彼时滇缅公路修筑、运营,以及沿线 区域的政治经济及风土人情等内容,有的还配有历史照片 和插图,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囿于抗战时期的种 种困难,中国国内机构反倒难以进行类似的工作。 这些外国人所写的滇缅公路亲历记在国外出版后,因 为国外读者对中国关注度有限,且这些作品多数并非所谓 “名著”,所以未能进入中国视野而被翻译引进,于是长 久地尘封在了国外的图书馆和旧书架上,以致多年之后, 国人不知道曾有过这样的记述。现在,它们被陆续寻找并 发掘出来,汇集成为这套“亲历滇缅公路”丛书.其价值 毫无疑问首先是为彼时的“国家记忆”提供了新鲜“增量 ”:对国内读者则属于“你所不知道的滇缅公路”。它填 补了滇缅公路这一重要历史题材的史料空白。这一拓荒式 的贡献在当下是极为稀缺和难得的。其次,这些由外国人 在第一时间予以记述的历史,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一个“他 方”视角,带有国际性、客观性、陌生化色彩,与因当时 困难条件所造成的国内的忽视和几十年后的淡忘形成反差 ,对于今日读者重返历史现场、以彼时的国际视野来观照 滇缅公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不乏以他山之石攻玉,开辟 新视窗、“补习”历史课从而知往鉴来之效。再次,近年 来滇缅公路所在的云南省因地方经济发展驱动,极为重视 发掘滇缅公路这一本土文化历史资源,目前有种种将滇缅 公路题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构想,却因资料匮乏而难以深 入推进。而这套丛书所记载的彼时滇缅公路沿线的地方史 志细节,对于当地文化历史资源的挖掘与拓展,无疑是久 旱逢雨、雪中送炭。同时这种“地方性”题材的系统、深 度挖掘,在图书出版界也属于已引起相当关注却难以操作 的情况,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 献。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该套丛书的作者均为当时中国同 盟国美英人士,写作、出版时间多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 因此书中政治倾向均为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基调,对彼 时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内政表示尊重,故丛书总体上为中国 抗战的“背书”“站台”之作。 最后,祝愿“亲历滇缅公路”丛书的出版,为我们揭 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国家记忆,带领广大读者重返历史现场 ,重新认知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与价值。让滇 缅公路一一这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第二座长城”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出它永不磨灭、光辉璀璨的精神 价值! 余戈 军事历史研究学者 内容推荐 作为探险家,史密斯此次旅行的目的,就是穿越滇缅公路。他从香港经河内、印度支那铁路到昆明,到达腊成,再沿滇缅公路返回。这一路,史密斯不仅摄录了亲眼所见摄人心魄的风景、奇异的民俗风情,还特意搜集了很多新奇的故事:安南女子用老虎胡须杀死负情郎,男人代替女人“坐月子”……一路所见叫人惊奇,而一路所闻又令人惊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