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清中国与日本(博弈百年)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陈忠海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阐述了鸦片战争以来至清政府灭亡前中日关系的走向与变局,以中日关系的重大事件为主线,剖析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的看法一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触摸近代中日关系的拐点和痛点,以反思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日本崛起的原因。全书沿两条线索展开:在中国史视野下,分析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宗藩体系是如何被挑战、动摇以至走向崩溃的;在世界史视野下,分析日本侵华国策是如何萌芽、确立以至走向全面战争的。
作者简介
陈忠海,文史学者、专栏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西北大学,长期从事金融工作,专注三国史、经济史研究,以“南门太守”为笔名先后出版三国人物传记5部、历史评论集3部以及随笔集和诗集等,近年来在报刊杂志开设专栏,主要发表经济史、金融史文章。
目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冲击波
一 种子岛:西方人初登日本
二 西方传教士:幕府心中的大患
三 “锁国令”:日本的闭关锁国更严厉
四 “唐风说书”:了解中国的一扇窄窗
五 “天赐之鉴”:鸦片战争惊醒日本
六 “黑船事件”:该来的终究躲不掉
第二章 “千岁丸”上海行
一 “千岁丸”:200年来驶往中国第一船
二 “何其昌盛”:对上海的第一印象
三 “玩过的附属品”:表层下的衰败与危机
四 洋人横行:让日本人惊叹不已
五 著书立说:改变着日本人的中国观
第三章 “对清国策”讨论
一 “华夷之辨”:重新检视与中国的关系
二 “支那”:逐渐流行的新称谓
三 “纵横清朝论”:征服中国以壮大自己
四 “中日连横论”:联合中国以对抗列强
五 明治维新:日本选择了西方
六 列强的选择:扶持日本制衡中国
第四章 由试探到接触
一 外交遇挫:明治政府急需突破
二 柳原访华:日本要与中国立约
三 “大信不约”:清政府态度暧昧
四 “联日制洋”:李鸿章的外交思路
五 成案与西例:激烈的立约谈判
六 《中日修好条规》:东亚宗藩体系开始瓦解
第五章 琉球起冲突
一 “万国津梁”:琉球与中国的渊源
二 重义轻利:中国接受琉球朝贡
三 “并国入县”:日本展露觊觎之心
四 “琉球藩”:处心积虑的设置
第六章 初次交兵
一 “牡丹社事件”:日本借机发难
二 “番地无主”:一个荒谬论调
三 外交交锋:日方步步设圈套
四 出兵台湾:其实另有所图
五 军事失利:日本被迫坐下谈判
六 《北京专条》:日本埋了一个大坑
第七章 “琉球”变“冲绳”
一 “琉球处分”:日本独霸琉球
二 救亡图存:三司官赴东京斡旋
三 密使偷渡:琉球向清政府乞援
四 “琉案外交”:李鸿章的误判
五 撤藩置县:琉球惨遭吞并
六 “总统调停”:全是一厢情愿
七 分歧仍在:琉球成为悬案
第八章 军事竞争
一 “大办海军”:日本的扩军计划
二 “三洋海军”:一个迟来的建议
三 东拼西凑:大清海军艰难起步
四 “蚊炮船”:一笔昂贵的学费
五 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
六 旅顺口:在争议中上马
七 “水兵事件”:日本人的羡慕与嫉妒
八 “打败定远”:日本新的造舰计划
九 “堵”与“突”:两种海权战略
第九章 下一个目标是朝鲜
一 白江口之战:中日朝鲜半岛第一战
二 “亚洲大帝国”:丰臣秀吉的扩张梦
三 “对马危机”:热点重回朝鲜半岛
四 “云扬号事件”:精心设计的冲突
五 《江华条约》:目标针对东亚宗藩体系
第十章 逝去的“隐士王国”
一 “以夷制夷”:清政府执着于幻想
二 “朝美修好”:又来了一个搅局者
三 “开化党”:联日排华的政治力量
四 壬午兵变:“开化改革”酿动乱
五 出兵朝鲜:清政府改变对朝政策
六 《济物浦条约》:日本不肯善罢甘休
七 “甲申政变”:中日的直接对撞
第十一章 激烈的角逐
一 “联法制中”:日本请来援手
二 《汉城条约》:日本反败为胜
三 “联日抗俄”:日本人布下了局
四 “袁总理”:宗藩体系的强化
五 “脱亚论”:借机妖魔化中国
六 “防谷令”:交锋无处不在
七 “电报线之争”:抢夺信息通道
第十二章 矛盾彻底爆发
一 东学党起义:“火药桶”终被点燃
二 “下手迅速”:日本密谋出兵
三 调停失败:局面走向失控
四 二次增兵:大战一触即发
第十三章 争夺朝鲜
一 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二 “高升号事件”:英国怂恿日本
三 激战成欢驿:清军退出牙山
四 中日宣战:列强纷纷“中立”
五 “无许固辞”:没有信心的主帅
六 悬挂白旗:清军逃出平壤
第十四章 展开决战
一 黄海海战:中日海军对决
二 煽动舆论:日本陷入举国狂热
三 筹集军费:日本积蓄战争能量
四 旅顺屠城:日军犯下滔天罪行
五 激战刘公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十五章 低头认输
一 被迫求和:清政府无力招架
二 停战条件:李鸿章连呼“过苛”
三 攻占澎湖:军事上步步紧逼
四 枪响春帆楼:议和中的偶发事件
五 《马关条约》:东亚宗藩体系彻底终结
第十六章 博弈仍继续
一 自主保台:台湾军民奋起抗争
二 干涉还辽:日本也得低头
三 “六六舰队”:日本再扩军
四 “联俄制日”:李鸿章走不出迷梦
五 日俄战争:日本人向俄国复仇
六 清朝灭亡:全面侵华刚开始
参考文献
序言
国运浮沉:近代史视野下中日关系的拐点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一个由7000多个大小岛
屿组成的国家。摊开地图,可以看到日本列岛像一条弯曲
的蚕,蜷曲于亚洲大陆的一侧。
关于日本列岛的形成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板块说
,认为日本列岛是太平洋板块挤压亚洲板块而形成的凸起
;另一种是大陆漂移说,认为日本列岛曾是亚欧大陆的一
部分,由于海水上涨不断与大陆脱离,最后彻底与陆地断
开,成为列岛。这两种说法很有意思,似乎象征着什么。
至于日本列岛上人类的踪迹,一般认为其历史可追溯
到3万—10万年前,而有考古发现的人类活动则晚得多。
1877年美国动物学家摩斯对东京大森贝冢进行了科学调查
,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的遗迹,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日
本人类文明遗址,科学界将其命名为绳文时代,具体年代
距今12000年前。在中国大陆上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巫山
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4万年之前,发现于山西芮城西侯
度村的西侯度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明之一
,距今也已有180万年了。
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处在弥生时代中期,当时有不
少中国人来到日本,著名的“徐福东渡”的故事就发生在
此时。这些东渡的中国人使日本的发展速度加快,也使中
国人对日本有了初步的认识。最早对日本进行记载的中国
古籍是《山海经》,在其《海内北经》中有下面一句话: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这句话的意思是“
盖国在燕国的南面,在倭国的北面,倭国隶属于燕国”。
盖国也称辰国,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朝鲜半岛南部部落的统
称,“钜燕”就是“巨燕”,可以理解为“大燕国”。也
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把日本称为“倭国”,视
其为燕国的属国。
秦汉以来,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与日本的
联系进一步加深,《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了中日交流
的一次重要事件:“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
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建武中
元二年即公元57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日本列岛上的倭奴国遣使来朝称臣,刘秀赐给其金
印及绶带,金印的铭文为“汉委奴国王”5个字,这是中国
史书对日本有明确纪年的最早记载,也是史书中关于中日
两国官方交往的最早记载,表明白那时起日本就是中国属
国,要到中国来朝贡。
在东方世界,随着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建立,逐渐
形成了一套“华夷体系”,根据这套体系,中国被奉为宗
主国,其他一些小国被视为藩属国,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
的内政,藩属国要向宗主国定期朝贡。这项古代东方的国
际体系虽然不能完全被西方学者所理解或承认,但长期存
在,并在维系地区战略平衡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由于特殊
的地缘关系,日本很早便是这个体系中的一员。
但是,由于自身特殊的国情以及民族性格等原因,日
本从很早开始便对这个体系有着本能的抵触。自中国唐朝
至近代的1000多年间里,日本多次试图向这个体系发起挑
战:发生在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可以看作日本试图重塑东
亚格局的开始,结果日本失败了;到了宋朝,日本以“脱
宋”的姿态消极对待中日官方交往,其实质也是一种挑战
;元朝时,元政府曾三次征日,这是日本对中国明确“说
不”的结果,由于天气等偶然因素,日本躲过了元朝的惩
罚;明朝时,日本的丰臣秀吉主动侵朝,把日本对中国的
挑战推向了高峰,只是这一次日本又失败了。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在古代中日关系中,虽然接触、
合作是主流,但“挑战,失败;再挑战,再失败”也是日
本对中国关系的另一条线索,这是历史的写照,也是之后
许多主张积极向中国扩张的日本人心中隐藏着的原始心结

丰臣秀吉妄图建立所谓“亚洲大帝国”,他以朝鲜为
跳板实施这个计划,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却造成了日本、
朝鲜和中国“三败俱伤”的惨重结果。人们从中应该得到
反思,对扩张思想和侵略行为保持清醒的认识,但近代以
后,日本却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从1868年明治维
新到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宣布无条件投降,这77年间日本
的扩张野心一步步膨胀,疯狂地对外侵略,除侵略中国外
,日本还发动战争欺凌其他弱小的亚洲国家,试图以此在
太平洋甚至全世界建立起自己的霸权。
进入近代,中国和日本都曾经是西方列强殖民的目标
。由于中国的衰落,中日关系一度疏离,直到1862年才有
一艘日本商船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近代中日间的正式交
往。中国曾经是日本学习的榜样,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
遭遇又让日本人深感震惊,这促使日本将“脱亚入欧”作
为国策。随着国力的增强,一部分日本人心底又重燃起丰
臣秀吉式的“帝国梦”,并将目标确定为中国及其藩属国
,经过在琉球和朝鲜等地的试探与交锋,日本摸清了中国
的实力和决心,向中国扩张的脚步便不再犹豫。1894年,
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在这次国运的较量中中国惨败,被
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随后,日本继续参与了列
强瓜分中国的行动,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日本是出
兵最多的国家。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
利益发生战争,随着日本的胜利,其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
东北的侵夺。
此后,日本走上了更加疯狂的侵华之路,并最终发动
了全面侵华战争。虽然中日博弈和斗争的范围更广、裂度
更强,但追溯其根源,重点仍然在晚清时期。晚清的这几
十年,是中日关系发生大变局、大转折的时期,相对于至
少2000年的宗藩关系,中日间强弱互换的这几十年只是沧
海一粟,但它却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屈辱记忆里。
日本为什么在扩张之路上越走越远?这个问题不是三
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有中国急速衰落造成的诱惑,有日本
对外依赖程度高的国情,也有日本人的民族性格等原因。
在所有原因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对历史缺乏反
思、对侵略行为缺乏清算。
往事之所以轮回,人性之所以固执,往往都缘于对以
往走过的路不能做清醒的认识。以丰臣秀吉为例,他挑起
了一场完全没有赢家的战争,作为战争罪人,他理应受到
各国人民的一致批判和挞伐,通过对其疯狂战争行为的清
算,以警示后人不犯类似的错误。但在许多日本人心目中
,丰臣秀吉却是一个英雄,是个有本事、值得学习和效仿
的人,不仅民间有大量歌颂他的书籍和其他文艺作品,他
死后还获得“丰国大明神”的封号,日本官方对其也有很
多祭祀活动。
晚清时期,日本侵略中国每每得手,这更刺激了日本
那些主张对外扩张的人,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步伐越来
越快,从而把整个日本带上了一条狂热、激进、无法回头
的道路,这同样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被日本侵略的国
家无疑灾难深重,而日本自己最后也付出惨重代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认真回头审视历史,才能
发现历史的“痛点”在哪里,才能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今
后再次发生。
导语
触摸近代中日关系的拐点和痛点,揭示中日两国国运浮沉的深因。
本书比较系统全面地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灭亡,即晚清70年间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画卷,也对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及两国面对西学东渐的国际影响,如何觉醒与应对的过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作品即大量征引了诸多原始资料,也吸收了近代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可读性与专业性得以兼顾。
精彩页
第一章 鸦片战争冲击波
一种子岛:西方人初登日本
种子岛,日本九州以南大隅群岛中的一个岛,属鹿儿岛县。现在这个岛上设有3个行政区,大约5万人,它不仅是日本有名的“稻米之乡”,而且上面建有日本最大的火箭和卫星发射基地,包括2个火箭发射场及卫星电波追踪站、雷达站等,是日本著名的“宇宙中心”。
在日本近代史上这个岛也很有名,在日本“对外开放”过程中该岛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据成书于17世纪初的一部日本史书《铁炮记》记载,1543年8月25日有一艘外国船来到了种子岛,船上共有100多人,肤色、穿戴、语言都与日本人完全不同。从东南亚方向来日本,种子岛是首先抵达的地方。种子岛上一个叫西村的人首先发现了这艘船,由于语言不通,双方无法交流,幸好岛上还有个名叫五峰的中国人懂一些葡萄牙语,在他的翻译下西村才弄明白这些人是当时日本人所称的“西南蛮种”,具体来说是葡萄牙的商人。
这艘船原本是驶向中国的,在途中遇到台风而迷失了方向,漂泊到了这里。问清这些情况后,西村协助葡萄牙人将船只驶进种子岛北部的赤尾木港。由于是稀客,岛上的人都来围观。当时统治种子岛的人叫尧公,他来参观的时候葡萄牙人向他展示了一种武器。该武器约3尺长,是个直筒带木托的物体,底部密封,往里面装入铅丸后扣动扳机,它便能发出雷鸣似的轰响,随之在它前方的石块都能被击碎。
葡萄牙人告诉尧公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叫步枪,是欧洲最新的发明。当时不仅在种子岛,在整个日本都还没有这种武器,尧公很感兴趣,最后以2000两银子的高价买了2支。葡萄牙船走后,尧公命家臣八板金兵卫仿制步枪。八板金兵卫精通锻铁技艺,他将步枪小心地拆解开,用“逆向工程”的方法希望破解步枪制造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步枪其他部件的仿制都很顺利,但最复杂的扳机部分一直无法突破,经过反复试验仍然没成功,后来发生了一次走火事故,仿制工作只得暂停。
就在要放弃的时候,第二年又因为台风的原因,另一艘葡萄牙船也漂泊到了种子岛。八板金兵卫得知船上竟然有一名葡萄牙铁匠,他高兴坏了,马上向其求教,希望这位铁匠告诉他扳机制造的奥妙。这位铁匠有些犹豫,八板金兵卫果断地答应把他17岁的女儿许配给葡萄牙船长。就这样,葡萄牙铁匠教会了八板金兵卫步枪制造技术,种子岛上制造出了日本生产的第一支步枪,也称“种子岛步枪”。
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代,天天都在打仗,使用的武器多是刀、剑这类冷兵器,步枪投放战场后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引进步枪,使他们的战术发生了巨大变革,种子岛由此名扬日本。
二西方传教士:幕府心中的大患
这件事被史书记载下来,不仅因为大名远扬的“种子岛步枪”,更因为这是西方人登陆日本的最早文字记载。
在此之前日本交往的外国人主要来自中国和朝鲜。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中国秦汉之前,在中国先秦地理著作《山海经》里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其后两国的关系时密时疏,但交往基本上没有中断过,中国历代王朝均把这个位于东方的由数千个大大小小岛屿组成的国家视为“藩属”,将其纳入由中国主导的华夷体系中。对于这种安排,日本有时愿意接受,主动派人纳贡称臣,但有时也不情愿,试图予以疏离,并由此发生过矛盾甚至战争。同样被中国历代王朝视为“藩属”的朝鲜则在大多数时间里愿意接受这种华夷体系,与中国的关系更为紧密。自古以来日本就在这种地缘环境下生存着,不管是真心还是违心,中、朝两个搬不走的邻居几乎成为其对外交往的全部。所以,对日本来说登陆种子岛的葡萄牙人有着特殊意义。
对西方人来说,这两次因台风而偶然促成的航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日本,先是葡萄牙人来到鹿儿岛等地,后来西班牙人也接踵而至。在1549年前后,西班牙天主教会的传教土方济各·沙勿略(St.Francois Xavier)来到鹿儿岛,在鹿儿岛领主岛津贵久的允许下开始传教,当年就发展了200个信徒,之后方济各·沙勿略前往肥前、周防、丰后等地传教,天主教在日本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在亚洲的势力急剧扩张,他们建立并控制着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的东方贸易圈。日本的战国时代是割据状态,各地的大名实际掌握着日本的权力,为扩充自身势力,大名们都希望拓展对外贸易,得到这些欧洲强国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对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采取了默许或支持的态度,天主教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日本各地纷纷开设了神学院、教堂、医院和慈善机构,到1583年,日本各地的教堂达到了200所,信徒近20万人。1570年才开港的长崎成为欧洲商船的聚集地,也成为天主教在日本传教的重要据点。这里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商人和来自欧洲、中国的商人,天主教会在这里的势力很大,甚至取得了行政权和司法权,可以名正言顺地向来往船只收取停泊费,教会还与各地大名保持着联系,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