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荣誉背后 2016年7月8日晚,第十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颁 奖典礼在厦门举行,《军事纪实》栏目纪实团队经过奋战 近一年的五集大型纪录片《大棋局:从(开罗宣言)到(波茨 坦公告)》获得抗战文献类节目一等奖,该片执行总导演张 丽获得优秀导演奖。 《大棋局: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自2015年 3月启动拍摄,历时10个月。摄制组深入英国、美国、德国 、埃及、日本、台湾地区等地多个城市进行拍摄,他们的 足迹遍及美国国家档案馆、英国国家档案馆、罗斯福纪念 馆等处,搜集珍贵的历史资料,从英国首相丘吉尔与外交 大臣的往来书信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私人助理起草的《开罗 宣言》公告原稿,从秘不公开的蒋介石日记到开罗会议期 间的珍贵影像,从杜鲁门、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 议的影像到日本外相与日军参谋总长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 字的珍贵档案……每一段历史资料的再次面世,都成为纪 录片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它们的过程,就是 见证历史、重读历史、解读历史的过程。 摄制组拍摄路上 纪录片创作者有着史学家一般严谨的求证精神,为了 考证开罗会议召开的真实过程,他们遭遇了如历史考证般 的漫长曲折。一到开罗,摄制组就直奔历史记载的开罗会 议会址——米娜酒店,没想到酒店经理却告诉他们一个令 人意外的消息:开罗会议的许多重大决定并不是在这里产 生的。 开罗正是5月,最舒适温和的季节,《大棋局》的执行 总编导张丽心中却像遭遇了寒冷冬日,这个消息告诉摄制 组,开罗会议的召开地除了米娜酒店,还另有他处,但是 14天的拍摄行程,能如愿找到这个地方吗?专业而严肃的 酒店经理透露了一个信息:会议很可能是在当年罗斯福下 榻的私人别墅里召开的。70多年前一位外国总统下榻的地 点,在开罗还能寻找得到吗?带着一探究竟的决心,摄制 组在兼顾其他拍摄的同时,一直四处打探罗斯福下榻别墅 的地址,可摄制组足足寻找了12天,却依旧一无所获。眼 看归国的日期只剩两天,大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再次来到 了米娜酒店。还是那位彬彬有礼的经理,似乎被来自中国 的摄制组所打动,提供了他所知道的线索——那间别墅可 能的位置。 扛着摄像机出发,摄制组来到一座大铁门紧锁的三层 小楼前。客气的管家和谨慎的女主人,让大家感到这一次 真的与真相接近了。直到女主人亲口证实,她的祖父曾在 20世纪40年代在这里招待过美国总统,并且经常有一对中 国面孔的夫妇登门拜访。 答案是肯定的,这里就是罗斯福下榻的私人别墅,当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在这里接待过蒋介石,还接待过 英国首相丘吉尔等其他国家首脑,他们在这里一次次秘密 商谈着许多重大决定。这个结论后经中、英、美三国专家 考证认可。在审片时,有专家指着纪录片《大棋局》定格 的屏幕说:开罗会议召开的这段历史,我们之前还未曾了 解那么多。 20天拍摄美国三城市累垮三位司机 因为《大棋局》涉及中、美、英、苏各方的史实资料 ,所以一趟美国之行是拍摄这部纪录片必不可少的步骤。 编导冯珈说,《大棋局》的美国之行是其中最累的一段。 当地时间上午10点,飞机降落在旧金山,这个加上翻 译一共只有5个人的摄制组,根本来不及把行李放到酒店, 就直接开始了工作。前来接他们的司机兼向导刚刚盖上汽 车的后备厢,就得到出发去斯坦福大学拍摄的要求。先是 采访一位学者,然后又在大学里拍摄空镜,直到天色将晚 才有收工之意,但回程经过金门大桥,敬业的摄像师大喊 一声:“等一等,我要拍个夜景!”这一等,就是好几个 小时。冯珈还清楚地记得,金门大桥旁的寒夜冰冷彻骨, 三台摄像机架设在不同的位置,每个人都用冻僵的双手拼 命扶住三脚架以保证拍摄镜头稳定。看着天色渐暗,在山 下停车的司机也不放心起来,干脆爬上山来找他们,眼看 着他们在没有护栏的山边冻得瑟瑟发抖,这位四五十岁的 大叔用训斥孩子的口吻大声呵道:你们不能再这样了。! 太危险了! 那一天的晚饭,是在晚上11点多才送到嘴边的,而且 还差点全体饿了肚子,因为附近的餐馆几乎都已经打烊了 。直到接近凌晨,大家才终于看到了将要入住的汽车旅馆 是什么样子。这种拼命的工作状态在摄制组看来,只是为 了争分夺秒完成拍摄的工作常态,但对于雇佣来的司机则 是一种极度的煎熬。每天五六点钟出发,晚上几乎都是12 点钟回去,连续多天的拍摄让司机感觉吃不消。待摄制组 离开旧金山飞往华盛顿之后,在旧金山接待摄制组的司机 大叔忍不住给编导们发了一条信息,提醒他们一定要“照 顾好自己,也要让下一站的司机按时吃上饭。”同样的经 历也出现在华盛顿和纽约拍摄的司机兼向导身上,其中一 位司机对他们说:“以前我也接待过中国摄制组,但从来 没有见过像你们这么拼命的摄制组!” 到底有多拼命?冯珈用几个数字就能说明:连续20天 转战三地去了十几个城市,白天拍摄晚上整理资料,每天 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当所有拍摄完成,飞机 目录 第一章 入局 第二章 落子 第三章 争劫 第四章 气合 第五章 收官 后记:荣誉背后
精彩页 1 埃及开罗 埃及吉萨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闻名全球的旅游景点。沿金字塔往东700多米,坐落着富丽堂皇的米娜酒店。70多年前,随着二十几位中国人出现在这座五星级的酒店里,影响世界的开罗会议由此诞生。 塔里克(埃及开罗米娜酒店经理): 这三张著名的照片是开罗会议新闻发布会的,你能看到这是中国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这张照片上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宋美龄坐在丘吉尔旁边,她是会议期间的翻译…… 对于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埃及米娜酒店的经理塔里克都会向人们介绍这几张照片。1943年11月25日,开罗会议即将落幕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国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同拍下了这张照片。这是一张意义非凡的珍贵照片,它记录了近代史上中国以大国身份登上国际外交舞台的历史件时刻。 然而,当时饱受战火蹂躏、大片领土被日军侵占的中国,靠什么获取了与美英强国平起平坐,共同就今后对日作战战略进行协调,并就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的机会呢? 2 中国重庆,黄山官邸 中国西南重镇重庆市南岸区,林木掩映中的这座建筑,是抗战时朗蒋介石的居所。1943年6月4日,黄山官邸收到了一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从美国发回的急电。 胡德坤(中国二战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教授): 这个电文就是,他(蒋介石)从美国总统罗斯福那里,获得这样一个消息,就是美、英、苏、中四国,要共同召开首脑会议,协调后面的作战计划。 参加四国峰会,意味着中国可以和美、英、苏三个世界强国平等对话,这对于自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以来一直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那么,从无缘强国行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动要求同台对话,这种巨大变化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3 美国华盛顿 在美国华盛顿核心区域罗斯福纪念公园的一面墙上,镌刻着第32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演说词。 我目睹了战争,我看到战争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上;我看到鲜血从受伤者身上流下;我看到淤泥里的尸体;我看到无数城市被摧毁;我看到无数母亲和妻子垂死挣扎;我痛恨战争。 这是一个国家统帅从心底发出的呐喊,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怎样的厌恶态度。在纳粹德国、日本、意大利最初结成军事同盟发动侵略战争早期,在国内政治的巨大压力之下,罗斯福政府曾采取避免将美国卷入战争的政策。然而,当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罗斯福不得不面对残酷战争的来临。 罗斯福发表宣战演说: 我请求国会宣布,自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攻击美国(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日之间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 这个被誉为“如狮子一般勇猛果敢、又像狐狸一样机智灵活”的总统罗斯福,与华盛顿、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位总统。而1943年,在“二战”处于转折期的关键时刻,邀请中国加入四国峰会,则体现了罗斯福清醒务实的一面。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因为在亚洲战场,在亚洲大陆上主要是中国在打,在太平洋上主要是美国在打,所以怎么样来结束对日本的战争,接下来的战争怎么打,美国必须要跟中国商量。 方德万(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非常重要,美国试图协助中国获得民族自决等权利和自由,使中国成为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支柱.保证东亚地区不受欧洲的影响。 4 事实上,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已经意识到中国将是遏制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主力军。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武装抗日的爱国主义主张和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此时的蒋介石却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导致中国丢失了东北三省全部和华北大片国十。P3-9 导语 鲜为人知的近代史料1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史学专家的解读“二战”老兵的讲述。 央视同名纪录片获第十届“记录·中国”创优评析抗战文献类节目一等奖 复盘“二战”国际大棋局,解读战后世界新秩序,展示我国对台湾、钓鱼岛等地拥有绝对主权的铁证。 序言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军轰炸机在日军南部大本营所 在地广岛,投下一枚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让人难以忘怀的一幕。尽管“小男孩”是为 正义而爆炸,但是看到被炸之后的广岛,仍让人心生悲悯 。而广岛的惨状仅仅是“二战”带给世界各个战场中无数 伤痛的一个缩影。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迎来了相对和平的70多年。 这珍贵的和平无疑要归功于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开罗会 议的协商,《波茨坦公告》的发表,法西斯势力的投降, 联合国的成立……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联 合国,这说明了世界人民对于和平的拥护。 70年的时间并不久远,我们仍然记得1943年11月,整 个世界还笼罩在法西斯的阴霾之下,尽管他们已是强弩之 末:亚洲战场,日军遭到了中国军民和太平洋美军的猛烈 打击;在欧洲,苏联战场战争形势开始扭转;北非阿拉曼 战役结束,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意大利已经投降。然而顽 固的法西斯势力却仍在疯狂地作最后的挣扎。 而正义的力量正在越来越紧密地团结起来。英美等几 国的领导人从世界各地赶到开罗进行会商,以图尽快结束 战争并进行战后的安排。而为抗击法西斯付出无数鲜血的 中国也自然在受邀之列。这是一次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会议 ,会议的决议《开罗宣言》,直到今天仍不断被引用和讨 论。 《开罗宣言》是一篇充满正义力量和战略智慧的檄文 ,讨伐了日本半个多世纪的侵略罪恶,表达了铲除侵略根 源、创建持久和平的坚定决心和行动方案。该宣言经美、 中、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发表的《波茨坦公 告》及1945年9月2日盟国与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所签署 的《日本降书》确认,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共识,也是 处理战后亚洲新秩序的一份重要文件。《开罗宣言》具有 国际法的性质和效力,早已是一个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 事实,国际法有充分的根据证明其法律效力。 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军事纪事》栏目 的一支摄制组却辛勤地奔波在世界各地。他们遍访旧地、 邀请重量级专家、寻访历史的见证者与珍贵资料,用一年 的时间创作完成了五集大型纪录片《大棋局:从(开罗宣言 )到(波茨坦公告)》。 2016年7月,纪录片《大棋局:从(开罗宣言)到(波茨 坦公告)》获得第十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抗战文献类 节目一等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和这些珍贵的 资料,《大棋局: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也以图 书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重温历史,为了让人们记住曾经的伤痛;反思战争, 意在让人们更懂得珍惜和平。
内容推荐 《大棋局(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以独到的创作视角,选取了从1943年11月《开罗宣言》到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这20个月之间的史实片段进行重现,揭开中美英苏四国绞杀法西斯日本始末,见证七十多年前的中国从艰难时局踏入盟国四强的完整过程,与此同时,也透过影像见证一个伟大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勇气与不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