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20多年来一直从事心理咨询的实践和研究工作。热爱表达性艺术治疗。近年来系统地学习精神分析,一方面对图画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个案的理解更深入透彻。自己通过接受个案督导获得很大成长,也有丰富的督导个案的经验。 目录 序 引言 中学生图画的特点 第一部分 多个主题图画中的中学生 图画治疗的基本特点 图画治疗的独特性 图画与媒材 中学生的意象图画 第一篇 自然界 大自然当中的事物 蔷薇花 成为一种动物 树 山 水 第二篇 地下的世界 井与井里的世界 黑洞 地下室 钥匙 成为小说或电影中的人物 门 第三篇 宇宙 多维空间 天使与魔鬼 外星人 魔法师 穿越 身体里的小人国 第四篇 感觉 愤怒的感觉 痛苦的感觉 分离的感觉 第二部分 中学生和爸爸妈妈共同作画 图画设计思路和具体操作 图画活动背景信息 设计思路 第一次图画工作坊:画出自己的父母/孩子 活动现场感受 强势的妈妈与弱势的儿子 包办和控制的父亲与想要平等的儿子 严谨的妈妈与随性的女儿 父亲的“儿童画”与儿子的“成人画” 期待儿子像丈夫和“小小的”儿子 强势的妈妈和不付出努力的儿子 妈妈的幼稚画和女儿的潦草画 以儿子为中心的父母 母亲的好心情和儿子的阻抗情绪 默契的父子画 烦恼的妈妈和刻板的儿子 父亲的颤抖图画和儿子的擦拭图画 无奈的母亲和恶搞的儿子 母亲的回忆画和女儿的字符画 第二次图画工作坊:家庭动态图 活动现场感受 母亲缺席时父亲出现在孩子的画面中 父亲繁复的图画和儿子简单的图画 “为什么把我画得这么矮?” 不自信的妈妈和自己的儿子 分隔开的母子与想要隐藏的儿子 和女儿很像的妈妈与漂浮的女儿 打电脑的儿子与背起妈妈的儿子 空眼人儿子与遛狗的儿子 一家三口全部出现在图画中 父亲和儿子一起做事情 看电影的母子与玩电脑的儿子 姐弟一起参与游戏 第三次图画工作坊:家人在一起做事 活动现场的观察 信任行 家庭共同作画活动 小剧场活动 姑侄共同创作的“海滩度假图” 以父亲为主完成的“晚餐图” 母子共同完成的“泳池图” 母子共同完成的“九阳图” 各自为画的母女 被认真画出的母亲 一家三口共同完成的“欢乐一家人” 让儿子骄傲的父子共同创作 在图画中被反观的“母子QQ交流图” 姐姐共同完成的“上台阶图” 父子共同完成的“动物家庭图” “船撞冰山图” 对图画和活动的总结 缺乏表达情绪的能力和共感能力 缺乏倾听能力 冲动性表达和冲动的行为 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参加者的进步 后记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图画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投射技术,用以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图画技术的一个特点是不必打破或消除人们的防御,而是绕过防御,在当事人觉得安全和被防护的环境之下进行工作。这是图画治疗容纳性的体现。当事人个体的任何负面情绪通过图画表达出来,包括敌意、挫折感、悲伤、被抛弃感,不会被指责,更不会被社会不允许,因为这种表达方式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而且画出来的图画还是审美对象。而那些积极情绪被画出来之后,不仅积极情绪会被强化,同样也会成为审美对象。图画提供给作画者一个合理的、安全的、自由的空间,一个不被评判的空间,一个可以表达自己的空间。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讲,图画是了解其心理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