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在书中处理的不仅是道德哲学文本,还同时处理了众多哲学文本,为了真正意义上进入文本,作者研究了与此文本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并通过比较和对照,从而综合地领会了文本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从笛卡尔到斯宾诺莎,再到莱布尼茨文本,对这些作者经验主义的解读看似是不够的,因为这这不像理性形而上学那么悬空抽象。但作者在让每个观点得到文献支撑和论证的基础上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作者简介 王腾,江苏高邮人,哲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道德哲学、比较哲学、欧美社会与文化。在《世界哲学》、《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译)文4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美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16BZX095)。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从“中古”到“近代”:精神境域的遮蔽与敞开 一、文艺复兴与人的发现 二、宗教改革与精神自由 三、纯粹理论精神与主体性思维原则 四、启蒙时代与理性神学 第二章 从“上帝”到“心灵”:笛卡尔与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一、道德哲学是最高等的智慧 二、“我思”与道德主体性 三、精神实体与道德本体 四、理性认识、自由意志与道德自由 第三章 从“心灵”到“上帝”:斯宾诺莎与整体主义道德哲学 一、真观念与真正善的知识 二、精神是神的变相:主体性的消解 三、心灵的理性追寻 四、道德情感世界的理性命令 五、幸福之境、自由之境与至善之境 第四章 从“上帝”到“单子”:莱布尼茨与单子主义道德哲学 一、道德世界的双重向度 二、单子论的建构逻辑 三、道德世界的理论基石 四、《形而上学序论》:道德世界的初步构想 五、《单子论》:道德世界的理想图景 第五章 从“观念”到“印象”:休谟与情感主义道德哲学 一、从“深奥哲学”到“简易哲学”:形而上学的解构 二、必然、自由与意志 三、情感世界的构成 四、情感优先的意志根据 五、道德的情感基础 六、从“自爱”到“他爱”:情感主义正义原则 七、情感主义的德性形态 结语 一、作为开创者的笛卡尔:奠立“我思”主体性 二、作为修正者的斯宾诺莎:消解主体性,复归上帝实体 三、作为革新者的莱布尼茨:区分“自然”与“自由” 四、作为反叛者的休谟:摈弃理性,挺立情感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