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是天地间多彩的云(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余昌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余昌民,1946年生,武汉市人,在大园里长大。1964年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70年进工厂,做工人、技术员;1979年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研究生,曾负笈东瀛。1983年入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先驱者袁庚幕下,亲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初创岁月的辉煌。文理双栖滋养了清晰理路与人文情怀,琴棋书画沾溉了文人气质与艺术心灵。退休后读中国古老的书,写真挚洒脱的文,下悠远奔放的棋,醉萦回旧梦的琴,忙老伴疑难的病,课二三颖慧的孙。
后记
五十岁以后,日子过得飞快,快得来不及品咂,来不
及流连,来不及跟上科技的炫演,来不及适应世风的颓变
。这不,二十年就像看了下半场的电影,出了影院已经成
了皤发老人。
谁没有过清澄的眼睛、天真的笑靥?可是如今只有在梦
境里和孙子辈的脸上才能找到了。时下有人笑谈“四零后(
的前多半)”就像躲过了几次旋涡与火舌的幸运的叶子——
数得出最荒谬的事儿没赶趟,连孩儿也是“两个正好”…
…我再回看少时的伙伴们,在随风翻飞的叶子中我又可以
算比较走运的一片——他们的路比我难,吃的苦比我多。
但是卑微的满足并不意味着憨恬地活着,我总是会想起他
们,还有更多。
我曾打算退休以后从容地开始写回忆录,然后在数字
音乐编辑平台上“发烧”,唤醒我在早年曾经一窥音乐殿
堂的另一个梦。可是当我看到可敬的袁庚老人的魂灵早于
他的躯体飘向了天堂,我赶紧把写作计划提前了好几年。
一时尤物博客正好向我走来,带给我书写的迷醉与交流的
快乐,走笔(击键)竟至一发不可收拾。
好在我没有太以书写为苦,这首先得益于阅历,那是
时代的赐予,说不定摊上什么,春风也好霜雪也罢,我都
认认真真地活过;其次在于阅读,成摞的读书笔记等着我
来梳理,私人《乱读书》(读书的心得与鉴赏)的筐内还不
至于过于羞涩;然后就是情怀了,这是心灵对文化归属的
认同,是经年努力的结果,它决定了为什么要书写,以及
写什么、怎样写。
鉴于浪漫创作需要特殊的才情,我只对亲历的事情记
实书写,我深信,至少对于宏峻凝重的历史,会有某种特
别的意义。我们是一代人,我们也有过深情、梦想、苦难
和奋斗,没理由在历史划然翻过的时候,化作远逝的风。
我的心曲,早在十一年前已经拨响:
我选择在人生的冬季修补犹存的生命,取一种自然的
、人
性的活法,特别是要说直率的话,倾本真的情,了纷
纭的债,还
深藏的愿,否则,人生又怎能完美?
感谢母校清华,她的泽沐令我有了合金性质的文化基
石;感谢我的家人,因为真诚的精神鼓舞与行动支持对于
这本书何其重要;感谢清华同窗马雨农,他以知音之情挥
洒出了斐然的序文;感谢本书的编辑,他们专业而友好,
包容了我这个有点儿任性的老头子。
余昌民
2017年5月23日收笔
2018年6月8日修订
2018年10月26日再订
2018年12月8日定稿
于对竹昕雨斋
目录
序 笔下彩云如画
我们的名字叫花朵
小皮球飞进了长春观
是花朵,不是宝贝(外四篇)
球王陶耶司
教师的天职
道不尽的清华园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
清华围棋纪事(1964—1983)
那一份平静与高贵(外四篇)
恩师
走过肖家湾
人性的考验
有一座山我登过
如风的兄长
岳母三十三年祭
父子同读清华园
不苟一生
也曾南海学弄潮
理想者袁庚
金贵大叔
香港的“表叔”数不清
轻履者行远
老乔
“改革试管”报告:我在蛇口的竞选经历
楼对楼,窗对窗
霍里耶先生
真诚的年代
陆上、水里、天空
港商马太同志
镜头·劲笔·思想者
江海浩荡
彩云纷飞
我与诗人李瑛的陈年往事
相伴棋圣三家灯火
韩美林的恢弘畅想曲
叩问生命
大师本色是春风
舞者印象
掌声鲜花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堂堂丑角
达观是上帝对生命的祝福
最后的名士
巧匠萧师傅
黑嘉嘉因什么而美丽
受勋的平民
莫非天堂羡围棋,催伊匆匆去
她是拯救人类的女神
生活的滋味
那一次我没有去送站
忆念马兰士
一脸感动
善良心灵
二姨妹传奇
体育观念随想
中国少了感恩节
美丽的错误
缺陷美的魅力
歌,牵着往日时光走来
你从哪里来
在碟片里永生
公文、文学好商量
公文与文学的缘分
后记
精彩页
是花朵,不是宝贝(外四篇)
我进小学的时候,共和国才三岁,我学着和大家一起用拖长的武汉腔起劲地齐声朗读课文:“一,开学,开学了。……四,老师,老师爱我们,我们听老师的话!”
我记得小学期间有过种种活动:参加广播电台为《我们的田野》合唱录音;佩戴“少年监督岗”的标志两两结对在公共汽车站和车上一丝不苟地宣传公共守则;找茅房的犄角旮旯扎苍蝇蛹完成“除四害”的指标……那时一部影片《祖国的花朵》让幸福感飞上了全国孩子的面颊,谁又不是被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鼓荡起一生的美好情怀呢?幸好,影片的名字不是《祖国的宝贝》。
一九五六年的“六一”儿童节,我被选为全校孩子的唯一代表参加与空军叔叔的联欢活动,只是要自己前往汉口航空路一带的空军机场。任务是光荣的,道路是遥远的,我怎么搭换乘的车,怎么坐过江的船,怎么千辛万苦找到了地方,一概没有印象了。我记得的场景是爬上战斗机的舷梯,听飞行员的讲解,看着他拉上舱门。此后不久,一架架战鹰掠过跑道划入蓝天……
一个十岁孩子的远征是不是有必要由大人带领,老师、父母和我竟然谁也没去想。单说我们从小的自立能力,可要比现在的宝贝疙瘩们强得多。
野妮子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她与我同桌。
她是在街巷长大的孩子,秀丽中蕴含着一股野性。课桌中间划有一道楚河汉界,胳膊肘时有推来攮去,该上拳头的时候,她下手比你还凶。
如果哪个男生惹了她,她会追得他满处跑,敏捷得像一只野猫,被她揪住准得挨打,那时她紧咬嘴唇,白皙的脸孔涨得通红。
课间男孩子最喜欢聚在一起打键子——是比赛用木拍以各种姿势托打包着铜钱的纸键,或者把纸键击向空中,在下一次击打之前完成尽可能复杂的动作。她总是抢着参加,玩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就连“跳八关”(以人体从蹲下到直立八种高度的跳马)这样刚烈的运动也常常少不了她,我瞥见她跳完一次微微喘气,不经意地抹一下额前的头发。
有一次老师安排我和她排演一个节目,唱着“两头黄牛,一呀么一匹马”一道跳舞。我犹犹豫豫不好意思挽她的手,倒是她大大方方地把臂弯伸了过来,像一位优雅的女士。
某一天她梳了一条长长的独辫走进教室,引得大家叽叽喳喳,小不点儿们有的还咕哝什么“资产阶级”,我注意到她荧荧欲泪,俊美的脸颊泛起了红霞。
不知为什么她早早就辍学了。中学时我在一家劈柴店看见她的父亲“高一成”的名字,当年同学们曾经以此取笑过她,那时我又因此而想起了她。
在我的记忆里,最早的同学只剩下她——高华华了。
张家姐姐正色叮咛一句
张家励和白剑星是中南财经学院教工住宅校西区小皮球队的两大主力,踢球是一左脚一右脚,籍贯是一广东一广西,住的也是一门两户,进一个门洞能串两家门。我们念小学的时候,张家姐姐已经是华师一附中的高中生了,在我们眼里贵为公主,鲜有理睬我们的时候。有一回张家姐姐揪住我,问我有没听过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面的歌曲,我说知道《拉兹之歌》;张家姐姐说:“还有一首《丽达之歌》可好听了。你听着啊……”她开始唱:“你是我的心,你是我心中的歌……”张家姐姐突然打住,正色叮咛一句:“只听歌,莫管词!’'
围着大喇叭听比赛摆弄收音机是父亲的一大爱好,一生不知给大学、给邻居修理过多少台,真真只为自己装了一台收音机,虽然用的是大电池、只能配耳机,却实在精美,不掀开盖子,谁都以为是一部辞典。祖父关心新闻,爱好京剧,这台收音机成了他的宝物,戴着耳机时常唱出声来,或者笑出声来,而全家人依然那么寂寞。
少年时家住在大学校园内,五十年代文化形态的自然、宽松决定了一天几次的大喇叭广播的丰富多彩。万万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流行歌曲、电影插曲、音乐作品、外国名曲悠扬反复,竞至耳熟能详,而意外地置身于这样的音乐氛围之中,我自小得到了不经意的熏陶与滋养。印度电影《流浪者》放映以后,有一段时间《拉兹之歌》竟成了校园广播的开始曲。一街之隔的省图书馆上、下午工间操时间则播放电影《神秘的旅伴》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它那云南风的旋律至今还不时从我耳畔飘过。
更有奇者,我和成年人一起在喇叭杆下“收听”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灯火阑珊,夜空高远,幽暗中遥远记者的解说声、乒乓球的“咕咕”声、现场的背景声居然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活生生再现出酣战的场景,掀起浪潮般的激情,与现在身临其境的电视转播竞似没什么两样。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之丰富有渊可溯呢!P4-7
导语
改革开放一线人物亲述时代进程,从宏观战略到微观项目,全面陈述激活经济、解放人性、发展文化等多方面的实验成果,客观陈述了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作者亲身经历了深圳蛇口工业区的改革开放进程,见证了前无古人的拓荒创业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以平视角度和零距离观察,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
留存历史真相,还原度高,经历过社会风云变幻的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通过追忆生命中的人和事,折射出大时代的进程,深刻阐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交织。一条条人生轨迹刻画出时代的洪流、岁月的磨砺和生活的跌宕,让人品味再三、感触良多。
书写一代人的奋斗、悲欢与真挚情谊,历史真实与理性中更有温暖入心的动人情感。
序言
笔下彩云如画
为校友余昌民文集作序,在我纯属意外。昌民兄本来
是请一位我们都敬重的学长撰写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清华校友中,这位学长无论学识胆识、为人为文都属翘楚
,当是众望所归。无奈学长因故而欲为不能,荐我代之。
于是,昌民与我开始有了邮件往来。知情后,我甚感惶恐
不安,担心落差过大,于文集无益。但盛情难却,重托难
辞,只好勉为其难应承下来。好在昌民兄为人豁达,写给
我“人易朽,纸命长,就让你我共同留下些许痕迹吧”这
样令人动情的话,我聊以宽心,写上一点读后随感,就教
于昌民和诸位校友,就教于广大读者。
我与昌民缘分不浅。我们是同龄人,都出生在一九四
六年,他的生日仅晚我四天。我们经历了同样的世事变迁
,彼此有相同的人生体验。我们是校友,同在一九六四年
考入清华。他在电机工程系,我在土木建筑系,虽然原先
并不相识,但由于一位共同的朋友,使我们有缘交集。
那位朋友在一九七一年三月写给昌民的信文里,记述
了我们三位清华毕业生被分配到鞍山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设
公司后,参加三冶文艺宣传队的一段往事。巧的是,那时
昌民也在武汉冶金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和冶金部武汉冶金
机修厂操办文艺宣传队。我们竟同在一个系统,干上了同
一个行当。
二。一六年五月,昌民在传来文稿时附言:“那封信
函中赫然写着你的名字!我们‘相遇’,竟在45年前!”
确实,这就是缘分。那是昌民与我结缘的始点。当时
或许未必在意,今日读来感慨万千。谁曾想到,命运让我
们又有了一次交集,四十五载前缘续成了后果。这是缘上
有缘的一件幸事。
说幸事,还在于有幸先睹为快,通读了昌民的文集。
如同写电影镜头一样,作者从藏经阁下武昌三小的入
学考试落笔,记述了他人生经历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从《小皮球飞进了长春观》到《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
》,从《有一座山我登过》,到《公文与文学的缘分》,
他记述由孩提时代到退休岁月的种种往事,实际上也构成
了独特的自传。读这些作品,能看到他的人生轨迹,一路
砥砺奋进的不凡历程;看到他在岁月磨砺中显露的心志气
度,在生活跌宕中表现的意志定力。由此,感受到一种触
景生情的激励,领悟到为人处世的真谛。
昌民的作品,在记述自身经历的同时,也记录了他与
家人、同学、朋友、师长、同事等众多人物的交情往来,
描绘了这些人生旅伴的音容笑貌、坎坷人生,写出了时代
的众生相。洋洋大观,犹如一幅人物群像的长卷,展现了
栩栩如生的多彩形象。他以诙谐的笔调,叙说亲历的往事
,穿插引用珍贵的信函笔记,还原了历史原貌。那些富有
画面感的故事里有欢乐,也有苦涩,有读来可以会心一笑
的,也有让人心头一紧、凄然无语的。作者到古稀之年书
写这些往事,不仅留存了经过岁月过滤的历史真相,也写
出了触类旁通的历史感悟。作品涉及社会生活深透,蕴含
内涵哲理丰富,让人品味再三,频起共鸣,屡有共识,感
触良多。
历史是无数人的经历组成的。无论《理想者袁庚》《
相伴棋圣三家灯火》等篇章中的风云人物,还是《港商马
太同志》《巧匠萧师傅》等故事里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作者笔下人物的人生经历,无不折射着时代的进程。读昌
民此作,能读出真实的历史,读出人物的心灵史。
《六十年代清华生活琐忆》记下了大学时代校园生活
的许多趣闻逸事。一个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写出了清
华学子入学之初的清纯和质朴,也写出了“文革”狂潮下
的盲从和偏激。其中《班会春秋》一节,最典型不过地反
映了时代变迁留下的印痕:“曾经吃着瓜子杂果开联欢会
”的宿舍,转眼间“在同样的地点召开过批判会、斗私批
修会、‘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划清界线讲用会、平反会…
…”这种历史场景的急剧转换,极具象征意义,真实地揭
示了那一场场运动的荒诞,实在有太多的教训值得思考和
反省。
昌民勤于读书笔耕,博客上随笔杂感,已厚积千篇之
多。尤为难得的是,他写作不仅是爱好和兴趣所致,更是
出于一种责任和使命。书中有言:“我选择在人生的冬季
修补犹存的生命,取一种自然的、人性的活法,特别是要
说直率的话,倾本真的情,了纷纭的债,还深藏的愿,否
则,人生又怎能完美?”正是出于这样的良知和担当,他的
作品无不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诗化语言的妙笔中,常有意
涵深刻的哲理警句;亲历史实的陈述中,蕴含穿透时空的
思辨研判;凝聚笔端的浓情中,饱含忧乐天下的家国情怀
。“人易朽,纸命长”,但凡倾真情秉笔直书之作,终会
经得住岁月的荡涤留存于世。
读昌民的作品,也是一种文学享受。他行文走笔,居
高望远,气度洒脱;叙事记人,简约传神;议事论世,启
迪心智。他不求故事前因后果、环境背景等的结构完整,
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演进过程、起承转合,大多省略读者
可以意会的琐碎枝蔓,撷取一个关键场面,着力于描写在
此节点上的人物风采。他文笔老辣、凝练,写人物善抓特
征,如素描速写,几笔就勾画出个性形象,留给读者可以
想象和品味的空间。《清华围棋纪事(1964—1983)》的开
篇《那金刚瞥我一眼》,就是这样的精彩之笔。一个场景
,几句对话,几个眼神和表情,犹如快节奏地切换镜头,
把几个人物展现得栩栩如生,过目难忘。
昌民为此文集起名为《人是天地间多彩的云》,极富
诗意,也甚切题。他心中激情如火,笔下彩云如画。书中
众多人物,何不如云似霞多姿多彩!他自己的生活,也十分
绚丽多彩。年逾古稀,琴棋书画,全面开花。在家笔耕不
辍,出门征战棋坛,每见硕果累累。他活得潇洒充实,尽
享快乐人生。如今首部大著问世,更添丰收之喜。承他不
弃,委以重任,勉力作此差强人意之序致贺。期待他佳作
迭出,如泉喷涌。
2017年5月21日成稿于地中海邮轮
2018年12月8日修订于西子湖滨
2019年3月15日再订于万泉河畔
内容推荐
《人是天地间多彩的云(精)》是深圳蛇口工业区改革开放亲历者余昌民根据自身经历写就的一本回忆文集。
作者记述了自己生命阶段中的人与事,从清华求学时纯真质朴和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到人生困局中的迷茫与磨砺,再到奔赴改革开放第一线,规划并参与工业区的招商引资、文化建设和各项改革,见证了艰难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通过记录各类人物的坎坷人生,作者追忆深透的社会生活,书写了一代人的奋斗、悲欢与真挚情谊,刻画出时代众生相,折射出大时代的进步,不仅留存了岁月痕迹,更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心灵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