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几人看得红叶归(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樊希安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樊希安,1955年3月生,河南温县人。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曾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现任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国务院参事。长期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先后获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出版有《总编辑手记》《笔端流痕》《五松居杂笔》《樊希安新古诗》等多部专著和作品集。 目录 第一辑 书香盈路 为什么要开办24小时书店 倡导全民阅读久久为功 劝读:积德行善之事 全民阅读应上升为战略 阅读立法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全民阅读的春天到来了 用精品图书全民阅读 三方协力打造书香社会 我的图书馆情结 人生至乐是读书 书贵于金 文人的书桌 “贞操裤”与纸质书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诞生记 咖啡伴书香?共度好时光 老树著花花满枝 第二辑 在三言三 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三联店训的竭诚个性 使命和责任 从一首诗说到出版社转型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立大志向?创新辉煌 人参与萝卜 创新与改革密不可分 行走在传统与现实之间 导向问题之我见 意识护航砺初心 编辑 为什么要介入营销 编辑 到底重要不重要 出版中的个人情趣、个人意志和个人作用 选题的现实性 杂而不乱?流而不俗 坚守三联的文化本位 让三联员工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店务通讯》改版致辞 支撑三联大厦的中层力量 不让他的天才有一分一毫地埋没掉 为鲁迅先生走进校园多做实事 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鲜活的西藏 迷失我自己 惜别三联有感 第三辑 时事琐议 不信东风唤不回 从《“双枪老太婆”——邓惠中传》修订说起 滴水寸礁不容侵犯 审稿中的一点感想 亏啥也别亏大节 把灵魂寄放在公园 落叶的声音 直说与曲说 几人看得红叶归 伦敦就是伦敦 铜臭已污佛前香 坛破香溢识茅台 愧对芦荟 被“隔离”的端午 华发生时百感生 接到入会通知之后 酒瓶中的乐趣 偶得斋名 笑对失败 一幅画的感思 闲话“理解” 吴登云的值与不值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遗憾” 我看《泰坦尼克号》 娶个男人当太太 男人女人的交往 解用方是有情物 第四辑 世相杂论 官三问 买官三问 跑官三问 骗官三问 谁是“王八蛋” “虹桥”警钟长鸣 由反腐“成果”想到的 “荒唐碑”的荒唐 “杂耍”与陈大人 大象的悲哀 戏说“透明” 纪晓岚与少校之死 迷信的界限 武大原是伟丈夫 “铜尿罐”与“铁饭碗” 由“挂面粘纸”说开去 杜康的籍贯 要出手时细思量 警惕“不小心偷了别人的东西” “木榔头”的惨剧不能重演 挑担茶叶街上走 掀起你的盖头来 琵琶岛沉思 德国人的“认真” “干部鱼”与“辩证法” 也说北洋舰队的败因 不妨学学阎公 瞧瞧“名人出书”的背影 跟谁“闹革命” “三易书名”的感喟 书作“砖头”也堪忧 良为娼及其他 由文澜阁想到的 “入闱”与“入围” 古典诗词中的秋风 精彩页 为什么要开办24小时书店 2014年4月,我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任总经理时,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为首都民众打造一处深夜书房,受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肯定,总理回信称赞“这很有创意,是对全民阅读的生动践行”。开办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意义,就是把过去书店单一的售书功能变为售书和提供阅读场所两种功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和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它引领了全国各地一批24小时书店的诞生,许多实体书店和图书馆也积极拓展或扩大服务阅读的功能,在全国范围内助推了全民阅读的开展。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运营8个月来,经受住了读者和时间的检验,获得了两个效益双丰收。截至2014年年底,年度实现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比增长58%,利润同比增长80%,客流比24小时书店开办前增加68%,并经受住冬季的考验,一直充满生机和活力,正在成为总理期望的“城市的精神地标”。 说实在话,当时开办24小时书店,我并没想到有这么好的经济效益,也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完全是着眼社会公益,尽社会责任。只要能够盈亏持平,我们就长期办下去。有人问,你们图个啥?我说,就图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读书。因为人流增加,经济效益好,晚上的销售还明显拉动了白天的销售。这也说明我们办24小时书店切中了读者和市场的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当初开办时,有的人说开24小时书店违反人的生活规律,注定不能成功。也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说考验“大约在冬季”,认为北京这边的书店和台湾诚品书店比不了,咱们北方冬天晚上冷,没人愿意上街,谁会去书店?面对这一切我没有动摇,敢于坚持,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出版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我们从事的是文化行业,我们的企业是文化企业,我们文化企业家担负着传承文化和服务社会的职能。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把服务社会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企业的生存,我们也要搞好经营,要挣钱,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这是我们创业的初衷和根本。这方面,许多文化界出版界老前辈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张元济先生“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邹韬奋先生提出要处理好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强调出版的“文化本位”,倡导竭诚为读者服务。他们都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我们开办24小时书店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更多人来读书。当夜深人静时,一些年轻人坐在阅读桌前、坐在书丛中的小凳子上读书,看到他们孜孜不倦的样子,就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还发起并主持召开了全国24小时书店创新发展研讨会,起草发表了“共同宣言”,倡议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创新经营和完善服务落到实处,为推进全民阅读做出更大努力。人生大道留真迹,岁月长空布正声。对出版工作者来说,出好书,让更多的人读书,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我将用余生之力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方面做更多的工作。P2-3 导语 我在三联书店工作时,曾策划出版过鲁迅作品选。我认为当下的中国人特别需要读读鲁迅。鲁迅是中国人的脊梁,如果不读鲁迅,中国人就会“缺钙”。后来我突然发现,我自己倒“缺钙”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缺少“金刚怒目式”的愤怒,变得平和起来、豁达起来,甚至变得麻木起来。好在我还有思想,还有思考的能力。今天捡点过去的作品,回顾走过的写作道路,又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相信自己会振作起来, “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偶尔吐吐绿叶,扬扬飞絮,表示自己存在的同时,给社会提供一点价值。 序言 这本杂文随笔集共收拙文103篇,分为《书香盈路》《 在三言三》《时事琐议》《世相杂论》四辑。是20世纪90 年代至今一些短小议论文章的结集。一些可视为杂文,一 些可视为随笔,杂文和随笔本来就没有清晰的分界。我在 编辑过程中,简称这本书为“杂随集”,有时笔误,就写 成了“杂碎集”,“杂碎”就“杂碎”吧,所收文章既杂 又碎小,不是“杂碎”又是什么呢? 《书香盈路》收入我在推广阅读、劝人读书方面的一 些篇章。2014年1月参加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征求对政府工作 报告意见的座谈会,我在会上建言把“倡导全民阅读”写 入《政府工作报告》。建言既已采纳,言者自当奉行,我 结合出版发行工作实际,积极做一名全民阅读的推广人、 志愿者。荣任国务院参事之后,更是把“倡导全民阅读” 作为建言献策的主要方向。何以如此?除了提高国民素质、 增加国家软实力等大道理,在潜意识中,我认为劝人读书 就是“积德行善”。普通百姓都知“敬惜字纸”“耕读传 家”,执政者和社会上层自然也知读书重要。成吉思汗说 过:读书的糊涂人胜过不读书的聪明人。读书让人开窍、 增智,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而不被奴役,获得完美的幸福 。这不就是“积德行善”吗?故此,我对劝读乐此不疲。 《在三言三》,是从“在商言商”化用过来的。遗憾 的是我无缘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如有机会,那“在商言商 ”就名正言顺了。按照组织的安排,我于2005年8月到三联 书店工作,后来还当了这一著名出版机构的“头头”,身 上的担子不轻,为了谋划工作,我常常写工作总结、报告 、体会,也写一些探索性的“大块文章”。“大块文章” 刊登出来有“见天日”的时候,但用于指导工作的、散见 于“内刊”的小文章却被“湮没”了。我觉得不公平,现 在把它们挖掘出来,放在这本书中,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在 三联书店的工作状况,以及片片断断的所思所想,也许有 一定价值。从事出版工作的读者如果看了有所启迪,那便 是我意外的收获了。 《时事琐议》中除两篇是我修订《双枪老太婆邓惠中 传奇故事》写下的感想外,都是一个阶段我在“新浪博客 ’’上发的杂议。那时我刚刚学会在电脑上打字并在博客 上发表文章,“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到什么事,有什么 感想,就在“博客’’上发议论,但好景不长,担任三联 书店主要领导职务后工作太忙无暇续之,也就就此罢手了 。现在敝帚自珍,从网上找回一部分放在这里,算是一段 “难以忘却的纪念”。还有一些是体验人生、思索人生的 篇什。人生是什么?有人说像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有人 说是五味子,酸甜苦辣咸。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生是生 命个性的独特体验。同蹚一条河流,每人却踩着不同的泥 沙,看到不同的景观。但人生总有共通的东西,总有一些 “集体意识”。我以为人生最值得珍视的是情感,最需要 保护的是自尊,最可贵的是创造,最高的境界是奉献。古 今谈论人生的大师可谓多矣,我“也傍桑阴学种瓜”,叨 叨些片言碎语,且算作街头广场自娱者的自拉自唱吧。或 许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世相杂论》收入济时讽世之作,是对社会现象和社 会问题观察、思考的一些收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 会进退,匹夫亦有责。“文章合为时而著”,我是出于一 种责任感来写作这些作品的。这里有域外归来写就的《德 国人的“认真”》《琵琶岛沉思》,有行走街上引发感想 的《大象的悲哀》《挑担茶叶街上走》,更多的则是鲁迅 称之为“匕首投枪”的东西,是对社会不良现象及其背景 的观察和思索。我想振聋发聩,但我的声音有限;我想惩 恶扬善,但我的能量有限;我想激浊扬清,但我的笔力有 限;我想栽花除草,但我的作用有限。尽管如此,我还是 努力着发出一点点声音,去影响社会和人心,使我们的社 会多一些公平和正义,使人们多一些向上从善之心。因为 我深信,一滴一滴水汇人海洋,就会积累起汹涌澎湃的力 量;一片一片绿叶融人森林,便有漫无边际的绿色。 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位作家的哪类作品?我回答是鲁 迅的杂文。一本“文革”时期出版的《鲁迅杂文选》伴随 我数十年,我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思想动力,也学到一些 写作技巧。但是,写作首先不是技巧问题,而是思想的深 度。鲁迅的作品都是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我在三联书店工 作时,曾策划出版过鲁迅作品选。我认为当下的中国人特 别需要读读鲁迅。鲁迅是中国人的脊梁,如果不读鲁迅, 中国人就会“缺钙”。后来我突然发现,我自己倒“缺钙 ”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缺少“金刚怒目式”的 愤怒,变得平和起来、豁达起来,甚至变得麻木起来。好 在我还有思想,还有思考的能力。今天捡点过去的作品, 回顾走过的写作道路,又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相信自己 会振作起来,“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偶尔吐吐绿叶, 扬扬飞絮,表示自己存在的同时,给社会提供一点价值。 仅以此作为自勉。是为序。 2019年1月16日 内容推荐 本书是出版家、诗人、作家樊希安先生的一本杂文随笔集,分为《书香盈路》《在三言三》《时事琐议》《世相杂论》四辑,收入作者上世纪90年代至今所写文章103篇,从劝人读书、体验人生、济时讽世等多方面述说人生感悟、处事经验和社会观感,还有多篇文章讲述作者在主政三联书店时期的一些切身感受。读之让人耳目清新,启迪心智,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