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聪训斋语全鉴(典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清)张英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超,文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为河南省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中教一级职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获得校“优秀班主任”、市“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爱好文史,尚友古人,喜读书,愿意做一枚读书的种子,引导学生爱读书、爱学习、爱生活。发表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代性转换》等多篇学术文章。 后记 怀胎九月,一朝分娩,母亲充满着喜悦。细细算来, 从执笔动手写作到最后杀青,也正好整整九个月。当这本 小书即将付梓的时候,我的内心同样激动不已! 张元济先生的名言“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广为流传。大学毕业之后,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味,纯粹 的大段的心无旁骛的读书愈加难求,却更加期盼。相比现 实生活的桎梏,书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世界,使得人 生不那么单调和无趣,性情也会变得些许圆润和丰富。读 书也是机缘,能够与好书相遇并产生一段一发不可收的爱 恋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体验。对于我来讲,《聪训斋 语》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让人一见钟情,无法自拔。但 长久以来,它却如小家碧玉一样藏在深闺人未识,当我的 研究生同学张永俊兄弟提出让我为《聪训斋语》写一点文 字时,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了,这便成了本书的来由。 一直以来,读书是我的学业,教书是我的职业。当学 业谢幕,职业登场的时候,我发现能够静下来读整本书是 件近乎奢侈的事情,但却从未放弃这种追求,以至于在梦 中也会时时回望当年那段无忧无虑的读书生活。说白了, 还是想给自己留一份“精神的园地”。现如今,我们提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 书、读整本书,作为引领读书的老师,又岂能只读教材不 读书,所以我愿意做一粒读书的种子,在“精神的园地” 里带动更多孩子做读书的种子,这也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夙 愿。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我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永俊的工 作有了变动,但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宁可苦了自己 也决不有负他人。虽然离开中国纺织出版社的时间已不短 ,但本着对作者负责的态度,他坚持亲手把此前遗留的工 作逐项耐心处理,没有让一个作者失望。有一天早上,我 随意问了一下书稿的出版进展,当时永俊正在上班的地铁 上,他顺手发来了正在审阅中的书稿照片,看到他“满纸 红”的修改笔迹,我不禁感动得泪湿眼眶。他还告诉我, 有时做梦都会梦见我的催促。可以说,这本小书,凝聚了 永俊的心血和汗水,没有他的努力,是断然完不成的。欣 喜的是,本书的出版见证了我们的兄弟情和同窗谊,这是 尤为值得纪念的事情。 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我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我对 自己充满期待! 刘超 2019年3月10日写于项城 目录 总纲 四语立训 要言不烦 治家篇 治家之道 谨肃为要 节俭一事 最为美行 食用节省 济困赈急 守家以田 持家以俭 珍异之物 决不可好 字画玩器 皆不可蓄 人家僮仆 不宜多蓄 选用僮仆 勿取黠慧 兄弟融洽 其乐无涯 兄弟相伴 人间至乐 子弟康宁 父母心安 安分寡交 固本怡情 言思可道 行思可法 世家子弟 居安思危 富贵人家 贵在自知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读书篇 人心惟危 读书养心 有清福者 佐以读书 读书怡情 增长道心 读快意书 对佳山水 读书山林 尚友古人 读书之人 使人敬重 文字之妙 细心玩昧 时文多作 读书宜精 读书趁早 择其精华 经典常读 寻味义蕴 读书一篇 务必精熟 理明词畅 气足机圆 每月九篇 突出格调 诵读时文 多加理会 读文宜用 内外兼修 专攻举业 词不可作 修身篇 玉品琴道 温润宽厚 居家立身 不可好奇 誓不着缎 不食人参 君子之风 淡泊明志 为人宽容 待人谦卑 一言一事 皆思益人 爱占便宜 人恒厌之 宽容忍让 平心和气 终身让路 不失尺寸 忍让之道 小事做起 厚重沉静 载福之器 处贵之道 贵在善处 知富之累 处富之道 多子多孙 责任亦多 尽享福气 惜福之道 安心之法 天真之乐 交游篇 立身行己 择友为要 结交益友 保家之道 择友需慎 宁缺毋滥 清正高简 门无杂宾 与佞者交 有害无益 为官之道 外圆内方 养生篇 生息相因 无非圆转 韫玉山辉 涵珠川媚 养身之道 要在六慎 食忌过饱 食忌多品 安寝得时 人生最乐 慈心于物 可以长龄 节俭者寿 节制者寿 人常和悦 必能长寿 身不过劳 心不轻动 慈俭和静 养生之理 品茶之妙 可以终老 品艺篇 唐诗如缎 宋诗如纱 字字入妙 琴之三昧 琴音古澹 不在多也 古人诗文 寄托精神 作楷书者 端庄自然 名家法帖 学者当参 学字专一 不可间断 专习一家 必有长进 怡情篇 人有嗜好 方有寄托 山水田园 阅耕最乐 居于山林 最宜小楼 道德修养 人生至要 领略自然 亦恃文章 经济有道 经营有方 山林清福 实不易得 久历世涂 终愿山林 归园田居 妙趣自知 草木之爱 差可自娱 游山所得 在于个人 移树之法 为人之道 花开移木 气泄本伤 苍松古柏 不敢亵玩 知命篇 极精妙处 无有不圆 天道造物 必无两全 家道盛衰 同于自然 懂得知命 君子之道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乐天知命 乐在其中 知足称意 得闲即主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知命安命 以为君子 题跋 大人之言 永为世宝 附录 清史稿·张英传 后记 精彩页 四语立训 要言不烦 【原文】 圃翁曰:予之立训,更无多言,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尝将四语律身训子,亦不用烦言夥说矣。虽至寒苦之人,但能读书为文,必使人钦敬,不敢忽视。其人德性亦必温和。行事决不颠倒,不在功名之得失,遇合之迟速也。守田之说,详于《恒产琐言》。积德之说,六经、语、孟、诸史百家,无非阐发此义,不须赘说。择交之说,予目击身历,最为深切。此辈毒人,如鸩之入口,蛇之螫肤,断断不易,决无解救之说,尤四者之纲领也。余言无奇,止布帛菽粟,可衣可食,但在体验亲切耳。 【注释】 [1]圃(pu)翁:即张英,字敦复,号乐圃,故自称“圃翁”,其自称“乐圃”之由来:“香山字乐天,予窃慕之,因号曰乐圃。” [2]烦言夥(huo)说:琐碎多余的话。夥,杂多。 [3]《恒产琐言》:书名,张英著,提出了一系列家庭理财之道、理财之理和理财之策。 [4]六经:指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六种经典。 [5]语:指《论语》,四书之一,内容以孔子与弟子相互问答,或孔子回答时人的问题为主;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集录而成,共二十篇。 [6]孟:指《孟子》,四书之一,由孟子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集录其言论,经孟子本人校订而成,共七篇。 [7]鸩(zhen):鸟名,传说羽毛有剧毒,代指毒酒。 [8]断断不易:肯定无法改变。 [9]布帛菽粟(shu su):平常的衣物食品。菽,豆类。粟,小米。 【译文】 圃翁说:“我立家训,没有太多的话,只有四句:读书的人不会低贱;安守田地的人不会挨饿;积德行善的人不会倾覆;谨慎选择朋友的人不会败亡。我曾用这四句话约束自身、训诫子弟,也就不用絮叨多话了。即使是最贫寒艰苦的人,只要能读书写文章,就一定能让人钦佩敬仰,不敢忽视小瞧。这个人的德性也一定是温和的,做事情决不会颠倒混乱,这些不在于功名的得失,机遇的早晚。安守田地的说法,详细写在《恒产琐言》里。积德行善的讲法,六经和《论语》《孟子》以及各种史书百家之言,无非是阐发这一道理,不需要我多说。谨慎择友的讲法,我亲见亲历,体会最为深切。这些恶毒小人,会像鸩毒入口、毒蛇噬身一样,绝对不会改变,更没有解救的办法。因此,谨慎择交这一点,尤其是四句训语中的最根本的一点。我的话没什么稀奇的,只是一些像可穿可吃的布帛粮食般的平常东西,但我是有真切体验的。 【品评】 张英家训四则: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读书者不贱。张英非常难能可贵地没有把读书的功用仅仅定位在功名利禄上,而是更强调读书的本质意义。其一,读书为文,追求的是知识,令人尊敬,古人所谓的“士农工商”的阶层序列也可以看出对读书人的重视和尊重;其二,读书涵养德性,陶冶情操,为人处世更加洞明、练达。以此作支撑的读书人,即便出身贫寒之家,也不会卑贱。 守田者不饥。民以食为天,土地是衣食之源。无论达官贵族,还是潦倒贫民,都对土地有着本能的追求,因为这是他们基本安全的保障。《红楼梦》中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祖坟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张英充分认识到耕种对于家族兴衰的重要意义,并把自己守田之法写成专门著作《恒产琐言》。 积德者不倾。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同样是君子昂然立足于世间的宝贵品格和资本。《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修身、齐家,德行为本,本立才会根深蒂固,才会枝繁叶茂,才会屹立不倒。 择交者不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朋友对人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孔子在《论语》里告诫弟子们择友的原则:“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一生当中朋友是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良师益友,惠及终身;狐朋狗友,祸害不断,且“绝无解救之说”。因此,张英认为“择交者不败”最重要,把它列为“四者之纲领”。 P2-4 导语 《聪训斋语》是清代康熙朝名臣张英以其官宦仕途、为人处世、修身怡情等方面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悟,结合古圣时贤的言行事例,训勉子孙之箴言。张英常常用自己生活中的些微小事。透析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气字弘深,引人深思。 “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张英家族的昌盛无疑是与良好的家训、家风分不开的。本书评注者对《聪训斋语》原文进行了分类编订,并加以品评和阐发,以期与读者一起沐浴先贤的智慧之光。 序言 张英(1637-1708),字敦复,江南桐城人(今安徽 桐城)。康熙六年(1667)进士,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累迁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赐居紫禁城,朝廷制诰多出 其手,皇帝巡游常伴左右,深得康熙的厚爱。张英为政勤 勉慎密,刚直敢言,康熙皇帝曾褒奖日:“张英始终敬慎 ,有古大臣之风。”同时,张英作为古代乡贤的代表,非 常注重子女教育和良好家风的形成,以“务本力田、随分 知足”告诫子弟,子孙个个才干优长,终成桐城名门望族 ,有“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六代翰林”之美誉。 其治家格言《聪训斋语》流传于世,惠及子孙,泽被后人 。 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十分推崇张英的《聪训斋语 》,称其“教家者极精”“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并把 它与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相提并论,要求曾氏弟子人 手一册,认真学习领会。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 旁……”一曲由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的《六尺巷》登 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迅速蹿红大江南北、黄河 上下,立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而正月的六尺 巷,熙熙攘攘,人潮涌动,一派热闹的景象。 狂沙吹尽始淘金,豪华落尽见真淳。张英连同那个时 代都已走进历史的深处,他的足迹和背影日趋模糊,但他 的故事依旧广泛流传,时时被后人追怀。《聪训斋语》以 其隽永的语言、充满智慧的思想不断吸引着后来者留恋徘 徊、咀嚼和涵泳,成为他们人生前进的养料和动力源泉。 斗转星移,时空变换,历史走进了新时代,但我们相信朴 素的真理,相信那些温暖文字背后的力量,相信他们会历 久弥新,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照亮人生。 张英在《聪训斋语》里曾说:“予之立训,更无多言 ,止有四语: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 交者不败。”这是他治家和教子的纲领。 读书者不贱。对于个人而言,可以增长才干,“自然 进退安雅,言谈有味”,亦可作为职业,“教学授徒,为 人师表”,假若“举业高华秀美,则人不敢轻视”。对于 家族而言,古代读书以应科举、考功名,往往是兴家的不 二法门。“每见仕宦显赫之家,其老者或退或故,而其家 索然者,其后无读书之人;其家郁然者,其后有读书之人 也”,正反对比,振聋发聩,足以警示子孙。《清史稿· 张英传》载:“自英后,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为讲官。 ”足见家业之繁华。 守田者不饥。民以食为天,守田解决温饱问题,对于 家庭来说,守田“可免饥寒”“匏樽不空”“鸡豚可办” ,是保家的基础。《红楼梦》十三回,贾家虽有颓败之象 ,但骨架仍在,秦可卿弥留之际,托梦王熙凤:“即如今 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 可保永全了。”所讲的也无外乎“多置田庄房舍地亩”。 积德者不倾。古语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良好家 风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表里如一,张英以自 己的身体力行为子女做出了表率。六十寿诞,张英用“设 梨园”“宴亲友”之费,“制棉衣裤百领”“以施道路饥 寒之人”。日常生活中,张英食用节俭,以节省之钱来施 舍贫寒之人,终其一生,多做好事,勉力行之。行胜于言 ,子孙耳濡目染,焉能不受其感化? 择交者不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 之俱黑”,富贵之弟,人生处世面临着更大的诱惑,更应 慎交择友,否则就有家破人亡的风险。张英目击身历,感 受最为深切。交友不慎“如鸩之入口,蛇之螫肤,断断不 易,绝无解救之说”,因而,在张英看来,择友当是四者 之关键。 四语立训,渗透到《聪训斋语》的方方面面。为方便 读者阅读,编者根据其内容进行了分类,如治家篇、读书 篇、修身篇、交游篇、养生篇、品艺篇、恰情篇、知命篇 。换句话说,这些篇章也集中体现了张英四语立训的家教 。 治家篇:张英强调:“治家之道,谨肃为要。”家庭 成员之间谨慎、恭敬,相互之间才会礼让、和谐。虽然有 些拘谨,但家庭井然有序。《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而谨肃之言实为齐家之道。 叶梦得在《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中说:“俭者,守家 第一法也。”张英也认为节俭乃治家之本。万不可好奇珍 异宝、不蓄字画玩器,否者子孙必受其累。 家和万事兴,张英尤其重视兄弟关系,并用法昭禅师 的偈语,“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 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来教诲后代。得为弟兄,是缘 分也是福分,要珍惜缘分、福分,友爱相处。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世家之弟,更应居安思危,防 患于未然。张英对此有着难得的清醒和理智并时时告诫后 世子孙。张家基业能够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终成桐城 名门望族,想必与此不无关系吧! 读书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们刻板的印象中,古人读书似乎 只与科举有关,功名利禄是他们读书唯一的要义和准则。 耕读传家的封建社会,张英从不否认读书对于士子进身和 家族兴旺的重要意义,并且告诫子孙“制义者,秀才立身 之根本,本固则人不敢轻,自宜专力攻之”,但张英对读 书显然有更深入的理解,开卷就提出“书卷乃养心第一妙 物”的见解,认为人生之福,“佐以读书”。以此看来, 无论我们今天津津乐道张元济的“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 书”,还是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都与张英的读书 观殊途同归,一脉相承。 与博观约取的读书方法不同,张英主张精读,“诵之 极其熟,味之极其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何必多 ,况且人生苦短,又何能多平? 诗酒趁年华,读书要趁早。张英认为二十岁之前读书 与二十岁之后读书功效迥异,不可同日而语。青年时期, 是人生“珠玉难换之岁月”,要抓住良机,诵读经典,打 下精神的底子,“为终身受用之宝”。 修身篇:立品乃修身之本,做人之根基。张英告诫子 弟:“世家之弟,原是贵重,更得精金美玉之品。”又说 :“言思可道,行思可法,不骄盈,不诈伪,不刻薄,不 轻佻,则人之钦重,较三公而更贵。”把立品看作比三公 更高贵的东西,立德树人,良有以也。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角 色不同;为人,为官,为学,分工各异,但相信从游其中 ,含英咀华,你一定能够吸取养分,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和方向。 交游篇:“立身行己之道”的关键切要在于择友。特 别是年轻的时候,父母师长的教诲规劝日渐疏远,朋友之 言,“朝夕浸灌,鲜有不为其所移者”。因此,择友须慎 重,宁缺毋滥。对于行走在官场上的人们来说,交游也是 一篇大文章。张英为官多年,做官以“清正高简安静为美 ”,以“门无杂宾”自许。宦海浮沉,道路凶险,与人交 往有原则而不懂得变通,难免处处碰壁;相反,一味地圆 滑,投机谄媚,也不会有好的下场。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是张英的交游之道,也是他的为官之道。 养生篇:保全生命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直面的客观现实 ,与前人求仙问道,“服药引导”以祈求长生不老不同, 张英的养生观带有更多的烟火气息,他主张从日常生活入 手,从小事做起,既重视体魄的健康,又强调精神的调养 ,以达到生命的圆满。即使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也是科 学合理的养生方法。 一方面,血肉之躯有自己的身体机能和运作机制,遵 从客观规律,身体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张英首先从饮 食、睡眠入手,认为眠食是养生之要务,饮食只八分,忌 多品,少油腻,以保持肠道和气息的通畅;充足的睡眠必 不可少,“不觅仙方觅睡方”,日长漏永,午间小憩片刻 ,睡足而起,神清气爽,体魄焉能不健康? 另一方面,人是精神的动物,俗话说,百病由气生, 劳神伤神绝非长寿之道,因此,精神的调养也许更为重要 。“安分省事,则心神宁谧,而无纷扰之害”,乐天知命 以全生;“多求而不得则苦,多欲而不遂则苦”,保持内 心的节制以达生,生命才会绽放出更长久的光彩;“慈者 寿”“俭者寿”“和者寿”“静者寿”,诸如此类的嘉言 慧语不胜枚举。 品艺篇:琴棋书画,是古贤士大夫的自我修养。“众 器之中,琴德最优”,张英在书中多次谈到古琴对人生的 教化作用和审美作用。而关于书法鉴赏和学习也多有精彩 独到的论述。 怡情篇:“人生不能无所适以寄其意。予无嗜好,惟 酷好看山种树。”看山种树,无关乎生计,却能怡情养性 、滋润心灵,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存焉。《清史稿·张英传 》载:“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 年。”自然山水让人缱绻忘还,故乡的龙眠山是张英最后 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需要一方精神 的田园? 知命篇:《论语》有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张英知命,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认为命有天命和 宿命之分。天命是自然规律,宿命是冥冥之中人生不可把 握的神秘部分。因此,把握好天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同时,对宿命也要有达观的认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了这份洞悟,人生自会多了份从容和洒脱!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聪训斋语全鉴》,是以晚清葛 元煦所辑“啸园丛书”本《聪训斋语》为底本,详加编订 ,同时做出注释和译文,并且在每一则后面都写有品评文 字。此番功夫,只是想表达对先贤的纪念。《聪训斋语》 本是张英闲暇时训勉子孙之言,随心教导,难免有重复杂 乱之嫌,且有些表达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虽然我们对 原文进行了仔细的考订,但是也发现有些篇章无法准确归 类,这是读者需要注意和留心的地方。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知道了古人的优长的所 在,选择其中贤能精英者,置之案头日夜相处,这就是与 古人‘结缘’,‘尚友古人’。”愿《聪训斋语》长置你 的案头、枕问,愿你与先贤对话、结缘,相信沐浴智慧之 光的你定会光彩动人地伫立人间! 评注者 2019年1月 内容推荐 《聪训斋语》系清代康熙朝名臣张英所撰的一部家训,该书不仅使张氏子孙后人受益匪浅,同时也被名人方家所看重。书虽无斐然之文采,但言辞恳切,句句皆肺腑之言。因其系张英在公余及致仕后训勉子孙之言,随心教导,难免重复、纷杂。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评注者以晚清葛元煦所辑“啸园丛书”本《聪训斋语》为底本,详加编订,将全书分成近百则,分类归入治家、读书、修身、交游、养生、品艺、怡情、知命诸篇,同时对重点字词作出注释,译出全文,并对每一则加以品评和阐发。相信读者定能从本书中沐浴到先贤的智慧之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