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独特生涯(精)/本色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火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王火(王洪溥)1924年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做过陈望道先生助教及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沪、京、蓉参与创办两家出版社和三个杂志社。任团长出席过国际作家会议,并出访中国台湾及欧洲多国,现为中国作协荣誉委员、四川版协名誉主席。作品屡屡得奖,长篇小说《战争和人》三部曲获国家图书奖及茅盾文学奖。 目录 回忆录 香港回忆录 刻骨铭心的“孤岛”岁月 我经历的“最后一课 ——记东吴附中王佐才老师 漫漫险路西行记 (1942年7月—1942年9月) 岁月留下回声 (1946年2月—1948年冬) 见证录 见证公审冈村宁次 南京大屠杀与公审谷寿夫 战犯酒井隆伏法详记 访江湾战俘营和虹口日侨 难忘录 我为陈望道先生当助手 当年采访于右任 记忆中的胡适 难忘萧乾 忆我的老师(范烟桥、程小青) 讲述录 现实世界中的作家 ——在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上的讲话 有助于历史的前进 ——1998年4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四届 茅盾文学奖北京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面对文学的思索 ——率大陆作家代表团16人访台,1999年5月1日在台湾 中山大学“两岸文学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 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问 地震日记 ——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在成都 精彩页 香港回忆录 抗日战争时的印象 1937年“七七”“八一三”战争爆发后,从8月15日开始,日寇飞机就开始猛烈轰炸南京。我随家离南京到安徽,又由安徽省会安庆坐船到达武汉。在武汉住了些日子,由于日机不断轰炸,父亲从武汉坐飞机直接飞到香港,我随后母汪淑晴及她的贴身女佣阿妹坐广九路的火车由武昌到广州经九龙抵达香港。 那时,去香港很方便,无须办什么手续和证件,可以自由出入。 香港,这块英国人从清廷手中硬割去的中国领土,曾被他们自豪地叫作“女王皇冠上的宝石”,由英国派出的香港总督治理。总督府是一幢米白色的漂亮大建筑物,里面高高飘扬着大英帝国的国旗,人都对它侧目而视。大英帝国当时像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主,统治着许许多多殖民地,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像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锡兰)、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那时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陆续独立。 公元前111年,当汉朝将沿海土地纳入版图时,香港、九龙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清朝后期两次鸦片战争决定了香港被殖民统治的命运。1840年6月英国舰队占领港岛,一年后宣布这里是“自由港”。从此,英国将大量鸦片由此运人中国内地毒害中国人民。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廷签订《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1843年设立了总督府。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港英当局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将割占范围扩大到九龙半岛。1898年又强迫清廷展拓香港界址,“租借”了沙头角到深圳湾以南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为期99年。从此,香港即被英国殖民统治。 熟悉“十里洋场”上海的我,初到香港,觉得香港比上海小得多,整体上也不如上海繁华,香港对海岸的九龙就比香港更差一些。从当时的眼光看,香港的皇后大道比较欧化,显得漂亮,德辅道商店较多,行人也多。九龙的弥敦道一带漂亮洁净,但没有繁华的感觉。只是,香港和九龙远离战火,没有轰炸,是一幅升平景象。 香港和九龙隔海相望。维多利亚海港是著名的深水港。巨大的几万吨级的大轮船也能驶入,各式各样的船只在行驶或停泊。有干净的轮渡从香港随时可以渡海到九龙,从九龙也随时可以驶回来,不但方便而且便宜。为什么我那时觉得香港很小呢?主要是那时香港还没有“填海造地”,自然显得不大;又因为那时香港、九龙的建设还不像现在。现在的香港,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气势自然雄伟,占有的空间也使人在观感上形成高大的印象。当然,那时的港九也给我一种人们忙忙碌碌的印象。港九的交通是方便的,飞机的航线四通八达,可到欧美也可到内地,大型的船舰也可到欧美、南洋或日本、中国内地。九龙有铁路通往广州转向内地。由香港到澳门的小轮船一天有好几班,因为澳门当时是被称为“东方蒙地卡罗”的赌城。世界各国的赌徒都愿去试试运气。 我们到香港后,第一件事就是兑换港币。初到时,一百元法币可以兑换九十八元港币。兑换价随行情浮动。街上一些小烟纸杂货店都兼带兑换港币,收一点贴水中间费。后来,随着抗日战场上战事失利,法币慢慢贬值,一百元换八十多元。但1937年始终维持在一百元换九十几元。港币有“一仙”(即一分)的铜币,也有五仙、一毫(即一角)、二毫及一元(粤语叫一元为“一蚊”)、二元的银币,此外,就是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及一百元的纸币。铜币、银币、纸币上都有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有的货币上也有乔治五世及六世的侧面头像。P2-5 导语 “本色文丛”是海天社精心打造的一套名家散文丛书。名家散文在图书市场上很多,但像“本色文丛”这样成批量、连续成辑推出,且已形成规模的却不多见。“本色文丛”自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已形成的阅读影响力。王火著的《独特生涯(精)》是该文丛之一,分“回忆录”“见证录”“难忘录”“讲述录”4辑。 序言 总序:学者散文漫议 ◎柳鸣九 “本色文丛”现已出版三辑,共二十四种书,在不远 的将来,将出齐五辑共四十种书。作为一个散文随笔文化 项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也大致上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一是以“有作家文笔的学者”与“有学者底蕴的作家 ”为邀约对象,而由于我个人的局限性,似乎又以“有作 家文笔的学者”为数更多;二是力图弘扬知性散文、文化 散文、学识散文,这几者似乎可统称为“学者散文”。 前一个特点,完全可以成立,不在话下,你们邀哪些 人相聚,以文会友,这是你们自家的事,你们完全可以采 取任何的称呼,只要言之有据即可。何况,看起来的确似 乎是那么回事。 但关于第二个特点,提出“学者散文”这个概念本身 就是易于带来若干复杂性的问题,要说明清楚本就不容易 ,要论证确切更为麻烦,而且说不定还会有若干纠缠需要 澄清。所有这些,就不是你们自己的事,而是大家关心的 事了。 在这里,首先就有一个定义与正名的问题:究竟何谓 “学者散文”?在局外人看来,从最简单化的字面上的含 义来说,‘‘学者散文”大概就是学者写的散文吧,而不 是生活中被称为“作家’’的那些爬格子者、敲键盘者所 写的散文。 然而实际上,在散文这个广大无垠的疆土上活动着的 人,主要还是被称为作家的这一个写作群体,而不是学者 。再一个明显的实际情况就是,在当代中国散文的疆域里 ,铺天盖地、遍野开花的毕竟是作家这一个写作者群体所 写的散文。 那么,把涓涓细流的“学者散文”汇人这个主流,统 称为散文不就得了嘛,何必另立旗号?难道你还奢望喧宾 夺主不成?进一步说,既然提出了“学者散文”之谓,那 么,写作者主流群体所写的散文究竟又叫什么散文呢?虽 然在中外古典文学史中,甚至在20世纪前50年的中国文学 界中,写散文的作家,大多数都同时兼为学者、学问家, 或至少具有学者、学问家的素质与底蕴。只是在近半个多 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界中,同一个人身上作家身份与学者 身份互相剥离,作家技艺与学者底蕴不同在、不共存的这 种倾向才越来越明显。我们注意到这种现实,我们尊重这 种现实,那么,且把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纯粹的作家(即非 复合型的写作者)创作的遍地开花的散文作品,称为“艺术 散文”,可乎? 似乎这样还说得过去,因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都 是致力于刨作的,而创作的核心就是一个“艺”字。因此 ,纯粹意义上的作家,就是以艺术创作为业的人,而不是 以“学”为业的人,把他们的散文称为艺术散文,既是一 种应该,也是一种尊重。 话不妨说回去,在我的概念中,“学者散文”一词其 实是从写作者的素质与条件这个意义而言的。“素质与条 件”,简而言之,就是具有学养底蕴、学识功底。凡是具 有这种特点、条件的人,所写出的具有知性价值、文化品 位与学识功底的散文,皆可称“学者散文”。并非强调写 作者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在什么领域中活动,从事哪个职 业行当,供职于哪个部门…… 以上说的都是外围性的问题,对于外围性的问题,事 情再复杂,似乎还是说得清楚的,但要往问题的内核再深 入一步,对学者散文做进一步的说明,似乎就比较难了。 具体来说,究竟何为“学者散文”?“学者散文”究竟具 有什么特点?持着什么文化态度?表现出什么风格姿态? 敝人既然闯入了这个文艺自虎堂,而且受托张罗“本色文 丛”这个门面,那也就只好硬着头皮,提供若干思索,以 就教于文坛名士才俊、鸿儒大家了。 …… 就感受认知的质量与水平而言,“言之有物”,是要 言出真知灼见、独特见解,而非人云亦云、套话假话连篇 。“言之有物”,是要言出耐回味、有嚼头、有智慧灵光 一闪、有思想火光一亮的“硬货”,经久隽永的“硬货” 。 就精神内涵而言,“言之有物”,要言之有正气,言 之有大气,言之有底气,言之有骨气。总的来说,言之要 有精、气、神。 最后,“言之有物”,还要言得有章法、文采、情趣 、风度……你是在写文章,而文章毕竟是要耐读的“千古 事”! 以上就是我对“言之有物”的具体理解,也是我对学 者散文的存在实质、存在形态的理念。 我们所力挺的散文,是“言之有物”的散文,是朴实 自然、真实贴切、素面朝天、真情实感、本色人格、思想 隽永、见识卓绝的散文。 我们之所以要力挺这样一种散文,并非为了标新立异 、另立旗号,而是因为在当今遍地开花的散文中,艳丽的 、娇美的东西已经不少了;轻松的、欢快的、飘浮的东西 已经不少了;完美的、理想的东西已经不少了……“凡是 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请不要误会,我不是讲这些东 西要不得,我完全尊重所有这些的存在权,我只是说“多 了一点”。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少一点是无伤大雅、无损 胜景、无碍热闹欢腾的。 然而相对来说,我们更需要明智的认知与坚持的定力 ,而这种生活态度,这种人格力量,只可能来自真实、自 然、朴素、扎实、真挚、诚意、见识、学养、隽永、深刻 、力度、广博、卓绝、独特、知性、学识等精神素质,而 这些精神素质,正是学者散文所心仪的,所乐于承载的。 内容推荐 《独特生涯》共分4辑,即“回忆录”“见证录”“难忘录”“讲述录”。时间跨度从抗战初迄今。其中既有从抗战中九死一生到抗战胜利后采访南京大屠杀、审判中日战犯、汉奸等,又与名人于右任、胡适等人的交往。文笔清丽、意蕴深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