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琅嬛琐屑(中国古代文房趣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侯荣荣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琅嬛,神话中的天帝藏书之所,在传说中,它是张华《博物志》的源泉,也是张岱《陶庵梦忆》中的福地仙境。仙境中的书房一旦离开,便不可复归,永恒消失在依依不合的寻觅中。然而现实中的书斋文房,却是古人重要的活动场所。
本书所叙写的,即书斋文房清玩及其他的文士生活用品。它们既是实用的“物”,又常见精美的“艺”;而古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更通过由它们构建出的高雅文化氦围,流露出独特的审美趣味。虽然今日它们已经大多远离现代的生活,成为零碎的纸上风景,但毕竟,我们今日的“现代”及现代中的我们,都来自那些往昔。借助读者的想象,这些“纸上的风景”也许能够一时鲜活,再现种种美好。
作者简介
侯荣荣,女,江苏淮安人。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教师。读书之余,偶尔写作,有文史著作数种。
目录
过去的碎片
第一章 草木供养
短短蒲耳——菖蒲
凌波照影——水仙
佛手与香橼
第二章 文房长物
渐行渐远的墨盒
水足砚田
铜雀台的另一种生存
从米芾到曹寅——砚山琐谈
砚暖墨香
莫使浮埃度——砚屏
写了错字之后
甘苦满载一考篮
第三章 燕寝凝香
霜清纸帐
说迎手
菊枕留相思
枕上的门
纸衣与纸被
竹夫人的名字
超大白板记记记!——屏风的另一种用途
第四章 闲居拾零
柳枝佛影,酒魄花魂——从军持到玉壶春
拍浮酒船
乌龙赵飞燕
倭扇·川扇·苏扇
心字香
眼镜与眼镜诗
银蒜押帘
后记
序言
过去的碎片
琅嬛,天帝藏书所也。
琅嬛在何处?
有一部署名元代伊世珍的文言小说集《琅嬛记》,里
面零锦碎篇,写了不少神鬼怪异的故事。开篇的第一个故
事,主人公是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张华:
张茂先博学强记,尝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宫,遇一人
于途,问华曰:“君读书几何?”华曰:“华之未读者,
则二十年内书盖有之也,若二十年外,则华固已尽读之矣
。”其人论议超然,华颇内服,相与欢甚。因共至一处,
大石中忽然有门,引华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嵯峨。
引入一室中,陈书满架,其人曰:“此历代史也。”又至
一室,则曰:“万国志也。”每室各有奇书,惟一室屋字
颇高,封识甚严,有二犬守之。华问故,答曰:“此皆玉
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紫字诸秘籍。”指二犬曰:“此
龙也。”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如《
三坟》《九丘》《桍杌》《春秋》亦皆在焉。华心乐之,
欲赁住数十日,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
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对曰:“琅嫒福地也。”华甫
出,门忽然自闭,华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
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抚石徘徊久之,望石下拜而去。华
后著《博物志》多琅嫒中所得,帝使削去,可惜也。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带几分惆怅的故事:一个爱读书的
人,一座收罗无数奇书珍本的图书馆。像一切的此类故事
一样,仙境一旦离开,便不可复归,永远消失在依依不舍
的寻觅中。然而“华后著《博物志》多琅嬛中所得”,这
座仙境的碎片,却借诸文字而得以残存于世间。
本书所收的这组文章,正是从前岁月的一些碎片。因
大多与旧时文士生活有关,故而本书以“琅嬛琐屑”为名

《琅嬛记》的故事,后来被明代的张岱略加修改,又
写了一遍,名为《琅嫘福地记》。张岱《陶庵梦忆》的最
后一篇,则又是一则《琅嬛福地》。在这则小品中,到了
仙境,见到“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迹、霹雳
篆文”的,成了张岱自己。而他醒来之后,便欲寻地点,
建园林,筑池馆,植果木,生生造一个“琅嫘福地”出来
。甚至连自己的生圹和供奉遗像的佛庵都包揽在其内,可
以说是生得其趣,终得所葬,悠游其间,以终天年。
然而我们若是回头想到《陶庵梦忆》乃作于明亡之后
,作者此时已是“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
为野人”,生活上更困顿到“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陶庵梦忆序》),则可知《琅嫘福地》中种种所想,种种
美好,历历如在眼前,一切都只不过是纸上的风景而已。
这种“纸上的风景”之感正是我在写作本书时常有的
感受,本书所写的题材,大部分属于书斋文房清玩,少部
分旁及古代生活中其他的用品。文房用具本在有文字书写
时即已诞生,但在宋之前,纵然文房用品中不乏工艺精美
之作,却仍然以实用功能为主。两宋文风昌盛,士太夫对
文房用具的关注渐渐超越了它们的实用功能,而更重视它
们所构建出的高雅的文化氛围和其中流露出的审美趣味。
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成为专章论文房用具的著作,
而类似的著作在明清时期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此类
书籍不仅数量远胜前代,而且内容多有沿袭重复,使得对
它们抄袭与真伪的考证成为一项有趣的工作。不过从另外
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书的出现也说明了对文房清玩的玩赏
,是那个时代的热门话题。
然而那样的时代早已远逝,如张岱的琅嬛福地一样仅
仅生存在纸上的空间中,仅借助读者的想象而一时鲜活。
本书所涉及的这些名物,除了一二植物今天依然常见之外
,绝大多数都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只能在博物
馆或拍卖会场上见到它们的身影。所以写作本书的过程,
仿佛是在一条充满典籍资料的河流中乘槎而上,去追溯历
史。本书无意去描绘历史长河滚滚洪涛的雄姿,却更有意
勾勒浪花之微、支流之细,毕竟,我们今日的“现代”及
现代中的我们,都来自那些往昔。
导语
本书以随笔形式叙说古代(明清)文人士子的文房用品、清玩供物,侧重描述它们在文人士子实际生活中的使用状况,结合古典诗文、小说中的相关场景,既有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展现,也可从中体味古代士子命运的甘辛。
作者文字典丽通畅,叙说深入浅出,配以精美图片,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后记
本书写作的缘起,是在阅读古代诗文作品时对其中所
涉及的名物的偏好。对于那些关于名物的文字,我经常会
好奇它们在古代生活中还原成具体的事物时,到底长得什
么样子?又担任着什么样的具体功能?
譬如俞文豹《吹剑续录》载宋人对柳咏词的评价:“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这一著名语录凡是对旧文史稍有了解者人人皆
知,而“红牙板”或“红牙”亦是诗词中习见的丽语。然
而年轻女郎执在手中轻歌柳词的红牙板到底为何物?其形
制如何?有无刻花?材质为何?如为象牙所制,又如何染
色,且为何歌板只染红色而不见其他色彩?这些在阅读中
生发的问题往往离文章主旨万里,却总是萦绕在我心头。
而如果去检索辞书,又往往难以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比
如权威的《辞源》中对“红牙”一词的解释仅为:1.调节
乐曲节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红,故名。2.泛指檀
木或象牙染红做的乐器。这样含混且矛盾的解释显然很难
让人满意。
正是这样的好奇心,促使我在对一些诗文中涉及的名
物发生兴趣时,进一步翻检资料,拨开历史的云烟,去深
入探寻那些从前的碎片,最终形成了这一组文章。某种意
义上来说,这样的写作过程宛如去沏泡一杯花茶,看那些
早已干燥的花朵在杯中重新浸润,复活,纵然不能完全复
原,也足以让人想象花朵当日在枝头的颜色与香气。我希
望这些颜色与香气,能够尽可能贴近真实。
从第一篇动笔的《短短蒲耳——菖蒲》到最后完成的
《从米芾到曹寅—砚山琐谈》,这本小书的完稿跨越了数
年的时间。深深感谢编辑胡文骏兄,对我这个深度拖延症
患者一直坚持着的督促和耐心,使得本书终于能在数年的
时光荏苒之后问世。
同时也感谢我所工作的淮阴师范学院,让我在教学之
余能够抽出时间来写作这一组“闲文”。感谢淮阴师院图
书馆特藏室的侯富芳老师和样本室的周久凤老师,在写作
本书时,他们给予我这位读者许多宽容与帮助。楼高风急
,而净室生香,明灯如泻,让我在那里度过一段非常愉快
的阅读和写作的时光。
最后,期待着来自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侯荣荣识于江苏淮安
2018年6月
精彩页
短短蒲耳——菖蒲
在室内栽培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古人和现代人的喜好有着很大差异。古人喜欢的案头植物,多为可闻香赏色的花卉类植物。如春天的盆兰,秋天的盆菊,冬天的水仙、梅桩。就连花形较大,本应在荡漾碧波中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古代的爱莲者也凭一番痴心培育出袖珍版的碗莲,于是只需一口瓷缸,甚至一只海碗,再配上几尾红鱼,就能在室内的几上案头,欣赏到一爿缩微的江南。
而现代人的居室内,各种纯赏叶的绿色植物在室内栽培中大行其道。或许是我们这个充斥着灰白水泥玻璃金属幕墙的世界是如此的匮乏绿色,或许是来自植物的纯净绿色最能平静被都市疲惫的心灵。古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现代人偏好那些生命力旺盛、不用细心照拂的藤蔓类植物,为什么会有人在玻璃杯中种一点本应属于田野的豆苗和麦子……
不过,古人也有喜好的观绿植物,那就是菖蒲。
菖蒲原本是生于水边的植物,长叶青青,有些品种开大朵的花。花瓣薄而皱,形似鸢尾,有粉红、白或蓝紫诸色。这水际的美丽花朵,怒放而单薄,常让诗人联想起一生一世的爱情。所以席慕蓉说:
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
但是不可以
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
当天色转晴 风转冷 当我们
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
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而此刻菖蒲花还正随意绽放
这里那里到处丛生不已
悍然向周遭的世界
展示她的激情 她那小小的心
从纯白到蓝紫
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
请让花的灵魂死在离枝之前
让我 暂时逗留在
时光从爱怜转换到暴虐之间
这样的转换差别极微极细
也因此而极其锋利
尤其是 我曾经
——《菖蒲花》
菖蒲花所象征的爱情,同样在古人的诗歌里反复回响,但往往表现得更为质朴: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君念菖蒲花,
妾感苦寒竹。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唐·乔知之《杂曲歌辞·定情篇》 又: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踏。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唐·李贺《大堤曲》
无论是乔知之代言体中新婚的女性那种不协调的深重危机感,还是李贺笔下趁得青春恣意欢的狂肆,诗中的菖蒲花,都象征着那些女子短暂然而怒放的美丽。
不过,菖蒲由野生植物而得到青睐,登堂入室成为人们室内案头的栽培植物,却不是因为它有着美丽的花朵,而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最永恒的愿望——长生。
也许是因菖蒲充满生机的绿叶,引发了古人对生命永恒的联想,在许多道家的典籍里,都提到服食菖蒲的神异功效。如《抱朴子内篇·仙药》:“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又菖蒲须生石上,一寸九节以上,紫花者尤善焉。”
于是,和茯苓、松脂一样,菖蒲成为求仙者服食的良药,而相比起后二者在高山深谷中的难寻,采掇菖蒲明显要容易许多。醉心求道的诗仙李白,笔端就一再提到在嵩山采撷菖蒲这项修仙活动: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
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杨山人归嵩山》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
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嵩山采菖蒲者》 在唐代,嵩山似乎是菖蒲的密集产地,因为同是盛唐诗人的王昌龄笔下也出现嵩山的采菖蒲者: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
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