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33场革命(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古巴)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Canek Sanchez Guevara),作家、音乐家、摄影师、平面设计师。母亲是切·格瓦拉的长女,父亲是墨西哥左翼革命者。1974年生于古巴哈瓦那,童年在米兰、巴塞罗那度过。返回古巴后,拒绝政府高级军官职位,成立摇滚乐队。后定居墨西哥,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2015年因心脏手术失败逝世,年仅40岁。 书评(媒体评论)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一生短暂而充实,他 秘密写就了这部作品,而凭借《33场革命》的出版, 他终将被世人铭记。 ——西班牙《国家报》 “黑色小说”中的珍珠。 ——法国《费加罗报》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写出了一部无比真实又 独特的作品。他的笔触在自我寻根和狂热分子之间摇 摆,他的文学语言清澈无瑕、直截了当而又敏感细腻 ,充满古巴风情。他为我们展示了那条架构在理想和 权力之间的复杂道路。 ——温迪·格拉 古巴诗人、小说家 后记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1974年出生于古巴哈瓦那, 是二十世纪传奇人物、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拉的外孙, 其母伊尔达为切·格瓦拉的长女,而其父阿尔贝托·桑切 斯则是一位墨西哥革命者,曾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 雷市劫持了一架波音727飞机,并使其迫降在了古巴。出生 在传奇家庭的卡内克似乎注定将拥有不平凡的一生。 卡内克是在12岁时回到哈瓦那的,在那之前他曾在米 兰、巴塞罗那和墨西哥城等地居住过。哈瓦那的生活令卡 内克十分不适,一方面是因为对革命政府统治下的古巴感 到十分陌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回归哈瓦那意味着卡内克 开始逐渐陷入困扰他一生的心魔之中,也就是外公切.格 瓦拉给他带来的影响。“我对古巴革命一无所知,但是直 觉告诉我它是我们生活的核心。事实上,我和埃内斯托· 格瓦拉的家庭关系也是诞生在古巴的,在古巴,我不可避 免地被人们称为切的外孙。”卡内克曾这样说道。1995年 ,母亲伊尔达的辞世给了卡内克离开古巴的理由,他回到 了父亲的祖国墨西哥,在那里,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地做 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玩音乐、搞创作。然而古巴和切带来 的影响却远未结束,成了作家心中不吐不快的东西。 和许多出身名门的人一样,卡内克始终想要摆脱外公 的阴影,他不希望自己的头上永远戴着“切的外孙”的帽 子,他希望做自己,希望活出自己的活法,于是我们看到 他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没有摩托的日记》,以对应外公 的《摩托日记》,也看到他在作品中大肆抨击革命政府统 治下的古巴,要知道切·格瓦拉可是古巴革命最重要的领 导人之一。这一方面是出于作家的个人信仰,另一方面可 能也是对父权(在这里则是外公之权)的反抗,只不过这些 反抗似乎都注定归于徒劳。作家的好友迭戈·恩里克‘奥 索诺回忆的一则趣闻似乎可以极好地概括笼罩在作家身上 的宿命:“他在内心里是很爱自己的外公的,他很欣赏他 的正派作风,不过他很不喜欢别人用‘切的外孙’来称呼 他,他也会尽量避免提到自己是切的外孙,可是在史蒂文 .索德伯格执导的电影《切》的首映礼上,一个女孩朝他 走了过来,对他说他长得很像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而 卡内克则始终保持着沉默。” 正如迭戈·恩里克·奥索诺所说,卡内克虽然想竭力 摆脱外公的影响,但却并非是因为厌恶自己的外公,实际 上,作家非常欣赏青年时期的切·格瓦拉,尤其是骑着摩 托在南美洲游历时期的切,卡内克非常心仪那种非凡游历 中所体现出的自由和勇敢的精神。“没有摩托的日记”就 是对外公那次冒险的效仿之作,全书共分四卷,涉及十余 个国家,其中大部分为拉美诸国,如果说切当年的摩托之 旅是为了寻找南美各国所受苦难的相似诱因的话,卡内克 的无摩托之旅则是来证实如今的拉美诸国之苦难其实各有 各的不同,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切的自由冒险精神被卡内 克极好地继承了下来,这不得不说是卡内克与切那若即若 离的关系的又一体现。 …… 是革命给了我们一切,我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走到革 命的对立面;我绝不允许自己的家里出现一条蛀虫;我绝 不允许你来嘲讽我、羞辱我。你听明白没有? 这难道不是卡内克自己的内心独自吗?伟大的切·格 瓦拉的外孙怎么能喜欢摇滚、钟爱西方文学呢?怎么能不 支持革命政府呢?这可能是卡内克一生都在面对的质疑。 2015年,卡内克因为心脏问题在墨西哥病逝,他没能 在有生之年看到菲德尔·卡斯特罗辞世之后的古巴,我们 也永远无法得知摆脱心魔之后的卡内克能给我们奉献出怎 样不同的文学作品来。纵观二十世纪拉美文学史,古巴革 命始终是影响拉美文学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促成了“ 文学爆炸”的产生,也造成了“文学爆炸”的结束,它把 那个年代的众多拉美知识分子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 。2016年,当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的消息传来,曾有大 量的评论称“一个时代结束了”,这里的“时代”不仅是 政治层面上的,实际也是文化层面上的。这样看来,卡内 克的离世似乎也就有了某种类似的象征意义。抛开这些宏 观的问题,单就小说本身来看,在作家去世后才得以出版 的“33场革命))是卡内克二十年创作的结晶,它为我们提 供了认识古巴社会的另一个角度,至于是否认可作家对待 古巴革命的态度,那就只能由读者自行思考和判断了。 作家在创作本书时用到了大量的古巴口语、西式英语 乃至于从西语对英语的发音中创造出的新词,因此我需要 感谢我的同事Esteban Zottele博士和古巴友人Yasef Ananda对我翻译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所进行的耐心解答。同 时对于书中可能出现的谬误,也希望读者进行批评指正。 候健 2017年7月于西安 目录 前言(阿尔贝托·桑切斯) 娱乐中心赢了 一位嗜血艺术家的独白 失踪手指之谜 瓜卡纳科的螺旋式生活 求生之人 克里斯托的来电 柯尔特22手枪 怪咖们 33场革命 译后记 精彩页 一切都发生在那久负盛名的夜间娱乐中心之中,一群高矮不一、来自天南海北的女人们在那里争夺着爱情,也争夺着在场男士们的钱包。由于此地名声在外,再加上它确实有些特点,它不断吸引着官方诗人、杰出知识分子、最高法院法官、激进左派和右派势力的成员前来光顾。到处都是威士忌和可卡因,每张桌子都在玩着扑克,筹码大得吓人,而在尽头处的那些配有女郎的房间则总是客满。 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占了一张桌子,我不玩牌,所以就负责发牌,还得负责调解那些必然会出现的争执,这种争执在每张牌桌上都会出现。我们这张桌子上坐着一位大名鼎鼎的保守党议员,他不停地在解释着婚姻的神圣性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种种好处;一名在革命前线的军人则不停地批判着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腐朽;一位民族主义诗人带着点挑衅的意思诵读着从国外传来的法西斯诗句;我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买卖毒品,当然有时也会组织一些牌局。所以我经常边发牌边发可卡因,赚两份钱,同时还能享受到和同伴们交谈的快乐。 我们和“贵妇”(我们就是那么称呼娱乐中心的主人的,她是北方人,二十来岁,虽然柔弱,可天生就是块搞经营的料)讨论了好几个星期了,想着怎么样能把我们的业务联合起来,好赚更多的钱,当然还得把体育博彩搞起来,或许还得在地下室里搞个制毒实验室,这样就能彻底摆脱那群哥伦比亚佬了,这也是最近流行的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娱乐中心的经营管理和我们的生意运作都还不错,这种强强联合只会使利润成倍增长。除此之外,我还提议我们应该支持民主进程,向选举委员会申请在我们的地盘上设个投票点,这样一来,在那些由干巴巴的法律控制的不幸日子里,也就是那些淳朴的人们前去投票选总统、市长、村长或者其他庸人的日子里,客人们就不必离开娱乐中心去排大长队投票了。另外还有个好处,我们可以按照出价最高者的要求在票箱上动动手脚,至少是在我们职权范围内灵活处理一下。 “贵妇”没有答应,也没说不行。我们给她算着能赚的钱时她的眼睛在放着光,但是每当有一群警察摔门而人,她就会大惊失色。而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总结说那只不过是给机器加点润滑油的事情——我不知道我这么说你能不能懂,亲爱的——而且我相信我们的创举会得到经常光顾娱乐中心的大人物们的大力支持。 “‘贵妇’,您想想看,咱们肯定能说服所有那些政客、法官、军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而他们每个人又都在不同领域的社交生活中有着成百上千的人脉,我们这一充满现代性的创举、无可指摘的娱乐模式只会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好。而且,”我继续对她说道,“我们还能让那些常客成为股东,就算是个融合了私人资本的社会主义合作社吧。” “贵妇”晃着脑袋,心里盘算着,然后问了我一大堆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要给政客塞多少钱?” “需要多少就塞多少,‘贵妇’,我们不会吃亏的。” “姑娘们呢?怕是不够用吧。” “要是需要的话咱们可以多搞点来啊,从罗马尼亚搞,或者从尼日利亚、古巴搞,哪儿有好货色,咱们就去哪儿搞。再弄点儿帅小伙儿来,想玩儿小帅哥的人可多着呐。咱们到时候就在二楼多弄几间房子出来,把一些布置成情趣主题的,另一些搞得上档次一些。” “我们要怎么去说服那些潜在的股东呢?”她用一副商人的口吻说道。(P7-9) 导语 浓郁的古巴风情。作者以隐秘多变的笔法,展现了在革命话语之外古巴的众生百态,具有浓郁的古巴风情。 本书出版后备受好评。法国《费加罗报》称之为“‘黑色小说’中的珍珠”。西班牙《国家报》称,卡内克凭借此书将被后人铭记。 既是后革命时代的精神求索,也是大胆的文体实验。作者在行文中融入大量音乐元素,打破不同艺术形式的界限,磅礴恣睢,不拘一格。 序言 卡内克最早是于1997年在奥哈卡开始构思收录在本书 中的故事的。有些故事最开始是某篇小说的个别段落,另 外一些则从构思之初就是独立的短篇故事;不过所有的故 事都是卡内克在多年之后于不同国家写完的。在1996年写 完了诗集《我的日记》之后,他开始以奥哈卡为背景创作 一部小说,并为之构思了许多与古巴革命具有紧密联系的 古巴角色。 在卡内克慢慢为每个人物构建他们各自的世界的过程 中,他发现每一个人物都更适合成为一篇独立故事的主人 公。他想利用这些角色来创作一本短篇小说集。 这些念头始终萦绕在卡内克的脑海中,他可以在短短 几个小时内就创作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却需要重新反 复斟酌每一个字句,甚至重写某些部分。有时候在创作某 个故事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故事灵感涌现出来,他会把曾 记录在《摩托日记》[此处应为笔误,实际书名为《没有摩 托的日记》(Diario sin motocicleta),卡内克故意以 此为书名,与其外公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相对应。 ——中译注,下同](写于2005到2012年,由西班牙洛格罗 尼奥的Pepitas de Calabaza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中的 经历重新以虚构作品的形式写出来。 在其不断游历的过程中,卡内克总能在任何一个地方 掏出小笔记本,用他那纤细的字体为他的故事做笔记,写 下评论性文章,或是写一段景物描写。他在机场候机厅做 过这种事,在中美洲雨林的茅屋中、巴拿马的咖啡馆里和 墨西哥的大街上都曾这样做过:因此,在他的故事中总会 出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口语俗话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都来 自他的某些遥远记忆,或是生活中的直观观察。 《瓜卡纳科的螺旋式生活》是卡内克在1997年的奥哈 卡的某个午后开始创作的,却直到2012年才写完。在另外 那些故事中,《娱乐中心赢了》是2011年在巴拿马写的, 后来他再也没有修改过。但是《33场革命》无疑是他最用 心的一篇故事: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来雕琢每一个形象,揣 摩故事中所有为求生存而拿生命去冒险的人物的每一种感 觉。 阿尔贝托·桑切斯, 卡内克之父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品集,收录了《33场革命》这一中篇小说及另外五个短篇小说。书名的同名作品《33场革命》由33个片段构成,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是一张唱片--1200万张唱片咿咿呀呀不停地跳针,每一天都是前一日的重现:朗姆酒、寂寥的公寓、贫乏的食物。岛民在孤寂疲乏之下,一遍又一遍地转动义务与责任,从内心开始干枯、厌烦一切的主角,企图挣脱囚禁人们的大海帷幕。作品以一个古巴黑人青年为主角,真实记录了他的视角之下古巴社会的日常生活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