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彩地讲述了祝融星的故事……从艾萨克·
牛顿开始,贯穿科学史,优雅地解释了科学思想进步
的本质和爱因斯坦所创造的革命性奇迹。
——《自然》
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关乎人们对探索的
追求,以及在理解宇宙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获得的喜
悦。
——沃尔特·艾萨克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作者 | (美)托马斯·利文森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精彩地讲述了祝融星的故事……从艾萨克· 牛顿开始,贯穿科学史,优雅地解释了科学思想进步 的本质和爱因斯坦所创造的革命性奇迹。 ——《自然》 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关乎人们对探索的 追求,以及在理解宇宙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获得的喜 悦。 ——沃尔特·艾萨克森 后记 今年7月初发生的智利日全食,对天文学界而言是一场 盛宴。再往前回看2017年,横跨整个美国的超级日食更是 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天文观测者前去观赏。当然,要是细数 从古至今的著名日全食事件,1919年5月29日的那一次绝对 不容遗忘。故事还要从牛顿开始讲起。 在爱因斯坦之前,牛顿建立起了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人们选择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解释宇宙的奥秘。特别是 勒威耶运用牛顿定律在“笔尖上”发现了海王星,更证实 了这个伟大定律的正确性。水星轨道的异常问题困扰了天 文学家多年,勒威耶沿用发现海王星的办法,提出水星轨 道内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祝融星,于是,人们开始 了漫长的猎星之旅。然而这一次,牛顿定律似乎“失效” 了。 直到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并首先将其 应用于解决水星近日点异常进动。他从计算中可以确认, 祝融星并不存在,这个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至此才终于得 到解决。而1919年的那次日全食,是广义相对论第一次经 过实验得到验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 重要。”在他卓绝的想象力之下,现代物理学的大门就此 开启。 本书作者讲述了这段几近为众人所遗忘,却又承上启 下的历史。这其中既有对科学家生活和性情的趣味描述, 又有对科学工作所涉及的知识的通俗解读,使读者毫不费 力地理解引力、时空弯曲和相对论的缘起。此外,我们还 能从本书中看到科学工作是如何开展的,以及科学家如何 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 对论)已诞生逾百年。科学家于2016年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又于今年揭晓黑洞的首张照片,这些发现都确证了广义 相对论的预言。大胆质疑、打破传统、勇于想象,这永远 是科学不断前进的动力。古往今来,总是有先行者不囿于 窠臼,而科学就在这些勇士的脚下不断进步。 服务热线:133-6631-2326 188-1142-1266 服务信箱:reader@hinabook.com 后浪出版公司 2019年8月 目录 译者导读 前言 第一部分 从牛顿到海王星(1682—1846年) 第1章 “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 第2章 “快乐的思想” 第3章 “这颗星没在星图上” 插 曲 “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部分 从海王星到祝融星(1846—1878年) 第4章 38秒 第5章 扰动质量 第6章 “搜索将圆满结束” 第7章 “躲藏了这么久” 插 曲 “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第三部分 从祝融星到爱因斯坦(1905—1915年) 第8章 “最快乐的思想” 第9章 “帮帮我吧,我快要疯了” 第10章 “欣喜若狂” 后记:“渴望看到……先定的和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 出版后记 精彩页 第1章“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 1684年8月,剑桥 埃德蒙·哈雷(EdmondHalley)刚刚经历了一个悲伤而又焦躁的春天。3月,他的父亲失踪了。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最后几年中,政局混乱,这算不上多么稀奇的事。哈雷的父亲在五个星期之后被发现,当时已经死亡,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年轻的哈雷不得不处理麻烦的后事:教区牧师欠他父亲12英镑;作为房地产交易费用的一部分,每年要付给一位女士3英镑;还要收租、安抚托管人。这些痛苦的差事几乎耗费了哈雷整个夏天。最后,他还必须跑到剑桥镇,当面处理一些在伦敦理不清的细节。 这趟旅行起初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但交代清楚那些法律事务之后,意想不到的好运找上了他。早在1月,哈雷遭遇这些变故之前,他巧妙地对天体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驱使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作用力满足这样一种性质:力的大小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紧接着问题就来了,这个被称为平方反比定律的数学表达,可以解释我们观测到的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吗? 这看起来只是个技术问题,但欧洲最聪明的头脑意识到,它将带来一场变革。平方反比定律的确成了科学革命的高潮,在那场漫长的斗争中,数学取代拉丁语成为科学的语言。1684年1月14日,哈雷和两位老友在一次皇家学会会议之后聊了起来。这两位分别是博学的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和皇家学会前任主席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Wren)爵士。当他们把话题转到天文学的时候,胡克宣称他已经得出了指导宇宙万物运动的平方反比定律。雷恩不相信他,因此用一本在今天价值300美元的书作为赌注:哈雷和胡克之中,如果谁能在两个月之内给出这一定律的严格证明,谁就能得到这本书。哈雷很快就承认无法做到,而胡克尽管虚张声势,却也没能在雷恩的截止日期之前提供书面的证明。 事情就卡在了这里,直到哈雷与亲属一起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当时,哈雷就在伦敦东边的剑桥——为什么不顺路去剑桥大学呢?在那里至少可以享受一下午讨论自然哲学的乐趣,缓解之前的悲伤与烦躁。哈雷走人圣三一学院,大门的左侧是学院广场,右侧的楼梯把哈雷领到一个房间。在这里面的,正是卢卡斯数学教授——艾萨克·牛顿。 对牛顿的大部分同时代人来说,1684年的夏天是一个谜。伦敦的自然哲学家们往往视牛顿为智慧非凡的圣人,但哈雷是牛顿为数不多的熟识的人,更是他寥寥无几的朋友之一。关于牛顿工作的公开记录非常稀有。他的名望基于少数几个杰出的研究结果,这些成果大部分都体现在17世纪70年代初他写给皇家学会秘书的信件中。牛顿暴躁、骄傲,动辄就生气,还记仇。早年问,他与胡克的纠纷让他不愿意再冒险进行烦人的公开辩论;往后的10年问,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没有公开。因此,正如为他立传的传记作家理查德·韦斯特福尔(RichardWestfall)所言,如果牛顿死于1684年的春天,那他为人们所记住的将是他非凡的天赋和古怪的性格,仅此而已。但那些到三一学院巨庭(GreatCourt)东北角房间访问的人却会发现,这里有一颗热情的、整个欧洲都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头脑。(P3-5) 导语 当前唯一一部讲述这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 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 步入爱因斯坦的世界,跟随爱因斯坦的视角,从头开始理解相对论,打开对宇宙的新认知。 记述了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日全食事件,回到历史现场,使读者切身感受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精神。 序言 1915年11月18日,柏林 一个从西郊来的男人正在赶路,他的目的地是城中心 。这个男人的头发通常总有一些蓬乱(这头蓬乱的头发未 来将和他本人一样出名),但今天却因为一场公开讲座而 被收拾得相当服帖。他走上菩提树下大街,这条大街穿过 勃兰登堡门,向东一直延伸到施普雷河。他径直走进菩提 树下大街8号,这里通往普鲁士科学院。 这是一战打响后的第二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四。科学 院的成员们赶来聆听一场学术讲座。这个系列讲座一共有 四场,这一天进行的是第三场。这个系列讲座的主讲人是 他们的一位新同事,这位尚年轻的男子走到房间前方,掏 出他的笔记——仅仅是几页稿纸,就开始了演讲。 这位年轻人便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当天的演讲以 及随后一周进行的又一次演讲,成就了这位20世纪最伟大 的天才。我们现在把他的这些思想称为广义相对论:这是 关于引力的理论,也是宇宙学的基础。宇宙学是把宇宙作 为一个整体,研究它的诞生和演化的学科。爱因斯坦的结 果标志着孤独思考者的胜利:他战胜了同行的偏见与怀疑 ,也超越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 虽然爱因斯坦的理论横扫一切,但在18日那天的演讲 中,他只重点讲了一个小东西:水星。这是当时已知的最 小行星。具体说来,他讲的是水星轨道原因不明的微小异 常——科学家观测到水星的轨道不太稳定。但是直到爱因 斯坦的演讲之前,关于水星轨道的异常现象,科学家一直 没有合理的解释。 到1915年为止,水星这种不安分的行为已经被发现了 六十余年了。在这期间,天文学家在探索水星古怪行为的 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切工作都建立在牛顿引力理论的经典 框架内(这是科学革命最伟大的胜利),对此最早、看上 去也最明显的解释是,在太阳的烈焰附近隐藏着一颗全新 的行星,它产生了足够大的引力,使水星偏离了“正确” 的轨道。 行星由于受到干扰而偏离轨道是个完全合理的假设。 事实上,的确存在这样的先例,最初看起来不合逻辑,但 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随着水星轨道问题变得众所周知, 业余爱好者和职业天文学家都热衷于在太阳的光芒中探寻 和辨认这颗“潜伏”着的行星。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它 被反复发现了十多回。人们计算了它的轨道,根据古老记 录中无法解释的天象还原了它的历史,甚至还赋予了它名 字:祝融星(Vulcan) 然而,唯一的问题是: 这颗行星,从来都不存在。 本书讲述了祝融星的故事:它的身世、诞生,它在热 切的追捕者眼中古怪而又难以捉摸的经历,它被打入炼狱 的日子,以及最终在1915年11月18日命定爱因斯坦之手。 初见之下,这似乎有些许讽刺,似乎这是一个关于19 世纪天文学家的愚蠢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绅士们执着地追逐 一个谬误的故事。但祝融星的故事绝不只是一场荒唐可笑 的事件,它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触及了科学发展的真正 核心,与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全然不同。 理解物质世界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它带来一个关键问 题:如果某些观测现象不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加以解 释,我们该何去何从?标准答案是:我们需要修正科学理 论以解释那些新的事实。毕竟,科学才是精确认识事物的 唯一利器。所有的科学结论,即便是那些最受人们欢迎的 ,最终都将接受事实的检验。在人们对科学方法的常见描 述中,任何有悖于实证结果的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人们 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些实证结果。 但是人们难以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理论观念,牛顿理 论便是典型的例子。数十年里,传统的引力理论如此强大 ,以至于观测者们冒着视网膜被烧穿的危险、前仆后继地 在太阳附近寻找祝融星。并且,仅仅是水星轨道异常这样 与流行科学图景相反的事实,还不足以撼动牛顿理论的大 厦。纵观人们对祝融星的探索历史便能发现,如果不是在 极度紧迫或者存在另一种“替补”理论的情况下,没有人 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强大、优美,或者仅仅只是熟悉且实用 的理论概念。 在一战爆发后,第二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爱因斯 坦终结了祝融星的历史。为了提出这个全新的引力图景, 爱因斯坦花费了近十年光阴。在新图景中,物质和能量告 诉空间和时间如何弯曲,而空间和时间告诉物质和能量如 何运动。在那个星期四下午,爱因斯坦向同事展示了他的 证明:考虑相对论效应后,水星貌似“偏离”,实则遵循 它的自然轨道。这个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推理后浮现 出来,是客观事物服从于数学的完美结果。 在此背景下,祝融星成为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测试对 象,它的命运决定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否真正洞察了我们 这个宇宙的某些运行方式。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通过 古怪的广义相对论来预测祝融星的命运,需要大胆而又精 细的推理:爱因斯坦奋斗了八年多才了结了这颗幽灵之星 。这一部分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个思考者需要具备多强的能 力,才可以在前人的智慧之上独自做出伟大的发现。 通常,爱因斯坦是一个相当冷静的人,但在这一件事 上,他极为激动。他告诉朋友,当完成水星轨道计算、看 到正确的数字出现在一长串单纯的推理之后,发现自己的 方程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水星的运动问题时,他整个人仿 佛被击中了。他感到心跳加速:“好像有什么东西从身体 里迸发出来。” 祝融星早已成为过去,几乎完全被今人遗忘。从今天 看来,那可能只是科学界的花边新闻,是我们的先辈犯过 的又一个错误,而我们现在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对于 如何面对科学中的失败这一问题,在科学革命甫一开始便 很棘手,至今依然如此。我们或许,也的确比古人知道得 更多,但并不能因此就免于落入思维的窠臼和想象的瓶颈 ,也不能避免前人的错误。人类具有发现和自我欺骗的双 重能力,祝融星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提供了一 个机会,告诉我们认识真实的自然界有多么不容易,改变 固有的观念是多么困难。 摒弃经验,拥抱新知。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这便是 一个越发有趣的传奇。 内容推荐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