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袁隆平的世界(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国情报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启文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袁隆平的世界》作者多次采访袁隆平和他的试验基地,并远赴菲律宾采访国际水稻研究中心等,以大量第一手资料,紧扣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探索之路,深入袁隆平生活中的各个侧面,以及每一个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力图真实呈现出“袁隆平的世界”,并从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来揭示和描述这样一位从中国稻田走向世界的农业科学家,全面写出一位鲜活的、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袁隆平。
作者简介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一黄河的命运》《袁隆平的世界》等20余部。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四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全国电视纪录片一等奖等。
目录
总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李炳银)
引子
第一章 人就像一粒种子
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
汉口时间
另一种血脉或基因
第一志愿
第二章 隐蔽的地平线
隐蔽的地平线
我有迷魂招不得
饥饿的小提琴
第三章 神奇的发现
一个假设,或一个猜想
神奇的发现
终身大事
关键的第一步
第四章 追逐太阳的人
第一幅蓝图
风暴中的秧苗
追逐太阳的人
山重水复
第五章第五大发明
从转折点到突破口
一闯三系配套关
二闯优势组合关
三闯制种关
第五大发明
第六章 中国独创
大道至简
当热潮遭遇寒潮
中国独创
第七章第三次飞跃
警世的呼唤
第三次飞跃
在危机中挺进
袁隆平的梦
第八章 舌尖上的安危
多事之秋
舌尖上的安危
对转基因的一次小心求证
人在做,天在看
向极限挑战
第九章 人类的福音
杂交水稻之父
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类的福音
杂交水稻之子
爱与拯救
第十章 还原袁隆平
爱是一生的承诺
心灵富豪和荣誉之王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稻田里的雕像
袁隆平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后记
序言
真正的文学具有一种宽广的社会关怀。陈启文是个有
很好的小说创作经历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位“
职业虚构者”。自2008年以来,陈启文在年过不惑、走向
知天命之际,越来越觉得“还有比写小说更重要的事情要
做”。他投入大量精力采写了“共和国国情报告”系列报
告文学,相继推出了《南方冰雪报告》《共和国粮食报告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
》《袁隆平的世界》五部大型报告文学,这些选题也确实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国情。在我们大力推进现代化的
今天,如何认识和解决好这一系列基本问题,仍然是当下
以及未来极其重要的课题。在这些方面,“共和国国情报
告”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启示。陈启文也因此被报告文学
界视为从虚构类写作向非虚构类写作转型的代表性作家、
当代报告文学界“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性作家。
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只有通过自
己的思想和作品,影响到他人,影响到社会,起到很好的
导向作用,他的知识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否则拥有知识有
什么用?鲁迅先生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通
过他的作品,影响了那个时代,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报告
文学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它是一个作家、一个知识
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表达,通过这种表达,它能
使你的思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力度。陈启文尝谓,这样
的写作,于他“别无选择”,是“现实的逼迫”让他的文
学写作由小说转变为深入真实、真相的报告文学。他的五
部报告文学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这样的情形。而正是在这
样的写作中,作者通过“真诚的精神参与、深刻的生命体
验、把现实的真实揭示到本质的程度,表现出一个知识分
子的个性观察、判断、思辨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的传统士人精神”,同时也让自己的作品为文学与作家
找回了尊严和价值。这种以文学的调查、思考担当民族、
国家未来责任的情怀,是一种信仰忠诚的表现,它使很多
身处现世却对民族大义、民生安危置若罔闻,终日流于搞
笑弄怪的表演和写作行为失去了分量。
文学家唯有“采铜于山”,方可有面真、明道、救世
的作为。陈启文对报告文学的理解和创作实践,突出地见
证和表现了报告文学的文体价值与个性力量,为报告文学
创作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报告文学作品,多是激情和
沉思的一种文学表达。他在对真实的对象做文学艺术化表
达方面,能力突出。在面对严酷的事实真相和很多冷峻局
面的时候,他总是会将个人的痛苦面对和民族、国家的未
来结合起来思考,在一种包含了家国情怀的目标追求中展
开自己激情的倾诉,使得高尚、伟大、辉煌和丑陋、患难
、危机等很多丰富的对象内容有了精彩动人的呈现。阔大
的视野和仔细求真的追问,以及精到的文学语言描绘,时
常感染人,使人放弃世俗的计较而伴随他的思考与忧患行
走。
陈启文是一个具有把握大题材的能力并擅长大叙事的
人。在如今这个浮躁和有着太多功利的社会环境里,像陈
启文这样可以用很多年的时间、精力认真地进行一次次真
实的文学考察、表达的作家已经十分少见,这样的写作态
度和精神,格外地值得提倡和赞扬。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其创作实力、创作成就和创作态度,很令人钦佩,这也
是决定“共和国国情报告”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系列报
告文学,在内容的深厚丰盈和文学真实的艺术表达方面,
都是别人不易比肩的扛鼎之作。
2008年年初发生于中国南方的严重冰雪灾难,曾经严
重地拨动了国人的心弦。可是,谁又能够想到,在冰雪消
融,灾难过去之后,当人们还未能对这样的灾难进行很好
的总结的时候,“5·12”汶川特大地震又发生了,一场更
加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的头上。因为眼前现实的关
注和迫切的救灾行为,再加上紧接着的北京奥运会,人们
就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南方冰雪灾害的经历,自然也对像陈
启文《南方冰雪报告》这样的作品有些忽略,以致它在出
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关注。但
是,是星星自会闪烁,是珍珠自会有人珍藏。

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南方冰雪报告》,无论是从
题材对象,还是作家表达的鲜明个性特点等方面看,都是
应当给予充分关切的优秀文学著作。在我们现实的文学历
史上,表现灾难的文学作品并不少,但是,在我有限的阅
读范围内,《南方冰雪报告》无疑是极少数接近成功的作
品之一。
在每一次大的自然灾难发生之后,总会有一些面对这
些灾难的作品诞生,如当年的大兴安岭森林大火、1998年
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8年的冰雪和特大
地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已经发表、出版的大
量相关报告文学作品中,真正可以视为成功、优秀的作品
极少。这些作品大都是一些对直观现象的新闻描述,很少
有独特的发现、感悟和反思,粗略直白。在新闻传媒大量
直接画面的报道之后,这些在时间上已经失去了优势的文
字内容,就显得非常苍白无力、单薄索然。所以,如何面
对和表现灾难的题材对象,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
界人们努力研究的问题。
在仔细地阅读了陈启文的这部《南方冰雪报告》之后
,我感到了不少的满足。可以说,这部作品,对于人们如
何面对和写作灾难题材,做出了非常成功和有益的探索,
具有很明显的超越价值。认真地检视这部作品的成功经验
,不仅对于很好地认识这部作品本身很有作用,对于同类
文体、题材的创作也会有积极的意义。
……
《袁隆平的世界》还毫不回避地面对了围绕袁隆平和
杂交水稻而出现的转基因话题。这种敢于直视现实的勇气
和客观的科学面对,就是一种严肃的社会文学写作态度。
对于这个问题,各方面的认识、看法、态度很是纷纭,但
是,陈启文通过不少当事人的阐释、解读、描绘,使我感
觉对此已经不那么盲目和惊恐了。在科学还未能够对转基
因这样的对象完全做出解析、回答的时候,不少臆想的危
言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袁隆平的世界》是一部社会人生信息和科学内容都
十分丰富的作品,可是阅读的时候,我感到作家总是言之
凿凿,各种内容像流水一般哗哗地涌流。我就想,如此密
集的信息内容,陈启文竞能够了然于胸,从容把握表达,
还不使读者产生阅读疲累的感觉,那该需要花费多少的采
访研读工夫啊!又需要作家花费多少心思架构把握这些烦冗
甚至艰涩的内容啊!因此,我对陈启文的严谨写作态度和文
学表达才情甚是诚服。我在这里感受到陈启文走向客观真
实的独立性格,也在这里清楚地感受到他富有对社会人生
以至科学对象进行文学化的生动感知、表达的本领,还在
这里感受到文学一旦与伟大崇高和纯洁智慧的人物交融,
必然会焕发出超越世俗功利的独有的巨大感染力。这样的
作品,无疑会对读者产生很大的降伏力量。
导语
本书稿系一部以揭示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以及精神世界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以当下的视角切入历史,以抵达现场的方式去回望历史,从一位科学家的出生到他的成长直到他的晚年,跨度较大,力图还原真实的袁隆平的世界。同时,作者以袁为主线,把他的妻子、学生和助手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个穿插在作品当中,通过他们的讲述,从各个不同的视角、侧面去了解袁隆平以及他的事业,把袁隆平这个从稻田里走出来的科学家以及他的团队的奋斗经历、务实精神做了全面、准确的展示。
后记
这是一次追溯真相的写作,这也是一个奇妙的写作过
程,一路追随着我们的主人公在时空中穿梭的身影,他在
前行,我在追寻。我时常会置身于一种当下与回忆交错的
情境,而回忆的力量往往让时问遁形,让两者之间发生直
接呼应。而我所追溯的一切都已是既定的事实,没有任何
悬念,但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那个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我
必须搞清楚并诚实地向读者报告的。
在体裁上,从一开始我就把本书定位为报告文学,而
非传记文学,尽管都是非虚构类文体,但我觉得两者之间
还是有区别的。中国有悠久的史传体文学传统,而“生不
立传”又是中国史志传统之一,袁隆平先生对给他“立传
”也有许多的无奈,我觉得没必然让他老人家勉为其难。
而作为报告文学,诚如行家所谓,当你给自己的作品签上
“报告文学”的时候,你就同读者签订了一份契约,承担
了一种允诺:“我的作品是完全真实的。’’作为一部时
空跨度如此之大的长篇报告文学,从头到尾可以说就是对
我们的主人公一生的历史追踪,但作为一个报告文学写作
者,我的立场一直相当明确,哪怕是对过往的叙述,也必
须从当下的视角切人历史,以抵达现场的方式去回望历史
,我觉得这正是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的一个鲜明区别,而
我对文体的选择,也决定了本书不是为了给袁隆平先生树
碑立传,而是为了还原袁隆平。曾经有人把袁隆平和杂交
水稻谓为“袁隆平的神坛和江湖”,其实,袁隆平既没有
神坛,也没有江湖,如此形容还真是把他看扁了,我觉得
只能用世界来形容,这也是我以“袁隆平的世界”给本书
命名的原因,也是意义之所在,那就是真实地揭示他的人
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
袁隆平的世界首先是人生世界,当他作为个体生命而
存在,他的人生之路,他的血肉之躯,他的人之常情,都
必须从人的立场上去体认。但袁隆平无疑已超越了个体生
命的意义,他已不完全属于自己。关于他,关于杂交水稻
,早已是家喻户晓却又难识庐山真面目,既有太多的传奇
和神话,亦有不少的偏见与误解。褒之者,将他过分拔高
、进行过度美化和演绎,在他身上附着了太多的意义,然
而那只是他者的赋予,而这非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
而贻人口实,让他这个“主人公”感到很尴尬、很被动,
甚至陷入是非争议。而贬之者,或一知半解,或全然误解
,或别有用心。又无论褒贬,皆有过度诠释带来的遮蔽。
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是是非非,我不作先人为主的判断
,只有先撇开这样的语境,才能呈现出一个作为平常人、
有着平常心的袁隆平。面对这样一个人,无论你在内心里
多么崇敬他,都不能仰望,只能平视。我也一直让自己的
叙述在平静和诚实的状态下进行,如此你才可能真正正视
他,从而矫正一些由来已久的历史错讹和记忆偏差,如他
的出生年月,如他的血缘谱系、师承关系,还有关乎他人
生抉择与走向的一些细节,我觉得都要竭尽所能的还原真
相。
还原袁隆平,其实也是袁隆平先生本人的愿望,他可
以迅速还原自己。他总是自揭其短,来矫正和弥补那些失
实的文字。还有的作品一味强调他奋不顾身的科学钻研精
神,却又恰恰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对这种“袁隆平
版”的励志故事,袁隆平一半是好笑,一半是苦笑,他不
得不一再澄清事实,他觉得把他塑造成这样一个“典型”
将会误人子弟。科学攻关也绝非“奋不顾身”就能攻克的
,而是一些更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其成败的关键又往往
取决于人生境界。按哲学家冯友兰的分析,可以把人生境
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自然境界,人只
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他“并无觉解,或不甚
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第二层次为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
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
,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
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第三层次为道德境界
,“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
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
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
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
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一个人,能达到这等境
界已经非常难得了。第四层次为天地境界,也是人生的最
高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
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
员,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
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
正在做他所做的事。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袁隆
平先生无疑已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他也是一步一步
抵达这个境界的,他从雪峰山下的山沟里走向世界,从一
位普通农校教师成长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在杂交水稻的疆
域里一次又一次地登上无人登临的世界之巅,给世界带来
一次次震惊,这是一个“一生都在抵达”的过程,也是我
在本书中追
精彩页
从长沙市中心朝着浏阳河的方向一路东行,繁华渐远而节奏放缓,我的脚步在这里慢下来。一条穿过时空的河流依然清晰,那是一种不受时代限制的存在。浏阳河,九道湾,在流经长沙市芙蓉区、注入湘江之前拐了一道大弯,马坡岭就在这个水汽充盈的河湾里。这是一道绵亘于长沙东郊东岸乡的低矮丘陵,原本是远离闹市的荒郊野岭,如今在不断扩张的城市版图上,已为傲岸而又炫耀的高楼大厦所遮蔽,然而一旦深入,就会发现,它并未消失,那一片洇染而出、弥漫而来的绿色汁液,在城市的皱褶中越发显得鲜亮而灵动,我那高度近视的双眼感觉越来越亮了。这一小片被绿色所渗透了的土地,其实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恍若隐藏于城市背后的另一个世界。
我三番五次探访马坡岭,每次都在三伏天,正是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而这儿还有着一片稻田,在一座省城,这几乎是绝美的风景。这里的每一条路,仿佛都是从稻田里延伸出来的,只要不迷失方向,你就会和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在同一条路上。我反复辨认着一个个路标与站牌,这里的路线还真是错综复杂,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河湾与丘岗之间构成了一个“农”字当头的金三角。如果问路,十有八九会被指错方向,一般老百姓也不知道哪跟哪,而一个“杂交水稻之父”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他们以为这一方水土全是袁隆平的地盘,只要带个“农”字的地方都是他管着的。我第一次来这儿就被指错了方向,从农大到农科院拐了好几个弯。来过几次了,渐渐便有了经验,只要看见那片长势特别好的稻田,就再也不会走错了,那是袁隆平的中心试验田。紧挨着这片稻田,那一片绿得最葱茏的地方,有一道几乎被树荫遮蔽了的大门,就是中心大院。左一个中心,右一个中心,在这儿其实是具有双重意义的特指,就像门口那两块牌子,一块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块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袁隆平多年来一直担任这两个中心的主任。由于两个中心的名字太长,老百姓有点叫不过来,也难以记全,便干脆把这片试验田直呼为中心试验田,把这院子叫中心大院,又把两个中心合称为“杂优中心”。约定俗成,大院里的人也是这样叫的。这样叫其实也不错,这里就是湖南、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中心。
我第一次走进马坡岭,是2009年7月,那时我正在采写一部以粮食为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篇章。那一次我就领会到了,要对他老人家做一次访谈可不容易,我在3月份惊蛰刚过就开始联系,可他实在太忙了,自从投身杂交水稻研究,数十年来,每年他都像追逐太阳的候鸟一样,在湖南、海南两地奔波育种。一个农业科学家,不是活在二十四小时里,而是活在二十四节气里,追着农时走。那时,按照袁隆平提出的“杂交稻育种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早已从第一阶段的三系法迈进了第二阶段的两系法,而且跨人了两系法的升级版——超级杂交稻时代。在连续攻克中国超级稻第一期、第二期目标后,他正率协作攻关的科研团队向第三期超级稻目标发起攻关。几个月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面对面地采访他的机会,几经周折,经袁隆平先生的秘书辛业芸博士安排,我才终于有了一次采访机会。
当我从另一座城市赶到火炉长沙时,已经踩在7月的尾巴梢上了。大暑已过,正值中伏,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水稻长势最旺的季节。马坡岭当时还下着雨,但雨水浇不透逼人的暑气,反而漫出一股如蒸笼般的热气。袁隆平先生比预约的访谈时间迟了一个多钟头,尽管多年未见,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哪怕从未见过,你也能一眼认出他。这副面孔,这个形象,以那瀑布般的杂交水稻为背景,已经成为世界上传播率极高的中国形象之一。这年,袁隆平先生已年届八旬,他刚去田里看过稻子的长势,进门时,他一边抹着脸上的雨水,也许是汗水,一边露出了他那标志性的“刚果布式的笑容”——由于长年累月扑在稻田里,他老早就得了一个“刚果布的外号,那脸颊黑而瘦削,一笑,露出满口雪白的牙齿,像刚果布的黑人一样率性、淳朴而快乐,有人便把他的笑称作“刚果布式的笑容”。我也觉得他这外号、这笑容挺传神。一辈子,该要吸收多少阳光,才会变成这样一个“刚果布”的形象?一副如同黑釉般透亮的脸孔,那犀利的眼神,依然透彻着内心的明亮。阳光不仅塑造了一个农学家特有的形象,还赋予了他伟大的头脑和灵魂,我感觉他的血液和骨骼都已被阳光深深地渗透了,那刚毅的、健康的色泽,不只是来自阳光的直射,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浑身都焕发出内在的光芒。
采访之前,辛业芸已给我打过招呼:“有么子问题你直接提出来就行了,袁老师说什么从来不打草稿,他是‘老演员’,不需准备……,’她这话似是半开玩笑,却又格外认真,那笑意中还透出几分苦涩。我一听就有几分惭愧.真不该来打扰袁老师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我和他面对面的访谈,没想到,袁老师一进门,呼啦一下就被一大群拥上来的记者包围了,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7:06